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紀實連載:中國登月工程—奔向月球

2020-11-23 不散的宴席生活之家

第一篇:月球,我們來了

自古以來,月亮一直是人類的親密朋友,她一直陪伴著人類的進化、發展與進步,與人類一起共享人間的悲歡離合。地球上的各個民族對月亮都寄子了濃濃的深情和憧憬,流傳著無數美妙的神話和動人的傳說。我們中華民族廣泛流傳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和玉兔搗藥等神話和傳說,表達了對月亮的依戀和深情。神話傳說中,嫦娥奔月以其悽美動人的情節,閃爍著獨特的光彩。

全世界都知道,在中國,嫦娥奔月的神話流傳了幾千年,她是世界上最早住進月官裡的天仙,並從遠古一直「活」到了今天。

唐代大詩人李商隱信做詩嘆道:「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匯。姑娘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唐明皇遊月官」也是個險炙 人口的故事。傳說唐明皇非常喜歡

賞月, 有一年八月十五中秋節, 他與道士羅公遠起賞月。就在望著月亮把酒言歡之際,唐明皇突然心血來潮,想要到月亮上遊歷一番。 羅公遠馬上做起法術,帶著唐明皇來到月宮。在那裡,唐明皇看到一一座寫著「廣寒宮」的巍峨宮殿前,有「仙女數百,皆素練霓衣,舞於廣庭」,

唐明皇看得如痴如醉。回到人間後,唐明皇便憑著記憶,把在月宮聽到的音樂,譜成優美動聽的曲子,然後配上模仿月宮仙女舞姿的舞蹈,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雖然這首著名唐代宮廷舞曲的真實來源有多種傳說,但這個虛構的故事把中秋的明月、巍峨的廣寒宮、美妙動聽的仙曲、月中翩翩起舞的仙女聯結在一起, 給人以無盡的美好遐想。

這些傳說不僅是中華民族,也是人類最早的登月遇想。

中華民族的月球情結分外濃重,沐浴月光的作品幾乎隨處可覓,特別是在有著濃濃厚抒情色彩的詩歌裡,月亮更是有個不可或缺的美好意象。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這首詩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漂泊異地的思鄉之作,寥寥二十字,以月為伴,寄情於月。

「老兔寒蟾泣天色,雲樓半開壁斜白。玉輪軋露溼團光,鸞佩相逢桂香陌。黃塵清水三山下,更變千年如走馬。遙望齊州九點菸,一泓海水杯中瀉。」這是唐朝詩人李賀的一首膾炙人口的《七律.夢天》。李賀在以瑰麗色彩描繪出的詩歌意境中,寫出了他夢遊月宮時,在桂花飄香的路上與鸞、仙女們相遇的情景。而嫦娥居住的那座神秘的白玉樓,是詩人著意用純潔素淡、溼潤柔和的白色銀光描繪成的。詩人從天上俯視人寰,但見三山之下,黃塵清水,更變如走馬;齊煙九點,大海如杯。宇宙的無限和仙境的永恆,同人間的渺小、短暫形成了強烈的對照。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睛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這是宋代大文豪蘇東坡的名作《水調歌頭.中秋有懷子由》,該作品歷來被認為是詠月詩詞中最好的一一首。 寫這首詞時,正是詩人仕途失意遭受挫折之時。在這裡,詩人雖表達了一種發自內心的寂寞,但更多的是抒發了對親人的懷念之情,表達了對天下所有人的美好祝願。

賞月與月餅

我國自古就有中秋節賞月的習俗。中秋節起源於我國古代秋祀、拜月之俗。

民間中秋拜月、賞月之俗,在兩漢時已具雛形,唐宋時中秋賞月之風盛行。每逢中秋之夜,京城的店家、酒樓都要重新裝飾門面,牌樓上扎綢掛彩,出售新鮮佳果和精製食品,夜市熱鬧非凡,家家戶戶安排團圓家宴,人們設大香案,擺上佳餚美酒和時令鮮果,舉行拜月賞月活動。明清以後,中秋賞月風俗依舊。

「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中,那時的月餅只是像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結合在一起,民間則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

「江上柳如煙,雁飛殘月天」,「楊柳岸,曉鳳殘月」,「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你聽「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明月別枝驚雀,清風半夜鳴蟬",「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式的美景,

