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典著作權糾紛引熱議 專家:抄襲和借鑑是可以區分的

2020-12-05 中國網

    原標題:詞典著作權糾紛中的是與非

    3月14日,江蘇科技大學英語系教授,江蘇省翻譯協會理事尹邦彥教授將一份兩部漢英詞典的對比結果寄往國家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及上海新聞出版局。這兩部詞典分別是大連交通大學外語系教授、該校辭書研究所所長吳光華教授編撰的《漢英大詞典》(第3版)和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漢英詞典》。尹邦彥稱,吳光華的《漢英大詞典》抄襲了外研社出版的《漢英詞典》,侵犯了後者的著作權。此事一時引起熱議。

    詞典著作權糾紛案例

    尹邦彥和吳光華兩位年逾古稀的老教授已經不是第一次為詞典著作權「過招」了。2006年9月,尹邦彥曾起訴吳光華,稱吳光華主編的《漢英大詞典》(第二版)涉嫌抄襲了自己主編的《漢英常用熟語詞典》。該案經四次審理,於2007年12月20日由江蘇省鎮江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結,法院判決:大連交通大學教授吳光華主編的《漢英大辭典》對江蘇科技大學外語系教授尹邦彥主編的《漢英常用熟語詞典》形成侵權,尹邦彥獲賠8萬元,吳光華被判令停止相關侵權行為。其後,吳光華曾向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但被法院駁回。尹、吳的第一次「交鋒」以尹邦彥勝訴告終。

    不過,吳光華教授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儘管自己當時接受了法院的判決,也按時繳納了罰款,但這個判決他至今也無法認同。吳教授稱,尹教授向法庭提交的作為證據的兩部詞典對比材料自己至今也沒有看到,為此他曾向鎮江市政府、江蘇省各級人民法院等寫信投訴,但沒有得到回應。

    2010年,吳光華主編的《漢英大詞典》(第3版)正式出版,記者在部分圖書銷售網站查詢發現這部詞典銷售火爆,在某網站的好評率甚至高達99.2%。但這部詞典讓吳光華再度陷入了一場和尹邦彥的「對弈」中。

    這一次,尹邦彥帶領自己的學生組織了一個團隊,將吳光華的《漢英大詞典》和外研社出版的《漢英詞典》進行對比分析,把其中涉嫌抄襲的條目逐一標註。尹邦彥還在天涯論壇開通了一個博客,每隔幾天發布團隊近期的工作成果。尹教授對本報記者說,如果說八年前的訴訟是給自己維權,那麼這次的「較量」則不涉及個人利益,他不圖回報,只是出於公益進行的學術打假。對於此次打假的結果,尹教授表示,具體的處理方式,比如是否提起訴訟等,由外研社和北京外國語大學決定,而自己將作為致力於糾正學術腐敗不良現象的公民,提供必要的幫助。

    尹、吳之爭不是第一起詞典著作權糾紛的案件。1993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以下簡稱語言所)、商務印書館起訴王同億和海南出版社,稱二者未經同意,在其主編、出版發行的《新現代漢語詞典》(以下簡稱「新現漢」)和《現代漢語大詞典》(以下簡稱「大現漢」)中,以照抄、略加改動或增刪個別無關緊要的字等方式,使用了原告的《現代漢語詞典》(以下簡稱「現漢」)和《現代漢語詞典補編》(以下簡稱「補編」)大量內容,嚴重侵犯了原告的著作權和專有出版權。

    受理案件的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判決:被告王同億、海南出版社停止侵權、公開致歉,賠償原告經濟損失共計30餘萬元。法院認為,被告「新現漢」、「大現漢」的大量釋義、例句與「現漢」的釋義、例句相同,連後者中錯誤的、反映編纂時代特點的也相同,抄襲是明顯的。王同億、海南出版社的行為已構成對語言所的著作權、商務印書館的專有出版權的侵害,應承擔侵權的民事責任。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於2008年發布的《改革開放30年來30件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典型案件》稱此案「在辭書出版界引起了巨大反響,對制止辭書界抄襲現象起到了積極作用,也對淨化文化出版市場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而且,法院「對詞典中釋義、例句是否屬於作品的構成要件以及如何判斷作品的抄襲等問題作出了精闢的論述,產生了深遠影響」。

    兩起詞典著作權糾紛案件,均以原告勝訴告終。那麼這類糾紛都涉及哪些法學和辭書編撰學中的理論,詞典作為一種比較特殊的作品,其獨創性的界定,著作權的歸屬,辭書領域和法律領域的專家學者又有怎樣的見解呢?

