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遲不回覆意見的審稿人可能剽竊並發表了你的論文

2020-09-15 沃亞智慧財產權

據RetractionWatch網站報導,來自伊朗馬什哈德菲爾多西大學的機械工程師Mina Mehregan及其同事發現,自己發表在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期刊的一篇同行評議論文,被一個審稿人偷偷發表在其他期刊。



Mina Mehregan稱,該審稿人在審稿過程中對他們的研究論文原稿進行剽竊,並遲遲不回覆審稿意見,審稿過程持續了9個月,然後當作自己的研究成果成功發表。


即便剽竊證據確鑿,這次撤稿也花了5個月,而在這5個月之內,這篇剽竊的文章被引用了17次,其中8次自引。


該剽竊論文已被撤稿


科研本已不易,為什麼還要遇到這樣厚顏無恥的審稿人!



但是對於一般的科研工作者,在進行投稿時,可能並不知道誰是自己的論文審稿人,如果自己在投稿過程中遇到此類情況,應該怎麼做呢?


在這裡給幾個建議,可能會給大家帶來一些幫助!


1. 首先,每次投稿都要保存自己的源稿件以及審稿意見,作為備份,另外很多的雜誌投稿系統可能也會有投稿記錄,可以下載投稿的源文件以及審稿人意見等資料,但最好還是自己備份一下;


2. 遇到相似度非常高,自己的數據結果被直接copy或者原文直接被照搬的論文或專利或會議論文等公開發表的科研成果,先查看對方論文的發表時間,找途徑將對方的「成果」下載下來進行證據收集;


3. 可以直接聯繫自己所投稿的雜誌,向編輯索要當時投稿,分配的審稿人或密切接觸過源稿件的科研工作者名單,索要時可以說明,自己的科研成果可能被其他人竊取,希望得到編輯部的配合和幫助;


4. 向目標論文所發表的雜誌編輯部進行投訴,申請調查;


5.如果感覺自己的研究成果非常重要,或者有非常大的轉化潛在應用價值,最好一邊申訴,一邊儘快提交專利,因為雜誌進行調查撤稿的周期往往時間比較久,涉及到自身的潛在利益,最好雙手準備,即使對方剽竊了自己的成果用於發表,但仍可以通過專利申請,嘗試把自己成果的核心保護起來,損失最小化;


