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例「暗刷訪問流量」案完結:花錢買點擊,法律不保護

2021-01-13 河北網信管理執法

15天刷出2700萬遊戲點擊量,刷完量卻未收到款,並由此引發全國首例「暗刷流量」案。5月23日下午,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判決雙方合同無效,並決定收繳雙方非法獲利。

6月3日,記者從北京網際網路法院獲悉,法院已分別收到了雙方當事人主動繳納的非法獲利款16130元和30743元,此案已順利履行完畢。

暗刷流量

全國首例案件被判收繳非法獲利

2019年5月23日,北京網際網路法院開庭審理並當庭宣判全國首例「暗刷流量」案。北青報《法學苑》欄目對此案進行全網直播,截至目前,此案網絡點擊量達200餘萬。

常某與許某經人介紹成為網友。2017年9月,許某通過向常某購買網絡暗刷服務提高點擊量的方式,假借虛假流量誤導網路遊戲玩家,15天刷出2700萬點擊量,而許某未按照合同向常某支付服務費,故被訴至法院。

北京網際網路法院一審判決駁回常某全部訴訟請求,認定涉案合同損害社會公共利益,違背公序良俗,屬「絕對無效」,並作出收繳常某、許某非法獲利16130元、30743元的決定書。

判決精髓

讓網際網路「灰色產業鏈」浮出水面

北京網際網路法院作出全國首例「暗刷流量」案的判決書和決定書,這例判決的精髓在於認定了涉案合同的無效,讓網際網路領域暗刷流量這條「灰色產業鏈」最終浮出水面。

流量,是指網絡用戶基於對某網絡產品、網絡服務、網絡平臺的使用需求或喜好,通過點擊、連結、使用平臺產品或平臺服務等物理動作,經多次或多人積累疊加而形成的網絡數據集合。

眾所周知,真實的流量能體現用戶對網絡產品的真實使用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網絡產品的用戶數量和受歡迎程度,成為判斷網絡產品的市場價值、市場影響力乃至市場潛能等的重要因素,「流量」被認為是附帶經濟價值的「虛擬財產」。此案涉及的通過JS「暗刷流量」的行為,是「流量作弊」行為,不屬於真實的、基於用戶對網絡產品的喜好自願產生的點擊行為,屬於欺詐性點擊。

判決書顯示:「虛假流量會阻礙創新價值的實現,降低誠實勞動者的信心,扭曲決策過程,幹擾投資者對網絡產品價值及市場前景的判斷,影響網絡用戶的真實選擇,擾亂公平有序的網絡營商環境。」

此案最終認定「合同無效」,因涉案行為存在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情形,符合《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四項的相關規定。該行為「一方面使得同業競爭者的誠實勞動價值被減損,破壞正當的市場競爭秩序,侵害了不特定市場競爭者的利益;另一方面,會欺騙、誤導網絡用戶選擇與其預期不相符的網絡產品,長此以往,會造成網絡市場『劣幣驅逐良幣』的不良後果,最終減損廣大網絡用戶的福祉,屬於侵害廣大不特定網絡用戶利益的行為。」

關係到對網際網路的價值引導和規則樹立

合議庭認為,此案認定「合同無效」,為自始無效。

根據《民法總則》的相關規定,並不必然對應「全部收繳」的法律後果,還存在「予以返還」、「賠償對方受到的損失」等情形。而此案為何適用「全部收繳」,未適用其他返還方式?

此案所涉「暗刷流量」,屬於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雖然是網際網路上或部分人群中默認的現象或隱蔽的「遊戲規則」,該現象助長了非法行為獲益的不正風氣,如果不加遏制,將會愈演愈烈。而司法裁判不僅僅是審結個案,更是關係到對網際網路領域的價值引導和規則樹立。

此案判決書對此進行了精彩論述:「司法行為以被動性和謙抑性為宜,但在此案中,原被告雙方為追求不當利益,大量製造虛假流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過錯程度較高,且虛假流量業已產生,如以互相返還的方式進行合同無效的處理,無異於縱容當事人通過非法行為獲益,違背了任何人不得因違法行為獲益的基本法理,亦會導致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得不到有效遏制。」

服判息訴

雙方主動繳納非法所得

此案雙方當事人主動向法院繳納了非法所得。原告常某某表示,「我經過認真反思,已認識到錯誤,服從判決。我也會儘快將案涉款項上繳法院,經過此案,我已經受到法治教育,今後也將加強法律學習,爭做一名守法公民。」

被告許某則表示,「我此前對網絡暗刷流量服務所帶來的危害及後果缺乏足夠認識,但經過當日庭審,現已完全意識到此行為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我完全認同法院關於暗刷流量服務絕對無效的認定並支持法院對違法所得的收繳,保證絕不再發生類似情況。」

法院建議

加大對「暗刷流量」打擊力度

為進一步淨化清朗有序的網絡空間,保護公平競爭的網絡營商環境,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分別向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和北京市公安局並發送了司法建議。