中國詩歌中「春江花月夜」的美景,寄託著華夏民族對月亮的多少渴望。

如果對其他民族來說,探月的意義更多地具有揭示宇宙奧秘,那麼對中華民族來說,探月的意義還多了一層文化內涵:如果說,其他國家探月是建立在科學和理性基礎之上的話,那麼我們中國的探月除了科學與理性之外,或許還包含著濃重的感情色彩,因為我們的文化與月亮如此親密,我們的生活與月亮息息相關。

(轉載自吳偉仁《奔向月球》)

相關焦點

  • 中國登月工程—奔向月球
    美國航天員已經到月球上去過6次了,帶回了6批月球樣品,一共約381.7千克月巖和月壤。這是哪一次登月採集的?採自月球的什麼地點呢?美國人沒有提供這塊石頭的「出生證明」,也沒有說明它的身世經歷,好像故意留下一個謎。
  • 嫦娥五號奔向月球,中國向載人登月又邁進了一大步
    嫦娥五號幾乎匯聚了目前中國航天所有最頂級的技術,而這次發射也將是中國載人登月的一次超前預演,為十年後的載人登月進行技術驗證。中國航天史上最複雜的一次任務隨著嫦娥五號的發射成功,中國的探月工程第一階段的任務也進入尾聲。按照在 2004 年立項的中國探月工程規劃,嫦娥工程分為「無人月球探測」、「載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個階段。
  • 嫦娥五號奔向月球!中國向載人登月又邁進了一大步
    來源:愛範兒北京時間今天凌晨 4:30,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由中國最強火箭——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這是中國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務,也是中國航天史上最複雜的一次任務,中國將首次在月球上『挖土』並帶回地球。
  • 剛剛,嫦娥五號奔向月球!中國向載人登月又邁進了一大步
    嫦娥五號幾乎匯聚了目前中國航天所有最頂級的技術,而這次發射也將是中國載人登月的一次超前預演,為十年後的載人登月進行技術驗證。隨著嫦娥五號的發射成功,中國的探月工程第一階段的任務也進入尾聲。按照在 2004 年立項的中國探月工程規劃,嫦娥工程分為 「無人月球探測」、「載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
  • 「天馬星空」18日熱血啟程,我們一起奔向月球!
    一個月前我們在北京航天城舉辦了「奔向太空」2020航天城半程馬拉松賽也有很多鈦粉提議何不來一場「線上馬拉松」看看多久能跑到月球中國探月工程收官之戰嫦娥五號任務將在年底前進行本次線上馬拉松主題圍繞奔月進行登月
  • 中國載人登月開啟倒計時,兩個登月計劃誰更優?
    嫦娥五號升空轟動全球,人類社會時隔44年後,又將獲得從月球取回的月壤樣品。  這是整個人類的一小步,卻是中華民族的一大步!  在人類歷史上,唯有美國和前蘇聯從月球上帶回了月壤,今時今日,我們中國人自己的採樣飛船,也終於劃破蒼穹奔向月球。
  • 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建設月球基地,載人登月正在...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管競今日(11月23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在受訪時透露,我國正在籌備載人登月。歐陽自遠院士是我國"嫦娥工程"首席科學家,參與並指導中國月球探測的近期目標與長遠規劃的制訂。2014年11月,為弘揚歐陽自遠的學術貢獻和科學精神,一顆由國家天文臺施密特CCD小行星項目組於1996年發現並獲得國際永久編號第8919號小行星,被命名為"歐陽自遠星"。
  • 嫦娥三號攜玉兔月球車登月意義何在?
    「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於12月2日1時30分00秒34毫秒,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點火推上太空。「嫦娥三號」攜帶「玉兔號」月球車首次開始了奔向38萬公裡之外的月球之旅。嫦娥三號重量約為3780公斤, 搭載的月球車重量約140公斤,比美國和前蘇聯的月球車重量更小,功能也更加齊全。
  • 中國徵服月球!嫦娥五號登月採樣!載人登月就在眼前!
    40多年前,美國和蘇聯把月球巖石和「土壤」帶回地球分析。中國的目標是成為第三個實現這一壯舉的國家,這是一項極其複雜的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四部分組成。成功執行一系列月球任務後,(中國)信心應該很強。
  • 嫦娥五號登月,帶火《嫦娥攬月》圖書
    清華大學籤售會新華社報導:2016年1月23日下午,長篇報告文學《嫦娥攬月》讀者籤售會在北京舉行。該書由陳新傾情書寫,是中國首部展現「嫦娥」號探月衛星進行月球探測實驗的文學作品,篇幅長達31萬字。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並命名為「嫦娥工程」。
