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們都知道,臭氧層相當於生命的保護傘,來自太空的紫外輻射在高空被臭氧大量吸收,保護了地球上的生物免受遠紫外輻射的傷害,些許留下的少量紫外輻射,則保證了正常的殺菌作用,對生物大有裨益。
臭氧層空洞的危害
但是近年來,位於南極洲上空的臭氧層空洞始終讓科學界擔憂不已,臭氧層形成空洞的原因不僅和自然也與人類有關。由於人類活動的影響,比如對消耗臭氧層物質的生產、消費和排放方面導致了臭氧層的空洞。還有就是自然的影響,比如太陽活動引起的太陽輻射強度變化,最終導致了大氣運動而引起的大氣溫度場和壓力場的變化以及與臭氧生成有關的化學成分的移動、輸送都將對臭氧的光化學平衡產生影響,從而影響臭氧的濃度和分布。破壞臭氧的氯氣主要來自於氯氟碳化合物(CFCs),美國從1996年開始禁止生產這種物質。即便如此,某些類型的氟利昂製冷劑仍可在大氣中存在100多年,不過現在大部分氟利昂類型的空調正在面臨淘汰,這是大勢所趨。
臭氧層空洞縮小?生命的希望?
如果臭氧層空洞擴大下去將會對地球生命造成難以磨滅的影響,但是,就在科學家通過收集和觀測的一項研究中表明:南極洲上空的臭氧空洞尺寸創歷史新低!科學家高興之餘也不禁為之震驚,自從它被發現以來,它從來沒有這麼小過。難道它要恢復了?生命有希望了?
科學家發現,南極上空的臭氧空洞已經縮小到1982年以來的最小值。在南極上空,這些有害的太陽紫外線穿透了原本被太陽遮擋的同溫層。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表示,通常在每年的這個時候,臭氧層上的空洞會擴大到大約2000萬平方公裡,比俄羅斯還大。但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一份聲明稱,南半球異常溫暖的天氣意味著,到目前為止,9月的大部分時間裡,臭氧空洞的面積只有不到1000萬平方公裡。
臭氧層恢復原因
位於馬裡蘭州格林貝爾特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的地球科學首席科學家保羅·紐曼高興地表示,這次變暖對南半球來說是個好消息,因為臭氧含量會更高,紫外線含量會更低。在南半球的冬季,雲層在平流層中形成,在地球表面以上9.5到50公裡處。在那裡,即使是來自太陽的極少數量的可見光也會將氯氣分解成氯原子,這些原子被認為是「活性的分子」,可以通過化學方式破壞臭氧分子。因此,南極上空的臭氧空洞在南方冬季往往要大得多。但是當南極上空的溫度開始變暖時,平流層中的極地雲層就會消散,這意味著那些臭氧湮滅的化學反應沒有了發生的空間。也就是說今年異常溫暖的天氣破壞了臭氧層,使臭氧層空洞變得非常小。
如果更高的溫度能阻止臭氧層空洞的擴大甚至縮小,那是否意味著隨著人類向大氣中排放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臭氧層空洞會變得更小?
其實不完全是,事實證明,二氧化碳在平流層的作用與在離地面更近的對流層的作用是相反的。因為處於平流層中的二氧化碳會吸收熱量,然後把熱量散發到太空中,也就是說大氣層的這一層實際上正在降溫。
但是無論如何,這一個好消息至少證明了地球並不是在完全惡化,生命依然存在著巨大的希望一直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