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抄襲難維權?社交對話著作權難認定?這一機制或將解決難題

2020-12-05 新京報

新京報快訊(記者 馬瑾倩)隨著網際網路技術普及發展,越來越多的創作內容在發布的同時,也面臨著被抄襲卻難以維權的問題。服貿會進入第二天,北京版權保護中心、北京網際網路法院、首都版權協會共同舉辦版權鏈-天平鏈協同治理平臺發布會暨可信數字版權生態重點示範項目發布會,共同發布全國首個版權領域的行政司法協同治理機制。

未來更多涉網著作權案件,將在兩個區塊鏈協同下,統一版權保護標準、實現數據一鍵調取,搭建更加可信的數字版權生態。

問題一:涉網著作權案維權難在哪?

「過去兩年我院審理涉網著作權案中,一半以上為攝影作品,短視頻抄襲維權、社交對話著作權認定等都是我們正在面臨的問題。」北京網際網路法院院長張雯說。

張雯表示,涉網著作權案件技術性強、複雜性高、類型新穎,為司法裁判帶來新挑戰。新的創作方式、工具、技術和傳播方式的出現,使得對作品創作主體、作品獨創性、作品類型、使用作品的行為,以及提供作品的主體責任認定困難。

同時,維權面臨新問題。涉網著作權案件涉及大量電子證據,存在易被刪除、易被篡改、易於偽造且不易留痕的特點,為證據存儲、固定、檢驗帶來難題。

司法實踐中發現權利人普遍面臨舉證難、周期長、成本高、賠償低的問題,大量著作權糾紛中原告提交的證據不足以認定其享有相關著作權、權屬證據有瑕疵。同時,部分領域商業維權現象多發,對建立正常有序的版權交易市場、穩定的司法裁判規則亦造成一定影響。

問題二:版權鏈和天平鏈分別是什麼?

北京版權登記數量一直處於國內領先水平,2003年至2019年,北京作品自願登記量佔全國51%。北京版權保護中心主任薛峰介紹,北京市版權局在全國率先探索並成功應用數字版權證書,可解決版權資訊有限、易篡改、易偽造、傳遞性差、追溯難等問題,搭載「版權鏈」後,可實現版權數據存儲、資產確權、數據監測以及發行交易憑證存儲等功能。

2019年3月,「天平鏈」成為首批通過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備案的司法區塊鏈信息服務項目。「天平鏈」上應用單位提供電子數據存證服務,存入的數據都可獲得存證編號。訴訟中,當事人提交該存證編號和原始電子數據,「天平鏈」後臺可自動驗證該電子數據的完整性和存證時間,並將驗證結果直推法官,實現在司法場景下的「全流程記錄、全鏈路可信、全節點見證」。

問題三:協同治理平臺將如何發揮作用?

「版權鏈-天平鏈協同治理平臺」將建立版權維權案件的行政司法協同治理機制。該機制的建立,一方面將共同制定版權權利確認標準,形成著作權登記和司法審判「雙標統一」,解決登記證書在訴訟中面臨著可能不被法院認定的情形。另一方面,建立司法審判「一鍵」調取著作權登記信息的業務流程與技術規範,實現版權鏈和天平鏈「雙鏈協同」。

「這是全國首個版權領域行政-司法協同機制,通過標準統一、技術對接、證據上鏈等關鍵環節支撐,將大大提升權利人作品登記實際效能,降低維權風險;同時,也有助於在版權案件中提升司法效率。」張雯說。

大數據: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審理著作權案件佔比超7成

北京是全國文化中心、文化創意產業之都,相應地,在司法實踐中也體現出版權糾紛逐年增加、版權侵權方式不斷出新的特點。張雯在發布會上展示出一組數據:北京網際網路法院自2018年9月9日成立,至今年8月31日,共受理案件73095件,其中著作權案件56308件,佔比77.03%。

從案件類型看,主要包括在網際網路上首次發表作品的著作權或者鄰接權權屬糾紛、在網際網路上侵害在線發表或者傳播作品的著作權或者鄰接權而產生的糾紛。

從所涉作品類型看,包括攝影作品、文字作品、電影及類電作品、美術作品、音樂作品等,其中,涉及攝影作品、文字作品、電影及類電作品的案件數量居著作權案件數量的前三位,分別佔比51.7%、18.8%和18.2%。

