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洲臭氧空洞破紀錄,相當於2.5個我國面積,生物危險了

2020-10-24 姿勢分子knowledge

太陽是萬物之源,是地球能夠孕育生命的最根本原因。但同時,它的強大輻射也可以對生物造成傷害,尤其是強烈的紫外線,甚至可能導致皮膚癌。

好在,我們的地球有一個屏障,那就是臭氧層。在地表以上0-70公裡處,臭氧形成了一個屏障,其中以20-25公裡處濃度最大。臭氧層吸收了大部分來自於太陽的紫外線,讓人類和其他生物能夠正常生活。如今,我們卻在親手毀掉這個保護自己的屏障,將自己置於險地之中。

(圖片說明:臭氧空洞)

上個世紀80年代,科學家們首次發現在南極上空出現了臭氧層逐漸變得稀薄的情況,並將其命名為臭氧空洞。臭氧空洞的出現,使得下方地表的生物直接暴露在太陽的輻射中,遭受到了巨大的傷害。據報導,南極附近區域一度出現了許多因輻射而失明的動物。

儘管人類很快意識到了事態的嚴重性,但臭氧空洞仍然沒有得到徹底的控制。不過,我們也一度看到了曙光。2019年的時候,科學家報導稱,當時的臭氧空洞面積已經控制到了1982年追蹤這一數據開始的最小值。並且,新的研究也表示,只要我們不再加以破壞,臭氧空洞還有自動修復的潛能。

(圖片說明:2019年8月的臭氧空洞)

那個時候,每個人都暗自慶幸,我們可能躲過了一劫。可是沒想到,事情發生了反轉。在2020這個不平凡的年度,意外還是出現了。

德國航空航天中心的項目經理迭戈·洛約拉一直關注著臭氧空洞的狀態,他憂心忡忡地向我們介紹說:「我們的觀測結果表明:臭氧空洞從2020年8月中旬開始迅速成長,並且覆蓋了南極大陸的大部分區域,這個規模已經遠遠超出了平均水準。」

他們觀測到的這一個數據來自於歐洲航天局的哥白尼哨兵-5P衛星,這是一個發射於2017年的衛星,專門負責對地球大氣的成分和分布進行檢測。這個衛星的觀測數據表明,截止今年10月2日,南極洲上空的臭氧空洞已經達到了驚人的2560萬平方公裡,這是我國國土面積的2.6倍!

(圖片說明:2020年10月的臭氧空洞)

這個數據已經達到了2015年的峰值,當時的臭氧空洞也曾一度達到了2560萬平方公裡。而在2018年的時候,也臭氧空洞也曾達到2290萬平方公裡,同樣十分驚人。

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的大氣科學家Vincent-Henri Peuch介紹說:「每年臭氧空洞的發展程度都有很大的變化,2020年的臭氧洞與2018年的臭氧洞非常相似,當時的空洞也相當巨大,在最近15年左右的時間裡,都是絕對的最高峰。」

同時,臭氧空洞的大小和波動還受到其他很多因素的影響。比如,當平流層(距離地表10-50公裡的大氣層)的溫度變得比較低時,臭氧空洞內的濃度就會下降。

我們知道,海拔越高的地方,溫度就會越低。當南極上空的平流層溫度低於-78℃(-108.4℉)的時候,在太陽的輻射下,臭氧分子就會在化學反應的作用下被破壞,降低濃度。

Peuch指出,南極現在就經歷著這樣的過程。「隨著過去的幾周裡太陽光逐漸回到南極,我們看到這裡的臭氧在不斷被消耗。2019年,由於特殊氣象的作用,在短暫時間內出現了一次極小值的臭氧空洞。在那以後,我們今年再一次記錄到了一個極其巨大的臭氧空洞,這再一次證明了我們需要繼續執行《蒙特婁議定書》,來禁止排放破壞臭氧的化學物質。」

