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電速度堪比加油 石墨烯電池最快年底裝車量產
在今年7月份的廣汽科技日上,廣汽集團亮相了其最新研發的石墨烯電池技術,充電時長被大大縮短。近日,廣汽集團對外表示:目前石墨烯電池研發工作在持續進行中,預計今年底將此項技術走向實車量產測試。廣汽開發的這這款超級快充電池,可以做到8分鐘充滿80%電量,實現充電10分鐘、續航200-300公裡,充電速度堪比加油。目前,廣汽已從電芯、模組、搭載整車多個層面初步驗證石墨烯技術。
格林美:產品結構優化,回收業務升級
格林美 002340
研究機構:廣發證券 分析師:巨國賢 撰寫日期:2020-09-11
事件。公司發布2020年半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6.14億元,同比下滑9.5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14億元,同比下滑48.2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1.88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了51.34%。報告期末,公司總資產293.75億元,比上年年末增長9.44%。
產品結構優化,加強高鎳研發,對衝疫情影響,下半年盈利能力有望提高。公司上半年戰略調整新能源業務結構,擴容消費電池用四氧化三鈷材料,上半年四氧化三鈷材料出貨量近6,000噸,同比增長57%,最大限度對衝了三元前驅體下滑的影響。上半年,全球新能源動力電池銷量同比下滑超過50%以上,但公司主導產品三元前驅體材料出貨量仍超過16,000噸。公司高鎳低鈷9系三元前驅體已批量生產,超低鈷含量的Ni98前驅體產品已經進入量產認證階段。我們預期下半年隨著全球需求逐步復甦,公司盈利水平有望持續好轉。
廢物處理擴量,資源回收升級,增厚公司利潤。上半年,公司電子廢棄物(報廢家電)拆解超過380萬臺套,同比增長54.5%,再生資源板塊實現毛利21,609.51萬元,同比增長113.41%。公司超細鈷粉銷售1,597噸,實現逆勢穩定,同比只下降5.4%,穩定了公司超細鈷粉在全球與中國硬質合金行業50%的市場地位,位居世界市場第一。
盈利預測與投資建議。預計公司2020-2022年EPS分別為0.18、0.23、0.30元/股。公司產品結構優化,加強高鎳研發,對衝疫情影響,下半年盈利能力有望提高;廢物處理擴量,資源回收升級,增厚公司利潤。參考可比公司估值,我們給予公司2020年40倍PE對應公司合理價值為7.10元/股,給予公司「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新建項目投產進度緩慢;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對業績影響。
愛旭股份:大尺寸產能逐步釋放,下半年電池片盈利有望大幅修復
愛旭股份 600732
研究機構:安信證券 分析師:鄧永康,吳用 撰寫日期:2020-08-31
事件:愛旭股份公布2020年中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收36.95億元,同比增長29.96%。其中Q2實現營收18.62億元,環比增長1.6%;實現歸母淨利潤1.37億元,同比下降68.42%。其中Q2實現歸母淨利潤0.57億元,環比下降29.2%;實現扣非淨利潤0.56億元,同比下降85.69%;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6.38%,同比下降18.34pcts。
上半年電池片盈利能力下滑明顯,下半年有望大幅修復:2020 年上半年,公司電池出貨量約5.24GW,同比增長82%,位列全球電池出貨量第二(據PVInfoLink市場調研結果),繼續保持行業前列。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上半年光伏市場受到較大衝擊,尤其是2-4 月全球海運受阻、經濟封閉、電站投資及安裝工作停滯,光伏終端市場需求的暫緩逐步傳導至電池片環節,致使電池片價格在2-4 月的三個月內下跌了近20%(以PVInfoLink公告的市場價格計算),對公司盈利造成較大影響。報告期內,公司電池片平均售價為0.71元/W,同比下降28.6%;電池片單位成本為0.63元/W,同比下降13.8%;毛利率為10.2%,同比大幅下降15.4pcts。隨著下半年光伏市場景氣度明顯好轉,電池片盈利有望大幅修復,下半年公司電池片業績彈性較大。
