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臭氧層白保護了?研究顯示:人類頭頂的臭氧空洞並未好轉

2021-01-09 中國氣象愛好者

在不久之前,美國宇航局(NASA)帶來了一些關於南極地區臭氧層恢復的好消息,認為南極洲的臭氧空洞在本世紀內有所好轉,而且正在恢復,由於這一發現,NASA認為人類籤訂蒙特婁協議並對保護臭氧層做出一系列努力是有效的。但一項新的研究現實,儘管兩極地區的臭氧空洞正在恢復,但在人口稠密的低緯度地區,臭氧層的情況似乎不像兩極地區那樣樂觀。

儘管南極上空的臭氧空洞正在逐漸修復,但在北緯60度至南緯60度之間範圍內的臭氧層空洞沒有顯示出恢復的跡象。這些緯度覆蓋著從俄羅斯西伯利亞一直到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廣闊地區,有著數量極其龐大的人口。倫敦帝國理工學院格蘭瑟姆研究所聯席主任Joanna Haigh指出,臭氧空洞雖然在兩極地區逐漸恢復,但事實上臭氧空洞在低緯度地區的潛在危害可能比兩極地區更加嚴重。紫外線輻射在這些地區更強,在那裡生活的人更多。

臭氧層位於在地球平流層,僅僅是薄薄的一層臭氧,但是對於地球來說,是地球生物的保護傘。臭氧層在大氣層中過濾太陽光中有害的紫外線輻射,使得人類和動植物免受紫外輻射的傷害。但是當人類使用氟氯碳化合物後,進入大氣層的氯原子會在平流層內消耗臭氧,形成臭氧層空洞。在上世紀70年代,人們發現用於冰箱和氣溶膠的氯氟碳化合物是造成平流層臭氧減少的主要原因。

因此,在1987年,在《關於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婁議定書》頒布後,人類最終逐步淘汰使用這些對地球臭氧層有傷害的化學物質。但是在蒙特婁協議頒布30年後,雖然兩極的臭氧空洞情況有所緩解,但是人類居住區的臭氧層空洞卻沒有改善。利用新算法以及自1985年以來進行的各種衛星任務的數據,研究小組創建了一個長時間序列,揭示了在10至50公裡(6.2至31英裡)之間的平流層低緯度和高度臭氧減少的較長期趨勢。

為什麼在禁用了氟氯碳化合物後,低緯度的臭氧空洞沒有緩解?關於這個奇怪的現象,科學家們還沒能給出一個明確的解釋。關於這個問題,一些科學家懷疑其還是要歸咎於破壞臭氧層的化學物質,比如在脫漆劑和脫脂劑含有的化學物質,此前,有研究認為在咖啡生產等工業活動中使用的二氯甲烷等物質可能會對臭氧層同樣會產生傷害,這類物質的影響可能並未被關注等。另一種理論認為人類可能低估了氟氯碳化合物在大氣層中的停留時間,這導致低緯度臭氧層恢復的非常慢,但這不能解釋兩極的臭氧變化情況。還有的理論懷疑這與低緯度的大氣模式有關。

