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襲文章是剽竊,而學習書法強調臨摹卻跟剽竊無關,究竟為何?

2021-01-16 鴻鵠迎罡

文·段宏剛

文章和書法有一個很重要的共同點:兩者都是由漢字組成,都可以用來欣賞並啟迪觀者的藝術審美。

但是,兩者的欣賞方式和欣賞目的有很大不同,欣賞文章主要是為了品味文字背後的思想,文字只是傳達思想的工具。

主要體現在:鑑賞文章的遣詞造句是否優美,是否具備哲理性和詩情畫意。文學的修辭手法是否豐富,作者的寫作技巧是否高明,作者藉助句子流露出來的思想趣味和人格精神是否能引起讀者的共鳴。

優秀的文章,綜合了文學性、思想性、哲理性、趣味性、可讀性、生動性等各方面元素。在這背後,是作者綜合修養的直接提現。人們常說:功夫在詩(文)外。指的就是這個道理,綜合修養不夠的作者,寫出的文章肯定不會吸引人。

欣賞書法是為了賞析書法家的用筆用墨,以及對傳統書法的理解能力和消化能力,文字不僅是書法家傳達個人才情的載體,更是引導書法家追根溯源的脈絡。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任何書法體裁都無法脫離漢字的束縛,每一種書法都代表了漢字的演變歷史,可以幫助書法家從字體演變中探究到美學觀念的變化。

欣賞書法的意義具體體現在:感受書法家寫出的筆畫線條是否好看,是否耐看,塑造出來的字體造型是否美觀和諧,章法布局有沒有給觀者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

可以說,評判一幅書法作品好不好的直接標準,就是審視作品裡有多少傳統的東西,在傳統的基礎上,書法家又創造了多少新東西。

理解了以上問題,就基本上能弄清「抄襲文章被看作是剽竊,而學習書法強調臨摹,卻不算剽竊」的問題。

從本質來看,不論是抄襲文章還是臨摹書法,都是一種剽竊。但是,文章由作者駕馭文字而成,主要體現的是作者的思想意識,以及內在的功夫和修養,裡邊抽象的成分更多。因為作者給文字裡凝注了形而上的東西,才讓文字變得鮮活起來,有了溫度。

而書法,雖然也是書法家駕馭文字組合而成,不過,它體現的是作者的功底、技巧和經驗,再加上文字本身具有既定的造型感,可以理解為「法度」,它是固定的參照物,任何人寫書法,都必須遵循法度,以固定的參照物為標準,所以,書法中具象的元素更多。把楷書按照隸書的法度寫出來,即使寫得很好,也算不上楷書。

臨摹書法本身就是按照既定法度,來鍛鍊個人的書寫技巧和經驗,書法愛好者在學習書法的道路上,必須走臨摹這個過程。

書法在本質上是不同文字的外在表現形態,它是經過許多人的創造而逐漸固定下來,並形成了標準的字體。比如,楷書在魏晉時期,也就是隸書發展到高峰時開始出現,但楷書發展成熟卻到了唐朝中期以後,這期間經過了數百年,經手了王羲之、王獻之、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等大師的塑造,才逐步完善。

當一種書法完善後,實際上也是一種文字形態的完善,文字屬於人們共有的東西,具有公益性質,不是某一個人的專利,因此,臨摹一種字體算不上剽竊,是對這種文字的學習和掌握。

一個人如果把王羲之的行書,或者顏真卿的楷書臨摹得很像、很好,沒有人會說他剽竊得很像很好,反而會認為他學得很認真,掌握了這種字體的精髓。

文章就不一樣了,所有文章的精華在於思想性,而思想性的建立,完全是作者個人才情的體現,無才情和思想的文章寡淡如水,沒人看得進去,才情和思想突出的文章,則如陳年佳釀,味道醇厚,耐人尋味。

拋開作者的才情和思想,即使辭藻再多麼華麗的文章,仍然不能觸動讀者的心弦,帶給讀者的,只是錦上添花。

當然,搞文學的人,都聽過這句話: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你會抄不會抄。

若從這句話來理解,普天之下真正原創的文章確實很少,許多文章讀起來很過癮,但是,當你飽覽群書後,會發現,很多文章有「似曾相識」的味道。這種情況在文學術語上,叫作「化用」,意思是自我消化後使用,屬於再創作的範疇。

比如,李白那麼恃才傲物,但在七言律詩《上李邕》裡的第一句「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中,很巧妙地化用了莊子《逍遙遊·北冥有魚》裡的句子: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裡,摶扶搖而上者九萬裡,去以六月息者也。

能說李白剽竊莊子嗎?嚴格來說,這是剽竊,因為這個句子不是李白首創。但從實際來看,這是化用,是再創作,李白沿著莊子的創作思想,創造出了新的成果。並且,李白也只是化用了兩句,並沒有大篇幅地化用,若這樣做,肯定是剽竊。

