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表明,臭氧空洞不縮反增,這下該怎麼辦?

2020-11-22 三體使者

地球之所以能夠有穩定的內部環境,是因為地球大氣層中存在臭氧層,它能夠削弱大部分來自太空的輻射,其中太陽輻射是對地球生命危害最大的輻射之一。然而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地球的臭氧層出現了破損的現象,隨著時間的推移兩極地區出現了臭氧空洞。之後聯合國召集多個國家一起協商對策,最終籤訂了《蒙特婁議定書》。



該議定書的主要目的是彌補臭氧空洞,經過了全世界的共同努力,臭氧空洞的情況有所好轉。然而近期西班牙每日新聞報導,有科研團隊通過檢測發現大氣層中仍然存在危害臭氧層的氣體存在,而且它們會在特定的條件下與臭氧發生反應,從而導致臭氧空洞擴大。那麼蒙特婁議定書裡講了什麼內容?為什麼人類付出了行動還沒有效果?



蒙特婁議定書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蒙特婁議定書主要是對破化臭氧層的物質進行管制的書面文件,該文件是由聯合國在1987年牽頭,聚集了26個成員國在加拿大蒙特婁共同籤訂的環境保護公約。該公約明確規定,嚴格控制氟氯碳化物的生產,成員國必須嚴格控制冷氣機、噴霧劑、滅火器、發泡劑等產品的生產,因為這些產品中含有氟氯碳化物。



蒙特婁協定書規定發達國家要減少50%的哈龍生產,以減少產生危害臭氧層的氣體。所謂的哈龍是滷代烷的別稱,主要用於製作滅火藥劑。當含有哈龍的滅火劑發揮作用後,裡面的氣體就會流散到大氣中,在太陽光的作用下分解出氟和溴,這兩種氣體會與臭氧結合,從而引起一系列的破壞性反應。


目前兩極地區的臭氧層空洞是什麼情況?

去年有國外研究表明極地地區上空的臭氧空洞有縮小的趨勢,然而這種好消息持續不過一年,今年又有研究發現大氣層中依然存在許多破壞臭氧層的氣體。根據最新探測數據顯示,9月份的時候南極上空臭氧層的面積是美國國土的3倍左右,而2019年所探測到的數據還只是美國國土的2倍面積,這意味著臭氧空洞的問題並沒有好轉,反而朝著惡化的方向發展。



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預測,南極上空的臭氧空洞在11月和12月還可能繼續擴大。除了南極之外,北極的臭氧層情況也不容樂觀。根據記錄,科學家上一次發現北極臭氧空洞還是在2011年,而今年所探測到的情況明顯要比9年前要嚴重得多。對此世界氣象組織的研究人員認為這與北半球的人類活動密切相關,畢竟北半球的經濟活動更為活躍。


為什麼臭氧空洞的情況還沒好轉?

看到這可能很多朋友會納悶,許多國家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都籤署了蒙特婁協定書,而且之後國內外那些使用氟氯碳化物的電器都逐漸停產了,為什麼大氣層中還存在大量破壞性氣體呢?對此美國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科學家表示,目前在平流層中的破壞性氣體很可能是上個世紀殘留至今的,因為氟氯碳化物排放到大氣中後通常會持續幾十年的時間。



由此看來,並不是蒙特婁協定書不起作用,並不是人類的努力不起作用,而是這些應對措施出現得太晚了,以至於大氣中的破壞性氣體得以長期存在。如果人類在未來無法遏制住臭氧空洞的擴大,將會造成什麼影響呢?



大氣層就像是地球的保護罩,而臭氧層是這個保護罩裡面最重要的一層,它能夠隔絕大部分來自太陽的紫外線。一旦臭氧層消失了,那麼紫外線將會原原本本地照射在地球表面,這會導致生物的皮膚、眼睛受到損傷。當然我們也不用太過悲觀,因為現在已經有科學家在研究如何應對這個問題。


