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審稿人把我的文章偷走,然後自己發表了

2020-09-09 高分子科學前沿

據Retraction Watch網站報導,來自伊朗馬什哈德菲爾多西大學的機械工程師Mina Mehregan及其同事發現,自己發表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期刊的一篇同行評議論文,被一個審稿人偷偷發表在其他期刊。

Mina Mehregan聲稱,該審稿人在審稿過程中對他們的研究論文原稿進行剽竊,並遲遲不回覆審稿意見,審稿過程持續了9個月,然後當作自己的研究成果成功發表。

即便剽竊證據確鑿,這次撤稿也花了5個月,而在這5個月之內,這篇剽竊的文章被引用了17次,其中8次自引。

科研本已不易,為什麼還要遇到這樣厚顏無恥的審稿人!

但是對於一般的科研工作者,在進行投稿時,可能並不知道誰是自己的論文審稿人,如果自己在投稿過程中遇到此類情況,應該怎麼做呢?

在這裡小編給幾個建議,可能會給大家帶來一些幫助!

1. 首先,每次投稿都要保存自己的源稿件以及審稿意見,作為備份,另外很多的雜誌投稿系統可能也會有投稿記錄,可以下載投稿的源文件以及審稿人意見等資料,但最好還是自己備份一下

2. 遇到相似度非常高,自己的數據結果被直接copy或者原文直接被照搬的論文或專利或會議論文等公開發表的科研成果,先查看對方論文的發表時間,找途徑將對方的「成果」下載下來進行證據收集

3. 可以直接聯繫自己所投稿的雜誌,向編輯索要當時投稿,分配的審稿人或密切接觸過源稿件的科研工作者名單,索要時可以說明,自己的科研成果可能被其他人竊取,希望得到編輯部的配合和幫助

4. 向目標論文所發表的雜誌編輯部進行投訴,申請調查

5.如果感覺自己的研究成果非常重要,或者有非常大的轉化潛在應用價值,最好一邊申訴,一邊儘快提交專利,因為雜誌進行調查撤稿的周期往往時間比較久,涉及到自身的潛在利益,最好雙手準備,即使對方剽竊了自己的成果用於發表,但仍可以通過專利申請,嘗試把自己成果的核心保護起來,損失最小化

6. 聯繫剽竊的作者,讓他們進行自我撤稿

來源:學研匯

投稿模板:

單篇報導:上海交通大學周涵、範同祥《PNAS》:薄膜一貼,從此降溫不用電!