《蒙特婁議定書》在1987年籤訂於加拿大蒙特婁,對氟利昂進行了嚴格的管制。氟利昂對於臭氧的破壞能力非常強,並且此前廣泛應用於冰箱等物品的製冷劑。在《蒙特婁議定書》的要求下,人類對氟利昂使用大幅減少,極大程度上減緩了臭氧層的破壞,取得了非常巨大的收穫。並且隨著地球臭氧層的自我修復能力,臭氧空洞也有一點收縮的跡象。

即便如此,但是通過對這些年來臭氧空洞規模的追蹤,我們還是不得不承認,想要等到它完全修復,仍然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根據世界氣象組織在2018年時進行的一項評估,按照現在的趨勢,大概要等到2060年,南極洲上空的臭氧空洞才會恢復到1980年之前的正常水平。當然,這其中的前提就是要繼續遵守《蒙特婁議定書》,同時不增加新的破壞臭氧的化學物質排放。

實際上,今年的臭氧空洞的規模峰值還不是歷史上最大的一次。2000年的時候,南極洲臭氧空洞的面積甚至一度達到了2990萬平方公裡,是南極洲面積的2倍,也比今年大了17%。但是,今年的臭氧空洞卻是破紀錄的史上最深的一個,情況仍然不容樂觀。

那麼,今年這麼大的臭氧空洞究竟是怎麼來的呢?為何在2019年明顯縮小的情況下反彈得如此劇烈呢?

科學家指出,這是因為今年有一個非常強大的極地旋渦,它可以使南極洲的上空始終保持著非常寒冷的溫度,導致臭氧被持續消耗。與此同時,2019年時南極上空溫度較高,在很大程度上保護了臭氧。二者的對比,就導致了明顯的臭氧空洞變化。

NASA位於馬裡蘭州格林貝爾特的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的地球科學首席科學家Paul Newman在去年的時候就明確指出:「我們要認識到:現在(2019年)看到的現象源自於較高的平流層溫度,這一點很重要,這不是大氣層中臭氧自己迅速恢復的表現。」

也就是說,去年臭氧空洞的減小,並不是人類的功勞,更多的可以說是一種機緣巧合,所以我們還不能掉以輕心。

慶幸的是,現在的臭氧空洞還集中在南極洲上空。一旦它擴散到世界其他地區,很難想像會給地球生物帶來怎樣的災難。我們還有機會,在災難發生之前將它扼殺在搖籃中,否則被扼殺的,可能就是我們自己。

