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書法展作品被指抄襲 專家:抄襲與臨摹難界定

2020-12-05 中國日報網

自11月25日起,「全國第二屆大學生書法篆刻作品展」在國家典籍博物館開展,但展覽開始後沒幾天,便陸續有網友反映稱,展出的部分作品中涉嫌抄襲此前書法作品,字體、章法及印章使用上均與已經發表或是獲獎的書法作品高度相似。

11月30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到展廳探訪看到,涉嫌抄襲的幾幅作品仍在展出。中國書法家協會展覽部工作人員回應稱,已接到相關作品涉嫌抄襲的舉報,目前正在匯總情況,接下來統一進行處理。被抄襲的一位原作者表示,其已經了解自己作品被抄襲一事,已接到書協詢問電話。

喬某某作品

事件

大學生書法作品被指抄襲

據中國書法家協會網站介紹,全國第二屆大學生書法篆刻作品展於11月25日上午在國家典籍博物館舉行了開幕式。但展覽開始後沒幾天,網上便出現了一種聲音稱,展出的部分作品中涉嫌抄襲,展覽作品中的字體、章法及印章使用上均與此前發表或展出過的作品有高度相似之處。

有看過展覽的網友稱至少看到三幅作品涉嫌抄襲,其中一副是鹹陽師範學院宋某某的作品被指抄襲羅小平的《苦瓜和尚語錄》。另一幅是鞍山師範學院的喬某某的作品被指抄襲秦朋的《蘭亭詩》,而秦朋的原作曾入展第六屆蘭亭獎。第三幅則是來自贛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的溫某的作品被指抄襲趙廷山此前作品《篆書孟浩然詩三首》。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書協2015年的一份公告顯示,趙廷山的這一作品其篆書筆法、結構與劉顏濤作品基本一致,性質被認定為抄襲劉顏濤作品。

11月30日,北青報記者到國家典籍博物館探訪看到,網傳涉嫌抄襲的喬某某和溫某的作品都被懸掛在正對展廳門口的展板上。另一個涉嫌抄襲的宋某某的作品則被懸掛在展廳中部的展板上。三幅作品與網傳中使用的圖片相符合。

秦朋原作品圖

說法

原作者稱已了解抄襲一事

11月30日,北青報記者聯繫到其中一位被指抄襲的鹹陽師範學院的宋某某,對於參展作品抄襲,宋某某始終未給予回應,而且「拉黑」了記者。

據渭南市書法家協會網站介紹,宋某某被指抄襲的原作者羅小平是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陝西省書法家協會理事,其作品在全國草書大展等展覽中多次獲獎。12月1日,羅小平對北青報記者稱,他已經了解到網傳其作品被學生抄襲一事,中國書協也已於近日聯繫羅小平詢問其原作發表情況。羅小平認為,宋某某的作品「全盤在抄,形式和我的一模一樣,這樣確實不好」。羅小平對北青報記者介紹,他的原作完成於三年前,作品還參加了第三屆草書展,目前作品應該沒有在其他地方發表過。

羅小平稱,抄襲參展或獲獎作品的情況並不少見,有的抄襲者會變通,有的則會全盤抄襲,他的作品之前也曾多次被抄襲。但羅小平並不想過多評論被抄襲一事,「作為原作者不太想發聲,我也不認識抄襲的作者,不想主動說這件事,也不想因此蹭熱度炒作自己。」羅小平告訴北青報記者,如果是臨摹或借鑑作品,作者會保留自己的風格和想法,但如果原封不動照搬,可以認定為抄襲。

羅小平的作品此前曾多次參與過不同的書法展覽,他也表示送展的作品在篩查上存在一定難度,而且評委記不住所有作品,「評委覺得寫得不錯,發出來可以讓書法愛好者參觀,可能就發出來了,如果有抄襲,那發出來也可以讓作者或其他愛好者看到,出現問題也可以向主辦方反映。」

