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害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糾紛被判侵犯著作權罪

2020-11-28 騰訊網

【摘要】侵犯商業秘密罪作為企業無形的資產是企業創新的代表。如果企業受到侵犯商業秘密被其他企業或個人非法獲取並利用,這將對企業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我國雖然在 2017 年對於侵犯商業秘密罪相關法律進行過修改,但仍沒有解決相關遺留問題。商業秘密對於企業來說作為一種保護期限長於專利權、著作權的智慧財產權,具有重要的商業價值。

關鍵字商業秘密 侵犯商業秘密罪

一:我國商業秘密法律保護現狀

我國關於侵犯商業秘密罪的法律規定主要集中在《反不正當競爭法》,該法於 2017 年 11 月 4 日修訂,2018 年 1 月 1 日開始實施。在內容上與修訂前相比,修訂後的《反不正當競爭法》將商業秘密保護條款規定在第九條,並將原第十條第一款「以盜竊、利誘、脅迫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中的 「利誘」刪除,增加了「賄賂、欺詐」;將第四款「第三人明知或者應知前款所列違法行為,獲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業秘密,視為侵犯商業秘密」中的獲取對象擴大明確化,包括商業秘密權利人的員工、前員工或者其他單位、個人;對於第五款商業秘密的概念進行了完善,將「經濟利益」改為「商業價值」;在第二十一條將原先第二十五條侵犯商業秘密的罰款數額加大,「處十萬元以上五十萬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五十萬元以上三百萬元以下的罰款」。

誠然,此次修訂是反不正當競爭法實施 24 年後的首次修改,對於近年市場競爭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作了調整和回應,適應了經濟發展的需要。但對於其中商業秘密保護條款來說,此次修訂雖做了一定的改動,卻依舊不能解決實踐中出現的些許問題。

二:商業秘密的含義

我國《刑法》第 219條規定 ,商業秘密 ,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 , 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 ,具有實用性並經權利人採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從我國刑法的規定可以看出 ,我國對商業秘密的規定採四要素說 ,即秘密性。商業秘密不為公眾知曉。 價值性 ,是指商業秘密通過現在或將來的使用 ,能夠給權利人帶來現實或潛在的經濟利益。實用性 ,即商業秘密的客觀有用性。 管理性 ,就是說權利人對商業秘密進行了管理 ,採取了適當的保密措施防止秘密洩露。在範圍上來說 ,商業秘密包括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 ,包括產品、配方、工藝程序、機器設別的改進、有關研發的文件以及客戶的名單、產銷戰略等等 ,但我國刑法並未對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的具體內涵作出列舉。

在知識經濟時代的今天 ,商業秘密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 它能使權利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佔據優勢 ,給權利人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 ,但與此同侵犯商業秘密也會給企業造成致命的打擊。保護商業秘密有利於維護權利人的合法權益 ,有利於尊重以誠信為本的商業道德和維護良好的市場競爭秩序和完善智慧財產權保護制度 ,建立健全我國智慧財產權法律制度。對商業秘密的保護有多種方式 ,包括憲法保護、民法保護、行政法保護以及刑法保護等 ,但刑法對其保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原因就在於 ,對於嚴重的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 ,必須上升到刑法規制才能足以制裁和威懾。

三:我國刑法對侵犯商業秘密罪規定的不足及建議

刑法對商業秘密概念上的規定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 規定實用性沒必要。參照其他各國及 TR IPS協議關於商業秘密的定義可以發現 ,它們都沒有將實用性規定為商業秘密的特徵 ,因為能帶來經濟利益的信息必然具有實用性 ,在確定商業秘密是否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的同時 ,還要考察其有無實用性 ,這樣的做法只會增加司法成本和理論上的混亂。刑法對商業秘密的規定採取概括式立法不能適應司法實踐的需要 ,應該在保留原有概括方式的基礎上 ,增加列舉方式已對商業秘密的範圍進一步說明 ,以便對商業秘密的內涵和外延進行具體闡明 ,減少司法上的困惑和不必要的麻煩。

侵犯商業秘密罪的主觀方面只能是故意 ,包括過失不合理 我國刑法第 219條第 1款規定了三種侵犯商業秘密的具體行為 ,第 2款規定明知或者應知前款所列行為 ,獲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業秘密的 ,以侵犯商業秘密論。這裡的明知即故意 ,應知是指過失的主觀心態。這說明第二人直接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 , 只有出於故意才能構成犯罪 ;而第三人間接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 , 不但出於故意能構成犯罪 ,甚至出於過失也規定為犯罪 ,這樣規定有失偏頗。首先 ,這違反了刑法謙抑性的要求。所謂刑法的謙抑性是指指對於某種危害社會的行為 ,國家只有在運用民事、行政的法律手段和措施 ,仍不足以抗制時 ,才能動用刑罰加以解決 ,對第三人的間接過失行為 ,行為人的主觀惡意較小 ,可以通過其他的方法解決 ,無需適用刑法 ;第二 ,不符合刑法的區別對待原則 ,對第二人的直接行為都要求必須是故意的主觀心態才能構成犯罪 ,反而對第三人的間接行為要求更低 ,即使是過失也能構成犯罪 ,這不能體現刑法的區別對待 ,使刑罰的適用不夠謹慎。國外的刑事立法對侵犯商業秘密的犯罪的規定都是謹慎 ,英、美、法、德的刑法都未將過失的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以犯罪論處。

