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期刊編輯致信《自然》討論論文剽竊

2020-11-28 科學網
中國期刊編輯致信《自然》討論論文剽竊
稱《浙江大學學報(英文版)》31%投稿存在剽竊

 

9月9日出版的《自然》雜誌在「通信」欄目刊登《浙江大學學報(英文版)》(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編輯部主任張月紅的來信,標題為《一本中國期刊發現31%的投稿存在剽竊》(Chinese journal finds 31% of submissions plagiarized)。

 

信中說,從2008年10月至今,《浙江大學學報(英文版)》收到的2233份稿件中,大約有692份被檢測出有抄襲嫌疑,所佔比率高達31%,令人驚訝。

 

信中表示,我們舉行相關講座,在

科學網

上發表文章(

透過幾種現象看學術不端

)闡述看法,就是希望論文作者、科研人員和編輯都對論文剽竊保持應有的警惕,並且抵制文化上的某些錯誤觀念——比如以前,學生模仿老師文章的行為一般會受到鼓勵。

 

在《自然》刊登的這封信件之後,有網友進行了評論,摘選如下:

 

網友David Gillespie:我不覺得有啥吃驚的。最近我評審一篇文章,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一個課題組的投稿,他們把VEGF(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替換成HGF(造血生長因子),其他部分和一篇已發表的文章一模一樣,就連論文裡的圖表都沒改動!我搜了一下,發現這個課題組發表的6篇文章都是這麼個做法,就把數據名稱給改成其他的名,其他都原封不動地照抄。我把問題反饋給相關期刊編輯,一個回復都沒有,就跟沒這回事一樣。(科學網 張笑/編譯)

 

更多閱讀

 

 