回應

書協展覽部已收到相關舉報

11月30日,北青報記者電話聯繫了中國書協展覽部。展覽部工作人員稱,已經接到了相關舉報,事實上關於抄襲或代筆的舉報也不止這三起。該工作人員稱,目前正在匯總情況進行統一處理,因舉報內容各異,後續要看是否再進行面試或請專家進行審定。對於三幅作品仍在展出的情況,工作人員回應稱,作品也不會貿然撤展,會在收集信息處理之後再做決定。

對於如有抄襲或代筆的情況如何進行處理,書協網站上此前發布的展覽徵稿啟事中註明,本次展覽對入圍作者將延續高抽查比率,實行計分制,在綜合考評被抽查作者創作水平的同時,嚴查代筆和抄襲行為。凡經面試確認投稿作品非本人創作及抄襲他人者,三年內不得參加中國書協主辦的任何展覽,並被列為今後展覽必查對象。同時,視面試具體情況將結果刊登在中國書協網站,並通報其所在團體單位,取消入展資格,直至取消中國書協會員資格。

徵稿啟事中還特別提及,書寫古代碑帖集字、集聯,以及已在公開出版物發表的古今作品,視為臨摹,不予入選。對代筆和抄襲的實名舉報也長期有效。

現象

書法展曾多次曝出抄襲現象

北青報記者檢索資料看到,除了此次大學生書法篆刻展中部分作品被指抄襲以外,在此前舉辦的書法展覽中也多次曝出抄襲現象。今年10月,中國書協網站上曾發布公告,在「全國第二屆大字書法藝術展」中,部分入展作品被指涉嫌違規抄襲。9月21日,中國書協組織專家赴江蘇鎮江對存疑作品進行了現場比對;9月27日,組織部分作者在北京進行了現場考核,其中:《波動雲過聯》《如龍似鳳聯》《成都為客作》《金石書畫聯》未通過評委考核,《過香積寺》的作者缺席面試。書協決定取消以上五件入展作品作者的入展資格,相關情況及處理意見已通報其所在團體會員單位。

此前提到的趙廷山被指抄襲劉顏濤的作品《篆書孟浩然詩三首》也出現在了2015年全國第十一屆書法篆刻作品展覽中,後專家組比對認為趙廷山的作品其篆書筆法、結構與劉顏濤作品基本一致。作為國展投稿作品,其性質仍屬於抄襲。

同一場展覽中,被評為優秀作品的《隸書君子賢者聯》被認定為臨摹《石門頌》集聯,作品被取消優秀作品及入展資格。

律師

臨摹他人作品或構成侵權

北京康達律師事務所韓驍律師介紹,從法律上看,書法作品屬於《著作權法》第三條第四項裡的「美術作品」,受著作權法保護。臨摹只是出於個人學習不構成侵權,而如果臨摹作品是精確複製,且用於商業用途,則構成侵權。如果臨摹作品與原作具有明顯差異,那麼可能構成演繹作品,可享有獨立的著作權,但演繹作品著作權的行使需要尊重原作品的著作權。未經原著作權人同意,未標明其身份就出版發行演繹作品,同樣構成侵權。

韓驍認為,參展者臨摹他人作品,又不存在合理使用事由,屬於「剽竊他人作品」,構成侵權。根據《著作權法》規定,「剽竊他人作品」的,需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

文/本報記者 郭琳琳 實習生 張曜麟 施世泉

專家

如何界定抄襲和臨摹 業內存在爭議

對於書法抄襲現象,幾名書法專家認為抄襲情況並不少見,但對於展會前如何篩查抄襲作品,以及對於抄襲和臨摹的界定,在業內也存在一定的現實難題和爭議。北京書法家協會一位不願具名的專家告訴北青報記者,展覽中存在的問題一般包括代筆、抄襲和臨摹,對於代筆,主辦方往往會聯繫作者重新創作作品,如果創作的作品與提交的作品水平有較大出入,就會認定為代筆並進行處罰。但對於抄襲則較難認定,主辦方往往不反對臨摹古人作品,但不提倡臨摹今人作品。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藝術研究院研究員楊鳳存則認為,臨摹今人的書法作品必須要標明「臨摹」的字樣,否則就是抄襲他人作品。

