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報:首例「暗刷訪問流量」案的警示意義

2021-01-13 人民網

原標題:首例「暗刷訪問流量」案的警示意義

6月3日,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向「暗刷訪問流量」案當事人雙方送達判決書,同時,北京網際網路法院也收到了雙方當事人主動繳納的非法獲利款,案件順利履行完畢。這是全國首例「暗刷訪問流量」案,5月23日,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對此案進行了審理並當庭宣判,該案進行了全網直播,網絡觀看點擊量達200餘萬。(6月5日《人民日報》)

暗刷訪問流量是一種流量造假行為,存在於不少遊戲類、影視類作品或網站,目的是通過「注水」來提高收視率、訪問量等,與網店刷單有相似之處,都對用戶造成了誤導,而刷量公司和流量買方則會從中獲利。最近履行完畢的全國首例「暗刷訪問流量」案,就是發生於流量買賣雙方的一起糾紛案件,最終結果令人欣喜也值得深思。

據介紹,被告許某向原告常某某購買網絡暗刷服務提高點擊量,15天刷出2700萬點擊量,並假借虛假流量誤導網路遊戲玩家。因被告未按照合同向原告支付服務費,原告將被告訴至法院。這是一起合同糾紛案,按照一般邏輯,誰違反約定誰承擔責任,似乎原告會勝訴,但是該案審理結果應該超出了原被告雙方的預料。

因為北京網際網路法院認定涉案合同無效,原因是涉案行為存在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情形,符合《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四項的相關規定。不僅是合同無效,法院還根據《民法總則》的相關規定,收繳了原告、被告的非法所得。這起案件中原被告雙方最後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該案對有關各方都是一種警示。

其一,對刷量公司是一種教訓。儘管監管者、輿論乃至平臺都對流量造假齊聲喊「打」,但暗刷流量現象仍然廣泛存在,形成了「刷流量」的灰色產業鏈,有人估算這個造假產業的市場規模已達到了300億元左右。而此案宣判和履行對刷量公司的教訓是,流量買賣雙方存在合同履行風險,一旦發生糾紛,法律並不會保護造假者利益。

其二,對流量買方也是一種警示。雖然買方購買流量服務可以很快提高訪問量,可以忽悠用戶、廣告商、投資商等,但泡沫總歸是泡沫,遲早會被戳破。即使流量泡沫未被戳破,也可能在其他環節出現意外,比如一旦涉及流量合同糾紛,不僅非法獲利可能被收繳,而且造假行為被曝光後用戶或許用腳投票,還可能受到行政處罰。

其三,對有關監管者是一種提醒。流量造假,不僅破壞了誠信、公平等基本的市場原則,也侵害了消費者權益,涉嫌違反《廣告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從維護市場秩序、保護消費者權益的角度,應該進一步打擊這種造假行為。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已向有關方面發出司法建議,期待更有效的治理。

顯然,司法是打擊網絡流量造假的最後一個環節。首先,平臺方要對平臺上的遊戲、視頻等內容加強管理,防止流量造假,同時,遊戲商等也要增強自律。其次,相關部門應根據各自職責對平臺和內容流量變化加強監測監管,減少流量造假空間。最後,司法機關對於流量造假類案件應形成共識,要守好社會公共利益的最後防線。

2018年8月,國內首例因視頻網站「刷量」而引發的不正當競爭案件在上海宣判,刷單者被罰50萬元,再加上此次首例「暗刷訪問流量」案,相信對流量造假會形成更大震懾。但由於暗刷流量現象仍然比較多見,還需要有關方面合力打擊,完善法律法規,提高違法成本,讓遊戲、視頻、社交等領域告別流量造假,以淨化網絡環境。

(責編:段星宇、王倩)

