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當好審稿人?如何避免論文被「剽竊」?

2020-09-05 倚天劍

符合道德規範的研究是每位科研人員應盡的責任。研究人員、編輯和審稿人都有義務來維護公開發表的研究論文的質量和完整性。

鑑於此,您在接受審稿工作前需要考慮一些道德及倫理問題。

同行評議是科學研究生態系統的核心組成部分。它不僅旨在改進正在審閱的稿件內容,而且還是您作為審稿人發展自身專業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通過參加同行評議,您將有機會直接接觸到所在領域的最新動態和研究趨勢。

但是,同行評議既有好處,也伴隨著風險。

接受審稿邀請之前,所有的審稿人都必須對出版及學術道德倫理有充分的了解,這一點至關重要。包括了解您的個人偏見、利益衝突和專業知識,以及有能力識別出研究本身可能違反道德規範的一些學術不端行為。

如果沒有這方面的知識,您可能會在無意中影響到您負責審閱的研究論文,還有可能將錯誤的見解和潛在的危險研究實踐帶到公共領域 — 減緩科學發展的進程。

下面是圍繞著個人偏見和利益衝突所列出的一些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已在免費的在線課程Publons Academy (Publons同行評議學院)配以示例進行了深入討論,以幫助科研人員了解如何成為審稿人以及在審稿時需要注意的道德因素,包括數據共享和透明度等。

1. 我是否對研究人員或研究課題存在個人偏見?

您的任何想法、觀點或偏好,都可能會對您所審閱的稿件帶來不公平的影響(無論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這可能會涉及性別、年齡、種族、學術背景、甚至研究課題。

2. 我與稿件作者之間是否存在任何利益衝突?

您有責任公開聲明稿件作者是否為您的同事、合作夥伴或直接競爭對手。包括您是否會從這項研究中獲得經濟利益。

3. 我是否具備適當的專業知識來審閱該論文?

如果稿件的主題或實驗方法中的實質性部分超出了您的專業範圍,您應對編輯坦白說明。如果研究論文中只有某一部分讓您感覺力不從心,則應回過頭去與編輯進行討論,看看有無其他審稿人可以替代您的工作。

4. 我是否會出於某些原因而無法對稿件進行保密?

在整個同行評議過程中保持機密性至關重要。這可以保護作者的成果免於被抄襲、不被同行剽竊、或在出版前不外洩。一些代價慘痛的例子告訴我們剽竊他人研究成果的論文一經發現將會面臨撤稿及學術聲譽掃地的後果。

5. 我是否可以做到對研究人員公平、禮貌、具有建設性?

請切記「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正是審稿人需要具備的道德素養。雖然保持誠實和批判性對於審稿非常重要,但您也應保持親切、公平和禮貌。

接受審稿邀請之前,自問這些問題非常重要。如果您擔心自己是否有能力給出公正的評論,請自問 — 您是合格的審稿人嗎?如果您認為自己不是或者無法確定,請立即與期刊編輯一起討論您的問題。如果可能的話,儘量邀請一到兩名共同審稿人與您一起完成審稿工作。

還有最重要一點,審稿人不能學術剽竊,看到特別好的文章或者觀點,要有自己的職業操守。建議廣大投稿人在投稿的時候也要謹慎,及時做好投稿進度追蹤,做好文獻查閱,檢查自己的文章有沒有「被發表」!

文章圖片轉載自圖書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後臺刪除

大家都在看

畢業論文答辯最強攻略,每個大學生都需要!

如何面對審稿人無情的diss?