    詞典著作權訴訟中的難點

    語言誕生於人類的社會生活中,其規範由全體社會成員約定俗成。因此同一時代出版的辭書中對詞語的釋義通常不會有很大的區別,那麼一部辭書的獨創性應體現在哪裡呢?所謂抄襲和借鑑的區別又怎樣界定呢?

    在語言所、商務印書館訴王同億、海南出版社一案中,被告王同億、海南出版社曾答辯稱,「現漢」和「補編」中詞條的一個或幾個義項在前人出版物中均能見到,屬於約定俗成、可以共享的社會公用詞語材料。語言所只是對這些義項進行了「收集」和「記錄」,不屬於創作;義項不是獨立作品,語言所只享有「現漢」及「補編」的整體著作權。

    中國社會科學院智慧財產權中心副主任李順德教授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辭書作為工具書,可以肯定是文字作品,由於其中有很多詞條是彙編而成的,因此總體上說,辭書類的文字作品可以視為彙編作品。如論文集、期刊和雜誌,都是多名作者,多篇文章的匯總。

    詞典中的一些詞條和解釋是借鑑前人的成果,如果借鑑的時候作一些改動,或者自己編寫一些,那麼自己編寫和修改的部分是有獨創性的。

    彙編作品的獨創性還體現在其他方面,比如編著論文集的人並不是其中論文的作者,但在編排和選擇上彙編者還是付出了自己的智力勞動的,所以獨創性體現的是多樣的。只有剽竊了另一方作品中具有獨創性的部分才構成侵權,除非是已經進入公共領域的資料和信息,比如《康熙字典》這樣的資料是可以使用的。所以抄襲和借鑑是可以區分的。

    對於這個問題,尹邦彥和吳光華也從辭書編撰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尹邦彥在採訪中表示,編撰辭書允許適當的借鑑和引用,但應當適度,大量使用前人成果自然就是違規的。只有在前人的基礎上有提高才可視為創新,原封不動地寫在自己作品裡不是創新。而即使是引用也要註明來源,否則即便在作品結尾註明參考書目也仍會構成侵權。

    吳光華則告訴記者,雙語詞典要做到兩種語言的對應,換一種說法讀者就很難理解,因此重複率比所有詞典都高。詞典的獨創性體現在「詞彙上最多是5%到10%,但體例上的獨創性應該在90%以上,體例(編排)是能體現一部詞典能不能存活的關鍵」。如果「在體例上有所改革,就不是抄襲」。

    在這兩起詞典著作權糾紛案件中,法院的意見相對一致。尹、吳案中,鎮江市中院認為,辭典的詞條本身(如格式化的成語、熟語等),不受我國著作權法保護。但詞條的釋義和例證是辭典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精華所在,獨創的釋義和例證往往凝聚了作者的心血和智慧,應受到著作權法保護。王同億案中,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認為,辭書詞條的解釋選擇範圍有限,可能會與前人或他人的詞典解釋雷同。但「現漢」和「補編」首次系統地對現代漢語詞語給出釋義和例句,其例詞義項與先出詞典不同,具有獨創性。因此語言所依法享有著作權,商務印書館依法享有該書的專有出版權。

    由此可見,無論在法學領域還是辭書編撰領域,詞典著作權都存在值得探討的問題。而隨著技術的發展,它們還會呈現新的特點。

    「新詞典」的「老問題」和「新難點」

    上述兩起案件涉及的都是傳統的紙質詞典。如今,即用即查的在線詞典和方便攜帶的電子詞典越來越受人們青睞,只是,和「新詞典」相伴的卻還是著作權糾紛的「老問題」。

    去年,Di「ι.「″海詞網創始人範劍淼在世界智慧財產權日批評網易有道詞典不尊重原創知識版權。據範劍淼介紹,海詞詞典是由他在2003年創辦的中國第一家在線詞典,2006年有道開始和海詞詞典合作,雙方的合同中明確要求詞典服務只由海詞提供,不能改動任何海詞數據,服務必須出現海詞品牌和連結。但隨著詞典推廣進展順利,有道開始逐漸轉變身份,從有道搜索「海量詞典」頻道改名「有道詞典」,並且逐步隱藏背後的服務者介紹。終於,有道在沒有主動和海詞商量的基礎上,突然於2010年推出了他們經過程序修改數據後的有道詞典,成為海詞競爭者,原本與海詞的合約也如同一紙空文。