但無論如何,低緯度的臭氧變化仍然是危險的,因為這裡生活著地球絕大多數的人口,一點點紫外線強度的改變就可能導致白內障、皮膚癌等嚴重問題的概率激增。

相關焦點

  • 臭氧空洞的形成和臭氧層保護
    穿出臭氧層後,在強烈紫外線的作用下,氯氟烴迅速分解,產生氯原子,氯原子極為活潑,專門拆散臭氧分子,使臭氧層逐漸變薄,出現空洞。  人類已經把1500萬噸以上的氯氟烴排放到大氣中。進入大氣中的氯氟烴,只有一部分參與臭氧層破壞作用,大部分還在大氣中遊蕩,因而,雖然現在很多地方已停止生產和使用氯氟烴,臭氧層仍然會繼續遭到破壞。
  • 臭氧層保護35周年|為何南極臭氧空洞在修復,北極卻變差了
    這主要是因為,當時的人們已經意識到了,氟利昂,這種冰箱、空調當中最常用到的製冷劑,會危害到我們地球的保護傘——臭氧層。臭氧層會吸收99%以上人類有害的太陽紫外線。一旦臭氧層因過度消耗而變得稀薄或是出現漏洞時,就會導致皮膚癌、白內障等疾病患者的增加,並造成一些海洋浮遊生物的滅絕,甚至會威脅到植物、農作物乃至整個生態系統。
  • 臭氧層保護35周年|為何南極臭氧空洞在修復,北極卻變差了
    這主要是因為,當時的人們已經意識到了,氟利昂,這種冰箱、空調當中最常用到的製冷劑,會危害到我們地球的保護傘——臭氧層。臭氧層會吸收99%以上人類有害的太陽紫外線。一旦臭氧層因過度消耗而變得稀薄或是出現漏洞時,就會導致皮膚癌、白內障等疾病患者的增加,並造成一些海洋浮遊生物的滅絕,甚至會威脅到植物、農作物乃至整個生態系統。保護臭氧層,就是在保護地球上的生命。
  • 國際臭氧層保護日|臭氧層有什麼作用?如何保護臭氧層?
    它能吸收99%以上對人類有害的太陽紫外線,保護地球上的生命免遭短波紫外線的傷害。所以,臭氧層被譽為地球上生物生存繁衍的保護傘。自1995年1月23日起,每年的9月16日為「國際保護臭氧層日」,旨在紀念1987年9月16日籤署的《關於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婁議定書》35年,在聯合國的倡導下,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臭氧層保護行列之中。
  • 國際臭氧層保護日丨守護生命的臭氧,一起了解一下!
    陽光使生命成為可能,臭氧層讓地球上的生命有可能存在。35年前,世界各國通過了《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25年前,聯合國將每年的9月16日規定為國際臭氧層保護日。為了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修復臭氧層空洞,我們需要做些什麼?
  • 國際臭氧層保護日|走近臭氧
    1、守護生命的臭氧臭氧層是一個脆弱的氣體保護層,防止地球受太陽光線有害部分的損害,有助於保護地球上的生命。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層物質的受控使用以及減少有關物質,不僅有助於為今世後代保護臭氧層,而且可為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努力作出重大貢獻。此外,這一舉措還通過限制有害的紫外線輻射到達地表,保護人類健康和地球生態系統。
  • 國際臭氧層保護日 | 臭氧層為什麼被稱為「地球之盾」?臭氧洞...
    但隨著人類活動的加劇,地球表面的臭氧層出現了嚴重的空洞。為了喚起公眾環境保護意識,1995 年1月23日聯合國大會決定,每年的9月16日為國際保護臭氧層日,要求所有締約國按照《關於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婁議定書》及其修正案的目標,採取具體行動紀念這個日子。
  • 最新研究表明,臭氧空洞不縮反增,這下該怎麼辦?
    ,經過了全世界的共同努力,臭氧空洞的情況有所好轉。然而近期西班牙每日新聞報導,有科研團隊通過檢測發現大氣層中仍然存在危害臭氧層的氣體存在,而且它們會在特定的條件下與臭氧發生反應,從而導致臭氧空洞擴大。那麼蒙特婁議定書裡講了什麼內容?為什麼人類付出了行動還沒有效果?
  • 臭氧空洞正在減小,它癒合的話,對人類的影響究竟是好是壞?
    提起臭氧空洞,大家可能一時間反應不過來臭氧空洞是什麼。但是只要說到冰箱的氟利昂排放,大家就可能會想起來臭氧空洞了。但是大多數人對於臭氧空洞的認知還只是停留在冰箱的節能減排的層面上,這就導致了人們對臭氧空洞還沒有正確的認識。
  • 今天又是國際臭氧層保護日,現階段還有臭氧層空洞麼?