《解放軍美術書法》雜誌資深編輯金路認為,書法抄襲及代筆近年呈現出增多的情況,尤其對於部分學生和一些學習者來講,作品入展是進入主流書法圈子的一種方式。近年來很多學校開設了書法專業,社會上也出現了大量的書法班,其中有部分書法專業的學生或是書法學習者會想盡辦法讓作品入展,以便為日後工作提供一些便利,也因此難免會出現抄襲或代筆現象。

金路稱,如發現作品涉嫌抄襲,主辦方往往會取消作品的入展資格,還有部分展會主辦方會將作者列入黑名單,作為每次參展的必查對象。除此之外,對於有哪些更為有效地避免抄襲現象發生的方式,業內也還在探討,「目前還沒有完善有效的機制來應對抄襲,更多還是靠舉報,社會關注更多的話其實對於避免抄襲也是一件好事。」

金路認為,利用網絡通信的便利,健全輿論監督機制,評選之後不僅公示名單,還需公示作品圖片。增加抽查和面試的比例。建立書法行業誠信檔案,聯合地方和高校的書法團體組織對於這些不良現象視情節輕重採取對應處罰措施或是封殺抵制,增加這種違紀的成本。把嚴厲杜絕抄襲代筆行為列入各級書寫組織章程,展覽徵稿啟事中也要著重強調並註明處罰措施以示震懾。

