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層,如同地球生命的最強保護罩:依賴於它對短波的吸收,幾乎濾掉了太陽光中的大部分對地球生命有害的紫外線,保護著地球上的人類和動植物!而人類後來發明了氯氟烷烴化學物質,如製冷劑、發泡劑、清洗劑,這些常用於冰箱的雪種,或包裝噴霧器的化學物品,一旦流竄到臭氧層上時,並在陽光的「幫助」下,會對我們的保護罩進行不可逆的破壞性作案。
因涉及全球人類生命安危,我們用最快的步調達成了一致,於1987年就臭氧層的保護,在全世界範圍內提出了《蒙特婁議定書》。希望這個協定提出,能幫助我們控制臭氧層免遭破壞與打擊,用實際性的行動幫助地球保護罩慢慢修復到以前的相對正常水平。甚至,國際氣象組織們,還鎖定了一項目標,比如在2060年前,要讓臭氧層的濃度恢復到1980年代之前那個樣子。
想法挺美好的,行動上也確實是有所體現,結果好像真就朝著我們預期的方向發展,人們一度通過南極上的臭氧空洞,這個是我們獲取成功戰績的最好晴雨表。
特別是在2015年的臭氧空洞,達到2560萬平方公裡的峰值後,2018年回落到2290萬平方公裡,到2019臭氧空洞的規模,更創下歷史新低值。正當大家無比驚喜地以為,我們的大氣保護罩——臭氧層正快速恢復時,2020年詭異的極地渦旋,讓這份驚喜化為烏有。特別是這個月初,歐洲航天局哥白尼哨兵 -5p 衛星的最新測量數據顯示:南極上空的臭氧空洞達到其最大面積約2500萬平方公裡。
讓人們不得不再次審視,臭氧層所面臨的危機,過去我們看到的好消息,或許都是假象而已。我們的修復行動,還需要加大努力。
眾所周知:臭氧層的破壞,將對人類產生非常重大的影響。大氣中臭氧量的減少、臭氧層的被破壞,就會直接導致地面的紫外線輻射量增加。特別是UV-B紫外線波段的增加,直接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很大影響,而人類皮膚癌有可能會成為常見的病例。你總不能時時刻刻都把自己包裹起來,躲開陽光吧,而過去我們熱衷的沙灘陽光浴,會不會也成為歷史?很顯然,臭氧層的安危,涉及到地球每一個生命的安危。
科學家,也對南極的臭氧空洞的變化,給出了權威的解釋:除了年復一年的波動,南極上空的臭氧空洞也在每年的縮小和擴大,重點在於極地上空大氣平流層的溫度變化。比如溫度變冷時,臭氧空洞內的臭氧濃度也會減少,特別是極地平流層在 -78攝氏度以下時,破壞臭氧層的氯氟烷烴化學物的化學反應,在有太陽輻射的存在下,會更活躍地破壞臭氧分子。所以,陽光的輻射量、大氣平流層的溫度和氯氟烷烴化學物的含量,都影響著臭氧空洞的大小。
這樣的真相解密時,人們或許會恍然大悟,在過去我們看到的臭氧空洞的減少,實際上是因為我們大氣平流層的溫度在持續上升所致。並非我們的氯氟烷烴化學物的排放控制,真正達到了我們的預期值。這或許也是我們目前看到全球氣候變暖的唯一好的方面了!
而要想真正遏制住我們臭氧層被破壞的唯一出路,我們必須更加堅定地執行《蒙特婁議定書》了,每個人在行動上支持減少氯氟烷烴化學物質,從根本上讓我們的地球保護罩保護下來。若非這樣,我們將會共同見證更多可怕的臭氧空洞峰值!2020年,已經給拉響了一次警報,我們必須行動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