大尺寸電池片產能逐步釋放,龍頭地位進一步鞏固:截至報告期末,公司擁有電池產能約15GW,其中180-210mm電池產能約5GW,166mm電池產能約8GW,166mm以下尺寸的電池產能2GW,產能布局較為合理,優勢明顯。目前公司在建高效太陽能電池產能21GW,預計2020年底將建成高效電池產能36GW,其中180-210mm大尺寸電池產能約24GW,166mm電池產能約10GW,166mm以下尺寸電池2GW,龍頭地位進一步鞏固。
股權激勵保障公司業績中長期快速增長:2020年2月公司公告擬向公司董事、高管以及核心骨幹等287人授予股票期權3,600萬份,行權價格11.22元/股,並對公司業績指標進行分年度考核,2020-2023年,扣非後歸母淨利潤分別達到6.68億元、8億元、11億元。業績考核指標將有效保障公司未來中長期維持較快的業績增長。
投資建議:我們預計公司2020年-2022年的收入分別為108.7、171.5、235.3億元,淨利潤分別為7.7、9.7、12.4億元;維持買入-A 的投資評級,6個月目標價為16.00元。
風險提示:光伏裝機低於預期、擴產進度低於預期等。
彤程新材:疫情拖累主營業務,一體兩翼戰略穩步推進
彤程新材 603650
研究機構:東吳證券 分析師:陳元君,柴沁虎 撰寫日期:2020-08-17
公司為特種橡膠助劑龍頭,多維度布局新材料領域:公司主要從事高性能酚醛樹脂的生產和銷售,為國內橡膠助劑龍頭企業。同時,公司憑藉雙研發中心,積極推動產品轉型發展,加快電子酚醛樹脂的產品研發和市場應用;此外,公司前瞻性地開拓可降解高分子材料業務,多維度布局新材料領域。
疫情拖累主營業務,投資收益增長顯著:報告期內,公司自產酚醛樹脂的產量為40,782.82噸,銷量為42,234.94噸,分別同比下降11.63%、7.80%,同時自產酚醛樹脂的平均售價為15,571.87元/噸,同比下降-11.67%。總體來說,受疫情拖累,公司的收入和淨利潤均受到一定影響。值得一提的是,公司2020H1的投資收益為6140.38萬元,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6223.41萬元,主要系參股中策橡膠帶來的投資收益。
公司積極布局新材料藍海,「一體兩翼」戰略穩步推進:「一體」方面,公司緊抓酚醛樹脂特種橡膠助劑的主市場,加緊「疫情後」復工復產,實現產品、工藝的創新,提高了國內的市場份額,同時新產品銷售有一定突破,業務發展高於行業水平。「兩翼」之左翼,在電子化學品材料領域,報告期內公司設立上海彤程電子作為集團電子化學品領域開拓的專門運營平臺,進行外延式、內涵式發展並舉的產業鏈運作。報告期內,上海彤程電子成功入股國內半導體光刻膠企業北京科華微電子,股權比例達33.70%,為其第一大股東;「兩翼」之右翼,在可降解材料領域,公司攜手巴斯夫擬投資建設10萬噸/年可生物降解材料項目(一期),可年產6萬噸/年PBAT,未來可滿足高端生物可降解製品在購物袋、快遞袋、農業地膜方面的應用。
盈利預測與投資評級:考慮退園的影響,預計2020-2022年公司歸母淨利潤分別為3.65億元、5.28億元和6.25億元,EPS分別為0.62元、0.90元和1.07元,當前股價對應PE分別為53X,36X和31X。考慮到公司為國內特種橡膠助劑龍頭企業,「一體兩翼」戰略穩步推進,未來公司盈利有望保持持續增長,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募投項目達產進度不及預期的風險;原材料價格波動的風險;可降解材料市場供需不匹配的風險;國際貿易環境惡化的風險。
道氏技術:陶瓷墨水需求向好,新能源材料布局持續推進
道氏技術 300409
研究機構:廣發證券 分析師:吳鑫然,何雄 撰寫日期:2020-09-16