6. 聯繫剽竊的作者,讓他們進行自我撤稿。

相關焦點

  • 審稿人把我的文章偷走,然後自己發表了
    據Retraction Watch網站報導,來自伊朗馬什哈德菲爾多西大學的機械工程師Mina Mehregan及其同事發現,自己發表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期刊的一篇同行評議論文,被一個審稿人偷偷發表在其他期刊。
  • 如何當好審稿人?如何避免論文被「剽竊」?
    研究人員、編輯和審稿人都有義務來維護公開發表的研究論文的質量和完整性。鑑於此,您在接受審稿工作前需要考慮一些道德及倫理問題。包括了解您的個人偏見、利益衝突和專業知識,以及有能力識別出研究本身可能違反道德規範的一些學術不端行為。如果沒有這方面的知識,您可能會在無意中影響到您負責審閱的研究論文,還有可能將錯誤的見解和潛在的危險研究實踐帶到公共領域 — 減緩科學發展的進程。下面是圍繞著個人偏見和利益衝突所列出的一些問題。
  • SCI論文返修時怎麼答覆審稿人,答覆函包括哪些內容
    幾乎所有的SCI論文在見刊前,都要經過返修。即作者收到的審核答覆是修改,包括每位審稿人審稿意見的一封答覆函。作者要根據修改意見,要寫答覆函,答覆審稿人。答覆函分解成一般性答覆(general reply)和具體答覆(specific reply)兩部分。
  • 審稿意見虐心?論文不斷被拒?Science Nature告訴你該怎麼辦
    Science 和Nature 也在最近出版了好幾篇科研人員關於回復同行評審意見和論文悲劇(被拒)如何調整狀態的短文,還接地氣地發表了對於各種令人意外的審稿意見的吐槽。一、關於審稿意見 科研人員內心不變的追求可能就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揭示某一個小真理,進行實驗、分析數據、結合證據、引用然後得出結論,最後把自己的研究寫成一個連貫的故事,滿懷期待投投稿。
  • SCI論文發表審稿流程的幾種狀態
    SCI論文發表,是有一個非常規範、嚴謹的邏輯步驟。當SCI文章投遞結束後,會分配到相應的編輯手中,導致審稿流程出現了不同的狀態。本文介紹下SCI論文發表審稿流程的幾種狀態。被拒掉文章的作者,會收到一個拒稿信,全是官方表達,語氣客氣的同時無審稿意見。當投遞的SCI期刊級別比較高,初審通過率比較低,往往至少一半的文章被退稿。第二種:審稿人審稿通過初審的文章,會送到審稿人那裡,大部分雜誌是2-3個審稿人,少數雜誌會有4個審稿人。SCI論文審稿時間要多久,主要取決於審稿人。當審稿人手裡待審稿稿件不多,你寫的SCI論文質量高,那審稿就會比較快。
  • 研究生英文論文發表之路如何開啟?
    最近在同一刊物發表過相關論文的作者,最有可能對你的研究感興趣,最願意評審你的論文。另外,審稿人本人剛剛在該刊物發表了論文,從內心來講也願意支持該刊物的發展。如果文章涉及國內某個地區或者某個特殊領域、某個部門等國外專家不是很熟悉的地方,比如某篇論文涉及中國塔裡木盆地的油氣地質問題,推薦的審稿人中應該有一名來自國內且對塔裡木盆地油氣地質背景非常熟悉的專家。3.
  • 碩士論文疑剽竊保密項目申請書 導師:可能是學生偷看
    涉事教授稱不知情可能學生自己偷看雲南財經大學一教師表示,2017年3月,自己以「腐敗對企業逃稅的影響效應研究」為題,申請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因為有一位評委反對而沒有通過。之後,這個項目作為其博士論文選題仍在繼續進行。
  • 反剽竊軟體向論文欺詐者宣戰
    自我剽竊是指作者將自己已發表的文章內容又冒充成新的內容,這是一種特別的剽竊方式。因為發表論文的記錄對職務任命、晉升和經費申請的影響非常之大,所以研究人員有巨大的壓力需要發表文章,而這時少數人選擇用不誠實的方式來提升自己的履歷。    剽竊的程度究竟有多嚴重還很難估計。對剽竊進行定義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使是對情況很清楚的案例發生率進行統計也是很困難的。
  • 醫學SCI論文發表秘籍
    如何成功發表一篇醫學SCI論文?這是廣大醫學科研工作者比較關注的一件事。發表SCI論文究竟有多難? 發表SCI論文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對於那些可以將SCI論文信手拈來的大牛們他們又有哪些經驗呢?
  • 發表SCI論文技巧解讀