四:基本案情

原告訴稱,原告是麥某著作權飛針測試針控制軟體的所有人,該計算機軟體的研發耗費了其大量精力物力。在2013年3月上海展會上,原告發現被告KHL公司未經其允許銷售涉嫌侵犯原告飛針測試針控制軟體的高速飛針測試機。原告委託他人向KHL公司訂購了一臺涉嫌侵犯原告軟體著作權的高速飛針測試機,經過初步判斷,被告KHL公司所使用的控制軟體與原告的控制軟體相同。原告向被告KHL公司訂購的飛針測試機是由兩被告共同製造完成,兩者實施了共同侵權行為,且給原告造成了重大的損失。

原告麥某、MCL公司訴被告KHL公司、ADL公司侵害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糾紛一案,廣東長昊律師事務所軟體律師接受兩被告的共同委託,為其成功辯護,避免了高額賠償。廣東長昊律師事務軟體律師答辯稱:1.被答辯人並非涉案計算機軟體的合法著作權人,其主張的軟體系境外第三方公司開發,被答辯人不是本案適格的原告,無權提起本案訴訟;2.被答辯人無任何證據證明答辯人存在計算機軟體侵權行為;3.答辯人所使用的涉案計算機軟體有合法來源,該涉案計算機軟體為第三方公司獨立自主開發,亦進行了軟體著作權登記,答辯人不存在計算機軟體侵權的可能;4.答辯人ADL公司僅生產飛針測試機硬體的行為不構成軟體著作權侵權;5.鑑定結論認定被告測試機所使用的軟體僅有17.8%與原告主張的軟體存在相似,並非相同,而相似部分並不排除因選擇條件有限而使用的一些算法,也不排除得涉案軟體得附件列印顯示等功能模塊,即鑑定結論已經顯示是不相同的。

五:長昊商業秘密律師經典案例評析

《著作權法》中的著作權人包括作者及其他本法享有著作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也規定,除另有規定外,軟體著作權屬於軟體開發者。本案中,原告所訴請保護的計算機軟體已經登記,若無相反證據,應當認定麥某就是該軟體的作者。根據鑑定結論,被告的計算機軟體與原告使用及登記的計算機軟體構成實質性相似,且被告有接觸該軟體的機會,因此,應當侵犯了原告的計算機軟體著作權。兩被告未經授權,通過生產、銷售的方式,擅自複製並發行原告的著作權軟體,侵害了原告的著作權。

關於賠償數額,深圳市寶安區人民法院認為,原告未舉證證明其因被告的侵權行為所受損失或被告因侵權行為所獲利潤的情況,法院綜合考慮涉案軟體作品的發表時間、生產影響、銷售價格、兩被告的經營模式、侵權情節、主觀過錯以及原告未制止侵權行為支付的合理開支等因素,酌情確定兩被告賠償原告經濟損失人民幣150000元。

六:兩高降低侵犯商業秘密罪入罪標準

2019年1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強化智慧財產權保護的意見》進一步明確加強刑事司法保護,加大刑事打擊力度,明確提出「探索加強對商業秘密、保密商務信息及其原始碼等的有效保護」。

「兩高」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司法實踐中,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智慧財產權犯罪新類型案件不斷湧現,智慧財產權刑事案件,特別是侵犯商業秘密案件,爭議問題較多,亟需出臺相關司法解釋予以明確和規範。

刑法中的侵犯商業秘密罪中的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並經權利人採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商業秘密的所有人和經商業秘密所有人許可的商業秘密使用人就是權利人。

我國刑法明確,侵犯商業秘密行為包括:以盜竊、利誘、脅迫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以前項手段獲取的權利人的商業秘密的;違反約定或者違反權利人有關保守商業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秘密的。

按照刑法規定,侵犯商業秘密罪的行為給權利人造成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造成特別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商業秘密是由權利人自己採取保密措施保護的權利,不具有排他獨佔權,其本身界限相對模糊,國內外多方建議降低入罪標準,加大對商業秘密權利人的司法保護力度。