雙主業逐步布局完善,搭建新能源材料平臺型企業。 公司定位於新型材料平臺型企業,主要從事新能源電池材料和無機非金屬釉面材料的研發、生產與銷售業務。 根據公司 2020年半年報數據, 2020H1公司實現營收 11.78億元,同比下降 29.73%;實現歸母淨利潤 0.25億元,同比上升 139.36%。隨著下遊需求逐步穩定,公司業務有望在下半年迎來業績拐點。
完善新能源材料布局,緊抓新能源需求快速增長期機遇。 上市後公司立足新材料平臺地位,不斷拓展新能源業務。公司通過收購青島昊鑫、佳納能源,迅速切入新能源材料領域,形成從上遊的鈷、鋰資源到動力電池級碳酸鋰、鈷鹽、三元前驅體、石墨烯/碳納米管導電劑的上下遊一體化布局,是國內能夠為電池企業提供綜合解決方案的供應商。
巖板產線大量投產,帶來陶瓷墨水行業新需求。 巖板是一種新興的石材類材料,疫情促使用戶對居住環境的要求開始有所改變,綠色建材走俏。
據《2020年中國巖板高端定製網際網路用戶行為報告》數據, 2020年 1-5月, 大板+巖板搜索量激增 241.3%,其中陶瓷巖板以 292.5%增長成為關注熱點。 據《陶城報》不完全統計,截至 2020年 7月,中國巖板生產線已建成超過 45條, 巖板產線大量投產,帶來陶瓷墨水行業新需求。
盈利預測與投資建議。 暫未考慮定增因素,我們預計 20~22年歸母淨利潤為 1.48、 2.57和 2.99億元,每股收益為 0.32、 0.56和 0.65元,對應當前股價市盈率為 44、 26和 22倍。 參考可比上市公估值水平,綜合考慮公司業務結構及業績增速, 給予公司 2021年 40倍 PE 估值, 對應公司合理價值為 22.4元/股,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 上遊原材料大幅波動;新業務進展低於預期; 在建項目進度低於預期;重大環保、安全生產事故。
杉杉股份:鋰電業績短期承壓,偏光片促未來發展
杉杉股份 600884
研究機構:安信證券 分析師:鄧永康 撰寫日期:2020-08-25
事件:杉杉股份發布2020年中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收32.10億元,同比減少27.71%,實現歸母淨利潤1.00億元,同比減少54.30%,其中Q2實現歸母淨利潤1.84億元,同增0.10%,環增319.56%。EPS為0.08元/股,同減58.97%;ROE為0.88%,比上年同期減少1.01pcts。公司H1業績短期承壓,但營收利潤較一季度有較大改善,預計Q3迎來業績拐點可期。
業績短期承壓主要系鋰電業務增速不佳所致:受新冠影響,國內終端市場需求疲軟,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下滑37.4%。在此背景下,公司主營業務鋰電材料總銷售量下滑14.94%,營收24.95億元,同比下降28.42%;歸母淨利潤3219.77萬元,同比下降82.44%,系行業競爭加劇引致的價格降低所致。正極方面,H1實現銷量9040噸,同比下降11%,營收13.37億元,同比下降30.03%,其中鈷酸鋰銷量穩中有進,同比增加7%,三元材料銷量同比下降23%,為銷量下降主要原因。負極方面,H1實現銷量1.93萬噸,同比下降15%,營收9.53億元,同比下降27.33%。介於包頭項目一期4萬噸產線拉通,之後憑藉電價優勢及公司領先的技術,預計H2負極材料成本顯著降低,促進負極業績迎來拐點。電解液方面,H1實現銷售量6990噸,同比下降19%,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0億元,同比下降23.17%。
橫向拓展業務結構多元,偏光片業務促業績新發展:公司6月與LG化學協議,擬收購其在中國大陸、臺灣及韓國的LCD偏光片業務及資產,標的資產基準購買價11億美元,交易基準購買價7.7億美元。公司目前業務涵蓋鋰電池正負極、電解液、新能源管理、服裝,藉助橫向併購偏光片業務,公司業務結構多元化進一步加強,增加業績抗風險能力。據年報披露,國內偏光片競爭廠商僅有三利譜、盛波光電,市佔率僅達8%,伴隨國內面板產能擴張,市佔率有望突破30%,偏光片供求緊張。公司有望維持LG化學在偏光片市場領先地位,藉助本土化生產的優勢促進新業務發展,並使得整體業績持續向好。