相關焦點

  • 被指抄襲他人作品參賽,涉事大學生道歉
    說明中稱:日前,網友發帖稱其原創作品被我校學生鄭某某盜用、抄襲參加「中國大學生創意節」和「立邦『未來之星 經與賽事組委會核查,網友舉報的被盜用參賽作品,確為鄭某某帳號上傳,組委會已對作品做下架處理。涉嫌抄襲的作品《慧眼》,經學校學術委員會認定,抄襲行為屬實。
  • 於正劍指TFBOYS抄襲?借鑑和抄襲應該如何界定?
    最近於正再次出圈了,7月30日下午三點,於正在微博曬出2015年拍攝半妖傾城時候給何瑞賢做的幾張圖片畫面,矛頭直指當紅少年組合tfboys的七周年宣傳照,並說:假如抄襲創意還義正言辭,那麼我們小透明也只好無語了。從圖片上看兩組圖片的確很像,但也有網友質疑:難不成黑羽毛造型就成你家的了?哈爾的移動城堡也是抄襲你的了?
  • 《殺破狼》剛官宣就被指海報抄襲?應該如何界定抄襲?
    7月2日同名改編電視劇《殺破狼》在官方微博發布海報,就在同日,畫手「千臨臨」微博發文稱《殺破狼》的海報創意抄襲自己之前的作品,並曬出了對比圖,該微博還獲得了《殺破狼》原著作者priest的點讚。
  • 瓊瑤怒斥於正抄襲 律師:難界定是否侵犯著作權
    律師解讀  從法律上來說,於正不構成侵權  瓊瑤舉報於正抄襲,從法律層面上來說,於正是不是真的構成侵權呢?記者採訪了南京中祥律師事務所翁冶中律師,他對此事也有所關注,但他認為,從法律上來說,於正不構成侵權。  「瓊瑤舉報於正抄襲,這主要是涉及劇本方面的抄襲,還是屬於文學作品的範疇。
  • 作品創作,如何區分抄襲和借鑑
    關注我們 前些日子又傳出有在校大學生拿別人的作品去參賽獲獎的消息,如果對這方面有關注的,應該也知道這種事絕不只是少數,甚至可以說是頻頻發生,包括學術作品都有人抄襲並且試圖獲利。
  • 閃送被指抄襲公號文章,法律上如何界定公號文章侵權
    通過微信公眾號發布的原創作品是否受《著作權法》保護?微信公眾號發布的原創作品是否受《著作權法》保護,要判斷該作品是否屬於《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二條的規定,著作權法所稱的作品,是指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性並能以某種有形形式複製的智力成果。
  • 深圳兩名教師被指作品抄襲,當事人回應,教育部門正開展調查
    4月10日,有網文指出龍崗區語文教研員孫某成的著作抄襲,同時也提到另一位教師論文或涉抄襲,記者對比發現,孫某成一書中有近半數書頁涉抄襲其他作者已發表的論文,多處內容涉全篇抄襲,涉抄襲論文多達20餘篇。4月11日,龍崗區教育局表示,目前正對兩位老師被指抄襲一事展開調查。
  • 清華、浙大兩學生指自己作品被同一人抄襲,當事人回應:系被盜號
    事件回顧 11月20日,來自清華大學和浙江大學的兩位學生先後發文稱自己的作品遭到抄襲,而巧合的是抄襲者竟然是同一個人——來自武漢傳媒學院的鄭某。 浙江大學建築學研究生丁同學表示鄭某直接照搬原圖去參加「中國大學生創意節」和「立邦未來之星青年設計師大賽」,並在後者中取得名次。 被抄襲的作品是丁同學和同組同學經歷數十個日夜努力趕圖的設計成果。
  • 侵權認定難 「融梗」與抄襲區別到底在哪兒?
    他曾發文表示,除非是個別的天才,很少有作家能夠做到絕不借鑑,關鍵在於笨拙地模仿甚至直接抄襲,還是創造性地用人如己。  全國人大代表、溫州大學人文學院研究員蔣勝男認為,雖然思想上的相似很難判斷,但表述的相似人人可見,作品是否涉嫌融梗,是否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進行創作,其他人尤其是業內人士很容易會看出來。
  • 17歲CEO陷「抄襲風波」 產品被指抄襲程式設計師作品
    」   智能電視「貓桌面」被指抄襲專業程式設計師作品 有人高中寫著玩的程序被當產品發布   最近兩天,17歲的李昕澤突然身陷旋渦中心。前兩天他還是雷軍誇讚的00後CEO,兩天後就被指為「抄襲者」。李昕澤被指抄襲了程式設計師「墨鏡貓」發布的開原始碼,並用這些代碼製作了自己的產品。除此之外,李昕澤創業成立的崇才科技公司發布的其他產品也被指出「來源有問題」。
  • 大學生用「反反抄襲軟體」確保自己抄襲過關
