大咖怎麼看 | 電子證據司法認定標準現場談

2020-12-05 澎湃新聞

點擊上方北京網際網路法院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為深度研討司法審判實踐中的電子證據認定標準問題,2018年11月30日,由《法庭內外》雜誌社主辦,北京網際網路法院承辦的第六屆京法論壇「數據認證與司法創新——銀行業電子證據司法認定標準研討會」在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召開。

研討會上,來自公安部、中國人民大學、平安銀行、北京國信公證處、中國金融認證中心有限公司、杭州智法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百事通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各銀行的專家學者、行業代表和律師代表,以及北京市三級法院的法官代表參加了會議。

與會人員圍繞「電子認證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數字籤名驗證報告在司法實踐中起到的作用」、「電子證據證據鏈認證標準」三個主題進行了發言與討論。

在此,小編精心準備了現場討論的「精華」與大家共享~

01

研討議題:

電子認證在金融領域的應用

第一環節主持人:

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金融街人民法庭

庭長劉建勳

主旨發言

01

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金融街人民法庭

副庭長 童飛

在網際網路金融案件中,電子證據具有不同於傳統證據的特徵,民事訴訟的審查和認定存在一定的困難,需要藉助於技術的改進和完善打破網際網路金融與司法證據規則之間的壁壘。

02

中國人民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

副主任 劉品新

電子證據規則的出現,跟金融領域的創新有天然的關係。如果金融領域要進行電子認證的大規模使用,法院就需要在電子規則方面進行創新,使金融領域的電子認證創新能夠得到法院的認可,得到司法的認可。

03

平安銀行金融事業部資產管理部

經理 劉凌波

隨著業務發展的需要,數字證據的應用已覆蓋銀行金融業務的各個環節,不斷提升「網際網路+金融」的服務水平將是未來銀行業發展的大勢所趨,隨之而來的電子證據訴訟案件的司法認定標準已是擺在銀行與法院面前的共同「難題」,亟待首都法院出具示範性指導意見,以智慧法院的優勢助力金融業穩步發展。

自由討論

北京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民三庭

法官黃佔山

電子證據在金融類案件中將日益普遍,人民法院應與時俱進,不斷更新認識理念,完善認定標準。

北京國信公證處副主任 李德新

傳統的強制執行公證在加強金融風險防控方面,真正發揮了作為預防性法律制度的作用,尤其在去年7月份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中國銀監會出臺了《關於充分發揮公證書的強制執行效力服務銀行金融債權風險防控的通知》。這個通知肯定了公證債權文書的地位。同時,在網際網路+背景下,公證應當積極探索創新模式,需要促進新技術和理念在網際網路金融公證業務中的應用,體現網際網路+公證的優勢及價值。

02

研討議題:

數字籤名驗證報告在司法實踐中

起到的作用

第二環節主持人:

北京網際網路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 姜穎

主旨發言

01

北京網際網路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

佘貴清

通過電子籤名技術與電子訴訟的深度結合,勢必對提升司法效率、降低司法成本等方面起到助推作用,讓人民群眾在電子訴訟活動中感受到公平、正義、便捷、高效。

02

華誠律師事務所合伙人 劉一舟

數字籤名驗證報告使電子交易過程中所產生電子數據形成訴訟法意義上的證據,是電子交易與司法實踐相交融的方法和途徑。

03

中國金融認證中心有限公司

技術總監 馬春旺

數字籤名驗證報告就是經過電子技術授權,採用一定的技術手段,對電子數據進行固化,一旦出現糾紛,我們的驗證報告就具有一定公證書性質。數字籤名驗證報告的應用範圍、數量不斷增加,我們也提出了一些改進意見,建議把這個範圍擴大到整個交易的全流程。

自由討論

北京第三中級人民法院民三庭

庭長助理 鄧青菁

數字證書驗證報告可以協助法官更加便捷有效地提取電子證據,更加準確地分析電子證據的證明效力,從而協助法官在複雜的電子證據面前完成取證和認證工作,極大地提高了案件的審理效率和司法公信力。

杭州智法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聯合創始人黃應生

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在科技的應用和創新方面非常領先,智慧法院的建設必須要做到三點:第一是要法官更加輕鬆;第二是要案件得到更加快速的解決;第三是要讓社會更加滿意。希望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在大量案例的基礎上,率先形成規則。

03

研討議題:

電子證據證據鏈認證標準

第三環節主持人: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民二庭

副庭長劉春梅

主旨發言

01

北京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民庭

庭長馬軍

電子證據認證作為審判中,尤其是涉及網際網路審判中遇到越來越多的問題,其解決途徑需要外在科技條件與內部司法裁判水平相輔相成,證據形成固定階段技術的發展,證據專業鑑定階段技術的增強,法官對電子證據綜合判斷能力的提高,三者缺一不可。