非鋰新能源業務持續向好,光伏發力持續利好能源管理:公司長期布局新能源領域,除鋰電業務外還涵蓋光伏、儲能等能源管理業務,2020H1公司能源管理實現營收3.42億元,同比增長26.1%。受益組件銷量提升、電站併網裝機及打通外銷市場三重因素疊加,光伏業務發展速度迅猛,H1營收3.39億元,同比增長25.47%。尤利卡分布式光伏電站開發建設持續推進,目前併網裝機已實現238Mw,預計未來持續促進能源管理業務新發展。
投資建議:維持買入-A的投資評級,6個月目標價為16.00元。我們預計公司2020-2022年營收為100.02、126.02和168.84億元;淨利潤分別為2.72/3.62/4.41億元,EPS分別為0.17、0.22、0.27。維持買入-A的投資評級,6個月目標價為16.00元。
風險提示:鋰電池上遊材料價格波動、補貼政策波動,併購不及預期。
欣旺達:Q3實際經營大幅好轉,鋰威業績表現亮眼
欣旺達 300207
研究機構:東吳證券 分析師:曾朵紅,阮巧燕 撰寫日期:2020-11-03
疫情+減值影響,前三季度扣非1.3億,同比降62%。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收204.63億元,同比增長15.4%;歸母淨利潤4.72億元,同比減少5.9%。其中非經常性損益3.41億,同比增長125%,主要為安克創新上市帶來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前三季度扣非淨利潤1.31億元,同比減少62.5%。前三季度合計計提資產減值和信用減值損失2.13億,同比增長18%,另Q3股權激勵費用6500萬,Q1匯兌損失約8000萬,均拉低業績。20Q1-3毛利率為15.34%,同比下降0.11pct;淨利率為2.3%,同比下降0.53pct。
剔除減值、激勵費用、公允價值收益的影響,實際Q3經營利潤約3億,同比+60%。20Q3公司實現營收89.54億元,同比增加30.09%,環比增長41.87%;歸母淨利潤4.66億元,同比增長70.55%,環比增長329.75%。Q3非經常性損益2.69億,同比增長218%,主要為安克創新8月底在創業板上市,公司持有392萬股。Q3扣非歸母淨利潤1.97億元,同比增長4.48%,環比增長391.29%。Q3股權激勵費用6500萬,資產減值和信用減值合計1.15億,較去年同期增加6000萬,另公允價值變動增加2.99億利潤,若全部剔除影響,公司經營利潤超過3億,同比增長60%。盈利能力方面,Q3毛利率為15.95%,同比下滑0.76pct,環比增長0.05pct;淨利率5.26%,同比增長1.28pct,環比增長3.57pct;Q3扣非淨利率2.2%,同比下滑0.54pct,環比提升1.57pct。
業績拆分:剔除減值、激勵費用、公允價值收益等影響,公司Q3經營性利潤預計3.2-3.4億。拆分來看,Q3預計手機pack業務收入36億,貢獻2.2億利潤。鋰威電芯收入預計8-9億,貢獻約1.4億利潤。動力表現依舊低迷,收入規模2億以內,單季度虧損預計1.1億。其他預計智能硬體、筆電業務、結構件預計分別貢獻25、14、4億收入。
鋰威產能爬坡完成,表現亮眼。鋰威目前產能供不應求,三季度預計收入8-9億,貢獻1.4億淨利潤,環比提升40%,單季度淨利率16%+,與上半年基本持平。惠州新產能爬坡完成,目前產能50萬/天已全部打滿,年底到60萬/天,仍供不應求。Q1-3鋰威累計利潤3億,預計全年利潤貢獻4.5-5億利潤,同比增長150%。後續公司加速可轉債項目建設,預計21Q2及22年將逐步提升至70和100萬/天。目前客戶以國內HOV為主,oppo,vivo滲透較快,華為平穩增長;後續目標進入海外大客戶,另筆記本電腦電芯積極拓展中,貢獻持續增長動力。
盈利預測:預計公司20-22年歸母淨利潤7.5/12.3/16.0億,同比增長1%/63%/30%,EPS為0.48/0.78/1.02元,對應PE為60x/37x/28x,給以21年45倍PE,對應目標價35元,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價格下滑超預期;公司出貨量低於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