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影視著作權專家鑑定委員會合影
1905電影網訊 昨天是春分,一年中日夜最為分明之日。
同樣是昨天,也成為了國內影視行業「真偽」分明之日——在3月20日開幕的2017年春季北京電視節目交易會上,由包括編劇劉和平、導演鄭曉龍、清華大學教授尹鴻和北師大教授周星等在內的12位影視界專家以及14位法學專家組成的北京影視著作權專家鑑定委員會宣告成立,並下設法務室、鑑定室、疑難案件研究室和覆核室四個處室,以去偽存真的堅定立場,向影視圈抄襲風潮正式宣戰。
現狀·勢在必行
歷時19個月,「瓊瑤起訴於正侵權案」在2015年12月迎來瓊瑤勝訴的結果
從於正的《宮鎖連城》抄襲瓊瑤的《梅花烙》,到郭敬明的《幻城》抄襲日漫《聖傳》,從《三生三世十裡桃花》抄襲《桃花債》,到《熱血長安》抄襲《張公案》,再到《錦繡未央》一連抄了219部小說……似乎影視劇已經出現「不抄無爆款」的現象,而影視類著作權案件在各類著作權案件中也常年居首位。全國人大法工委副主任蘇澤林介紹,這類案件不僅數量大、佔比高,而且其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特別是有關劇本抄襲,劇與劇之間抄襲的認定,以及獨創性、唯一性等問題的認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案件的審理難度。成立專業的鑑定機構,勢在必行。」
鑑定委員會的成立,相當於要為來勢洶洶的抄襲風潮豎起一座擋風牆,也標誌著已成風氣的影視侵權現象終將得到全面遏制。中國電視劇編劇工作委員會常務副會長劉和平介紹,鑑定委員會的主要任務即為接受法院委託鑑定比對影視著作權抄襲案件,維護智慧財產權的合法權利。專家經過詳細的鑑定比對後,提交法院,作為法院法官審判的重要依據。」
鑑定委員會的工作既包括接受法院委託鑑定比對影視著作權抄襲案件,又囊括未進入司法流程的版權糾紛鑑定,儘量讓爭議結束在社會層面,這對影視行業健康、積極的發展意義重大。作為鑑定委員會專家的編劇汪海林表示,「抄襲行為的判定很複雜,各有標準,比如瓊瑤起訴於正抄襲的案子,兩者的劇情、臺詞、人物並不同,要從戲劇功能上去判斷存在抄襲,法官就可能評判不了,但成立鑑定委員會更多是從行業的角度認定抄襲行為,專家的作用就在這裡。」
事實上,抄襲鑑定的工作技術也非常繁重。《錦繡未央》抄襲事件的起點,是一位大學生用了將近3年的時間收集相關證據,最終呈交法庭的對比書面材料摞起來高達1.5米。著名編劇餘飛曾參與過包括《羋月傳》劇本對比在內的十幾起版權官司,他曾直言:「說真話,我自己是儘量避免再去做這類工作,因為工作量太大。」此次鑑定委員會成立後,不同的案子選用不同專家進行鑑定,將最大程度兼顧專家的時間。
規範·權威認證
國內首個影視著作專家鑑定委員會正式成立
據介紹,該委員會是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經市民政局、市文聯批准於2017年1月11日正式成立的。經過兩個月的籌備工作,鑑定委員會確定了上級7家指導單位:中國法學會行為法研究會、中國版權保護中心、中廣聯電視劇編劇工作委員會、中華律師協會、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北京市新聞出版廣電局和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首批聘請的鑑定委員會專家來自文化界、影視界、法律界,他們將在今後的鑑定工作中發揮各自的行業優勢,規範鑑定程序,完善鑑定方法,本著公平、公正、客觀、獨立的原則進行鑑定工作,確保鑑定結論的合法性、科學性、專業性和準確性,擔負起委員會賦予的鑑定職責。
為保障「北京影視著作權專家鑑定委員會」成立大會的權威性,全國人大法工委副主任蘇澤林、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視劇司司長毛羽、中廣聯聯合會副會長李京盛、中國版權保護中心副主任索來軍、中華律師協會會長王駿峰、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朱江、北京市新聞出版廣電局局長楊爍、北京市文聯黨組書記沈強等全國司法界和影視界的領導和嘉賓會蒞臨現場指導工作,共同見證這神聖莊嚴的一刻。
這是國內首個影視著作專家鑑定委員會,開啟了中國影視版權建設規範化、法制化的新紀元,它將填補影視著作權司法鑑定的一項空白,最大限度地維護著作權人利益,打擊侵權行為,提升司法審判效率,樹立司法公信力,維護影視市場的正常秩序,促進影視產業繁榮發展。
正如春分一過,天色逐漸晝長夜短,影視行業抄襲的寒潮也終將被去偽存真的春風吹散,創作者們將迎來屬於自己的春天。
文/大陸
[1905電影網]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