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Nature的學術大牛/期刊主編解析論文「結果」和「討論」

2020-05-20 投必得專業論文編譯

首先撒花慶祝學術大牛兼期刊主編 Gareth Dyke (中文名:代明睿) 加入投必得的科研培訓部門,接下來將由Dr. Dyke 給大家帶來一系列線上,線下培訓,包括論文寫作,投稿,發表,學術會議的報告,牆報等等各個方面!

那麼,Dr. Dyke 到底是何許人也?

Science,Nature的學術大牛/期刊主編解析論文「結果」和「討論」

首先,蓋瑞斯·戴克(Gareth Dyke)博士是一位高產的頂尖科學家,畢業於英國著名的六所紅磚大學之一「布裡斯託大學」。在過去20年中,他在同行評審期刊上發表了280多篇文章,其中包括5篇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訊作者發表在《自然》和《科學》,並有多篇《自然》子刊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或其他知名刊物文章,是相關研究領域的權威教授。

其次,Dr. Dyke 是著名出版社「泰勒和弗朗西斯」旗下雜誌《歷史生物學》的主編。他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審稿者和期刊編輯,具有豐富的科研寫作能力。他也還是一位風趣的科普專欄作家,撰寫了許多新聞和熱門文章,發表在《科學美國人》,《新科學家》和《自然》雜誌,並且是The Conversation(科學新聞網站)的定期撰稿人。

再次,Dr. Dyke 也是一位出色的教學老師,他獲得了英國高等教育管理局(HEA)和愛爾蘭HEA的課程負責人和老師的認證。Dr. Dyke 指導過各個層次的學生(碩士,博士和成人教育),並開發了多種課堂教學技術。他曾在美國,愛爾蘭和英國工作,其中包括超過15年的全職大學學者(都柏林大學,南安普敦國家海洋學中心大學)。

最後,Dr. Dyke 也是一位出色的科研培訓專家,經常應邀在世界各地進行演講和主持研討會,其中包括英國,中國,哥倫比亞,西班牙,匈牙利和斯洛伐克等國家。更難得可貴的是,Dr. Dyke(代老師)也是一位中國通,對中國學者的科研現狀和需求有著深刻的了解,他曾多次訪問國內,在九個城市舉辦各類高級培訓班和研討會,其中代老師於2019年在中國舉辦的研討會有5,000多名科研學者參加。

最最最重要的,代老師在經過詳細的調研和認真的思考之後,決定加入投必得,獨家為我們開展科研培訓業務,助力投必得的科研服務更上一層樓!我們也非常感謝Dr. Dyke對投必得的認可,也非常期待他在接下來的時間中給投必得的粉絲們帶來高質量的科研培訓課程!

當然,光說不練絕不是咱們投必得的風格,今天就先給大家帶來Dyke教授對論文中「結果部分」和「討論部分」的聯繫和區別:

結果

  1. 根據「材料和方法」的順序,來逐一描述並總結開展各個實驗得到的結果。
  2. 結果部分的本質就是「看圖表」說話,根據上面的順序,把圖表一個個列出來,然後加以描述。
  3. 不要在此去深度解讀你所觀察到的現象或得到的結果。
Science,Nature的學術大牛/期刊主編解析論文「結果」和「討論」

Science,Nature的學術大牛/期刊主編解析論文「結果」和「討論」

討論

  1. 選擇出結果中最重要的幾點,然後根據每一部分來開展討論。
  2. 結果所帶來的新穎之處以及不足之處都要討論。
  3. 討論一般都包含以下三個部分:跟前人研究的關係和比較;本研究的重要性及獨特之處;本研究未回答的問題或還需要繼續研究的問題。
Science,Nature的學術大牛/期刊主編解析論文「結果」和「討論」

Science,Nature的學術大牛/期刊主編解析論文「結果」和「討論」

Science,Nature的學術大牛/期刊主編解析論文「結果」和「討論」

接下來,以下幾張截圖都是Dyke教授近期做的直播課程。不過,錯過了這些沒關係,趕緊關注投必得,加入我們的學術交流群(見下),精彩的課程等你來聽!

Science,Nature的學術大牛/期刊主編解析論文「結果」和「討論」

Science,Nature的學術大牛/期刊主編解析論文「結果」和「討論」

Science,Nature的學術大牛/期刊主編解析論文「結果」和「討論」

後天我們就會宣布這周六由 Dyke 教授帶來的首次直播講課,敬請期待!