    收到稿件後,編輯會挑選2-3名審稿人(很可能是由您自己推薦的)對論文進行評審。論文評審大多是對作者採用匿名形式。國外審稿人不是專職人員,也無評審費。但他們是已經在本領域建立了地位的「牛人」或者對本領域有相當研究但還不太知名的學者。前者比較忙碌,後者因考慮評審也可給自己帶來聲譽,所以會小心謹慎地進行評審。 因此 兩者完成評審可能都需要花較長時間。
  • 博士生全文剽竊論文 稱自己也是受害者
    9月4日,王教授的一名研究生發現王教授以前發表的一篇學術論文,幾乎原封不動地出現在了另一學術雜誌上,「作者」變成了這位在讀博士生!昨晚,李猛終於做了鄭重道歉,但同時他連呼自己也是這篇論文的受害者!  網上熱論:博士生「剽竊」他人論文  9月4日,某網站上出現了一篇署名「王子彥」的文章,文章中,王子彥聲稱四川某大學「經管學院博士生李猛」於2004年發表於雲南《生態經濟》學術期刊上的《現代自然與可持續發展》一文,全文剽竊了他的同名文章。王證明,此文是他當年讀博時和自己的導師陳昌曙聯合署名的論文,發表於1998年《自然辯證法研究》期刊第2期。
  • 科研入門|用地道的英文回覆審稿意見(附4個郵件模板)【中國科訊】
    論文在投稿後,給編輯寫郵件是一件關乎稿件命運的大事,熟練運用郵件溝通的高手甚至能與編輯博弈,在即將被退稿的危機中解救出來。今天小編給大家舉4個例子說明怎麼樣用很地道的英文回覆郵件:如果說With Editor狀態已經維持1-2個月以上,可以發郵件給期刊詢問一下進度。
  • 獨家探爭議|上海學術新星遭舉報,審稿人現身稱曾拒稿
    《知識分子》聯繫三方:舉報人及其學生、神經所研究員及其所長、楊輝論文投稿《自然》雜誌時的審稿人(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目前收斯坦福教授的回覆,表示他建議《自然》拒稿,但後來不知為什麼《細胞》收了楊輝的文章。我們也查到付向東以前學生的相關評論。在此與大家共享。楊輝和神經所剛才分別發表聲明,請讀者見《賽先生》。
  • 和大家交流一下SSCI論文發表的經驗
    一是因為期刊如果契合度高,就說明你這篇文章就和這個期刊很對口,國外研究者研究和你的課題相關的內容時,也會優先去找這個期刊,那就很容易看到你的論文。二是可能會更快地收到審稿意見,也更有可能發表。至於影響因子啥的,我覺得不是太重要,畢竟都已經是SSCI了,再次能次到哪兒去?何況有很多質量很好的期刊,因為所發表的內容本身就不容易被引用,影響因子不高,但它就是某一領域的頂尖期刊,含金量十足。
  • 你知道SCI論文審稿的12種狀態嗎?
    論文寫好,將論文投稿出去後,會有一個漫長的等待過程。而在這個等待過程中,我們可能想知道我們的論文在審稿中的狀態,會在網上看和刷新自己的論文狀態,但可能會遇到一些不明白是什麼意思的狀態,也有可能會遇到很長時間不更新狀態的問題。也可能會因此變得焦慮和緊張。
  • SCI論文查重,你可能已經被「坑」了!
    大家遇到這種情況,只能改投或者重投,其實編輯部已經很客氣了,坦白講就是懷疑你剽竊抄襲了!那麼如何應對期刊的這種審查呢?2018年,iParadigms和國際出版連結協會(PILA)聯合開發了Crosscheck反剽竊文獻檢測系統(Powered by iThenticate),為學術研究和出版行業提供反剽竊解決方案(這和其另一個產品Turnitin不同,Turnitin主要服務於教育行業,用來檢查學生論文的原創性,在CrossCheck查重不收錄,
  • 成都理工大學:對發表在開放獲取期刊的SCI論文,不再予以認可!
    自然指數排名的計算,其實也是看論文發表情況,但統計對象卻只有精挑細選的82種期刊。在這些期刊中,也不乏OA期刊:除兩面大旗之外,還有《PLOS Biology》、《PLOS Genetics》、《eLife》等。一說到開放獲取的期刊,就好像是只要你花錢了,論文一定能發的感覺。
  • 蘇州大學教授被舉報剽竊學生論文
    戈鋆發現,該文章的結果即是他畢業論文中的主要結果,只是稍微改進了思路,將他的22種構型情況減至12種。  這篇文章「發表我完全不知情,他們不但並未把我列為作者,甚至未提及我的任何貢獻。」戈鋆說。  同時,該論文的摘要中稱,這是「第一個關於最優多覆蓋問題的直接答案」,這激怒了戈鋆,他認為這是「赤裸裸的剽竊和非常嚴重的學術不端行為。」
  • sci論文發表流程
    發表sci論文,不知道流程是不行的,否則完成sci論文發表,要經過幾個步驟,每個步驟做什麼,要滿足什麼要求,準備什麼資料等,都無法理清思路,成為sci論文成功發表的阻礙。那麼,sci論文發表流程是什麼?
  • 有關SCI論文發表的詳細指南
    SCI論文發表是很多醫學工作者的追求,不少作者對論文發表存在疑惑,不知道如何發表論文。其實,SCI論文發表也是有跡可循的,小編整理了論文發表指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