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原標題:首例短視頻模版著作權案背後:有模版師年入百萬,或涉平臺不正當競爭
為方便用戶製作「大咖」同款短視頻,一些社交平臺提供可以替換內容的短視頻模板,用戶只需替換視頻主角即可獲得專屬自己的「網紅」短視頻。
抖音推出的視頻剪輯工具剪映App在某平臺發現一條與自己相同的短視頻模板,遂以侵權為由將某平臺運營公司訴至法院。
這起首例涉短視頻模板著作權侵權糾紛案,日前於杭州網際網路法院開庭。由於當前短視頻模板是否構成作品、屬於何種作品尚不明確,短視頻模板是否具有著作權成為爭議焦點。
專家表示,如短視頻模版構成一個完整的表達,具備一定的獨創性,即應與短視頻作品一樣,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在此基礎上,其他平臺未經授權更替模版中的視頻主角,無法視為合理使用。
短視頻模版背後的創作者,則是近年來湧現出來的新興職業群體。已有短視頻模版師透露,年收入超百萬。
剪映代表用戶的維權之戰,實則代表了視頻生產工具之間的競爭,而這也是各平臺關於視頻生產力的第二戰場。專家認為,平臺之間的起訴,或將考慮市場競爭的因素,涉及不正當競爭的糾紛。
首例短視頻模版著作權案
11月26日,杭州網際網路法院開庭審理了這起首例侵犯短視頻模板著作權糾紛案件。
據了解,剪映為抖音2019年推出的官方視頻編輯工具,以剪映為代表的視頻工具App提供了許多用於內容替換的短視頻模板,用戶可以通過上傳圖片、修改文字等方式來替換視頻主角,從而方便快捷地完成視頻製作。
剪映所屬臉萌公司、微播視界公司訴稱,2月27日,製作人「阿寶」在剪映上發布「女生節為愛充電」視頻模板受到用戶歡迎,可通過替換模板中的可更換素材形成自己的視頻。截至起訴時,該模板使用量已經達到354萬次。
但二被告公司未經許可,在其共同運營某App上傳播並提供下載及分享服務,吸引了大量的網絡用戶在某App上使用該視頻模板製作短視頻,同時去除了該視頻模版上的「剪映」LOGO及用戶剪映號水印。
剪映方面認為,此舉侵害了其對「為愛充電」視頻模板作品享有的信息網絡傳播權、複製權、改編權及彙編權等權利,請求法院判令停止侵權並賠償50萬元。
被告兩公司則辯稱,涉案視頻使用的是公開元素,且時長短,不具備作品的獨創性要求,不構成著作權法上的作品。涉案視頻中人物不同,而人物是類電作品的核心要素,故被控侵權的視頻與原告的涉案視頻不構成實質性近似。
一位有近百個模版製作經驗的剪映創作人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介紹,模版製作過程需要使用到音頻、視頻、貼紙、特效等素材。其中,特效一般由剪映提供,其它素材可以從平臺外部導入使用。至於導入素材,可能由創作人自行利用其它軟體創作,也可能是從其它平臺直接獲取。
剪映上的涉案視頻模板顯示,總時長為9秒。一位視頻剪輯從業人員表示,該模板至少由一段音頻、一段透明背景的視頻、兩個特效和兩張示例圖片組成。其中,所使用的音頻素材可以在剪映的素材庫中內下載使用。
法院經審理認為,該案的爭議焦點主要有以下三點:涉案視頻模板是否構成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如果構成作品,構成何種作品;被告行為是否構成侵權及賠償額確定。
法官表示,基於短視頻爆發式增長流行而產生的短視頻模板,屬於網際網路新產物,但由於短視頻模板是否構成作品、屬於何種作品尚不明確,導致用戶、平臺對短視頻模板的使用方式、使用範圍等無據可循,易發生糾紛。
該案未當庭宣判。
短視頻模版算作品嗎?