為什麼核心發刊越來越難

……

Wechat ID:hansicbs

投稿聯繫:027-86758873

QQ:3303901134

投稿郵箱:hans.submit@gmail.com

合作聯繫:service@hanspub.org

相關焦點

  • 遲遲不回覆意見的審稿人可能剽竊並發表了你的論文
    據RetractionWatch網站報導,來自伊朗馬什哈德菲爾多西大學的機械工程師Mina Mehregan及其同事發現,自己發表在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期刊的一篇同行評議論文,被一個審稿人偷偷發表在其他期刊。
  • 搞清楚如何論文引用很重要,避免剽竊嫌疑而退稿撤稿!
    本期筆者就給大家分享關於論文剽竊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各位投必得 粉絲有所幫助!剽竊行為一篇論文的目的是展示作者的想法和觀點,而不是拼湊他人的想法。正確認識剽竊行為很重要,切忌存在僥倖心理!購買他人論文或抄襲他人論文的行為都是違法違規的,千萬不要觸碰!從書籍、文章或網站上引用內容而不註明出處也屬於剽竊行為。
  • 論文寫作中如何避免抄襲?
    對於學生們來說,僅僅知道為什麼抄襲在學術界是如此嚴重的事情或了解如何識別抄襲是不夠的,你還需要知道如何避免抄襲。最簡單的方法是有意識的避免抄襲:如果你僅僅是複製同學的文章、複製書中的一個段落、文章或者直接引用網站而沒有註明作者,那麼這些情況就會被認定成抄襲。
  • 如何避免抄襲之嫌?(二)
    中學生公開試試場作弊,集體抄襲功課,大學生因抄襲論文而飭令退學亦時有所聞。
  • Science手把手教你,如何打動審稿人!
    但是如何把實驗結果和實驗思路整理成能夠打動審稿人的文章,把自己辛辛苦苦得來的研究成果「賣個好價錢」,有時候甚至比辛苦做實驗更重要。 Science雜誌採訪了11位審稿人,提出了5個我們在寫SCI論文時需要注意的關鍵問題: 1.
  • 反剽竊軟體向論文欺詐者宣戰
    論文剽竊究竟到了什麼程度現在還無法估計,但是,有疑問的投稿論文數量卻在日益上升,迫使期刊的編輯們採取措施向欺詐者宣戰。    對付論文剽竊者的戰鬥到了一個決定性的時刻。大學所用的在線服務軟體將論文與大量的文獻資料庫和媒體接口的內容進行比較。管理者可以了解文章中的哪些部分可能是剽竊的、被剽竊的內容來自何處。    出版界的專家說,將這種技術用於學術論文的檢查並不難,可以將這種軟體在線捆綁到出版人使用的同行評審管理軟體中。
  • 審稿人把我的文章偷走,然後自己發表了
    據Retraction Watch網站報導,來自伊朗馬什哈德菲爾多西大學的機械工程師Mina Mehregan及其同事發現,自己發表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期刊的一篇同行評議論文,被一個審稿人偷偷發表在其他期刊。
  • 研究生英文論文發表之路如何開啟?
    前人已發表過不少關於論文寫作與發表技巧的文章,本文主要結合筆者在論文投稿和發表過程中積累的一些經驗,詳細介紹如何選擇期刊、如何推薦審稿人、如何改稿和回應審稿人、如何跟蹤稿件狀態等技術環節,以便為剛開始英文科技論文寫作的廣大研究生,提供一些可操作的方法和技巧。一、投稿前的準備1.
  • 畢業生舉報導師剽竊其畢業論文,我們應該如何看待?
    昨天,一個畢業生在微博上舉報其導師剽竊她的畢業論文在期刊上發表,雖然報導說導師已經道歉,但還是引起了熱議。事情發生在鄭州中原工學院商務學院,該學院一畢業生實名舉報其導師抄襲其畢業論文,未經允許發表到期刊上去,複製比達到90%。
  • 論文降重|從韓春雨到翟天臨,學術不端層出不窮,應該如何避免?
    學術不端的行為一般包括捏造數據、篡改數據和剽竊,2016年教育部對學術不端行為進行了界定:第二十七條 經調查, 確認被舉報人在科學研究及相關活動中有下列行為之一的, 應當認定為構成學術不端行為:(一)剽竊、抄襲、侵佔他人學術成果;(二)篡改他人研究成果;
  • 何為留學論文抄襲?如何預防留學論文抄襲?