相關焦點

  • 全國首例「暗刷訪問流量」案完結:花錢買點擊,法律不保護
    15天刷出2700萬遊戲點擊量,刷完量卻未收到款,並由此引發全國首例「暗刷流量」案。5月23日下午,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判決雙方合同無效,並決定收繳雙方非法獲利。6月3日,記者從北京網際網路法院獲悉,法院已分別收到了雙方當事人主動繳納的非法獲利款16130元和30743元,此案已順利履行完畢。
  • 購買「刷流量」服務,合同有效嗎-光明日報-光明網
    【問答民法典·以案說法】    ●關鍵詞    數據造假 暗刷流量    公序良俗    ●概述    點擊量造假、銷量造假、好評造假(第一百五十三條)    ●專家說法周志輝(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山後法庭副庭長)陳雅楠(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山後法庭法官助理)    約定提供暗刷流量服務的合同無效
  • 【以案釋法】順昌首例|拍賣會上抬價要挾 法院認定敲詐勒索
    【以案釋法】順昌首例|拍賣會上抬價要挾 法院認定敲詐勒索 2020-12-02 20: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阿壩州公安局製作的藏漢雙語《警鐘長鳴—阿壩州森林草原火案警示...
    為強化森林草原火災警示教育,阿壩州公安局製作的《警鐘長鳴--阿壩州森林草原火案警示錄》藏漢雙語版警示教育片,近期通過全州各類媒體向廣大人民群眾進行了宣傳。《警鐘長鳴--阿壩州森林草原火案警示錄》選取阿壩州2019年以來發生的兩起典型森林、草原火災案例,有針對性的分析阿壩州常見的森林草原火災情形(農事、民俗、旅遊、輸配電線路)及預防措施。警示片通過實景拍攝、情景再現、人物採訪、旁白解說等形式,突出了森林草原防火的重要性及森林草原火災的慘痛教訓。
  • 陝西破獲首例特大獵殺、買賣珍貴野生動物案
    原標題:抓獲48人 查獲千餘只野生動物日前,眉縣公安局破獲陝西省首例特大獵殺、運輸、買賣珍貴野生動物案,摧毀一個橫跨7省12市的犯罪團夥,截至2018年11月30日,共抓獲嫌疑人48名,破案35起,查獲野生動物千餘只。
  • 中國發現亞洲首例霸王龍足跡
    這是中國乃至亞洲首次發現暴龍類的足跡,對研究中國白堊紀最末期恐龍動物群的分布與演化有著重要意義。修路挖出霸王龍腳印被民間收藏者收藏昨天下午,北青報記者採訪了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邢立達副教授和福建省南安市的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執行館長鈕科程。鈕科程告訴北青報記者,這個標本最初是當地人在修路的時候發現的,施工隊清理石頭時發現一塊巨大的紅色砂巖上有一個奇形怪狀的印記。
  • 全國首例大熊貓傷人案判決:咬人大熊貓被判"無罪"
    昨(15)日,全國首例大熊貓傷人賠償案復庭並一審判決。成華區法院判決第一被告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不承擔責任;第二被告新都四中承擔主要責任,賠償原告林林(化名)30286.8元;原告承擔次要責任。  面對判決結果,除熊貓基地表示「公正合理」外,第二被告和原告均表示強烈不滿,要求上訴。  據悉,案件的焦點在於熊貓基地究竟有無責任?
  • 中國首例人體低溫保存執行者來青島訪問(圖)
    前不久,中國首例人體低溫保存在濟南完成,並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日前,著名人體低溫保存專家、中國首例人體低溫保存執行者之一的阿倫·德雷克(Aaron Drake)教授來到青島,訪問了齊魯醫院青島院區。  難度主要來自兩方面  據介紹,阿倫·德雷克是2015年為中國首位人體冷凍志願者執行冷凍大腦手術執行人之一。
  • 長白山「以案為鑑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大會召開
    為進一步深化以案為鑑以案促改工作,以「三不」一體理念、思路和方法更好推進反腐敗鬥爭,持續淨化長白山政治生態,12月1日下午,長白山保護開發區召開以案為鑑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大會。會上首先播放了圍繞長白山保護開發區近兩年查處的7名嚴重違紀違法人員拍攝的警示教育專題片
  • 在華實施首例換頭手術? 當事教授:是沒有的事情
    「在華實施首例換頭手術」靠譜嗎?沒有的事  昨天下午,北青報記者聯繫上了任曉平教授,他確認接到了義大利專家卡納維洛的邀請,但只處於「接觸階段」,並沒有確定一定會參與手術。任曉平也否認外界傳言的「2017年將要進行首例『換頭』手術」,只稱「一切還沒有確定」。
  • 全國首例生物模型智慧財產權保護案:「有孔蟲」變形記
    全國首例生物模型智慧財產權保護案:「有孔蟲」變形記 2020-08-18 17: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抗戰館召開2020年度警示教育大會
    抗戰館召開2020年度警示教育大會 2020-12-03 16: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棗陽分類分層開展「以案五說」敲警鐘 警示教育大會後有人主動投案
    此次公安系統警示教育大會,通報了該市公安局原黨委委員、副政委張毅嚴重違紀違法案的情況,宣布了對張毅「雙開」的處分決定,代讀了張毅的懺悔錄。該市紀委監委主要負責人金國江在會上開展「以案五說」警示教育,即以案說紀、說法、說德、說害、說責。「公安系統應當有壯士斷腕、刮骨療毒的勇氣,堅決清除公安隊伍中的『毒瘤』。
  • ...遊戲抄襲、暗刷流量、直播打賞……廣州網際網路法院發布十大案例!
    今天,廣州網際網路法院在成立一周年前夕,篩選、發布了十大典型案例,內容涉及網路遊戲著作權侵權、網絡用戶侵犯明星人格權、網絡差評引發的網際網路名譽權糾紛,以及人工刷量、網絡傳銷等各類網際網路生態下的新型典型糾紛,並給出了裁判結果,明確了裁判理念,為多種網絡空間行為提供了指引和劃定了邊界,極具規則導向意義。
  • 中國殘聯召開警示教育大會
    11月30日,中國殘聯召開2020年度警示教育大會,通報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殘聯違規違紀典型案例,對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作出部署。
  • 甘肅康樂縣母親殺子案震驚國人 警示農村貧困人群心理危機
    原標題:警示!農村貧困人群心理危機   10日是世界預防自殺日,而剛剛發生的甘肅康樂母親殺子案卻讓國人震驚。   報載,8月24日下午,甘肅康樂縣景古鎮阿姑村山老爺彎社發生一起人倫慘案。該村裡一位年輕的母親殺死4個孩子後,服毒自殺後不治身亡。
  • 北京朝陽:同級同類警示教育變"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
    組織學習時,針對典型案例的層級、崗位,有針對性地在街道處級幹部、科級中層幹部中展開,讓「身邊人」講「身邊案」,從而讓警示教育更加入腦入心。該街道紀工委監察組此次組織的學習《懺悔書》活動,是朝陽區當前開展的同級同類警示教育活動的縮影。
  • 與命運抗爭23年 中國首例核輻射案受害者離世
    中國首例核輻射案受害者離世,與命運抗爭23年,根據親身經歷撰寫自傳宋學文 被核輻射「生死鏈」改變的人生宋學文生前照。新京報記者 李一凡 攝姓名:宋學文性別:男終年:43歲生前身份:中國首例核輻射案受害者。1996年時年20歲,因誤拾地上附帶放射物質的「鐵鏈」而致高位截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