新京報記者 馬瑾倩

編輯 白爽 校對 張彥君

相關焦點

  • 侵權認定難 「融梗」與抄襲區別到底在哪兒?
    作品中有一兩處前人的痕跡,可以算作是向前人致敬,但如果作品是頻頻向前人脫帽致敬,那就不妥當了。  北京韜安律師事務所首席合伙人王軍表示,有些網絡作者追求所謂的「日更」,追求創作內容的高頻率更新和產出,為了留住讀者,就需要有好的賣點不斷湧現,而這必須要依賴於好的創意,因此「融」他人好的創意或故事結構的情況就會出現。  「融梗是相當普遍的行為,特別是在網絡文學領域。」
  • 作品被抄襲打官司維權值不值? 新著作權法將實施
    作品被抄襲打官司維權值不值? 新著作權法將實施 新華網 | 2020-11-12 08:14:02 作品被抄襲打官司維權值不值?幾秒鐘的短視頻受著作權保護嗎?……創作者的這些顧慮,新修改的著作權法作出了明確回應。
  • 杭州公開審理首例涉短視頻模板著作權...
    用戶可以用,可以分享,但如果把這個模板放到別的地方,或者其他社交平臺提供相同或者差不多的模板,有沒有可能侵權呢?杭州網際網路法院近日開庭審理的臉萌公司、微播視界公司訴杭州某科技公司和杭州某影股份公司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糾紛一案,就是涉及視頻模板是否是「同款」以及是否侵權的問題。
  • 瓊瑤怒斥於正抄襲 律師:難界定是否侵犯著作權
    業內聲音  行業內暫無懲處措施,只能鄙視  對於瓊瑤舉報於正抄襲一事,影視圈的編導們也有自己的看法。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導演告訴記者,雖然國家有相應的法律法規對著作權進行保護,但是在行業內,面對這樣的抄襲行為卻缺乏相應的懲處措施。「其實圈內的抄襲現象很多,作為有良心的編導,對這種抄襲行為都是不齒的。
  • 著作權侵權?想說抄襲不容易!
    網友們雖然喜歡歸喜歡,但對抄襲零容忍是底線,因為智慧財產權不僅是藝人的生命,也是原創的生命。如果說花粥的《媽媽要我出嫁》是完全照搬俄文歌曲的歌詞使 「抄襲」證據確鑿,更多時候,無論在音樂界還是出版、影視界,著作權侵權都是很難判定的,「想說抄襲不容易」。
  • 《驚雷》踩雷了,音樂抄襲如何認定
    近日,原創音樂人成學迅發布視頻指出抖音神曲《驚雷》是抄襲他的DJ版《姑娘跟我走》,隨後將相關證據通過視頻公布,還附上了音軌對比圖,並表示已走司法程序,要求處理侵權行為。當眾多網友持續圍觀這一事件後,《驚雷》原唱MC六道就抄襲行為公開道歉,並承認模仿《姑娘跟我走》的伴奏。
  • 首例短視頻模版著作權案背後:有人年入百萬 或涉平臺不正當競爭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首例短視頻模版著作權案背後:有模版師年入百萬,或涉平臺不正當競爭為方便用戶製作「大咖」同款短視頻,一些社交平臺提供可以替換內容的短視頻模板,用戶只需替換視頻主角即可獲得專屬自己的「網紅」短視頻。
  • 「洗稿」現象的著作權侵權認定研究
    一、洗稿實質為「高級抄襲」 「洗稿」這詞最初源於新聞媒體界,本指新聞、媒體等網站通過一些規避手段對稿件多次編輯或發表在不同渠道,以掩蓋其真實的來源,來避免著作權的審查[1]。但是,在法律層面上,洗稿有另外一個名稱,其為「抄襲、剽竊」,根據《國家版權局版權管理司關於如何認定抄襲行為給青島市版權局的答覆》中對抄襲、剽竊的解釋:著作權法所稱抄襲、剽竊,是同一概念(為簡略起見,以下統稱抄襲),指將他人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竊為己有。
  • 認定論文抄襲何以比登天還難?
    看到查重報告顯示,論文的文獻複製比超過50%的時候,姚洪軍一度覺得自己要舉報的抄襲是「板上釘釘」的事了。這位上海政法學院法律學院的副教授,關注本院院長侯懷霞涉嫌「抄襲」已經9年。依靠這些查重報告,他給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寫舉報信,跟涉事學校反映情況,打電話給期刊和論文原文作者,也在網上發帖,結果是無一例外地碰壁。(4月3日《中國青年報》)一個法學專家,搞不定一起論文造假事件——這大概就是學術治理所面臨的現實尷尬。這個尷尬,具體表現在三個問題上:一是以前的老論文,究竟能不能用新的標準去查?
  • 首例短視頻模版著作權案背後:有模版師年入百萬 或涉平臺不正當競爭
    為方便用戶製作「大咖」同款短視頻,一些社交平臺提供可以替換內容的短視頻模板,用戶只需替換視頻主角即可獲得專屬自己的「網紅」短視頻。   剪映代表用戶的維權之戰,實則代表了視頻生產工具之間的競爭,而這也是各平臺關於視頻生產力的第二戰場。專家認為,平臺之間的起訴,或將考慮市場競爭的因素,涉及不正當競爭的糾紛。
  • 社交遊戲開發者複製人煩惱:每周2款山寨品衝擊