對此,司法解釋根據司法實踐需要降低了侵犯商業秘密罪的入罪標準。其中,擴充入罪情形,將因侵犯商業秘密違法所得數額、因侵犯商業秘密導致權利人破產、倒閉等情形納入入罪門檻;根據司法實踐的具體情況及徵求意見期間多方意見,將入罪數額調整至「三十萬元以上」

相關焦點

  • 地圖著作權糾紛不斷,四維圖新、百度相互起訴
    根據公告,百度公司就與四維智聯、四維圖新的著作權侵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於2020年10月23日向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原告百度公司要求被告四維智聯、四維圖新立即停止侵犯二原告電子地圖作品著作權及不正當競爭行為,包括但不限於立即停止在電腦端、移動端使用百度公司電子地圖作品及相關服務的行為。同時在報紙頭版顯著位置及官網刊登聲明,並賠償9000萬元。
  • 電子地圖著作權侵權成立 奇虎360等三公司終審被判賠1000萬元
    二審獲勝侵權方被判賠償1000萬▲12月3日,數字地圖商北京四維圖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起訴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等三被告侵犯電子地圖著作權一案因此,涉案導航電子地圖構成地圖作品,受著作權保護。另外,涉案行為侵害了四維圖新公司對涉案導航電子地圖的著作權。首先,秀友公司與奇虎公司的合作使用方式,超出了秀友公司與四維圖新公司約定的使用方式和使用範圍,侵害了四維圖新公司對涉案導航電子地圖的署名權、複製權、改編權和信息網絡傳播權。
  • 百度被判侵犯四維圖新電子地圖著作權
    2020年11月19日,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經審理,一審判處北京百度網訊科技有限公司、百度在線網絡技術(北京)有限公司、百度雲計算技術(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統稱:百度)停止對北京四維圖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四維圖新)電子地圖圖形作品著作權的侵權行為,並判處百度賠償四維圖新各類經濟損失共計6500
  • 侵犯著作權罪!嘀哩嘀哩 D 站創始人溫博特獲刑三年三個月,罰100萬元
    溫某特以侵犯著作權罪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三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100萬元,禁止其三年內從事視頻網站職業。另三名被告均獲緩刑。 11月26日,據澎湃新聞報導,D站相關人員涉嫌侵犯著作權案在上海市徐匯區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
  • 製售大量盜版圖書橫跨多省市,五被告人侵犯著作權被判刑
    4月26日第20個世界智慧財產權日將臨之際,山東省人民檢察院發布侵犯智慧財產權犯罪相關案例。其中,向全國各地銷售大量盜版圖書,牟取暴利,牟某某等人侵犯著作權案,五名被告人均被依法判刑。2019年3月18日、5月16日,東昌府區檢察院分別以被告人牟某某、周某某、郭某某、謝某某涉嫌侵犯著作權罪向區法院提起公訴,區法院分別於同年6月27日、7月5日以侵犯著作權罪判處被告人牟某某有期徒刑四年,並處罰金150000元;判處被告人郭某某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並處罰金50000元;判處被告人周某某有期徒刑十個月,並處罰金40000元;判處被告人謝某某有期徒刑九個月,並處罰金30000元。
  • 抄襲機器人文章被判侵權 法院:AI生成作品享有著作權
    首頁 > 產權 > 關鍵詞 > 機器人最新資訊 > 正文 抄襲機器人文章被判侵權 法院:AI生成作品享有著作權
  • 鄭淵潔系列圖書被侵犯著作權案一審宣判
    來源:檢察日報圖集 日前,由江蘇省淮安市檢察院提起公訴的鄭淵潔系列圖書被侵犯著作權案一審公開宣判,檢察機關的全部指控意見均獲採納。法院以侵犯著作權罪,對被告單位北京欣盛建達圖書有限公司、北京宏瑞建興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各判處罰金50萬元;以侵犯著作權罪,對被告人王某、李某判處四年至三年六個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各並處罰金300萬元、260萬元;以侵犯著作權罪,對漆某某等8名被告人判處二年六個月至一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執行緩刑,各並處罰金;以非法製造、銷售非法製造的註冊商標標識罪,對被告人吳某某判處有期徒刑三年
  • 法律如何懲罰侵犯著作權
    如果註明轉載還算好的,更可惡的是連作者名字都改了,是可忍孰不可忍,那我們怎麼來維護自己的著作權呢,如何著作權被侵犯犯了如何維權賠償呢。我們來看看法律怎麼規定著作權侵權的。當我們發現我們的文章被抄襲了 ,就是有人侵犯了我們的著作權,這時候怎麼用法律維權呢?當發生侵權後,可到法院起訴。
  • 網站上傳3部小說 南寧一圖書館被判侵犯著作權
    2011年2月12日和12月30日,數字出版公司經霍達和侶海巖授權,取得上述三部作品數字版權的專有使用權,授權內容包括:行使包括但不限於信息網絡傳播權、彙編、複製、發行等著作權的權利;許可他人合法使用上述著作權的權利;以數字出版公司名義對侵犯授權作品上述著作權的行為行使要求停止侵權、公開賠禮道歉、賠償經濟損失、提起訴訟的權利。