相關焦點

  • 發不了Nature & Science就喪?試試這些大牛期刊
    試試這些大牛期刊 讀博士最繞不開的是什麼? 實驗? 單身? 脫髮? 窮? 當然是文獻和論文! 其實不止讀博士,只要是做科研工作,管他是博士前、博士中,還是博士後,都離不開期刊啊。而且無論是看文獻還是發論文,想必大家的首選都是大牛期刊,畢竟做科研咱是認真的,誰能不嚮往那些頂級期刊呢? 說到大牛學術期刊,你只知道《自然》(Nature)和《科學》(Science)?那可不行。
  • Nature、Science和Cell三大期刊低溫電鏡解析蛋白結構重大研究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TSRI的研究人員解析出負責識別和感染宿主細胞的HIV蛋白的高解析度結構圖片。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6年3月4日那期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Cryo-EM structure of a native, fully glycosylated, cleaved HIV-1 envelope trimer」。
  • 頂級期刊,為什麼你只認識Nature和Science|大象公會
    這兩本經典期刊在中國普羅大眾心中的地位是如此高舉,以至於產生了很多都市傳說,比如在珠海市某區,發一篇Nature或者Science論文獎勵一百萬人民幣。甚至有一本非著名期刊,給自己起名叫Nature and Science,由旅美華人馬宏寶主編,發表的論文以中國人的文章居多。
  • 全球頂級期刊 Nature、Science、Cell 的簡介、網站和期刊名單
    一、 Nature簡介:英國著名雜誌《Nature》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性科技期刊,自從1869年創刊以來,始終如一地報導和評論全球科技領域裡最重要的突破。影響因子40.137(17年數據)。其辦刊宗旨是「將科學發現的重要結果介紹給公眾,讓公眾儘早知道全世界自然知識的每一分支中取得的所有進展」。
  • 你知道國際三大頂級期刊嗎?一篇三大期刊的文章又意味著什麼?
    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介紹國際學術地位最高,影響因子也非常高的三大頂級期刊。  那麼三大頂級期刊到底是哪三個期刊呢?其分別是:《nature》《science》《cell》。該雜誌連同英國的《nature》雜誌被譽為世界上兩大最頂級雜誌,代表了人類自然科學研究的最高水平。並且science和其他期刊還有一個很大的不同點多數科技期刊都要向讀者收取審稿、評論、發表的相關費用。但《science》雜誌發表來稿是免費的。其雜誌的資金來源共有三部分:AAAS的會員費、印刷版和在線版的訂閱費、廣告費。
  • 寶雞文理學院馮海濤博士在Nature子刊和JACS等國際期刊發表論文
    近日,寶雞文理學院化學化工學院、陝西省植物化學重點實驗室、AIE(聚集誘導發光)研究中心馮海濤博士一個月內以第一作者在國際頂級期刊連發三篇重量級學術論文。寶雞文理學院是第一通訊單位,唐本忠院士為論文通訊作者,這也是寶雞文理學院第一次以第一單位在如此高水平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
  • 太愛做共同作者,這個學術大牛可能要倒在別人的學術造假上
    論文的共同作者原則上應當是對研究成果頗有貢獻的課題組成員或夥伴,但是學術界確實也有一些將文章署名當成禮物來做人情的情況,而我們今天要說的這位學術大牛 David Ojcius,就特別喜歡這樣的禮物。他是法國巴斯德研究所終身研究員和巴黎第七大學教授。2004年,他搬到加利福尼亞,擔任加州大學默塞德分校的教授。2015年起在舊金山太平洋大學牙科學院任職。雖然年屆六旬,但這位老人家還有一顆愛收禮物的「童心」,而他喜歡的禮物非常與眾不同,喜歡論文署名!恰巧不少中國學者,比如某位知名高校的大牛嚴傑教授也很喜歡送人論文署名。
  • 哪些人更「容易」發論文?網紅有望挑戰學術大牛
    作者 | 張文靜在論文被學術期刊正式接收前,你會在預印本平臺發表並且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知乎等社交媒體上「自我宣傳」嗎?如果說之前審稿人對一篇論文的青睞可能來自「它出自大牛實驗室」,那麼現在這種青睞的產生可能會因為「大家都說好」。
  • Nature、Science、PRL等期刊,對圖片的要求是什麼?
    為了避免這種尷尬,我們在平常就應養成良好的學術規範,今天就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各大主流期刊對文章中圖片的要求吧~(初始提交時無需高解析度的圖片,但請確保解析度足夠讓審稿人評定數據的質量)請提供RGB色彩且解析度在300dpi以上的的圖像。請在所有圖片中使用相同的字體((Arial或Helvetica),希臘字母採用符號字體。使用清晰可見的顏色,避免使用紅色和綠色來作為對比色。