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建議市場監督管理局加大對欺詐性點擊問題的跟蹤研判,通過對個案的研判,釐清欺詐性點擊的認定標準。同時,需加大聯合執法力度和相關領域監管機構的技術力量。

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建議市公安局加大對「暗刷流量」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對構成刑事犯罪的行為依法予以制裁。加強與相關監管部門的技術合作、業務合作,共同聯手治理網際網路亂象。加大執法宣傳力度,讓公眾知曉合法利益和不法行為的邊界。

法院:「誰執法誰普法」

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對此案的裁判,從法律的層面上給網際網路領域通過非法方式或技術手段提高網上瀏覽量等違法行為敲響了警鐘。

同時,從此案也可以看出,涉案當事人在做出這樣的行為時,對該行為的違法性及社會危害性都缺乏認識。網際網路不是法外之地,北京網際網路法院也將繼續努力踐行「誰執法誰普法」,把每一個典型案例的審理變成一堂有內容、有態度的法律公開課。

來源:北京青年報

相關焦點

  • 北青報:首例「暗刷訪問流量」案的警示意義
    原標題:首例「暗刷訪問流量」案的警示意義 6月3日,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向「暗刷訪問流量」案當事人雙方送達判決書,同時,北京網際網路法院也收到了雙方當事人主動繳納的非法獲利款,案件順利履行完畢。
  • 全國首例生物模型智慧財產權保護案:「有孔蟲」變形記
    全國首例生物模型智慧財產權保護案:「有孔蟲」變形記 2020-08-18 17: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購買「刷流量」服務,合同有效嗎-光明日報-光明網
    (第七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第八條)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但是,該強制性規定不導致該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的除外。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 ...攙扶摔倒老人反被訛詐,好心人不擔責(附十大典型案例及裁判規則)
    案例六「暗刷流量」合同無效案——常某某訴許某網絡服務合同糾紛案核心價值:誠實守信、網絡秩序一、基本案情許某通過微信向常某某尋求「暗刷的流量資源」,雙方協商後確認常某某為許某提供網絡暗刷服務,許某共向常某某支付三次服務費共計一萬餘元。
  • 【以案釋法】順昌首例|拍賣會上抬價要挾 法院認定敲詐勒索
    【以案釋法】順昌首例|拍賣會上抬價要挾 法院認定敲詐勒索 2020-12-02 20: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遊戲抄襲、暗刷流量、直播打賞……廣州網際網路法院發布十大案例!
    基於網路遊戲產生的各種智慧財產權的法律問題越來越多,特別是著作權案件呈井噴式的狀態。網路遊戲與傳統的作品形式存在較大的差異,遊戲整體畫面能否適用著作權法進行保護,尚無定論。本案中,法庭通過全面比對,發現《崑崙墟》和《靈劍蒼穹》等5款遊戲構成整體觀感上的實質性相似,可以初步判斷被告涉嫌侵權。
  • 全國首例適用民法典汙染環境懲罰性賠償條款案件宣判
    1月4日,江西省浮梁縣人民法院環境資源法庭依法公開開庭審理了公益訴訟起訴人浮梁縣人民檢察院與被告浙江海藍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藍公司)環境汙染民事公益訴訟一案並當庭宣判,判決被告海藍公司賠償生態環境修復費用、環境功能性損失費用、應急處置費用及檢測費、鑑定費共計2853665.56元,承擔環境汙染懲罰性賠償金171406.35元,同時判令被告海藍公司就其汙染環境的行為在國家級新聞媒體上向社會公眾賠禮道歉
  • 網絡不正當競爭典型案例分析
    從這些涉網絡不正當競爭糾紛類型來看,此類案件主要有三種類型:一是線下業務擴展到線上引發的不正當競爭糾紛,如全國首例網絡拍賣案系此類糾紛中之典型;二是新商業模式引發的不正當競爭糾紛,如全國首例網貸評級商業詆毀案系在網際網路金融這一新商業模式下引發的糾紛;三是利用新技術手段實施侵權引發的不正當競爭糾紛,如全國首例涉用戶數據不正當競爭糾紛「脈脈案」、瀏覽器更改UA跳過廣告案、搜狗輸入法歧視性對待搜尋引擎不正當競爭糾紛等
  • 央視直訪全國首例「候鳥班車」,呼籲保護生物多樣性
    央視直訪全國首例「候鳥班車」,呼籲保護生物多樣性 2020-12-14 16: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全國首例大熊貓傷人案判決:咬人大熊貓被判"無罪"
