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一出大戲,藏著四個階段和一次轉折。國內大學中的抄襲現象層出不窮,抄襲者拿出來做擋箭牌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門、各不相同。這一次的抄襲者,會用什麼理由來做藉口呢?為什麼說他的做法很愚蠢呢?學術不端有官方定義嗎?聽繆老師來聊幾句。
11月20日,一位來自清華大學和一位來自浙江大學的同學,分別曝光了武漢傳媒學院鄭同學的抄襲行為,指責他抄襲了自己的作品並參加「中國大學生創意節」和「立邦未來之星青年設計師大賽」並獲得了獎項。
整件事歷經了四個階段、一次轉折,好不精彩!來聽繆老師細細說給你聽。
一、前因後果
第一階段:兩位被抄襲者分別曝光抄襲人,拿出原作品和抄襲作品的比較圖,並討要說法。(繆:自己的作品被抄襲,惱火得很,相信很多人有過同樣的經歷)
第二階段:抄襲人鄭同學回復稱自己沒有抄襲作品,是帳號被人盜取並抄襲投稿。(想不通怎麼會有人用別人帳號抄襲投稿,對自己似乎沒有任何的好處,難道單純為了陷害別人?這是損人不利己吧?)
第三階段:11月22日,「中國大學生創意節」組委會表示,作品已經下架,將展開調查。武漢傳媒學院也發布公告,稱將展開調查。
第四階段:11月27日,武漢傳媒學院發布處理結果:經與賽事組委會核查,網友舉報的被盜用參賽作品,確為鄭某某帳號上傳,組委會已對作品做下架處理。涉嫌抄襲的作品《慧眼》,經學校學術委員會認定,抄襲行為屬實。給予鄭某某留校察看處分,取消鄭某某校內一等獎學金,撤銷其國家獎學金評選資格。
二、轉折的背後
看,轉折來了,所謂的「被盜號」純屬瞎編。其實,事情剛被捅出來的時候,坦然承認,真誠道歉就可以,至少還賺了個「態度良好」。何苦非要說出這種太容易被戳穿的謊言呢?真以為學校會為了保你這個「獎學金獲得者」,而不顧自己的聲譽?
鄭同學最開始的回覆口吻非常鎮定,沒有顯示出一絲一毫的慌亂,難道他心裡一點也沒有愧疚感?社會上有很多人默認抄襲是正常,不抄襲才是不正常,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種社會現象呢?
三、什麼是學術不端?
還記得小學生科創競賽中,小學生研究茶多酚預防癌症,小學生解剖白鼠研究腫瘤嗎?這是學術不端。還記得國內不少大學的校長、教授們紛紛被曝出修改圖片,創造公式,篡改數據嗎?這也是學術不端。
2019年,新聞出版總署發布了我國首個針對學術不端行為的行業標準——《學術出版規範——期刊學術不端行為界定(CY/T 174—2019)》,將論文作者學術不端行為劃分為8種類型。這8種學術不端分別是:剽竊(觀點、數據、圖片、視頻、研究方法)、偽造、篡改、不當署名、一稿多投、重複發表、違背研究倫理以及其他12中其他學術不端的行為。
四、事後反思
有人說,武漢傳媒學院是一所民辦本科院校,生源質量不高,出現這種事不奇怪。我想說,出現這種事跟院校層次沒有必然的邏輯關係。清華大學要讓學弟「社死」的學姐,浙江大學向女學生下手的博導,人品也都不怎麼樣。
真正該反思的,是我們的教育中,究竟把道德和成績分別放在什麼地位,不是嗎?來評論區說說你的看法吧。
為你帶來教育觀點,幫你規劃升學路徑。點擊頭像關注我,精彩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