    海詞曾為有道侵權的事情諮詢了律師,但是律師的意見是網際網路資料庫內容的版權侵權認定在我國還沒有成熟的流程和先例,所以認定會比較困難。而且這樣的起訴最後可能需要申請封存雙方的伺服器才能作資料庫鑑定,這個鑑定在時間成本上和經濟成本上都對小公司的發展不利。

    電子詞典版權使用狀況也不盡如人意。2011年6月,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布了電子詞典內容質量及版權狀況檢測報告。報告指出,雖然大部分受檢產品或設有內置版權頁,或在說明書、網站中對內置辭書版權作出說明,表明各電子詞典生產企業已認識到電子版權的重要性,具備了一定的版權意識。但仍有部分詞典並未經過出版社的授權,有的已超過授權期限,還有部分產品的部分詞典版權說明不清晰。

    對於在線詞典和電子詞典的著作權問題,李順德認為,電子詞典和在線詞典這樣的新的辭書載體由於方便快捷,傳播速度快,導致抄襲剽竊變得更加容易。這兩種詞典裡的內容實際上可以算作一種資料庫,一部電子詞典內包含的多種紙質詞典轉化的數據,也是需要詞典著作權人授權方可使用的。

    目前有些在線詞典本身不提供資料庫,而是通過搜索指向其他資料庫,這種行為是否侵權要看指向的資料庫是否合法取得授權,如果該連結不合法,那麼提供搜索的網站也要承擔侵權責任,當然,該資料庫一取得合法授權,則不是直接侵權行為,網站也不構成侵權。

    截至記者發稿前,尹邦彥和吳光華都表示還沒有收到國家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及上海新聞出版局的回應,據尹邦彥了解,幾家相關單位都已將尹教授的對比材料上交專業機構作進一步的比對鑑定,目前尚未有結果。

    詞典應是一國語言文字的圭臬,從古至今都是正音定義的範本。辭書的編撰因此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來收集浩如煙海的文字資料,再進行甄別、挑選和改編與創作。一部得到社會公認的辭書面世,往往經歷了漫長的時間和太多不為人知的辛苦。在保護詞典作者著作權的同時鼓勵更多獨立編撰的優秀辭書面世,才能拓寬語言文化繁榮發展之路。