    每年的9月16日是國際臭氧層保護日。由於人類活動的不斷加劇,臭氧層出現了嚴重的空洞,這一現象在1974年由美國人羅蘭(F.Sherwood Rowland)和穆連(Mario Molina)發現。 由於臭氧層能隔絕紫外線,而紫外線又是生命的殺手。為了保護地球所有生命,1995 年1月23日聯合國大會決定,將每年的9月16日定為國際保護臭氧層日。什麼是臭氧層?
  • 臭氧層破壞易致皮膚瘤 保護臭氧層保護我們自己
    「保護臭氧層,保護我們自己,繼續使命」。臭氧層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生存繁衍的保護傘,能吸收99%以上對人類有害的太陽紫外線。世界衛生組織曾發警告,如果臭氧層長期損耗將對人類的身體健康造成極大危害,容易引發皮膚癌等疾病。使用「無氟」產品、減少食物浪費都能夠為保護臭氧層做出貢獻。
  • 過去20年,人類汙染讓臭氧層增加10%,臭氧空洞幾乎消失
    經歷過氟利昂電器的人們都知道,在幾十年前,臭氧層空洞是人類汙染的標誌性後果。然而時至今日,一項最新的研究表明,人類對地球環境的汙染已經到達了另一個層次,每經過10年,地球臭氧大約就會增加5%,北半球的臭氧層空洞幾乎完全消失。
  • 臭氧層正在癒合?地球環境將有所好轉?環境或更糟!
    除此之外,地球的臭氧層也被破壞,臭氧層對於人類來說至關重要,因為臭氧層是我們的保護層,對我們有保護作用,它能夠吸收太陽的紫外線,保護地球上的生物防止受到紫外線的傷害,另外臭氧可以將吸收的紫外線轉換為熱能加熱大氣。
  • 地球的保護傘——臭氧
    近年來,經常會聽到關於臭氧減少的消息,作為人類活動的一個後果,大氣臭氧的大量損失是一個嚴重的全球性環境問題。將近10億年來,地球的臭氧層一直在保護著地球上的生命,然而在過去的半個多世紀,由於大氣汙染,人類無意識的將臭氧層置於危險的境地。其中最顯著的化學物質就是氯氟烴(CFCs)。
  • 臭氧層空洞會讓人「吃不了兜著走」 臭氧空洞還有得治嗎?
    但臭氧層空洞還是像錢塘江潮一樣,每年如期而至,洞開洞合,恰似潮起潮落。它在每年的8月至12月出現,9月或10月最嚴重,像極了一塊天空中定期復發的「牛皮癬」。NASA的數據顯示,2000年9月9日這天的空洞面積是有記錄以來的最大值——2990萬平方公裡,2020年的最大值約為2400萬平方公裡。大氣中的臭氧,10%在對流層,90%在平流層。
  • 如何保護臭氧層?專家建議:淘汰消耗臭氧層物質 研發綠色替代技術
    臭氧層能吸收陽光中波長306.3nm以下的紫外線,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過量紫外線的傷害,被稱為地球的「保護傘」。自20世紀80年代南極上空臭氧空洞出現後,國際社會高度重視臭氧層破壞問題,中國也不例外,一直採取行動修復和保護臭氧層,打贏藍天保衛戰。
  • 國際保護臭氧層日丨保護臭氧層,從我做起
    今天,9月16日是國際保護臭氧層日。保護臭氧層就是保護藍天,保護地球生命。,具有兩面性:一方面,在大氣平流層的上空,臭氧不是汙染物,其臭氧層是地球的保護傘,可以吸收太陽釋放出來的絕大部分紫外線,保護地球上的人類和動植物免遭短波紫外線的傷害;另一方面
  • 如何保護臭氧層?這樣做,你的環保更有價值
    環保科普:臭氧層臭氧層是指距離地球25-50公裡高空中臭氧濃度相對較高的的大氣平流層。它能吸收99%以上對人類有害的太陽紫外線,保護地球上的生命免遭短波紫外線的傷害。所以,臭氧層被譽為地球上生物生存繁衍的保護傘。
  • 南極臭氧空洞面積深度創紀錄 海洋「死亡區」達200個
    ***臭氧空洞面積大於北美洲據英國《衛報》10月20日報導,根據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19日發布的最新觀測結果,今年南極臭氧損耗嚴重。9月21日到9月30日,南極臭氧空洞平均面積為1060萬平方英裡(約合2745萬平方公裡),比北美洲的面積還大。據悉,NASA「奧拉」衛星上的臭氧觀測儀可以測量到整個南極大陸從地表到大氣層上部的臭氧總量。
  • 國際臭氧層保護日|保護臭氧層,就是保護我們的家園!
    地球生物的保護傘臭氧層能夠吸收太陽光臭氧層阻擋紫外線中的波長306.3nm以下的紫外線,主要是一部分UV—B(波長290~300nm)和全部的UV—C(波長<290nm=,保護地球上的人類和動植物免遭短波紫外線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