從古至今,可供寫作的素材不是無限的,許多人在思想上可能會產生「撞車」的情況,這是因為,後者可能是一名飽覽群書的人,他閱讀過前者的著作並熟記於心,在寫作中很自然地把一些句子化用了。

但是,不能無限制地化用,目前,大家的共識是:如果一篇文章、一幅繪畫、一首樂曲,如果跟已有的作品在相似度上超過了30%,那麼,後來的作品肯定要被判定為剽竊,哪怕是化用也不能洗脫罪名。

相關焦點

  • 大學生書法展作品被指抄襲 專家:抄襲與臨摹難界定
    律師臨摹他人作品或構成侵權北京康達律師事務所韓驍律師介紹,從法律上看,書法作品屬於《著作權法》第三條第四項裡的「美術作品」,受著作權法保護。臨摹只是出於個人學習不構成侵權,而如果臨摹作品是精確複製,且用於商業用途,則構成侵權。
  • 學術不端大討論:自我抄襲算不算剽竊
    學術不端大討論:自我抄襲算不算剽竊
  • 「剽竊他人文章」用英語怎麼說?
    「剽竊他人文章」用英語怎麼說?雖然都是「剽竊他人」的意思,如果要你開口就說出下面的英語一定「難死你」:1.He is a plagiarist.2. He plagiarizes.3. He is a man of plagiarism.
  • 各式各樣剽竊刺激「反抄襲」軟體市場?
    她說,「每次都有上百篇文章交上來,老總要求每篇都在網上搜索一下,看看是不是抄襲的。有時候,老闆自己也親自搜。」上個月,她查出兩份學習心得是一字不改抄襲來的,老闆很生氣,當即開除了這兩個經營部門的人。    劉小姐覺得,對每篇文章都上網搜索,工作量比較大。而且,遇到剪刀加漿糊式的抄襲,也不好判斷人家是不是抄的,總不能把每段都拆開去搜。
  • 反剽竊軟體調查:72%的論文是全文抄襲
    瀋陽說,明知期刊容量有限,全國大大小小的高校、科研單位、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及其主管部門,為何還要給學生、科研人員、公務員甚至普通職員下達嚴苛的論文發表指標?  懼於反剽竊軟體轉而購買論文  全國論文買賣去年銷售額近10億  買賣論文市場分為高額贏利性版面費市場、非法學術期刊市場、代寫論文市場、代發論文市場、論文榮譽市場。
  • 博士生全文剽竊論文 稱自己也是受害者
    網上熱論:博士生「剽竊」他人論文  9月4日,某網站上出現了一篇署名「王子彥」的文章,文章中,王子彥聲稱四川某大學「經管學院博士生李猛」於2004年發表於雲南《生態經濟》學術期刊上的《現代自然與可持續發展》一文,全文剽竊了他的同名文章。王證明,此文是他當年讀博時和自己的導師陳昌曙聯合署名的論文,發表於1998年《自然辯證法研究》期刊第2期。
  • 大學導師剽竊畢業生論文並發表,複製比高達90%,法律上怎麼處理
    凡超出合理使用範圍的,一般構成侵權,但並不一定是剽竊。(4)剽竊與巧合。著作權保護的是獨創作品,而非首創作品。類似作品如果是作者完全獨立創作的,不能認為是剽竊。① 論文格式論文檢測基本都是整篇文章上傳,上傳後,論文檢測軟體首先進行部分劃分,上交的最終稿件格式對抄襲率有很大影響。不同段落的劃分可能造成幾十個字的小段落檢測不出來。因此,我們可以通過劃分多的小段落來降低抄襲率。② 資料庫論文檢測,多半是針對已發表的畢業論文,期刊文章,還有會議論文進行匹配的,有的資料庫也包含了網絡的一些文章。
  • "反學術剽竊"成考題 "論文檢測系統"專防抄襲
    記者了解到,不久前山東省教育廳剛剛出臺了《關於加強高等學校學風建設淨化學術環境的意見》,在17日舉行的省屬事業單位考試試題的最後一個寫作題就是要求就目前存在的學術剽竊、造假等學術不端行為寫一篇反駁「天下文章一大抄」的議論文。  記者從多所駐青高校了解到,由於近來國內接連出現一些學校的教授抄襲論文的情況,作為學術研究的重要機構,目前島城各大高校對論文抄襲現象抓得很嚴。
  • 預印本文檔研究生成剽竊地圖
    原標題:預印本文檔研究生成剽竊地圖   一項針對預印本伺服器(arXiv)上數十萬研究的新分析,提供了有關科學剽竊的影響和地理分布的有趣信息。在一些國家,從其他論文上複製文字更普遍,但這些存在大量抄襲行為的作者幾乎面對同樣的結果:他們論文的引用率不高。
  • 碩士論文疑剽竊保密項目申請書 導師:可能是學生偷看
    而評審完畢或者無法評審的,應當及時退回、刪除或者銷毀評審資料,不得擅自留存,更加嚴禁抄襲、剽竊或者擴散申請書中的內容。違者情節嚴重的,將通報批評,並不再聘請其為評審專家。該教師認為,劉夢潔的剽竊行為不同於一般的學術剽竊,因為剽竊的是有保密規定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書。而更戲劇化的是,「劉夢潔的碩士生導師洪源副教授正是2017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的評審專家。」受到保密的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書為何會被剽竊?