相關焦點

  • 西湖音樂噴泉著作權糾紛第一案|借鑑or抄襲?
    近年來,抄襲風愈演愈熱,所跨行業之廣令人嘆息,文學圈各種抄襲屢禁不止,家具業設計抄襲屢見不鮮,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各種各樣聞所未聞的抄襲也撲面而來,一年前就驚現杭州西湖音樂噴泉抄襲青島世界園藝博覽會天水噴泉。
  • 如何區分文藝作品中的抄襲與借鑑?
    只是其轉場形式和敘事節奏等創作方法,借鑑了《銀魂》等一些國外作品。從任何國家的法律上來講,叫獸的這種借鑑都很難說是抄襲。以版權法律較為先進的美國為例,《美國版權法》第102條(b)款規定:「版權對原創作品的保護……不延伸至任何思想」。世貿組織《與貿易有關的智慧財產權協定》也規定:著作權的保護範圍僅限於表達本身,不限於程序,操作方法等。
  • 郭敬明於正先後就抄襲一事道歉引發熱議,抄襲是否等同於借鑑呢?
    近些年來,網上關於抄襲的消息一直絡繹不絕,未曾斷過。前段時間,由何洛洛演唱的《舒克和貝塔2020》被質疑抄襲牛奶咖啡的《明天,你好》,經過對兩首歌曲做了細緻的比較,確定是抄襲。雖說何洛洛只是受邀演唱《舒克和貝塔2020》,這首歌的作詞和作曲者是劉佳,但何洛洛也因此受到一定的影響。
  • 對抄襲說再見!影視著作權專家鑑定委員會成立
    同樣是昨天,也成為了國內影視行業「真偽」分明之日——在3月20日開幕的2017年春季北京電視節目交易會上,由包括編劇劉和平、導演鄭曉龍、清華大學教授尹鴻和北師大教授周星等在內的12位影視界專家以及14位法學專家組成的北京影視著作權專家鑑定委員會宣告成立,並下設法務室、鑑定室、疑難案件研究室和覆核室四個處室,以去偽存真的堅定立場,向影視圈抄襲風潮正式宣戰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等訴王同億海南出版社侵犯著作權案
    被告王同億、海南出版社辯稱,原告所指控的抄襲是指對《現漢》及《補編》中的復字詞條中的一個或幾個義項而言,實際上這些義項在前人出版物中都有記載。原告所舉的抄襲例詞的義項均能在前人或他人的詞典中見到。這些「義項」是社會上已經「約定俗成」的、可以共享的詞語材料,語言所只不過對這些「義項」進行了組織「收集」和「記錄」,「記錄」不屬於創作。
  • 花粥抄襲致歉再敲警鐘,音樂版權著作權到底是哪些?
    向花粥這樣自己作曲、作詞的音樂人才,在就音樂創造、音樂改編和音樂演繹方面來說靈感和靈性都要求不低,可以這麼快的做出回應想來對音樂版權和著作權還是很了解的。說到這裡,會有人問到底版權著作權是什麼啊?下面就聽小編來給大家解讀一下:一、什麼是音樂著作權?什麼是翻唱侵權?
  • 律師說法:是借鑑還是抄襲?——從思想與表達「二分法」談起
    二、思想與表達二分法原則適用的現狀思想與表達二分法原則得到了學界和實務界廣泛的認同和貫徹,但其仍然存在著思想與表達語意含糊、界限不清的問題,並給司法工作者造成了困擾。在一些關於著作權的個案中,法官因對思想與表達二分法原則難以把握而陷入兩難的情況時有發生,甚至因為判斷不清而造成同案不同判的情況也曾出現過。但近年來,隨著國家對文化產業發展的鼓勵與支持,市場對文化產品的需求越來越旺盛,文化藝術創作中的智慧財產權紛爭也越來越多。不可否認,對經典作品的借鑑是藝術創作中難以避免的,但如何界定借鑑與抄襲的區分,則成為學術界和實務界的雙重難題。思想與表達之間的界線如何劃分?
  • 作品創作,如何區分抄襲和借鑑
    關注我們 前些日子又傳出有在校大學生拿別人的作品去參賽獲獎的消息,如果對這方面有關注的,應該也知道這種事絕不只是少數,甚至可以說是頻頻發生,包括學術作品都有人抄襲並且試圖獲利。
  • 《殺破狼》剛官宣就被指海報抄襲?應該如何界定抄襲?
    影視劇的蓬勃發展不僅帶來了流量,也帶來了版權糾紛。7月2日同名改編電視劇《殺破狼》在官方微博發布海報,就在同日,畫手「千臨臨」微博發文稱《殺破狼》的海報創意抄襲自己之前的作品,並曬出了對比圖,該微博還獲得了《殺破狼》原著作者priest的點讚。
  • 「抄襲」綜藝節目侵犯著作權了嗎?
    今年5月韓國政府指責中國某些節目的抄襲行為,聲明將嚴懲中國綜藝節目抄襲行為,保護韓方節目的著作權。MBC率先在節目中公開指責上海東方衛視的《極限挑戰》抄襲《無限挑戰》。前不久熱播的中餐廳也被指抄襲韓國熱門綜藝尹食堂,對此尹食堂的製作人羅PD回應,「限韓令使得之前購買節目的模式不再」。
  • 瓊瑤怒斥於正抄襲 律師:難界定是否侵犯著作權
    《梅花烙》的創作者瓊瑤寫給廣電總局的一封長信前日曝光,信中控訴於正的《宮3》赤裸裸地抄襲《梅花烙》,並希望該劇停播。對此,於正在事發兩小時後公開發表長微博「滅火」,他一邊稱敬仰瓊瑤阿姨是言情戲鼻祖,一邊否認自己抄襲。記者也就此採訪了業內人士和法律界人士。後者從法律角度解讀,表示於正的做法並不算抄襲。
