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是當下短視頻市場當之無愧的霸主,快手靠著自家產品的高粘度也牢牢把著市場一隅,看起來市場已經沒有其他短視頻產品的生存空間了。抖音快手兩家也開始調準槍口,瞄向更廣闊的社交市場。
據說,頭條今年以來一直在看houseparty類項目,前員工開發的類似產品音遇正在國內社交市場爆火。另一邊,快拍、飛聊以及科技新知之前曝光的臉拍,都在攻向即時通訊領域。
行業前兩名都不care其他競爭對手開始向新方向擴張時,這個市場還能有什麼變局?
不過市場其他玩家不會這麼想,短視頻市場是必須切的!
騰訊的14路大軍包括微信剛推出的時刻視頻,正在從各種產品形態攻伐短視頻市場。大眾點評一個LBS社區軟體,也要通過短視頻改造,加重社交功能。陌陌今年實踐過的「誰說」,意圖以houseparty+問答的產品形態做短視頻。還有阿里內測的鹿刻,玩的是知乎產品邏輯的短視頻。最近知乎又突然「開竅」,做了款獨立短視頻產品即影,用的是微博+圖片社交的套路。以及一大批學習趣頭條模式的短視頻產品……
短視頻熱的背後邏輯
整個網際網路市場熱衷於布局短視頻市場,背後的邏輯也不難理解。
首先,短視頻是當下發展潛力最大熱度最高的市場,短視頻是網際網路行業基礎的媒介形態,各家網際網路公司無論如何也要在自家產品內加入短視頻功能。
其次,短視頻產品偏向於社交媒體形態,國外的Twitter、Instagram、Facebook、Medium多個社交媒體產品並存,國內的微博、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乃至於內涵段子同樣各有各的長處。短視頻既然偏向於社交媒體平臺,就有其他不同形態細分領域產品的生存空間。
最後,短視頻這種媒介體驗簡單直接,要遠優於圖文內容形式,還能直接打通音樂、綜藝、電商等不同市場,商業潛力不俗。就算不想做大,做精一塊市場也是必須的。
面對這樣的優質市場進行猛攻,還算有依有據。畢竟在騰訊強勢掌控的即時通訊市場領域,還有大把的公司就靠著一句「不服」,常年死磕。
其實放眼下來,當下新推出的短視頻產品已經改換花樣,都在思考將短視頻作為基礎底層的產品技術,來重塑當下常見的網際網路產品。
算下來當下的短視頻熱潮,可以視為一輪網際網路技術升級潮。今天小新就著重從知乎內測的即影切入,來看看市場的心態。
知乎有多想成為微博,才做出了即影?
知乎還在內測中的即影,已經上線至少三個月時間。小新體驗過程中,看到最早發布的一條視頻是在9月29日。
雖然目前即影APP還未在各家Android應用商店上線,但在搜尋引擎裡很容易就能搜索下載,iOS端更是早以個人開發者名義上線。想體驗到這款APP,並不難。
奇怪的是,即影的信息發布界面直接是一個照片拍攝界面,短視頻拍攝功能隱藏較深,而且還是以倒計時15秒拍攝的模式,用起來非常複雜。拍完照片的編輯頁面,隨便一點就進入文字編輯,上滑則是貼圖界面,雙指捏合則是圖片剪裁。
從產品邏輯來看,即影更想讓你發一個圖文內容,只不過文字是P在圖片或視頻上的。設計上也吸收了國內圖片社交產品in的玩法。
所以,從核心上來看,即影就是一個採用全新圖文展示模式的微博。特別是加上那個功能跟微博熱搜一模一樣的發現tab,簡直就是微博本博。
至於所謂的短視頻,只是每條「微博」自動展示15秒而已。當然,用戶如果想在一條「微博」裡發布更多的文字內容,就需要打磨剪輯能力好好做短視頻PPT了。
這種掛羊頭賣狗肉進軍短視頻市場的玩法,讓人費解。
不過知乎確實一直想收割微博的高知用戶,但苦於草根大V對知乎社區內氛圍的控制,特色的抱團玩法又受到高知們排斥,這一夢想一直無法實現。
草根大V生產的內容質量參差不齊,抱團的機制無法形成優質內容篩選機制,就連知乎高管都看不起自家平臺的大V。
前一段時間,知乎創始人張亮在自家產品裡吐槽知乎大V華而不實。
經歷過一系列的實踐後,去年8月底知乎上線類似微博產品形態的「想法」,以此來籠絡微博上的高知用戶。
現在,知乎用獨立短視頻產品的形式,做了一個另類的「微博」,也是有意思。
大家都用超級APP治療生態缺陷
以前網際網路巨頭們想豐富自家產品生態,都是以推出新產品的方式達成的。百度那一串長的放不下的垂直搜索,阿里一次次推社交產品,頭條名震行業的APP矩陣,騰訊就更不用說了。
但現在不一樣了,網際網路公司發展越來越大越來越成熟,公司基因成為一個影響自家產品生態的決定性因素。如何改變這一問題?成為全行業痛苦的事情。
當年的騰訊,因為QQ集中在學生用戶群,一直難以改變鄉村非主流的內容生態,難以進入更高端白領高知市場。直到精煉不花哨的微信出現,靠著朋友圈流量和微信公眾號生態,破解了這一難題。