相關焦點

  • 反剽竊軟體向論文欺詐者宣戰
    論文剽竊究竟到了什麼程度現在還無法估計,但是,有疑問的投稿論文數量卻在日益上升,迫使期刊的編輯們採取措施向欺詐者宣戰。    對付論文剽竊者的戰鬥到了一個決定性的時刻。學術出版商告訴《自然》雜誌說,他們希望專門用於防止學生作假的軟體能很快用於學術論文的審稿中,以揭開剽竊其他研究人員或重複自己研究成果的學者的真面目。    總部位於荷蘭的Elsevier公司和總部位於英國牛津的Blackwell公司是學術界的兩大出版集團,一共出版了2500多種期刊。因為剽竊正在變成一種普遍情況,兩個集團被迫採取行動。
  • 學報總編「自報家醜」:中國論文抄襲率達31%
    上周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在「通信」欄目刊登了《浙江大學學報(英文版)》編輯部主任張月紅的一封來信,標題為「中國某期刊發現31%的投稿存在抄襲」。短短幾天,這篇不足千字的短文在國內外學術界引發了熱烈議論。  「論文抄襲率31%」是否真實?
  • 學術不端大討論:自我抄襲算不算剽竊
  • 如何避免論文被「剽竊」?
    研究人員、編輯和審稿人都有義務來維護公開發表的研究論文的質量和完整性。鑑於此,您在接受審稿工作前需要考慮一些道德及倫理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已在免費的在線課程Publons Academy (Publons同行評議學院)配以示例進行了深入討論,以幫助科研人員了解如何成為審稿人以及在審稿時需要注意的道德因素,包括數據共享和透明度等。1. 我是否對研究人員或研究課題存在個人偏見?
  • 期刊論文投會議算一稿多投嗎_一篇論文既投會議又投期刊 - CSDN
    從編輯角度看,一稿多投與重複發表的性質是同樣惡劣的,因為它不必要地浪費了期刊編輯和審稿人的時間;並且,如果一稿多投演進為重複發表,就會對相關期刊的聲譽造成不良影響,不僅有違版權法,而且也對依據論文發表所建立的學術獎賞機製造成衝擊。
  • 博士生全文剽竊論文 稱自己也是受害者
    9月4日,王教授的一名研究生發現王教授以前發表的一篇學術論文,幾乎原封不動地出現在了另一學術雜誌上,「作者」變成了這位在讀博士生!昨晚,李猛終於做了鄭重道歉,但同時他連呼自己也是這篇論文的受害者!  網上熱論:博士生「剽竊」他人論文  9月4日,某網站上出現了一篇署名「王子彥」的文章,文章中,王子彥聲稱四川某大學「經管學院博士生李猛」於2004年發表於雲南《生態經濟》學術期刊上的《現代自然與可持續發展》一文,全文剽竊了他的同名文章。王證明,此文是他當年讀博時和自己的導師陳昌曙聯合署名的論文,發表於1998年《自然辯證法研究》期刊第2期。
  • 反剽竊軟體調查:72%的論文是全文抄襲
    【IT168 軟體資訊】全國學術期刊一年只能發表論文248萬篇,而背有論文發表指標的人數達到1180萬。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副教授瀋陽昨日披露,濫下論文指示,導致了買賣論文與非法學術期刊等種種亂象。  瀋陽和他的團隊開展了3年多的買賣論文與非法學術期刊專題研究。
  • 遲遲不回覆意見的審稿人可能剽竊並發表了你的論文
    據RetractionWatch網站報導,來自伊朗馬什哈德菲爾多西大學的機械工程師Mina Mehregan及其同事發現,自己發表在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期刊的一篇同行評議論文,被一個審稿人偷偷發表在其他期刊。
  • 中國工程院院士被指剽竊碩士論文,當事人:斷章取義
    全文1229字,閱讀約需要2.5分鐘7月1日,有網帖舉報,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兆申剽竊他人碩士論文。新京報記者7月1日下午聯繫到李兆申,對方否認其論文存在抄襲。中國工程院方面稱,正在核實處理此事。━━━━━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兆申被舉報學術不端7月1日,網上有帖子稱,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兆申教授發表的兩篇論文,分別涉嫌剽竊浙江大學醫學院和山西醫科大學兩名碩士研究生的文章,另有多篇文章涉嫌剽竊、抄襲、一稿多投、重複發表等學術不端問題
  • 搞清楚如何論文引用很重要,避免剽竊嫌疑而退稿撤稿!
    引言近年來,我們常常可以看到SCI論文被撤稿的新聞,其中原因之一就是SCI論文抄襲剽竊。主觀意識地抄襲剽竊是一種更加惡劣的犯罪行為。我們都知道畢業論文有查重要求,其實SCI論文也不例外!雖然SCI期刊大多是國外的,SCI論文也主要是英文居多,但是SCI論文也離不開查重要求。
  • Science,Nature的學術大牛/期刊主編解析論文「結果」和「討論」
    首先撒花慶祝學術大牛兼期刊主編 Gareth Dyke (中文名:代明睿) 加入投必得的科研培訓部門,接下來將由Dr. Dyke 給大家帶來一系列線上,線下培訓,包括論文寫作,投稿,發表,學術會議的報告,牆報等等各個方面!那麼,Dr. Dyke 到底是何許人也?
  • 碩士學位論文被曝剽竊老師國自然申請書 湖南大學回應了!
    來源 | 募格學術編輯 | 學術君導讀3月27日,微博用戶@科研狗的基金夢發微博稱湖南大學碩士畢業生劉夢潔學位論文涉嫌抄襲自己2017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書,使得自己2019年完成的博士論文的送審和查重受到影響,希望湖南大學給出具體回復,3月28日,@湖南大學發微博回復稱對此事高度重視,將展開核查工作。
  • 造假、剽竊和榮譽:何謂科學研究 | 巡山報告
    你可能還記得,2019年12月份,中國學術界出過一個大新聞——中國著名的生物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被指控學術論文造假。短時間內,他實驗室發表的數十篇論文被人指出,可能存在圖片拼接、一圖多用等問題。這個話題,我在巡山報告裡也有所涉及。 引用一段:「我仔細閱讀了圍繞這64篇論文的指控和討論。
  • 畢業生舉報導師剽竊其畢業論文,我們應該如何看待?
    昨天,一個畢業生在微博上舉報其導師剽竊她的畢業論文在期刊上發表,雖然報導說導師已經道歉,但還是引起了熱議。事情發生在鄭州中原工學院商務學院,該學院一畢業生實名舉報其導師抄襲其畢業論文,未經允許發表到期刊上去,複製比達到90%。
  • 河南某高校畢業生舉報自己導師剽竊畢業論文,一些教師怎麼了?
    小編馬上搜集相關信息,最後發現舉報的原因是,她的導師剽竊了自己的論文,沒有經過自己的允許發到期刊上了所謂的教授不是一直讓學生做論文嗎?又說很多教授其實就是這個樣子的,學生自己搞出來的畢業成果,但是並沒有發表理想數目或者質量極高的期刊論文,學生畢業工作了,更不會再去想著把自己的畢業成果整理一下去發論文,這個時候導師就會安排進他其他研究生整理一下已經畢業學生的畢業成果,再去發一些期刊論文,從而避免成果浪費,然後掛上原作者的名字。
  • 蘇州大學教授被舉報剽竊學生論文
    直至2014年5月初,他意外發現惲自求向工程領域著名的《IEEE/ACM 網絡彙刊》投了一篇論文,已被錄用,即將正式發表。戈鋆發現這篇論文與會議論文「內容幾乎完全一致」。  在交給中國青年報記者的一份「剽竊證據詳細說明」中,戈鋆列出了他的畢業論文與惲自求的論文中的相同之處,其中包括8幅同樣的模型圖,部分主定理、引理及證明,和5個相關情形的具體運算式。
  • 科學網—美國化學會前會長一篇論文涉嫌自我剽竊
    據美國化學學會(ACS)網站報導,因涉嫌「自我剽竊」,ACS旗下權威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ACS)網站近日取消發表
  • 川大正式撤稿一篇6分SCI,原因是所有作者均不知情有該論文
    剽竊?一稿多投?同行評審造假?通通都不是~根據官方的撤稿通知,本文系作者申請撤回,原因是論文署名的三個作者並未參與該論文或者對該論文並不知曉。圖片來源:Future Generation Computer Systems三個作者都沒參與過這篇論文,那麼論文是誰寫的,又是誰投的呢?
  • SCI論文的中國生意:4.7億元的造假鏈
    研究者發現,2015年中國學者文章達到1605篇,佔該雜誌的78.1%。「這個雜誌離中國遠遠的,隔著十萬八千裡,影響因子(國際通行的期刊評價指標,主要看論文被引用頻次)只有0.764,居然比巴西足球還受到中國學者的追捧?」「剽竊監督」網站的編輯對此諷刺道。
  • 做到ABC,為你的論文題名增強吸引力
    國際知名期刊Nature曾發表一篇討論論文抄襲的短文,其中提到我國一份期刊的投稿中有31%存在剽竊嫌疑,Nature期刊的高級編輯將作者的題名「Policing plagiarism in China is helped by innovative software」 (創新性軟體助力中國監測抄襲剽竊行為)改為「Chinese journal finds 31% of submis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