  • 中國期刊編輯致信《自然》討論論文剽竊
    稱《浙江大學學報(英文版)》31%投稿存在剽竊
  • 作家自我「剽竊」是多大的問題?
    雖然吳克敬說這麼做並不是剽竊,筆者也覺得並不算剽竊,但這種做法實在並不光彩,況且編輯還專程詢問過吳,身為堂堂作協主席,卻撒謊騙人,就顯得有些無恥了。  舊稿新發,筆者知道在寫報紙副刊及評論等領域倒是較為普遍,作者可能前兩年寫的文章,放在現在也應景,於是舊稿新發,這種現象也為一些媒體所詬病,但也有評論作者說,如同是政協委員的提案,一次沒產生效果,就再次提交。
  • 莊羽談郭敬明等道歉:非自發,抄襲剽竊是精神食糧的假冒偽劣
    莊羽談郭敬明等道歉:非自發,抄襲剽竊是精神食糧的假冒偽劣 「中國智慧財產權報」微信公號 2021-01-09 15:13
  • 評論1+1:是的,抄襲剽竊者不應成為榜樣
    近日,一份《抄襲剽竊者不應成為榜樣》的公開信在網絡流傳。公開信由100餘位編劇、導演、製片人、作家聯合發起,抵制的目標是極具流量號召力的於正和郭敬明。他們呼籲立即停止對這些劣跡從業者的宣傳炒作,對相關節目做出修改調整,不給抄襲剽竊者提供舞臺。
  • 搞清楚如何論文引用很重要,避免剽竊嫌疑而退稿撤稿!
    引言近年來,我們常常可以看到SCI論文被撤稿的新聞,其中原因之一就是SCI論文抄襲剽竊。主觀意識地抄襲剽竊是一種更加惡劣的犯罪行為。我們都知道畢業論文有查重要求,其實SCI論文也不例外!雖然SCI期刊大多是國外的,SCI論文也主要是英文居多,但是SCI論文也離不開查重要求。
  • 湖南大學研究生被指剽竊,疑似借導師之便抄襲有保密規定的申請書
    湖南大學研究生被指剽竊,疑似借導師之便抄襲有保密規定的申請書 作者:那子 發布時間:
  • 中國工程院院士被指剽竊碩士論文,當事人:斷章取義
    李兆申否認存在抄襲,並稱事情已交由其任職的海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上海長海醫院)紀檢部門處理。如果確實存在抄襲問題,他會面對,如果是誹謗,他將採取法律手段。全文1229字,閱讀約需要2.5分鐘7月1日,有網帖舉報,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兆申剽竊他人碩士論文。新京報記者7月1日下午聯繫到李兆申,對方否認其論文存在抄襲。中國工程院方面稱,正在核實處理此事。
  • 碩士學位論文被曝剽竊老師國自然申請書 湖南大學回應了!
    來源 | 募格學術編輯 | 學術君導讀3月27日,微博用戶@科研狗的基金夢發微博稱湖南大學碩士畢業生劉夢潔學位論文涉嫌抄襲自己2017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書經過我仔細對比,劉夢潔同學的碩士論文剽竊的正是我2017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書。事後,我接到了湖南大學研究生院一名老師的電話,他表示經湖南大學初步調查,劉夢潔同學的碩士生導師洪源副教授正是我2017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的評審專家。究竟洪源副教授評審的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書為何會被劉夢潔同學剽竊?其中有什麼利益輸送我不得而知。
  • 反剽竊軟體向論文欺詐者宣戰
    論文剽竊究竟到了什麼程度現在還無法估計,但是,有疑問的投稿論文數量卻在日益上升,迫使期刊的編輯們採取措施向欺詐者宣戰。    對付論文剽竊者的戰鬥到了一個決定性的時刻。    自我剽竊是指作者將自己已發表的文章內容又冒充成新的內容,這是一種特別的剽竊方式。因為發表論文的記錄對職務任命、晉升和經費申請的影響非常之大,所以研究人員有巨大的壓力需要發表文章,而這時少數人選擇用不誠實的方式來提升自己的履歷。    剽竊的程度究竟有多嚴重還很難估計。對剽竊進行定義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使是對情況很清楚的案例發生率進行統計也是很困難的。
  • 查實抄襲剽竊將撤銷學位
    圖源:圖蟲創意 芥末堆訊 近日,教育部印發了《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抽檢辦法(試行)》(簡稱《辦法》),對涉嫌存在抄襲、剽竊、偽造、篡改、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