  • 詞典著作權糾紛引熱議 專家:抄襲和借鑑是可以區分的
    尹邦彥稱,吳光華的《漢英大詞典》抄襲了外研社出版的《漢英詞典》,侵犯了後者的著作權。此事一時引起熱議。    詞典著作權糾紛案例    尹邦彥和吳光華兩位年逾古稀的老教授已經不是第一次為詞典著作權「過招」了。2006年9月,尹邦彥曾起訴吳光華,稱吳光華主編的《漢英大詞典》(第二版)涉嫌抄襲了自己主編的《漢英常用熟語詞典》。
  • 海底撈遭《琵琶語》作曲者起訴 被指侵犯著作權
    6月8日,知名音樂家林海在新浪微博發布維權視頻,聲稱海底撈對其著作權造成了惡意侵犯。新浪法問聯繫了林海音樂工作室的工作人員了解到,林海本人已經於近日向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遞交了起訴狀。   起訴狀文件3   林海認為,海底撈的上述行為已經嚴重侵害了其就涉案音樂作品所享有的包括署名權、複製權和表演權等在內的著作權,「被告侵權行為給原告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 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的說明
    這裡,需要說明以下三個問題:        (一)關於出租權        參照智慧財產權協議的有關規定,將出租權確定為著作權人的一項獨立的財產權利,但是出租權行使的範圍僅限於電腦程式和電影作品。草案規定:著作權人享有「出租權,即有償許可他人臨時使用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製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計算機軟體的權利,計算機軟體中的程序本身不是出租的主要標的除外」。
  • 寧波判決浙江首例微博著作權侵權案 微博轉發或侵權
    浙江在線08月21日訊近日,市中級人民法院對一起著作權案作出判決,被告寧波一家化妝品公司被認定為商業宣傳,未經許可在微博上轉發原告的攝影作品,構成侵權,賠償1.5萬元。據市中院透露,這是浙江省首例微博著作權侵權糾紛案。  本案原告華蓋創意(北京)圖像技術有限公司是美國企業Getty Images,Inc.在中國的授權代表。
  • 中電興發獲得多項專利證書和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登記證書
    中證網訊(記者 徐金忠)中電興發(002298)12月2日晚間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北京中電興發於近日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發明專利證書1項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版權局頒發的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登記證書5項,所獲智慧財產權凝聚了公司近期在專用雲存儲、大數據、人工智慧算法方面的關鍵性自主研發成果。
  • 侵犯《流浪地球》等電影著作權案一審宣判,8人獲刑
    新華社上海11月20日電(記者蘭天鳴)被告人陳某、林某、賴某等8人侵犯著作權一案20日在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該案涉及《流浪地球》《廉政風雲》等電影,不法行為在社會上造成惡劣影響。法院經過審理,當庭做出判決,8人獲刑。
  • 濟南智慧財產權法庭編發「著作權侵權糾紛案件審判要素表+要素式判決...
    發布:濟南中院新聞中心來源:濟南智慧財產權法庭為貫徹落實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精神以及省法院要素式審判方式指引規定要求,進一步提升著作權侵權糾紛案件審判質效,更加合理分配司法審判資源,濟南智慧財產權法庭依照《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
  • 教科書沒有著作權!這些教輔圖書抄襲教材,栽了!
    一家出版社在製作教輔圖書時因為複製了教科書中的大量內容,結果被判侵權賠償。事實上,教科書這一大家印象中的公共產品同樣享有著作權,照搬複製教科書同樣是侵權行為。在世界智慧財產權日來臨之際,西城法院24日通報了一些教輔書侵權的典型案例,作為學生學習重要輔助資料的教輔書,侵權問題也十分突出。
  • "美在花城"廣告新星大賽著作權訴訟案開庭審理
    8月28日上午,聲稱對這一活動擁有著作權的華塵狀告廣州電視臺侵害「美在花城」著作權、索賠近千萬元一案在廣州中院一審開庭。     「美在花城」是全國較早舉辦的選美活動,1988年第一屆在廣州電視臺播出,華塵當時是廣州電視臺廣告部主任,並且是第一屆的策劃人、組委會主任。18年來,廣州電視臺舉辦了十四屆「美在花城」節目。
  • 未經教材著作權人許可出版發行教輔圖書被判侵權
    日前,海澱法院對原告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集團)有限公司與被告北京中關村圖書大廈有限公司、被告長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侵害著作權糾紛一案作出一審判決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等訴王同億海南出版社侵犯著作權案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等訴王同億海南出版社侵犯著作權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