    昨日,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為了通過這個鐵面無私「包公」的嚴格檢測,各種應對論文反抄襲檢測的「招數」悄然而生,針對反抄襲檢測軟體更形成了「論文檢測市場」,考生只需花點錢,就可以確保自己來路不明的論文輕鬆通過檢測,而這種方法被稱為「反反抄襲」。
  • 揭秘大學生為何頻陷「抄襲門」!
    又到一年畢業季,大學生除了忙碌於找工作之外,最揪心的一個問題是「畢業論文」。大學四年,到了該給自己一個交代的時候,大部分學生總是慌了手腳。近幾年,大學生論文抄襲,造假事件頻出,對學術界影響甚大。小七作為過來人,可以理解大學生的心情,但是不接受抄襲的做法。
  • 網友質疑《咒術回戰》抄襲日本恐怖大師作品《漩渦》,一模一樣?
    作為《周刊JUMP》創刊50周年之際推出的3連彈首發作品,《咒術回戰》一直頂著「官方新任臺柱」的名號,這表明了作品的官方定位還是非常高的,然而這樣一部被官方看好,在觀眾眼裡口碑也不錯的作品卻總是被貼上「抄襲」的標籤。
  • 河北邯鄲官員文章被指抄襲青島區政府文件
    記者調查發現,「天下文章一大抄」的心態以及網際網路的便捷,是造成抄襲的主要原因,並且,法律對此類的抄襲也難以監管、界定和舉證,這就讓「剽竊」者鑽了空子。有關專家認為,很多黨政部門的人員都抱有這種觀念,存在「天下文章一大抄」的心態,在便捷的網際網路時代,抄襲就成了很多不負責任的人的經常行為。法律難對抄襲行為說「不」法律應如何對待這些抄襲行為呢?
  • 抄襲文章是剽竊,而學習書法強調臨摹卻跟剽竊無關,究竟為何?
    指的就是這個道理,綜合修養不夠的作者,寫出的文章肯定不會吸引人。欣賞書法是為了賞析書法家的用筆用墨,以及對傳統書法的理解能力和消化能力,文字不僅是書法家傳達個人才情的載體,更是引導書法家追根溯源的脈絡。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任何書法體裁都無法脫離漢字的束縛,每一種書法都代表了漢字的演變歷史,可以幫助書法家從字體演變中探究到美學觀念的變化。
  • 瓊瑤斥於正新劇抄襲 專家解讀"一字不抄的抄襲"
    原標題:瓊瑤斥於正新劇抄襲 專家解讀"一字不抄的抄襲"   事件   瓊瑤公開信怒斥《宮鎖連城》抄襲   昨天下午,言情劇「鼻祖」瓊瑤發布了一封名為《瓊瑤寫給廣電總局的一封公開信》的文章,文中她怒斥於正的《宮鎖連城》抄襲《梅花烙》,稱自己
  • 清華浙大兩名同學被抄襲,抄襲者來自武漢,拿盜號做藉口太愚蠢
    11月20日,一位來自清華大學和一位來自浙江大學的同學,分別曝光了武漢傳媒學院鄭同學的抄襲行為,指責他抄襲了自己的作品並參加「中國大學生創意節」和「立邦未來之星青年設計師大賽」並獲得了獎項。整件事歷經了四個階段、一次轉折,好不精彩!來聽繆老師細細說給你聽。
  • 拍出299萬的作品竟是抄襲雲南知名植物科學畫家
    網友吵了起來@翁哲畫動物 發出微博後,微信公眾號「抄襲的藝術」發出文章《9年前,他拿抄襲的作品拍賣299萬元,如今買家在哪裡?》。網友分為兩派,在這篇文章的留言中展開了激烈的討論。網友魆裡:說起來工筆畫家這種臨圖的挺多的,我記得人物畫也有一看就是臨摹的,還出版的呢。國畫界大概不講究這塊,自古臨摹起家的。
  • 學生盜用他人作品參賽?武漢傳媒學院:抄襲屬實,留校察看
    近日,武漢傳媒學院設計學院一學生被網友指認盜用他人作品參賽併入圍,引發廣泛關注。被抄襲盜用的兩位博主分別來自清華大學和浙江大學,先後發文稱遭到抄襲,而抄襲者指向同一人——武漢傳媒學院學生鄭某某。11月27日深夜,武漢傳媒學院在其官方微博發布了該事件調查處理的情況說明,武漢傳媒學院表示,針對日前,網友發帖稱其原創作品被我校學生鄭某某盜用、抄襲參加「中國大學生創意節」和「立邦『未來之星』青年設計師大賽」,學校迅速成立調查小組對此事展開調查。
  • 高校校長因自我抄襲被指學術不端!如何避免出現相同情況被退稿?
    曾任浙大校長的楊衛院士也指出:「自我抄襲」也是一種抄襲楊衛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固體力學專家,曾在2006年至2013年期間擔任浙江大學校長。面對眾多學術不端的現象,楊衛提醒年輕人,「自我抄襲」也算抄襲,國內一些學者認為自己的文章就可以隨意摘抄,不打引號也沒關係,但按照西方學界的認識,大段摘錄之前已發表文章的內容,就說明新的論文原創性不足,就是抄襲。什麼樣的行為會被界定為「自我抄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