  • 從月球軌道旅遊到載人登月 中國航天人怎麼看?
    中新社北京3月3日電 題:從「月球軌道旅遊」到「載人登月」 中國航天人怎麼看?  中新社記者 張素  近期「月球軌道旅遊」和「載人登月」成為熱議話題,正在北京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的代表和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的委員就此表達了看法。
  • 中國人離登月有多遠(圖)
    空間探測能力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科技水平的體現  2000年11月,《中國的航天》白皮書明確把「開展月球探測為主的深空探測的預先研究」作為我國航天活動的發展目標  隨著「嫦娥」工程「繞落回」
  • 我國為什麼不載人登月?嫦娥五號和載人登月有什麼關係
    在探月工程上,我國的探月成績可謂是碩果纍纍,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斬獲國際大獎,為我國月球探索和載人登月奠定了非常結實的基礎。嫦娥奔月成績在月球探索,我嫦娥系列探測器也是非常厲害,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攜帶玉兔二號巡視器成功降落在月球背面的艾特肯盆地馮·卡門撞擊坑。
  • 長篇紀實小說《熱月亮 冷太陽》出版 再現塵封50年的一段軍史
    長篇紀實小說《熱月亮 冷太陽》出版 再現塵封50年的一段軍史來源:「中部戰區」微信公眾號作者:蘇崇琦  劉麗群 武元晉 等責任編輯:湯傳飛2016-11-19 18:32
  • 中國登月計劃大揭秘 如何破解月球重力不均還是個問題
    文章選自:頭條號「科幻看歷史」眾所周知,中國探月工程分為「無人月球探測」、「載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
  • 月球南極著陸與巡視
    天問一號已經奔向火星,嫦娥四號帶著玉兔二號正在月球上努力工作著,後續任務也正在有序推動中。今天,中國探月工程今天官方宣布,當前正在啟動實施探月工程四期「嫦娥七號」任務,計劃開展月球南極著陸與巡視探測。同時,行星探測重大工程小行星探測任務也已啟動實施,計劃對近地小行星「2016HO3」開展繞飛探測,並實現取樣返回,同時對主帶彗星「133P」開展繞飛探測。中國月球探測工程「嫦娥工程」正式啟動於2004年,分為無人月球探測、載人登月、建立月球基地三大階段,每一階段又細分為多個步驟。
  • 五星紅旗月球升起,網友再次質疑美國國旗,嫦娥工程專家道出登月真相
    近期最熱門的話題當屬「嫦娥五號」成功進行月球探測的消息了,在完成了月面土壤樣本取樣之後,我們還在月球上插上了特殊材料製成的五星紅旗。不少人看到了月球上的五星紅旗,再一次的質疑了美國「阿波羅計劃」載人登月的真實性。其實啊,虎哥想說的是美國人的登月其實真沒什麼可質疑的。
  • 探月工程總設計師:未來十年中國將建月球科研站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10日下午,全國政協委員、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發言時介紹了中國未來月球探測計劃。吳偉仁表示,隨著今年嫦娥五號從月球採樣返回,明年發射第一個火星探測器等標誌性工程的實施,我國將躋身於世界航天強國行列。未來十年左右,月球南極將出現中國主導、多國參與的月球科研站,中國人的足跡將踏上月球,我國將邁入世界航天強國前列。吳偉仁在發言時並沒有具體說明未來月球科研站怎麼建設。
  • 嫦娥五號成功「登月」,上九天攬月不再只是豪情
    嫦娥五號是中國嫦娥工程三步走戰略第一環——「無人月球探測」的收官之戰。它承載著億萬中華兒女的登月夢,打破層層禁錮,奔向38萬公裡外的月球,其意義之重大不言而喻。2020年12月1日,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是個尋常的日子,然而對於中國航天事業以及億萬華夏兒女翹首以盼的登月夢而言,它卻是個歷史性的時刻,歷史將永遠銘記這一時刻以及嫦娥五號創造的「登月」神話。毋庸置疑,嫦娥五號是中國數千年登月夢裡濃重炫麗的一筆!
  • 「月球2號」登月失敗前後,印度怎麼做,中國怎麼說
    印度可不簡單,除了理性思維的印度人外,在好多印度人眼裡,他們的前途是超越中國的大海星辰。至於在現實的範圍內中國的大海星辰是什麼?有什麼內涵?不管,他們認為只要超越中國,就可以!所以,在那些要超越中國大海星辰的印度人眼裡,開掛的印度就開始了冒險。繼「月球一號」12年前成功後,印度再上一個大臺階,「月球二號」直接軟著陸登月。目標,月球南極,想法,破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