    早報訊(記者劉雲飛)大熊貓咬傷了參觀學生,負不負責?昨(15)日,全國首例大熊貓傷人賠償案復庭並一審判決。成華區法院判決第一被告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不承擔責任;第二被告新都四中承擔主要責任,賠償原告林林(化名)30286.8元;原告承擔次要責任。  面對判決結果,除熊貓基地表示「公正合理」外,第二被告和原告均表示強烈不滿,要求上訴。
  • 首例適用《民法典》汙染環境懲罰性賠償條款案件宣判
    據了解,這是全國首例適用《民法典》汙染環境懲罰性賠償條款的案件。據了解,這是全國首例適用《民法典》第1232條(新設法律規範)汙染環境懲罰性賠償條款的案件。該案由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指定浮梁縣人民法院管轄,系景德鎮市首例跨省非法傾倒危險廢物汙染環境損害賠償案件。
  • 【以案釋法】判了!毒品種子不得交易
    【以案釋法】判了!在王團法庭對被告人買某、買某某、馬某某犯非法買賣毒品原植物種子罪一案進行公開宣判,對三名被告人分別單處罰金人民幣五千元、三千元、三千元。該案系同心縣首例非法買賣毒品原植物種子罪案件。
  • 投資者保護十大經典案例
    隨著法制建設和體制機制創新的不斷推進,證券投資者保護工作也正朝向更高質量、更多元化的方向邁進。現根據公開報導,遴選出十大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在「5·19中小投資者保護宣傳周」活動期間予以發布。  4.全國首例操縱市場民事賠償支持訴訟——恆康醫療案  積極意義:該案判決首次認定操縱行為人對原告承擔賠償責任,填補了相關司法實踐的空白。
  • 全國第一案|違法使用ODS造成嚴重環境汙染,判刑!
    全國第一案|違法使用ODS造成嚴重環境汙染,判刑!近日,德清法院審結了全國首例違法使用消耗臭氧層物質(ODS)構成汙染環境犯罪的刑事案件。案情回放2019年7月9日,生態環境部檢查組在對德清某保溫材料有限公司的突擊檢查中發現該公司在生產中涉嫌違法使用ODS。生態環境部、省生態環保廳對該案重點督辦,要求屬地處理,縣生態環保部門迅速聯合縣公安、檢察、法院進行研判。
  • 想訪問A網站卻被強制打開B網站,上網被劫持怎麼辦?
    可見鎖定用戶訪問的固定頁面有多重要。第二種贏利模式主要通過搜尋引擎來實現。業內人士介紹,這些瀏覽器主頁上的顯著位置都設有搜索條框,一些熱詞、關鍵詞的搜索都會給瀏覽器主頁帶來收益。每次點擊帶來的收益通常在幾毛錢到幾十元錢不等。搜尋引擎用戶量越多、排名越靠前,其熱詞的競價排名收費越高。
  • 全國首例違法使用ODS涉刑案件宣判
    全國首例違法使用ODS涉刑案件宣判 2020-04-27 15: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訪問A網站卻被強制打開B網站 上網被劫持怎麼辦?
    即便是安裝過程中彈出「是否同意用戶協議」的窗口,由於協議冗長,用戶很少會看全或者根本不看就點擊「同意」,從而導致主頁設置被更改。專家認為,這些含蓄的誘導行為也可認定為「瀏覽器主頁劫持」。  第三類則是明目張胆的惡意軟體或電腦木馬病毒所為。通過對瀏覽器發起惡性攻擊、潛入惡意插件,或利用木馬病毒侵入電腦導致系統混亂,也能輕而易舉地篡改主頁。
  • 花錢就能買「高考真題」「絕密答案」?謹防上當受騙
    有的不法分子聲稱可以花錢僱傭「槍手」替考,還有的借傳送「樣題試卷」的名義向用戶電腦或手機發送病毒,套取用戶信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組織考試作弊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解釋》明確,對在高考、研究生考試以及司法考試等4大類「法律規定的國家考試」中組織作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招生政策熟於心,騙子只能繞道行不法分子往往利用考生和家長不熟悉高考相關招生政策實施詐騙。
  • 流量造假亂象頻發 形成龐大黑灰產業鏈
    辦案民警在抓捕嫌疑人時發現,涉案公司內有多面「手機牆」,每面「手機牆」由近百部正在運行的手機組成,通過自動程序重複著從手機App市場點擊、下載並安裝運行軟體的動作。記者了解到,利用黑客「暗鏈」技術非法「引流」,以誘導性的方式增加流量也是新手段之一。北京市公安局網安總隊辦案民警介紹,2020年初,北京市多家單位、企業網站出現點擊後自動跳轉到境外賭博網站的情況。
  • 首例正版盜版混搭銷售特大侵犯著作權案告破
    兩天後,江蘇省淮安市「打黃掃非」部門在全國「打黃打非」辦公室的全力支持下迅速成立專案組,對兩家公司侵犯著作權問題展開刑事調查。&nbsp&nbsp&nbsp&nbsp今年8月8日,江蘇省淮安市公安局宣布「淮安2.22特大侵犯著作權案」告破。而這起案件也因盜版21家出版社的圖書;採取正版與盜版混搭銷售;明明是盜版圖書卻貼上了防偽標識而轟動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