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第一案|違法使用ODS造成嚴重環境汙染,判刑!

2020-12-05 澎湃新聞

全國第一案|違法使用ODS造成嚴重環境汙染,判刑!

2020-05-02 02: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臭氧層存在於大氣平流層中,對大氣有增溫作用,同時保護地球上的生物免受遠紫外線輻射傷害。

釋放消耗臭氧層物質(ODS)到大氣並上升到平流層後,受到紫外線的照射,會分解並與臭氧進行反應,致使臭氧層被破壞,造成嚴重環境汙染。

⚠️這種行為是犯罪,要判刑!

近日,德清法院審結了全國首例違法使用消耗臭氧層物質(ODS)構成汙染環境犯罪的刑事案件。

案情回放

2019年7月9日,生態環境部檢查組在對德清某保溫材料有限公司的突擊檢查中發現該公司在生產中涉嫌違法使用ODS。生態環境部、省生態環保廳對該案重點督辦,要求屬地處理,縣生態環保部門迅速聯合縣公安、檢察、法院進行研判。2019年12月11日,縣檢察院就該案向法院提起公訴,德清法院在收到案件後,高度重視,及時向湖州市中院行政(環資)庭匯報,並在市中院指導下開展案件審理工作。

法院審理查明

2017年8月至2019年6月期間,德清某保溫材料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祁某某在明知三氯一氟甲烷(俗稱氟利昂)系受控ODS,且被明令禁止用於生產使用的情況下,仍大量購入並用於生產保溫材料。共計購入840餘噸,生產並銷售含三氯一氟甲烷的聚氨酯硬泡組合聚醚保溫材料2400餘噸,違法所得人民幣140餘萬元。在生產過程中, 3000餘千克三氯一氟甲烷廢氣排放入大氣環境,造成嚴重環境汙染。

法院審理認為

庭審中,被告單位及被告人均表示自願認罪認罰,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單位德清某保溫材料有限公司及被告人祁某某的行為已經構成汙染環境罪,依法以汙染環境罪對被告單位德清某保溫材料有限公司判處罰金人民幣七十萬元,並追繳違法所得人民幣一百四十餘萬元;對被告人祁某某判處有期徒刑十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五萬元。宣判後,被告單位及被告人均未提出上訴,該判決現已生效。

堅持綠色發展理念

爭當環保排頭兵!

我國是《關於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婁議定書》的籤約國之一,負有逐步淘汰ODS使用的國際責任,我國政府一貫高度重視國際環境公約履約工作,並通過嚴格執法鞏固履約成果。德清法院切實履行環境司法職能,在全力支持環境行政主管部門嚴格執法的同時,積極發揮環境司法保障作用,主動體現環境司法擔當。通過嚴厲打擊違法使用ODS的犯罪行為,起到司法震懾作用,堅定維護全球臭氧層保護成果。本案的審判,昭示著我國環境司法不僅僅關注國內環境保護,也將司法的視野拓展至全球環境保護,為全球環境司法保護作出應有的貢獻。