關於短視頻是否屬於著作權法意義上的作品,近年來已有相關司法判例支持。
在抖音訴百度旗下夥拍短視頻以及快手訴廣州華多科技旗下補刀小視頻這兩起著作權糾紛案中,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和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均認定,涉案短視頻是在已有素材基礎上進行的選擇、編排,體現了製作者的個性化表達,具有獨創性,構成類電作品享有著作權。
由此可見,視頻的時間長短與創作性並沒有必然聯繫。
「按照北京網際網路法院方面的說法,只要有 『一點火花』,就可以認定為作品。因為短視頻本身時間短,創作空間小,如果再為其設置較高的保護門檻,大量的短視頻將無法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北京市銘泰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徐新明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介紹,上述兩個法院對於短視頻作品是否受著作權法保護的基本判斷標準在於,有一個最低標準的獨創性,即只需體現一定的個性化、差異化,而這種認定標準也得到了業界較為廣泛的認同。
短視頻的法律權利,11月11日發布的新《著作權法》也已作出回應。
首先,對「作品」的定義進行了調整——「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性並能以一定形式表現的智力成果」,並補充了「符合作品特徵的其他智力成果」的兜底條款,為新形式作品給予了認定空間。
其次,將「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製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改為「視聽作品」。業內普遍認為,這意味著,將以連續畫面作為表現形式的作品統一命名為視聽作品,短視頻等新類型作品將獲得法律保護。
依據上述修改的條例,短視頻模版是否屬於著作權法意義上的作品?
「這需要判斷其是否構成一個完整的表達,比如完整表達一段情感、一個觀點等,同時還應具備一定的獨創性。」徐新明表示,如果短視頻模板符合獨創性認定標準,則屬於著作權法意義上的標準,即與短視頻作品一樣,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
被告在答辯中提及,涉案短視頻模版使用的是公開元素且時長短,沒有獨創性,不構成著作權法意義上的作品。
當前,尚無短視頻模板獨創性認定標準。徐新明認為,可參考上述短視頻的司法判例,即短視頻模板是否具有獨創性與時間長短沒有必然聯繫,即便短視頻模板使用了公有領域的元素、時長較短,但是,如果創作者對於特定元素的選擇、編排、組合等融入了創作者的智力勞動,再結合特定的音樂,形成了較為完整的表達,便有可能具有一定的獨創性,從而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
即使被訴侵權短視頻的人物被更換,但如果被告發布的短視頻與原告的短視頻模板構成實質性相似的話,則同樣涉嫌侵權。
「短視頻模板本身屬於作品,我覺得這是可以確認的。」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創作模板並使用該模版製成的視頻,著作權均歸屬創作者本人,模版作品屬於短視頻作品中的一部分。
新修改的《著作權法》增加了著作權合理使用的限制性規定:不得影響該作品的正常使用,也不得不合理地損害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
在該案中,其他平臺對模版的內容替換能不能視為合理使用?「可能夠不上合理使用。因為當事人沒有同意,使用的界限也已經超過。如果其他用戶使用模版重新拍攝短視頻,該短視頻作品將享有一個新的著作權。」朱巍說。
有模版師年入百萬
為什麼一個時長不足10秒的短視頻模版會引發法律糾紛?