  • 同行評審的演變和編輯的角色:來自Nature Communications主編的...
  • Science:消失的學術期刊
    這項發表在arXiv的預印本論文中還顯示,另有約900種僅在線出版的學術期刊也可能因為不活躍而面臨消失該研究沒有發現有著名學術期刊或論文消失的例子,也沒有收集有關期刊影響因子和文章引用率的數據。這些消失的期刊中大約一半是由研究機構或學術團體出版的。而這些消失的期刊沒有一個是由大型商業出版社出版的。儘管如此,這項研究依然表明,各個學科、各地區均有處於消失的危險中的研究成果,出版商應該投入資金改善當前的保存條件。
  • 清華-JM頂尖營銷期刊論文發表工作坊及學術研討會舉辦
    【MBA中國網訊】導讀2019年4月6日-7日,清華-JM頂尖營銷期刊論文發表工作坊及學術研討會在清華經管學院舉辦,會議由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和營銷學國際頂級期刊JournalofMarketing(以下簡稱JM)聯合主辦,《營銷科學學報》、清華經管學院市場營銷系、《清華管理評論》共同承辦
  • Nature:新冠低質量論文湧現,預印本網站發出拒稿通知!
    【導讀】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期間,出現了這樣一個新的挑戰:科學家們急於將初步研究數據和分析結果放到網上,希望衛生部門能夠從中受益,在此情況下,大量的學術研究論文在未經同行評議之前發布到可公開訪問的伺服器上。而當未經審核的科學成果直接向公眾公開發表時,可能會引發一些問題。
  • 中國團隊 Nature 新冠論文被指圖片造假,又是科研「P圖」?
    然而,長期以來,如何更快更準確地發現論文中被修改和複製的圖像一直是學術期刊編輯們的頭等大事。篡改原圖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故意造假,也可能僅僅是為了改善圖像外觀(如對比度或色彩平衡)。2010 年,一些學術出版商同意將研究論文的文本存入一個名為 CrossCheck 的總服務站,這樣期刊就可以使用軟體來檢查提交的論文是否存在抄襲。對此,Fennell 表示:「我們需要在圖像方面進行同樣的合作。
  • 期刊通過抽獎來決定論文是否發表,靠譜嗎?
    支持者們甚至建議,學術期刊也可以用抽獎系統來決定該發表哪些論文[1]。在本次博客中,我們將討論這種可能性以及抽獎系統在期刊中是如何工作的,並討論一下這個系統的優缺點。只有當審稿人評價不同的論文將由期刊編輯自行決定是否進行抽獎;被抽中的論文將被發表(經過適當的修改)。
  • 頂級期刊,為什麼你只認識Nature和Science?
    你聽說過哪些基礎科學的學術期刊?一個來自中國的普通人,聽說過的很可能只有Nature《自然》和Science《科學》。 甚至有一本非著名期刊,給自己起名叫Nature and Science,由旅美華人馬宏寶主編,發表的論文以中國人的文章居多。
  • 《nature》系列論文為何難發?審稿周期長,公開期刊版面費用昂貴
    《nature》系列論文為何審稿周期長?如果想要快速發布論文,在科研圈中,一般人都會推薦美國雜誌,因為美國頂級期刊審稿速度非常的快,而歐洲的頂級期刊《nature》系列論文審稿周期卻非常的長,nautre系列論文審稿周期長的原因有很多,就拿中國科學家們喜歡灌水的化學期刊為例,中國科學家們發表JACS的數量遠超過nature系列化學子刊,因為JACS相當的於美國科學院雜誌,再接收到論文稿件後
  • 陸道培醫學團隊於國際學術期刊發文 解析雙融合基因陽性白血病發生...
    同時存在兩種融合基因的情況非常罕見,其發生率、分子異常特徵及對臨床治療和預後的影響一 直缺乏系統研究報導。近日,陸道培分子醫學團隊和陸道培血液病研究院對雙融合基因陽性白血病的研究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 Cancer Gene Therapy (IF:4.681)。
  • 華人科學家孫大文主編學術期刊影響力創新高(圖)
    》(JournalCitationReports,JCR),著名華人食品科學家孫大文創辦和主編的國際學術期刊《FoodandBioprocessTechnology,簡稱FABT》(食品與生物加工技術)國際影響力再創新高,其影響因子(ImpactFactor,IF)首次突破4.0,高達4.115。
  • Horticulture Research主編程宗明主講||園藝研究辦刊經驗分享會
    主要從事植物亞基因組進化、生物和非生物脅迫響應和園藝和生物技術大數據文獻薈萃分析等研究。主持或參與美國農業部-NRI、能源部-CPBR、EPA-CPBR、NSF、DOE-BESC等項目,發表和共同發表SCI論文130多篇。受邀擔任美國農業部NRI、ARS項目組評審,美國USDA、NSF、DOE基金項目評審,中國NSFC二審專家和973、長江學者函評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