  • 從《錦繡未央》涉嫌抄襲 看著作權侵權新類型
    原標題:從《錦繡未央》涉嫌抄襲 看著作權侵權新類型 原告提交的證據目錄顯示,11部作品中僅《身歷六帝寵不衰》一書,涉嫌被《錦繡未央》抄襲的語句就達到540句之多,抄襲情節97個。11位作家要求被告停止侵權,賠禮道歉,賠償經濟損失200萬元。另據網友們自發組織的《錦繡未央》抄襲案助手統計,270萬字的《錦繡未央》總共抄襲了200多本小說。   本案中,被告行為是否構成侵權,自有法院公正判決。
  • 網上為什麼這麼多人抄襲他人文章?法律如何懲罰侵犯著作權
    我們常常發現自己好不容易寫出來的文章,在網絡上確被抄襲了。如果註明轉載還算好的,更可惡的是連作者名字都改了,是可忍孰不可忍,那我們怎麼來維護自己的著作權呢,如何著作權被侵犯犯了如何維權賠償呢。我們來看看法律怎麼規定著作權侵權的。
  • 《驚雷》踩雷了,音樂抄襲如何認定
    根據著作權法第10條規定,音樂作品著作權人享有包括發表權、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複製權、發行權等在內的人身權和財產權。若只是為了學習、欣賞或者研究使用他人的音樂作品,根據著作權法第22條規定是不需要經過原作者同意的。但是,如果在未徵得原作者同意的情況下,使用其作品並公開發布,或以此牟利,則構成抄襲,原著作權人的署名權、保護作品完整權等權利遭到侵犯。
  • 博士出書被指抄襲回應:借鑑較多 無關學術腐敗
    博士出書被指抄襲回應:借鑑較多 無關學術腐敗 2014-05-27 14:47:33昨日,《麻辣食品生產工藝與配方》一主編劉騫回應表示,他們在編書過程中,借鑑內容較多,但此舉無關抄襲和學術腐敗。  劉騫告訴成都商報記者,他們這本書,是應化學工作出版社之約,編了一系列食品加工科普叢書讀物,包括肉製品、飲料之類,以及這本《麻辣食品生產工藝與配方》。這本書是彙編,彙編就是把別人的一些成果拿來整理在一起,編成了這樣一本書。
  • 教科書沒有著作權!這些教輔圖書抄襲教材,栽了!
    事實上,教科書這一大家印象中的公共產品同樣享有著作權,照搬複製教科書同樣是侵權行為。在世界智慧財產權日來臨之際,西城法院24日通報了一些教輔書侵權的典型案例,作為學生學習重要輔助資料的教輔書,侵權問題也十分突出。   一家具有中小學教材編寫資格的教育研究機構,經主管部門批准,出版發行了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英語》(七年級下冊)。
  • 短視頻抄襲難維權?社交對話著作權難認定?這一機制或將解決難題
    「過去兩年我院審理涉網著作權案中,一半以上為攝影作品,短視頻抄襲維權、社交對話著作權認定等都是我們正在面臨的問題。」北京網際網路法院院長張雯說。張雯表示,涉網著作權案件技術性強、複雜性高、類型新穎,為司法裁判帶來新挑戰。
  • 著作權侵權?想說抄襲不容易!
    網友們雖然喜歡歸喜歡,但對抄襲零容忍是底線,因為智慧財產權不僅是藝人的生命,也是原創的生命。如果說花粥的《媽媽要我出嫁》是完全照搬俄文歌曲的歌詞使 「抄襲」證據確鑿,更多時候,無論在音樂界還是出版、影視界,著作權侵權都是很難判定的,「想說抄襲不容易」。
  • 從艦女人們說起:如何界定遊戲產品間的抄襲與借鑑
    它們是最直觀的抄襲判定標誌,在侵權訴訟的審判中,法官可以直接通過對比兩款產品在這些特徵上的相似度而認定其是否侵權。 由於文字美術的這種直觀性,它也成了迴避侵權風險的主要手段,《戰艦少女》恰恰就是在這一點上做了充分的應對。 對比下圖,分別是《戰艦少女》和『艦隊コレクション』中驅逐艦初雪號的形象:
  • 地圖著作權糾紛不斷,四維圖新、百度相互起訴
    記者 | 可達1百度和四維圖新(002405.SZ)「互不相讓」。11月25日晚間,四維圖新公告,當日收到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訴訟材料,材料顯示第一原告北京百度網訊科技有限公司與第二原告百度在線網絡技術(北京)有限公司(以下並稱「百度公司」)以第一被告北京四維智聯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四維智聯」)、第二被告四維圖新著作權侵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為由,向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並立案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