來源:行政環資庭

原標題:《全國第一案|違法使用ODS造成嚴重環境汙染,判刑!》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全國首例違法使用ODS汙染環境刑事案件在湖州宣判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守護「青山綠水」是公安的神聖責任近年來,湖州公安始終堅持「防為主、防為上」工作理念,守青山、護綠水,嚴厲打擊破壞生態環境違法犯罪。近日,全國首例因違法使用消耗臭氧層物質(ODS)構成環境汙染罪並判處刑事處罰的案件在德清縣人民法院宣判。德清某保溫材料有限公司因違法使用三氯一氟甲烷(CFC-11,俗稱氟利昂)生產組合聚醚犯汙染環境罪被判處罰金70萬元,追繳違法所得146萬餘元;公司法定代表人祁某某犯汙染環境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0個月,並處罰金5萬元。
  • 全國首例違法使用消耗臭氧層物質案宣判:負責人被判刑十個月並處罰金
    據浙江德清縣檢察院消息,近日,由德清縣檢察院提起公訴的被告單位德清某保溫材料有限公司、被告人祁某某汙染環境罪一案經法院一審公開開庭宣判。該案系全國首例因違法使用消耗臭氧層物質(ODS)構成汙染環境罪並追究刑事責任的案件,辦案質效得到生態環境部肯定。
  • 全國首例違法使用ODS涉刑案件宣判
    全國首例違法使用ODS涉刑案件宣判 2020-04-27 15: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滄州公布十起汙染環境刑事案件和十起典型環境違法案件
    河北新聞網8月21日滄州電(記者戴紹志)在今天舉行的滄州市「2017陽光政務」新聞發布會上,公布了今年以來十起汙染環境刑事案件和十起典型環境違法案件。2、獻縣趙某瑪鋼廠拒不執行政府令案5月31日,滄州市環保局獻縣分局工作人員在巡查獻縣本齋鄉本齋東村某瑪鋼廠時發現,該廠管理生產的負責人趙某正在組織工人使用燃煤退火窯進行違規生產,對大氣造成汙染。
  • 【以案釋法】非法處置有毒物質是要判刑的!
    法院判決四會法院認為,被告人無視國家法律,違反國家規定非法處置有毒危險廢物,屬於嚴重汙染環境,行為已構成汙染環境罪。視被告人在歸案後均能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且在開庭時均當庭認罪、悔罪,依法可從輕處罰。在上述案件中被告人的違法行為屬於嚴重汙染環境該結果是如何認定的呢?
  • 全國首例違法使用消耗臭氧層物質(ODS)涉刑案件偵破紀實
    原創 王雯 晏利揚 浙江生態環境距離全國首例違法使用消耗臭氧層物質(ODS)涉刑案件塵埃落定,已過去兩月有餘。德清縣在獲悉案情後,立刻成立由生態環境、應急部門和公安機關、檢察機關組成的專案組,多方聯動,緊密配合,全力偵辦,開創了生態環境部門與司法部門在履行保護臭氧層國際公約中密切協作的成功先例。祁某某因違法使用三氯一氟甲烷(CFC-11,俗稱氟利昂)生產組合聚醚,被地方法院以環境汙染罪判處有期徒刑10個月,個人被處罰金5萬元;公司被處罰金70萬元,沒收違法所得146.1萬元。
  • 瀋陽曝光十起水汙染環境違法典型案例
    7月18日,記者從瀋陽市生態環境局獲悉,為切實以案示警,瀋陽市生態環境局對10起水汙染環境違法典型案例公開曝光。在一起生產汙水直排偷排案中,瀋陽市生態環境局大東分局依法對涉案企業開出高達100萬元的罰單。  治理水汙染、保護水環境是瀋陽市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重中之重,也是市民的共同期待。今年年初以來,瀋陽市綜合採取工程措施、生態措施、管理措施,全面向水汙染宣戰。然而,仍有一些單位和個人無視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無視社會責任,心存僥倖,違法排汙,造成惡劣後果。
  • 傾倒垃圾被判刑6年半!清華大學教授:垃圾處理鏈變成灰色利益鏈
    12月21日,江蘇省常熟市人民法院公開宣判了備受環保領域關注的「長江口垃圾違法傾倒案」。10名被告人中,主犯倪某被指控犯「汙染環境罪」,判處有期徒刑6年零6個月,並處罰金100萬元;另外兩名主犯分別被判5年、4年3個月有期徒刑,並被處罰金40萬元及以上。
  • ...空氣品質達標的城市佔比達46.6% 明禾公司全國首例違法使用ODS...
    來源:標準排名文|標準排名分析師 李霞責任編輯|王東升綠色要聞2019年全國環境空氣品質達標的城市佔比達46.6%5月7日,生態環境部公布2019年全國生態環境質量簡況。據統計,2019年順德全區累計查處環境違法案件821宗,罰款近億元,移送案件84宗(涉嫌環境犯罪18宗,行政拘留66宗),通過嚴格執法、以案釋法極大震懾了環境違法行為。並開展40多次專項聯合執法行動,嚴厲打擊村級工業園環境違法行為,關停「散、亂、汙」企業400多家,助推順德高質量發展綜合示範區建設。
  • 新樂重拳懲治汙染環境違法犯罪行為,典型案例通報來了!
    今年以來,石家莊市生態環境局新樂市分局嚴格執法,始終保持對汙染環境違法犯罪嚴查重處的高壓態勢,重拳懲治汙染環境違法犯罪行為。現公布第二批環境違法典型案例:1、王某成養殖利用滲坑排放水汙染物案2018年10月17日,王某成負責經營的養殖場利用滲坑排放汙水,汙染環境,被生態環境部門依法查處。王某成的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相關規定,由生態環境部門處以10萬元的罰款。
  • 公司高管將危險廢物賣給黑作坊 造成嚴重環境汙染