02

公安部第一研究所研究員、信息安全部

副主任楊衛軍

電子籤名能夠表明無紙化業務中簽名人身份及籤名人對內容的認可意願。符合要件要求的電子籤名與手寫籤名或者蓋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符合要件要求的電子籤名的數據電文已經具備合法的證據效力,因為技術的專業性需要更有效、更直觀的呈現形式,讓法庭和司法機構締結認可。

03

上海百事通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產品總監 蔣華超

在司法創新以及網際網路審判模式的大趨勢下,數字認證,電子數據存證產品業務的設計與開展應當圍繞著法律法規的制度精神,高度蓋然性的司法審查原則,體驗流程的優化以及數據信息安全四個層面展開。

自由討論

北京東城區人民法院民三庭

庭長姜在斌

法官對於電子證據帶來的「知識壁壘」存在心理鴻溝,大量電子證據的出現要求法官不能一概依賴第三方鑑定的意見。

中國金融認證中心有限公司

副總裁張行

確認電子證據的真實性,即對其是否符合案件的實際情況進行審查,以確定該證據是否被篡改過,是否具有證據的能力,這是電子證據認證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包括對電子證據形成過程的審查、對電子證據內容的審查以及對電子證據技術方法的審查。

大家是否對「電子認證」「數字籤名」「電子證據證據鏈」有了更多的認識和了解?小編是受益匪淺,筆記做得十分認真。特在此與大家分享,一起打開對「數據認證與司法創新」認識的新天地。