相關焦點

  • 南極洲上空臭氧層驚現巨大空洞
    #環境保護# 南極洲上空臭氧層驚現巨大空洞。這種空洞呈現出時隱時現的特點。在去年秋季後這一現象是歷年來最大的一次,到了12月底空洞卻自然關閉。這是世界衛生組織代表克萊爾 牛裡斯元月8日在日內瓦召開的吹風會上透露的一條消息。
  • 南極洲臭氧空洞尺寸創歷史新低!生命有希望了!
    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們都知道,臭氧層相當於生命的保護傘,來自太空的紫外輻射在高空被臭氧大量吸收,保護了地球上的生物免受遠紫外輻射的傷害,些許留下的少量紫外輻射,則保證了正常的殺菌作用,對生物大有裨益。臭氧層空洞的危害但是近年來,位於南極洲上空的臭氧層空洞始終讓科學界擔憂不已,臭氧層形成空洞的原因不僅和自然也與人類有關。由於人類活動的影響,比如對消耗臭氧層物質的生產、消費和排放方面導致了臭氧層的空洞。
  • 南極上空出現近年來最大臭氧空洞 相當於三個澳大利亞
    世界氣象組織(WMO)發言人努利斯10月6日表示,氣象學家在南極上空發現近年來最大的臭氧空洞。1984年,英國科學家首次發現南極上空出現臭氧洞。空氣中的臭氧減少,那麼照射到地面的太陽光紫外線將增強,過強的紫外線對生物細胞具有很強的殺傷作用。將會對生物圈中的生態系統和各種生物都會產生不利的影響。
  • 科學家警告:南極洲臭氧空洞又大又深,已達「年度最大範圍」
    據環球網報導,《今日印度》10月6日有報導說,負責監測臭氧層的科學家警告稱,南極上空的臭氧空洞已經達「年度最大範圍」,這是南極洲上空近年來最大、最深的空洞之一。 報導還稱,根據英國《獨立報》的一份報告顯示,哥白尼大氣監測局的科學家發現,在南極洲上空、距離地面大約20公裡至25公裡的高度,臭氧濃度已下降到「接近零值」的水平。
  • 科學家警告:南極洲臭氧空洞又大又深,已達「年度最大範圍」!
    據環球網報導,《今日印度》10月6日有報導說,負責監測臭氧層的科學家警告稱,南極上空的臭氧空洞已經達「年度最大範圍」,這是南極洲上空近年來最大、最深的空洞之一。
  • 南極臭氧空洞面積深度創紀錄 海洋「死亡區」達200個
    科學家發現,今年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空洞的面積和深度都創下了歷史紀錄,完全修復需要60年時間。而海洋由於遭受汙染也出現了200個「死亡地帶」。***臭氧空洞面積大於北美洲據英國《衛報》10月20日報導,根據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19日發布的最新觀測結果,今年南極臭氧損耗嚴重。
  • 北極現史上最大臭氧空洞,面積約為三個格陵蘭島
    美媒稱,科學家日前發現,北極上空出現面積相當於三個格陵蘭島的臭氧層空洞,可能是有記錄以來北極上空最大的一個。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4月11日報導,南極上空每年都會出現臭氧層空洞。北極上空的臭氧層空洞則罕見得多。
  • 南極洲上空臭氧層空洞縮小 地球走上治癒之路?
    美國和英國研究人員6月30日宣布,他們首次找到「清晰證據」,表明南極洲上空的臭氧層空洞正在縮小。這一發表在美國《科學》雜誌上的研究發現,2015年9月時,南極洲上空的臭氧層空洞已比2000年時縮小五分之一、即400萬平方公裡,相當於整個印度的國土面積。
  • 南極臭氧空洞又變大了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當地時間10月6日,世界氣象組織表示,近年來,南極上空每年的臭氧層空洞都是歷來最大、最深的。分析表明,空洞目前已達到其最大範圍。這是由強大、穩定且寒冷的極地渦流驅動的,該渦流使得南極洲上空的臭氧層溫度始終保持低溫。
  • 2000年,臭氧空洞有3.08個中國大,如今為什麼沒人提了?
    如果說誰是「地球歷史上對大氣影響最大的個體生物」和「歷史上殺戮最多的個體」,那非小託馬斯·米基利莫屬。為什麼呢?1981年春天,喬· 法曼和同事對測量的數據進行分析後發現,南極洲上空的臭氧面積比過去小了很多。「是參數出錯了還是真的有大事發生?」喬· 法曼從無聊的狀態中振奮起來。
  • 衛星測量結果顯示:今年南極上空的臭氧空洞已達到最大面積