這與當前蓬勃發展的短視頻行業關係密切,由此衍生的相關業務同樣具備商業價值。
《2020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顯示,短視頻以吸人、吸時、吸金、吸睛等四大特點,成為用戶粘性最高,人均單日使用時長最高的視聽產品。截至2020年6月,我國短視頻用戶規模達8.18億,佔網民整體的87.0%。
伴隨著短視頻用戶規模擴張的,還有逐漸增多的視頻生產者與日益下降的視頻生產門檻。專門製作視頻模板的創作者也應運而生,他們通常被稱為視頻模板師。
以剪映上的視頻模板師為例,利用「開始創作」功能製作視頻模板,再通過「發布到剪同款」功能供其他用戶使用,而後一功能需要被剪映官方認證的創作人才能使用。
據了解,剪映的視頻模板師主要收入來源是平臺的獎勵。B站up主「蝌蚪的vlog」9月13日發布的視頻透露,平臺每周會舉辦模版創作激勵計劃,需要達到一定積分資格才能參與,再通過製作模版獲得現金獎勵。
「蝌蚪的vlog」表示,他用了一周的時間才能參與激勵計劃,之後三周內發布了32個視頻模板,累積收益3980塊。
平臺會根據創作者在周期內發布模板的點讚數、漲粉數、使用模板製作完成的視頻數,在抖音、微信的傳播度等數據,綜合評估創作者在本周期可獲得的獎勵。
剪映官方11月16日至22日的創作獎勵公示顯示,有456人獲得了創作獎勵,最高的創作人獎金為3382元。據了解,在官方開展活動時,創作人一般可獲得更高的獎金,有時可達上萬。
在剪映每周結算一次的創作獎勵之外,模版師還可以通過官方收費模版及商務合作等方式盈利。
例如,剪映創作人一共分為9個等級,5級以上即可發布收費模板,定價由創作人自行決定,最高為6元。
視頻模板師「暴躁小楓」10月21日在抖音上發布的視頻介紹,其年收入達到百萬,收入來源主要是模板的廣告商單和剪映平臺的激勵。
有模版創作者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此類商單即為代做模板,模版師依據甲方要求製作模板,加入帶貨樣品,通過創作者的帳號發布後,甲方再尋找一批人剪同款,進而起到帶貨作用。據稱,這樣一次帶貨模版,創作者可以獲得幾千元收入。
同時,具有創作人資格的帳號也成為了被明碼標價的商品。有賣家直言,每個帳號的售價在1500元至2300元之間。
或涉不正當競爭
此案由剪映代表創作者進行維權,不難看出背後涉及平臺之間的商業博弈。
國內頭部短視頻平臺格局初定後,各平臺之間關於視頻生產力的第二戰場也已打響。
各大視頻平臺瞄準解決後期剪輯問題,紛紛推出了視頻編輯產品:抖音的剪映上線於2019年5月,快手的快影於2017年1月誕生,愛奇藝和B站則於今年分別推出隨刻創作與必剪。
此類軟體均有增設多種模版、不同預設的濾鏡等功能,試圖通過簡化視頻製作流程,以此來降低移動端用戶在視頻創作上的門檻,拓寬潛在用戶,增加原創視頻數量,激活並完善原本的內容生態,從而進一步提升產品的用戶活躍度。
這一衍生於短視頻的工具戰場,還有長遠的發展空間。一家主打視頻剪輯軟體名為小影科技的公司近期便完成了近4億元融資,旗下產品全球範圍內下載量超10億次。
長期位居App Store「攝影與錄像」類目之首的剪映,已然開啟多種商業化路徑。今年7月,歐陽娜娜正式宣布入駐剪映,成為首位「明星創作人」,創作並發布視頻模板「反手捂嘴笑」。
作為內容生產力的用戶創作版權,平臺方也牢牢把握在手。
剪映的《創作者版權承諾須知》顯示,創作者通過該平臺上傳、發布的所作品,將授予臉萌公司免費、非獨家、可再許可(通過多層次)的權利,含複製權、翻譯權、彙編權、信息網絡傳播權、改編權、製作衍生品、表演和展示等。
用戶需同意上傳的模板類作品,授權剪映中其他用戶進行剪輯、素材替換等二次創作。如有任何第三方行為侵犯了用戶已上傳至剪映作品的相關權利,平臺將代表用戶對第三方採取警告、投訴、上訴等措施。
朱巍認為,剪映代表用戶起訴另一平臺,選擇的法律請求權基礎不一定是著作權法,有可能是反不正當競爭法。平臺之間的起訴更多將考慮市場競爭的因素,出於反不正當競爭法對經營中產生的競爭利益保護,利用該法的懲罰力度將更強,獲得的賠償額度更高。
(作者:張雅婷,實習生,閆智婷 編輯:曹金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