系統報導:加拿大最年輕的兩院院士陳忠偉團隊能源領域成果集錦

相關焦點

  • 遲遲不回覆意見的審稿人可能剽竊並發表了你的論文
    據RetractionWatch網站報導,來自伊朗馬什哈德菲爾多西大學的機械工程師Mina Mehregan及其同事發現,自己發表在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期刊的一篇同行評議論文,被一個審稿人偷偷發表在其他期刊。
  • 《大氣科學進展》表彰年度優秀文章和審稿人
    圖2:AAS文章總引用次數歷年分布  《大氣科學進展》編輯部決定表彰在SpringerLink下載和ISI引用均表現優異的、發表於2013年的四篇文章,並與Springer合作,這四篇文章將免費下載至5月21日。
  • 如何快速發表護理學文章
    如何快速發表護理學文章?首先而言,您需要一篇質量好的文章,高質量的文章可以避免被拒,而且可以減少反覆修改的次數,節省時間;再者,您需要發表渠道,一個好的網站可以事半功倍。下面詳細為您介紹護理學文章快速發表的攻略。
  • 從我的第一篇SCI論文發表經歷看如何寫好SCI學術文章
    半年後錄用,審稿意見很好,語言沒問題後,文章的真正價值就出來了,再過幾個月,成功發表。其實第一篇SCI的文章成功發表,給人帶來的主要是心理層面的鼓勵:「沒想到我也能發表不錯的英文SCI!」打破這個心結後,第二篇、第三篇、第四篇文章就順理成章了。
  • SCI審稿人國內的多嗎
    SCI審稿人國內的多嗎?SCI論文需要推送至審稿人審核。審稿人要對文章內容進行論證,給出審核意見,通常由相關領域的專家擔任。這樣的審稿人,可以來自不同的國家,只不過國內的審稿人不如國外的多。SCI論文要發表必須要過審核程序,而找審稿人審核,是SCI論文審稿流程常見的環節
  • 我的SCI投稿經驗:4篇文章投過6個雜誌就全接收了
    筆者目前浙大讀研,發表了4篇文章,第一篇文章先投了JBMR,不到24小時秒拒。然後投了FEBS Letter後,三個月被接收;第二篇文章投了小CDD,大約三個多月接收;第三篇投了FASEB J ,五月後接收;第四篇文章先投Biomaterials,大概一兩天就被拒了,之後投了Acta bio,五月後接收。
  • 如何當好審稿人?如何避免論文被「剽竊」?
    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已在免費的在線課程Publons Academy (Publons同行評議學院)配以示例進行了深入討論,以幫助科研人員了解如何成為審稿人以及在審稿時需要注意的道德因素,包括數據共享和透明度等。1. 我是否對研究人員或研究課題存在個人偏見?
  • Nature:向審稿人開刀,全球被引用最多的科學家之一被SCI期刊編委除名
    2019年10月,國際著名出版集團愛思唯爾在Nature刊文,宣布其正式展開對其下屬學術期刊審稿人的調查,以遏制審稿人「強制引用」的學術不當行為。為了維護學術規範,愛思唯爾對旗下期刊至少5萬名同行評議審稿人的審稿行為展開了調查。2020年2月7日,Nature正式發布了愛思唯爾對於「強制引用」審稿人的第一例處理。
  • 學術分享|審稿人談審稿與投稿:從2篇拒稿說起
    有寬厚研究基礎,一方面有助於判斷你的研究內容是否能在本領域有一席之地,另一方面,對於研究內容是否存在延續、是否是同一個題材的重複發表、是否存在抄襲等也可以快速判斷。比如我自己這個研究方向上,近5年來中文核心期刊中相關的論文我都會看,哪怕明知道有些已發表的論文一般般,我也還是會掃上一眼。這樣有一個好處,國內幾個研究團隊都在做啥,心中有個大概。
  • 如何在頂級期刊上發表文章?我們拿《自然》來舉個例子
    第五步,審稿人審稿:對那些正式送審的論文,《自然》雜誌的編輯還要根據審稿人的意見再審查一次。一篇論文是否發表,其決定由《自然》雜誌的編輯來做,而不是審稿人來做。編輯會將是否發表的決定寫信通知作者,並附上一份審稿意見。《自然》雜誌上發表的幾乎所有論文,都要根據審稿人的意見至少修改一次。第六步,《自然》雜誌的決定:作者們一般都會認為自己的研究工作是優秀的,這是很自然的事情。
  • Nature審稿人現身:「實名舉報」本可以避免......
    昨日下午,針對加州大學付向東教授實名舉報中科院上海神經所80後明星教授楊輝學術抄襲、造假一事,詳見一次學術報告引發的「實名舉報」:Cell搶發,差點斷送了Nature封面文章......中科院腦智卓越中心官網同時發表了中科院腦智卓越中心和當事人楊輝研究員的聲明。
  • Nature揭露同行評審潛規則,審稿人操縱引用,愛思唯爾開始嚴查
    Fennell 和 Baas 的研究表明,多數審稿人的研究沒有被他們評審的論文引用,98.5% 的審稿人在自己評審的論文中的被引率低於 10%。只有不到 1% 審稿人似乎總是在他們評審的論文中被引用。由於審稿人和作者可能處在同一個研究領域,所以存在一些交叉引用也是情理之中。
  • 發表SCI論文技巧解讀
    收到稿件後,編輯會挑選2-3名審稿人(很可能是由您自己推薦的)對論文進行評審。論文評審大多是對作者採用匿名形式。國外審稿人不是專職人員,也無評審費。但他們是已經在本領域建立了地位的「牛人」或者對本領域有相當研究但還不太知名的學者。前者比較忙碌,後者因考慮評審也可給自己帶來聲譽,所以會小心謹慎地進行評審。 因此 兩者完成評審可能都需要花較長時間。
  • 有關SCI論文發表的詳細指南
    在選擇期刊過程中,要避免不小心選到假期刊,否則你的論文發表無效。通常情況下,假期刊有以下幾種:1. 套刊:這是最難甄別的,明明有一本刊物,正常發行,且知網已經全文收錄,但是,又冒出一個一模一樣的刊物,刊號刊物名完全一樣,就是不上任何的資料庫,不能在任何一家資料庫檢索到,這樣的就是套刊。是自己冒名刊物名自己印刷的刊物。2.
  • 麥可·道格拉斯:她偷走了我的心,我得到了她的愛
    麥可·道格拉斯:她偷走了我的心,我得到了她的愛「請問,你是9月25日的生日嗎?」這是麥可·道格拉斯和凱薩琳·澤塔·瓊斯第一次相遇時的第一句話。「我的生日也是9月25日,真巧啊。」澤塔·瓊斯問過道格拉斯,為什麼會喜歡自己。他說:「當我在《佐羅的面具》中看到你的時候,就已經被你的氣質所吸引了,你偷走了我的心。」這可能就是文章開頭所說的一見鍾情吧。也許正是這個時候,道格拉斯不僅僅是愛上了澤塔·瓊斯,更渴望娶她為妻。
  • 讓我瞧一瞧是哪位審稿人先給了我反饋 | In Review
  • 對付審稿人「強迫引用」,新方法來了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希臘一名研究人員5年在某期刊發表的71篇論文獲得了近2000次引用。此後, 周國城被禁止擔任《生物信息學》的審稿人,並被《理論生物學期刊》編委會除名。最近,他又被《資料庫》期刊禁止擔任審稿人。
  • 審稿人讓我不要用多聚甲醛固定流式樣本!
    實驗小白無可奈何,只能補做實驗,然後回答審稿人:Indeed, we compared the differences of all tandem dyes with or without fixing within 24h after staining.
  • 2020好發表的醫學核心期刊
    有人說「我要發表人氣高的醫學核心期刊」,有人說「我想投影響因子高的醫學核心期刊」,也有人說「我隨便找一本醫學核心期刊投就行」,還有人說「我需要出刊快的醫學核心期刊」......醫學核心期刊是國內醫學學術界最高水平的刊物,毋庸置疑,其發表難度很大,文章質量要求非常高,投稿周期長達1年左右,屢次拒稿實屬行業基本現狀。
  • Nature曾爆審稿系統漏洞:作者審自己的稿子,當即撤回28篇文章
    所以,大多數情況下編輯會自己在網上尋找自己並不熟悉的potential reviewer,一般也是根據研究人員過去所發表文章的情況去尋找的,要儘量排除來自相同機構或者以前曾經是論文共同作者的情況,有時候也會請求這些potential reviewer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