    今天我們為大家詳細介紹何為論文抄襲,並且提供預防論文抄襲的對策。何為論文抄襲?論文抄襲是將別人的語言或者想法作為自己的內容來使用。抄襲可能是有意的也可可能是無意的。故意剽竊的情況:1)沒有準確的顯示信息的來源;2)沒有使用引號表明直接引用;3)利用外部資料,但是只改變其中的幾個單詞;4)提交由其他人或與其他人一起完成的作品,並假裝它是你自己的作品。
  • 論文被撤稿後仍被引用,文獻參考如何避免「撞屍」?
    Schneider的統計表明,該論文在2006~2019年被直接引用148次,間接引用2542次。其中,她所研究的112次直接引用中,多達96%的引用沒有提到該文章已被撤稿。 「這個案例說明了當前數字圖書館環境在如何傳達論文撤稿狀態方面存在問題。」Schneider寫道。
  • Essay被判定為抄襲該如何避免?
    每到論文高峰期,不管是小作業還是大essay,抄襲(plagiarism)又成為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隨著各國高校的學術規範越來越嚴格,原本對自己的論文很有信心的童鞋們也不免擔心起來,到底怎樣就是抄襲了?又該如何避免呢?什麼是Plagiarism?
  • Nature審稿人現身:「實名舉報」本可以避免......
    正如Nature 審稿人、史丹福大學基礎醫學教授 Aaron D. Gitler所言:「科學的運作方式是我們的工作基於他人的工作或思想。而且我們互相承認Credit。」 本來這個風波完全可以避免。Gitler 說。
  • 用別人觀點寫論文算學術剽竊嗎?
    我們在寫學術論文的時候,時刻要對涉及剽竊的部分謹小慎微,該引用的部分一定要規範註明,然而有一種剽竊行為很少被大家提及,但就嚴重程度絲毫不亞於其他類型的剽竊行為,這就是對他人想法、方法、概念的剽竊,即便將這些想法換一種表述依然屬於剽竊行為。
  • 英語論文寫作如何避免中式思維?
    不同的語種翻譯成英語時遇到的問題各有不同;不同專業領域內的術語和習慣表達各有不同;個別論文的結構和文體要求各有不同;個別學者的寫作風格和學習方法亦各有不同。儘管存在這些差異,但在學習用英語寫作學術和科技論文時,仍然有一些值得借鑑的可靠方法和策略,能夠增加論文發表機會。至關重要的一點就是儘可能多地閱讀英文文本。
  • SCI論文評審,如何做好同行評議
    首先,要尊重作者的汗水與努力,多數學者的學術生涯都經歷過數不勝數的拒稿、大修、小修,內心悽涼只有同行理解;而,另外一方面要確保公開發表學術論文的價值,這也是每個學者責無旁貸的使命。一般來說,如果文章能夠通過兩三名同行的評議,就基本可以發表了,但是,如果評審人出現疏失,不正確的結論影響學界,有可能導致非常嚴重的後果,甚至危害病人的生命。因此,學術論文評審人責任重大。
  • SCI論文返修時怎麼答覆審稿人,答覆函包括哪些內容
    幾乎所有的SCI論文在見刊前,都要經過返修。即作者收到的審核答覆是修改,包括每位審稿人審稿意見的一封答覆函。作者要根據修改意見,要寫答覆函,答覆審稿人。答覆函分解成一般性答覆(general reply)和具體答覆(specific reply)兩部分。
  • 如何快速的通過論文查重檢測?
    想必同學們都知道,所謂的論文查重是使用論文查重系統軟體來進行論文檢測的。大部分的高校基本上是採用知網查重系統,在進行論文查重之前,我們有必要先了解一下論文查重的相關知識點。了解清楚之後,我們再進行論文查重定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 大學導師剽竊畢業生論文並發表,複製比高達90%,法律上怎麼處理
    畢業季即將到來,大四應屆畢業生們都在認真焦急地準備畢業論文答辯。而如今信息社會通訊發達便利,越來越多的人想藉助網絡,輕而易舉抄寫論文,順利通過畢業論文答辯,甚至想藉此機會獲得想要的榮譽或權利。近日,據微博網友爆料,河南鄭州中原工學院信息商務學院一畢業生在微博實名舉報其導師剽竊她的畢業論文,並且未經允許發表到期刊上,複製比竟達到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