    【TechWeb報導】由於社交遊戲開發門檻低,山寨現象已成為世界性難題,通過法律維權難度高。多家廠商建議採用技術壁壘方式保護自身權益。博雅互動CEO張偉介紹,目前國內市場一款比較好的遊戲,都會有5-10款山寨作品。
  • 大學生書法展作品被指抄襲 專家:抄襲與臨摹難界定
    第三幅則是來自贛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的溫某的作品被指抄襲趙廷山此前作品《篆書孟浩然詩三首》。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書協2015年的一份公告顯示,趙廷山的這一作品其篆書筆法、結構與劉顏濤作品基本一致,性質被認定為抄襲劉顏濤作品。11月30日,北青報記者到國家典籍博物館探訪看到,網傳涉嫌抄襲的喬某某和溫某的作品都被懸掛在正對展廳門口的展板上。
  • 網上為什麼這麼多人抄襲他人文章?法律如何懲罰侵犯著作權
    我們常常發現自己好不容易寫出來的文章,在網絡上確被抄襲了。如果註明轉載還算好的,更可惡的是連作者名字都改了,是可忍孰不可忍,那我們怎麼來維護自己的著作權呢,如何著作權被侵犯犯了如何維權賠償呢。我們來看看法律怎麼規定著作權侵權的。
  • 封聲|《少年的你》原著陷抄襲爭議版權律師:精神內核相似難以認定...
    網友製作「調色盤」指責玖月晞抄襲此前,玖月晞在微博正式回應此事,表示無論人物、主題還是背景都和任何一本書不一樣,「我從未抄襲,也從未違背一個文字工作者應有的初心、原則和底線。我不認同網友所說的「融梗」指責,我的作品中或許有著共通的思考,但沒有任何抄襲融梗。」
  • 韓國出臺最強力度「反抄襲法案」能根治中國綜藝「抄襲」嗎?
    中韓多檔節目高度相似 《著作權法》不保護綜藝模式去年10月,韓國國會民主黨議員金聖洙援引韓國通信委員會的數據披露,從2012年起至今,韓方認定涉嫌抄襲韓國作品的中國電視節目多達二十多個,還列出了詳細的「抄襲」清單。從這份清單上不難看出,一線衛視以及三大視頻網站的多檔王牌節目赫然在列,其中就包括《極限挑戰》《中國有嘻哈》這樣的爆款節目。
  • 《人生若只如初見》涉嫌抄襲匪我思存小說,網絡IP維權為何這麼難
    這也是匪深夜發博的原因。在博文《原創不死》中,能夠看到除了氣憤和爭取法律公正判決之外,匪更多的是無奈。2016年的案子,經過諸多法律程序,到現在還沒有最終結果,眼睜睜看著對方侵權拍攝,開播賺錢,並聲稱匪我思存是編劇進行炒作。作為原告匪我思存表示已經無能為力了。
  • 集體入坑 短視頻社交戰局還有翻身希望?
    直到精煉不花哨的微信出現,靠著朋友圈流量和微信公眾號生態,破解了這一難題。現在的騰訊還在面臨沒有電商、搜索基因的問題,現在微信正在通過公眾號、小程序、看一看,來搭建全新的電商平臺。新加入的好看社區功能,更是盤活微信電商廣告平臺的重點。張小龍這種產品改造功力,引得產品經理們集體眼熱。
  • 你小時候讀過的那本《愛的教育》被抄襲 翻譯家維權獲賠
    《愛的教育》人民文學出版社「本院認定該15處已經構成了對權利書籍一書的抄襲,侵犯了王幹卿的著作權。」這是義大利語翻譯家王幹卿今年3月拿到法院判決書的部分內容。法院判決被告對其譯作《愛的教育》構成侵權,賠償王幹卿34284.7元,並向他公開致歉。為了這個維權結果,年逾古稀的王幹卿等待了3年。
  • 專家:修改著作權法 促進文化繁榮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修改著作權法 促進文化繁榮(圓桌談)百度圖片11月1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修改著作權法的決定,這是該法自1990年頒布以來的第三次修訂。同時補充了「符合作品特徵的其他智力成果」的兜底條款,為今後科技發展可能帶來的新形式作品預留了認定的空間。張洪波:將現行法中「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製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修改為「視聽作品」,既與在我國締結並生效的《視聽表演北京條約》的規定相一致、相銜接,也充分考慮到了影視行業繁榮發展產生的權屬約定新趨勢。
  • 《愛情公寓》是否「抄襲」 影視侵權咋鑑定?
    與此同時,原電視劇的原創成分和抄襲問題再一次被網友戲謔。電視劇《愛情公寓》自第一季開播以來,就一直面臨「抄襲」美劇和網絡段子的指責,編劇也在微博上大方承認該劇「是對美劇的借鑑和致敬」,同時,對於網絡段子的抄襲,劇組更是很有誠意的提出「對段子原作者進行補償,將按原創每千字一萬元的標準補償稿酬」 。片方對此的態度表明,該劇的內容中確實有大量非原創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