    ,犯罪嫌疑人將危險廢物賣給某地黑作坊,並將非法處置過程中產生的廢水直接排放,對環境造成了嚴重汙染。   去年8月,崑山環保局接到群眾舉報,某線路板企業,存在非法處置危險廢物,廢水、廢氣不規範排放等違法行為。通過環保聯動機制,公安部門介入調查發現,企業5000多噸有經濟價值的含銅廢液被非法轉移到外地。   崑山市公安局治安大隊民警王吉說,公司高管林某的銀行帳戶上有大量的金額進出,比較有嫌疑。
  • 無人機"黑飛」是嚴重違法行為,持證上崗有「錢景」
    《中國AOPA民用無人機駕駛員報告》顯示,2014年全國持有無人機駕駛員合格證(固定翼/旋翼/飛艇)的總人數僅有244人,而2019年增至67218人,數量增長275倍。隨著無人機「井噴」時代的到來,無人機被眾多行業廣泛應用,但無證操控無人機嚴重影響正常的商業活動。隨著國家管控新規的出臺,「黑飛」已經被視為違法違規行為。
  • 北京今日空氣將達嚴重汙染級別 嚴查重罰環境違法
    中新網北京12月9日電(張尼)據監測部門分析,9日,北京市的空氣品質將達到嚴重汙染級別。此前一天,全市首次啟動空氣重汙染紅色預警,北京市環保局連同多部門積極展開執法行動,全市環保系統檢查汙染源近600家,並對環境違法行為進行從嚴從重處罰。12月8日,行人經過北京奧體公園內的一處宣傳電子屏,後方的標誌性建築籠罩在厚重的霧霾之中。
  • 瀋陽市生態環境局通報十起水汙染環境違法典型案例
    然而,仍有一些單位和個人無視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無視社會責任,心存僥倖,違法排汙,造成惡劣後果。為切實以案示警,瀋陽市生態環境局公開通報十起水環境環境違法典型案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環境汙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規定:非法排放、傾倒、處置危險廢物三噸以上的,可認定為「嚴重汙染環境」。該單位違法排放含有重金屬的廢水,已涉嫌汙染環境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條規定,嚴重汙染環境的,將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後果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 全國首例適用民法典汙染環境懲罰性賠償條款案件宣判
    1月4日,江西省浮梁縣人民法院環境資源法庭依法公開開庭審理了公益訴訟起訴人浮梁縣人民檢察院與被告浙江海藍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藍公司)環境汙染民事公益訴訟一案並當庭宣判,判決被告海藍公司賠償生態環境修復費用、環境功能性損失費用、應急處置費用及檢測費、鑑定費共計2853665.56元,承擔環境汙染懲罰性賠償金171406.35元,同時判令被告海藍公司就其汙染環境的行為在國家級新聞媒體上向社會公眾賠禮道歉
  • 重磅|響水爆炸案對環境監管的啟示!
    國務院事故調查報告中指出響水縣環保局「在明知天嘉宜公司焚燒爐違法投入使用、大量危險廢物沒有按要求處理到位的情況下,就在復產審查意見中簽字,同意復產復工。」危廢具有毒性、腐蝕性、易燃性、反應性、感染性等特性,造成的環境汙染不可逆、難以治理,社會公眾對危廢造成的環境汙染問題也十分敏感。近年來,有關危廢汙染的群眾舉報也呈上升趨勢,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公布的典型案例中,危廢汙染相關案例也是數量比較多的。
  • ——河北邢臺特大環境汙染案追蹤
    ——河北邢臺特大環境汙染案追蹤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鞏志宏、楊帆未取得相關許可非法生產農藥,在一年多時間裡將3414.5噸強酸廢液傾倒於當地7個縣(區)13處地點。近日河北邢臺市破獲的非法傾倒廢酸特大系列汙染環境案件,引發廣泛關注。
  • 四川綿竹磷化工企業「扎堆」,對地下水造成嚴重汙染
    龍蟒磷化工、龍蟒鈦業等多家磷化工企業聚集,大量淋溶水未經處理直排沱江支流石亭江,不僅汙水處理站周邊刺激性氣味濃烈,地下水也受到嚴重汙染。2018年11月9日至13日,中央第五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對四川省綿竹市新市工業園區開展「回頭看」,發現該園區磷石膏消減不到位,部分企業生態環境問題突出,對地下水造成嚴重汙染,沒有達到督察整改要求。
  • 紹興一老闆對蝕刻液不加重視 造成汙染被判刑
    近日,紹興上虞一家企業業主因犯汙染環境罪被上虞區人民法院一審判處有期徒刑7個月,並處罰金1萬元,教訓深刻。2015年8月起,朱某成為上虞一家標牌企業的實際經營人。在製作銅標牌時,有一道工序需要將銅板通過硫酸等進行腐蝕。企業將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原液全部進行了收集處理,但一滴滴落在車間地上的蝕刻液,企業卻沒當回事。
  • 生態環境部、公安部掛牌督辦河北邢臺特大環境汙染案
    中新社北京6月30日電 (記者 阮煜琳)針對近日河北省邢臺市破獲的非法傾倒廢酸特大系列汙染環境案件,中國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6月30日在北京對記者表示,目前,生態環境部已聯合公安部,對這一發生在河北邢臺的汙染環境案實施掛牌督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