攝影:柳星辰

編輯:趙思源 張瑞雪

微信訂閱號

微信服務號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北京網際網路法院

相關焦點

  • 刑事個案證據問題及司法應對研究
    例如,被告人××等十人利用邪教組織破壞法律實施一案,從案卷材料看,相當部分犯罪現場相片沒有註明是何人拍攝及拍攝時間,也沒有現場勘查筆錄,製作人也沒有籤名或蓋章。按取證原則的要求,這些材料不符合作為證據的要求,不能作為證據使用。又如被告人××等販賣毒品一案,取證程序不規範。
  • 轉變司法理念 準確認定正當防衛
    檢察日報社舉辦正當防衛「三人談」,專家學者認為轉變司法理念 準確認定正當防衛正義網北京11月20日電(見習記者華炫寧)今天上午,正當防衛「三人談」研討活動在京舉辦,與會專家圍繞正當防衛的本質和正當性根據
  • 最高法詳解馳名商標認定司法解釋徵求意見稿 馳名商標認定為何不...
    而由於法律規定的認定標準在具體把握上彈性大,易導致執行尺度不一,如何對符合法定條件的馳名商標依法給予強化保護,又防止馳名商標頻頻被「異化」,一度成了馳名商標司法保護中的突出問題。  11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關於在審理侵犯商標權等民事糾紛案件中認定和保護馳名商標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徵求意見稿)》,並向社會各界廣泛徵求意見。
  • 毒品犯罪案件特情偵查證據的認定
    公安機關出具的《抓獲經過》等說明材料是判斷特情偵查是否合法合規的重要證據。但是,司法實踐中所見的《抓獲經過》等說明材料往往文字簡略,對特情偵查的審批手續、介入範圍、工作方式、所起作用等事項閃爍其詞,輕描淡寫,甚至避而不談。但是公安機關對這些說明材料隱晦處理的做法,不但不能迴避質證,反而有可能招來辯護方更有力的異議,增加質證和認證過程的複雜性。  2.特情的身份隱晦。
  • 教師資格認定現場審核用的電子照片大小是幾寸?
    教師資格認定現場審核用的電子照片大小是幾寸?現在各地的秋季教師資格認定工作已經陸續展開,但很多朋友在已經網上申報後,準備進行現場審核確認的時候卻不清楚要用多大尺寸的電子版照片,一般情況下,教師資格申請認定用的照片尺寸與網上報名的電子照片同版,是申請本人的近期免冠彩色標準相片1張(小2寸,3.5×4.5cm),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社交對話著作權難認定?這一機制或將解決難題
    新的創作方式、工具、技術和傳播方式的出現,使得對作品創作主體、作品獨創性、作品類型、使用作品的行為,以及提供作品的主體責任認定困難。同時,維權面臨新問題。涉網著作權案件涉及大量電子證據,存在易被刪除、易被篡改、易於偽造且不易留痕的特點,為證據存儲、固定、檢驗帶來難題。
  • 健康大咖談|年紀輕輕怎麼就心梗了?養護心血管10條秘籍,現在看還...
    北京醫院心內科主任汪芳教授近日做客國家健康科普專家系列直播活動——「健康大咖談」直播間,就大家普遍關心的「心臟問題有沒有信號」「吃藥能不能預防猝死」「強壯心臟的運動方式」「心血管保持年輕態的健康生活建議」等話題,進行了權威解答。在此梳理出十個要點,供大家參考!
  • 全國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證據法學真題
    關於司法認知,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司法認知是一種認定事實的方法B.司法認知只能由法院進行C.確定司法認知的範圍是對法院權力的制約D.對有合理爭議的事實,法院為提高效率也可以司法認知18.下列屬於證據方法中的人證的是( )A.證人  B.證人證言C.鑑定結論  D.當事人陳述19.按照法定證據規則
  • 關於黨中央的這份未來法治中國建設路線圖,法學大咖怎麼看?
    新華社北京1月12日電 題:關於黨中央的這份未來法治中國建設路線圖,法學大咖怎麼看?新華社記者白陽最近,法治領域發布了一份重磅文件。中共中央日前印發《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對新時代如何推進全面依法治國作出系統部署。
  • 電子證據實驗室助力辦案
    【高密市檢察院】 電子證據實驗室助力辦案> 王培友 張明文     本報訊(通訊員王培友 張明文)今年以來,山東省高密市檢察院致力於推進電子證據實驗室建設
  • 非法口供認定標準:法外有依據,底線要守住
    對於認定是非法口供排除的納入標準,從高到低有三層:  口供的非法性源自獲取手段的違法性,從重到輕有三類:  實務中,當事人、辯護人與司法機關屢屢出現衝突分歧,核心本源是對於違法性和應當排除的判斷標準的不一。
  • ...湖南公司被認定為「農業農村部耕地質量標準化驗室」
    5月11日至12日,受農業農村部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委託,湖南省農業農村廳土肥站組織專家組對湖南公司進行耕地質量標準化驗室現場考核,專家組仔細審查了湖南公司人員隊伍、儀器設備、設施環境、檢測能力和質量控制等檔案材料和實驗室現場,並安排了盲樣測試,湖南公司按時完成盲樣檢測,9項盲樣考核指標全部合格,順利通過了耕地質量標準化驗室現場考核。
  • 電子數據存證的需求,是如何產生的?
    社會生活模式的改變,使得不同於以往的紙筆的書面形式,溝通交流的網際網路化使得大量的數據以網際網路的線上文字、聊天記錄、通話記錄、電子文本等各類形式存在與互動使用,愈發趨於無紙化。導致在很多司法訴訟的過程中所涉及到的電子數據比重越來越大,開始步入「電子證據時代」。
  • 健康大咖談 | 世界愛滋病日,防「艾」在路上
    健康大咖談 | 世界愛滋病日,防「艾」在路上 2020-11-29 15: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外文商標近似性的司法認定——以「穩定的對應關係」為核心
    司法實踐中,除商標申請駁回覆審行政案件外,對商標近似性的判斷主要是以商標標誌的近似判斷為核心,結合商品的類似程度、商標的顯著性和知名度、相關公眾的注意程度以及商標申請人的主觀意圖等因素進行綜合考察,以是否容易造成相關公眾混淆為最終判定標準。
  • 【解讀】法官熱點解讀新《民事證據規定》
    包括六個部分:「當事人舉證」「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舉證時限和證據交換」「質證」「證據的審核認定」「其他」。其中保留未修改條文僅11條,修改條文41條,新增條文47條,修改幅度大,亮點頗多。其中部分規定是現有法律體系中的首次規定,對民事案件的審判提出了新挑戰。
  • 販賣假毒品行為的司法認定|毒品|販賣毒品罪|甲基苯丙胺
    在司法實踐中該如何區分不同情形判斷罪與非罪?本文僅以王某某販賣毒品案為例,對不知情販賣假毒品中的一種類型進行司法界定。筆者認為,在司法實踐中,不知情販賣假毒品行為可能存在不同的客觀表現,應當依據行為時的客觀事實對具體的情況分別予以分析,考察行為時具有這些客觀因素的可能性以及客觀因素與侵害結果的關聯性。如果不會造成法益侵害,仍然應當認定為不能犯。
  • 從一起案例看邏輯推理在案件事實認定中的運用及所引發的啟示
    一般意義上的法律推理表現在法官司法活動的整個過程中,但是在特殊意義上,法律推理也表現在法官解釋法律和確認事實的過程中。從前者來說,法律推理是作為法律解釋的手段和過程存在的。而從後者來說,絕大多數情況下,法官都能夠依靠查證屬實的證據對事實作出明確的認定,即使在少數證據不能達到證明案件事實的證明標準而使案件事實真偽不明的情況下,法官也可以以法律確認的證明責任的分配規則來解決事實真偽不明時的裁判方法。
  • 全國2018年10月自考刑事證據學考試真題
    .視案件而定是否作為定案依據4、檢査的對象是A.案件現場B.犯罪嫌疑人C.物品D.屍體5、如果缺少刑事證明,審判將失去A.原則和方向B.標準和動力C.依據和根基D.準則和目的6、傳統廣義的「大證明」觀,將當事人承擔的責任稱之為A.證明責任B.舉證責任C.收集責任D.鑑定責任
  • 全國201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證據法學真題
    1.屬於法官心證形成後的保障和制約措施的是A.補強證據規則  B.證明標準C.判決理由制度  D.證據裁判原則2.關於證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法律上的證明與證據是兩個含義完全不同的概念B.法律上的證明僅指證明的結果C.證明是法官認定案件事實的唯一方法D.證明無法起到確保法官獨立司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