現在的騰訊還在面臨沒有電商、搜索基因的問題,現在微信正在通過公眾號、小程序、看一看,來搭建全新的電商平臺。新加入的好看社區功能,更是盤活微信電商廣告平臺的重點。
張小龍這種產品改造功力,引得產品經理們集體眼熱。
微博面對的則是流量長期被頭部大V掌控、社區生態話語權旁落的問題,社交屬性太弱又帶來用戶粘性問題。為此,微博在發現頁加入熱搜、同城、文章、問答等功能,增加產品的媒體屬性來提高用戶粘度活躍度。
微博熱搜功能大火,其他功能卻不溫不熱,導致微博過度娛樂化,幾乎成為明星粉絲社交產品。現在微博又在押注文章、問答等產品生態,希望深度長內容的爆發,繼續優化社區生態。
同樣的,今日頭條則面臨平臺用戶素質不高粘度過低、導致平臺作者收益差產出內容質量差的惡性循環。通過廣告分成計劃、優質內容扶持、標題黨治理之後,還是指標不治本。
去年開始,今日頭條引入微頭條、悟空問答這樣的智能社交產品後,平臺生態才有明顯改善。大批專業媒體開始將頭條號列為重點運營對象。
微頭條的產品形態帶來了大量高知群體,今年崔永元轉戰微頭條就是其中代表。而悟空問答這樣的產品形態,具有較強的社區氛圍控制能力,在粉絲轉化率上表現出色,明顯提高了用戶粘度。
到了知乎這裡,一直面對的問題就是草根大V對社區氛圍的控制上。知乎大V的抱團行為,對知乎新人具有明顯的排斥行為,無論這些新人是所謂的「天龍人」還是其他平臺的高知大V,只要不遵守抱團的玩法,一律遭受排擠。
但知乎為了提高內容質量,必須通過運營手段引入高知用戶。可無論怎麼運營,不喜背後抱團的大V們在知乎平臺都難以活躍起來。最終,浮誇風格的內容生態成為知乎怎麼都洗刷不掉的汙點。
到這裡,微博這種鬆散的用戶關係、靠內容質量取勝的產品優勢,成為知乎必須借鑑的對象。去年8月類似微博的「想法」功能上線之後,原來只發專欄文章的知乎用戶,終於開始活躍起來。
微博產品的優質內容篩選機制,問答產品對社區氛圍的調控能力和較高的社交粘度,資訊產品能夠對PGC生態進行正向激勵和,達到價值內容的深度沉澱……
不同產品類型,所起到的功效各不相同。在同一個產品內引入多種產能形態,調整自家的產品生態,甚至重塑公司基因,是一條可行之路。
所以在未來,網際網路公司們跨界各種不同產品將是必走之路,特別是還在火爆中的短視頻產品。
各家公司既想通過短視頻治療自家產品缺陷,又想同時治療自己沒有短視頻生態的缺陷。胃口不是一般的大。
面對異化的短視頻,該怎麼看?
現在市場流行的是,通過短視頻的產品模式來改造自家既有的產品形態,以符合用戶的新需求。到今天連微信都開始跟進這種趨勢,微信7.0已經全面重構產品邏輯,加入了大量短視頻入口。
在這一系列改造中,微博是動作最快的也是最積極的。2013年微博就開始準備加入短視頻功能,投資一下科技,整合秒拍內容推出小咖秀。但微博的短視頻沒有持續火爆下來。
頭條也早早的發現用戶的短視頻需求,2016年開始改造今日頭條豐富短視頻形態。隨後火爆的抖音,雖然跟快手打得難捨難分,但兩家的產品核心其實有根本性不同。抖音就是短視頻形態的今日頭條,更偏重社交媒體方向。而快手是一款純粹的社區社交產品。
陌陌是最激進的,2015年直播火的時候,唐巖從頭到尾重構了陌陌,直播成為當時的核心。2017年短視頻火了,陌陌有換了層皮,變成了以短視頻為核心。但陌生人社交一直是陌陌的主線。
今年大改版的淘寶,雖然引入直播、短視頻功能,但不會有人稱之為短視頻社交產品,他還是一款電商產品。
同樣還有改版後的大眾點評,無論主頁上的短視頻再多,他還是一款LBS社交推薦產品。
在眼花繚亂的短視頻社交大潮中,短視頻其實只是基礎的媒介形式。以短視頻社交為核心的產品,最終只會有一家勝出。目前來看,這一家只能從抖音快手中間選擇。
其他家的產品只能視為:根據短視頻的產品特色,重構自家的產品設計。
結語
真正的短視頻社交,其核心是文娛產業,跟專業的影視文化產業接近。未來的發展方向應該是促進行業交流,打造出優質的視聽內容、潛力從業者的篩選機制。甚至不局限於視頻內容的長短,只在乎質量。
但糅合短視頻技術的產品,則是一個完全不同的市場。
做點評的,只用表達出商戶的服務好菜品好吃,通過短視頻給出顯性的篩選機制。做電商的,只要讓你看到商品質量合格設計好,以此製造爆款就可以了。像知乎即影這種短視頻形式的微博,準確表達出個人感受觀點,幫忙篩選出優質話題觀點才是走上正道……
其他新晉短視頻社交平臺想要後來者居上,則只能像當初頭條肢解微博一樣,在每一個細分市場進行針對性運營打出APP矩陣,以期出現爆款產品。然後再像今日頭條推出微頭條悟空問答一樣,逐步修正社區生態。
這樣的翻身路線,實在是難。不過對廣大從業者來說,一個好消息是,頭條曾經在這條路上成功過。
最後,大家還是擔心一下,所有APP引用短視頻的產品形態重構之後,你的手機存儲夠不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