    今年南極上空的臭氧空洞已達到最大面積德國航空航天中心的詳細分析表明,該臭氧洞目前已達到最大面積。南極臭氧空洞的大小定期波動。從今年8月到10月,臭氧空洞的規模不斷擴大,在9月中旬到10月中旬之間達到最大值。當南半球平流層高處的溫度開始上升時,臭氧消耗減緩,極地渦旋減弱並最終崩潰,到12月底臭氧水平恢復正常。南極臭氧洞大小的變化主要取決於流經南極地區的強風帶的強度。
  • 雙語閱讀|南極上空臭氧空洞形狀「異乎尋常」
    科學家稱,南極上空每年出現的臭氧空洞將是30年來最小的。目前,臭氧空洞的面積小於通常情況下9月中旬面積的一半,而且可能已經達到最大尺寸,比南極大陸的面積還要小一點。Ozone is a gas formed in the upper atmosphere when electrical charges in the atmosphere combine with ultraviolet (UV) rays from the sun.
  • 科學家警告:南極上空的臭氧空洞是近年來「最大最深」的空洞之一
    臭氧空洞的面積約為890萬平方英裡,是過去15年來最大的臭氧空洞之一。據科學家稱,南極洲上空的臭氧空洞是近年來最大最深的空洞之一。臭氧層是地球大氣層的一部分,起著屏蔽作用,吸收來自太陽的有害紫外線輻射。
  • 南極臭氧空洞達到「年度最大範圍」!穿過空洞的紫外線,細思極恐
    報導稱,根據英國《獨立報》的一份報告,哥白尼大氣監測局(CAMS)的科學家發現,在南極洲上空、距離地面約20到25公裡的高度,臭氧的濃度下降到「接近零值」的水平。現在這一空洞面積為2300萬平方公裡,高於過去十年的平均水平,並遍及南極大陸的大部分地區。關於出現空洞的原因,報導提到,科學家們稱,今年臭氧層上的巨大空洞是由「強大、穩定且寒冷的極地渦流」驅動的。報導稱,極地渦流是一個低壓區域,通常位於巨大的羅斯冰架邊緣,那裡的溫度可以驟降到約零下80攝氏度。
  • 南極臭氧空洞已達到其最大範圍
    圖片來源:世界氣象組織當地時間10月6日,世界氣象組織表示,近年來,南極上空每年的臭氧層空洞都是歷來最大、最深的。分析表明,空洞目前已達到其最大範圍。這是由強大、穩定且寒冷的極地渦流驅動的,該渦流使得南極洲上空的臭氧層溫度始終保持低溫。2020年的南極臭氧空洞自8月中旬開始迅速增長,並在10月初達到約2400萬平方公裡的峰值。該空洞現在面積為2300萬平方公裡,高於過去十年平均水平,並遍及南極大陸大部分地區。
  • 2020年南極臭氧空洞又大又深 2300萬平方公裡
    2020年南極臭氧空洞又大又深 2300萬平方公裡時間:2020-10-07 17:1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年南極臭氧空洞又大又深 2300萬平方公裡 當地時間10月6日,世界氣象組織表示,近年來,南極上空每年的臭氧層空洞都是歷來最大、最深的。
  • 地球臭氧空洞會不會消失
    近日,聯合國發布的臭氧層報告顯示:臭氧層在2000年至2013年間變厚了4%,這是35年來首次出現這種變化。此外,南極洲上空每年一次的臭氧空洞也在停止擴大。但儘管如此,臭氧層目前仍較1980年薄了約6%。「我們相信臭氧空洞應該是可以完全消失的,但是挑戰很大,其所受的影響因素很多。」
  • 專家:北極臭氧在減少但未出現「臭氧空洞」
    今年春季,北極地區出現臭氧低值區,臭氧損耗創下歷史新高,一時間「首個臭氧空洞已經形成」、「北極上空疑現臭氧洞,面積大如美國大陸」、「皮膚癌風險或將提升」等報導鋪天蓋地,眾說紛紜。  北極真的出現臭氧空洞了嗎?北極地區出現臭氧低值區的原因有哪些?會不會給我們北半球的居民帶來不良影響?
  • 世界氣象組織:2020年南極臭氧空洞又大又深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當地時間10月6日,世界氣象組織表示,近年來,南極上空每年的臭氧層空洞都是歷來最大、最深的。分析表明,空洞目前已達到其最大範圍。這是由強大、穩定且寒冷的極地渦流驅動的,該渦流使得南極洲上空的臭氧層溫度始終保持低溫。
  • 世界氣象組織:2020年南極臭氧空洞又大又深
    圖片來源:世界氣象組織當地時間10月6日,世界氣象組織表示,近年來,南極上空每年的臭氧層空洞都是歷來最大、最深的。分析表明,空洞目前已達到其最大範圍。這是由強大、穩定且寒冷的極地渦流驅動的,該渦流使得南極洲上空的臭氧層溫度始終保持低溫。2020年的南極臭氧空洞自8月中旬開始迅速增長,並在10月初達到約2400萬平方公裡的峰值。該空洞現在面積為2300萬平方公裡,高於過去十年平均水平,並遍及南極大陸大部分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