資料來源

參考消息 11月11日 《2020年是臭氧層災難性的一年 空洞每年都在擴大》

相關焦點

  • 南極臭氧空洞又變大了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當地時間10月6日,世界氣象組織表示,近年來,南極上空每年的臭氧層空洞都是歷來最大、最深的。分析表明,空洞目前已達到其最大範圍。這是由強大、穩定且寒冷的極地渦流驅動的,該渦流使得南極洲上空的臭氧層溫度始終保持低溫。
  • 臭氧層保護35周年|為何南極臭氧空洞在修復,北極卻變差了
    研究指出,如果沒有《蒙特婁議定書》,我們將面臨相當大的困境。到2065年,地球將失去三分之二的臭氧層保護,包括兩極和其他地區。不過這僅僅是推算。左側為在《蒙特婁議定書》作用下,2065年大氣臭氧層的變化,右側反之。顏色由藍到紅代表臭氧含量的多少,按規定220個多布森單位是臭氧層空洞的標準,也就是地球上的深藍色區域為臭氧空洞。
  • 臭氧層保護35周年|為何南極臭氧空洞在修復,北極卻變差了
    NASA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地球科學首席科學家保羅·紐曼在2009年曾帶頭做了一組關於全球臭氧消耗情況的模擬仿真。研究指出,如果沒有《蒙特婁議定書》,我們將面臨相當大的困境。到2065年,地球將失去三分之二的臭氧層保護,包括兩極和其他地區。不過這僅僅是推算。
  • 臭氧空洞有多大危害?新研究表明:它引發了3.6億年前大滅絕事件
    沒有任何證據表明當時地球被小行星撞擊、也沒有任何超級火山在當時爆發過的痕跡。我們唯一知道的,是地質學家通過分析後發現當時的地球剛剛走出一個冰河期,全球回暖,海平面上升。可是,沒有人會相信,僅僅是海平面上升就能導致生物大滅絕,尤其滅絕的大部分都是海洋生物。最近,《科學進展》雜誌上發表了一篇科學家們的最新論文,指出有一種可能的因素,或許是導致晚泥盆紀大滅絕的罪魁禍首,那就是臭氧空洞。
  • 南極臭氧空洞已達到其最大範圍
    圖片來源:世界氣象組織當地時間10月6日,世界氣象組織表示,近年來,南極上空每年的臭氧層空洞都是歷來最大、最深的。分析表明,空洞目前已達到其最大範圍。這是由強大、穩定且寒冷的極地渦流驅動的,該渦流使得南極洲上空的臭氧層溫度始終保持低溫。2020年的南極臭氧空洞自8月中旬開始迅速增長,並在10月初達到約2400萬平方公裡的峰值。該空洞現在面積為2300萬平方公裡,高於過去十年平均水平,並遍及南極大陸大部分地區。
  • 臭氧層空洞會讓人「吃不了兜著走」 臭氧空洞還有得治嗎?
    臭氧層空洞會讓人「吃不了兜著走」 臭氧空洞還有得治嗎? 2020-11-04 08:17:53 來源:中國青年報 馬裡奧·莫利納(Mario J.
  • 世界氣象組織:2020年南極臭氧空洞又大又深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當地時間10月6日,世界氣象組織表示,近年來,南極上空每年的臭氧層空洞都是歷來最大、最深的。分析表明,空洞目前已達到其最大範圍。這是由強大、穩定且寒冷的極地渦流驅動的,該渦流使得南極洲上空的臭氧層溫度始終保持低溫。
  • 世界氣象組織:2020年南極臭氧空洞又大又深
    圖片來源:世界氣象組織當地時間10月6日,世界氣象組織表示,近年來,南極上空每年的臭氧層空洞都是歷來最大、最深的。分析表明,空洞目前已達到其最大範圍。這是由強大、穩定且寒冷的極地渦流驅動的,該渦流使得南極洲上空的臭氧層溫度始終保持低溫。2020年的南極臭氧空洞自8月中旬開始迅速增長,並在10月初達到約2400萬平方公裡的峰值。該空洞現在面積為2300萬平方公裡,高於過去十年平均水平,並遍及南極大陸大部分地區。
  • 2020年,南極上空的臭氧空洞變得更深更廣了
    2019年,科學家們透露,南極臭氧洞達到了自1982年開始追蹤以來的最小年峰值。但是2020年,關於這一大氣異常的最新情況——和今年的其他情況一樣——帶來了一個令人清醒的視角。德國航空航天中心的項目經理解釋說:「我們的觀察表明,2020年的臭氧空洞,自8月中旬以來迅速增長;覆蓋了南極大陸的大部分地區,其規模遠遠超過平均水平。」
  • 科學家警告:南極上空的臭氧空洞是近年來「最大最深」的空洞之一
    來自歐盟哥白尼大氣監測服務(CAMS)的科學家表示,繼2019年出現「異常小且短暫」的空洞之後,現在又出現了一個大空洞,這表明有必要執行全球蒙特婁議定書。氣象研究中心主任文森特-亨利·佩uch說:「臭氧空洞事件每年發展的程度有很大的變化。
  • 臭氧層修復出現異常,這種物質成了攔路虎,人類該怎麼辦
    早些時候很多人忽視大氣層對地球生命的作用,因此出現了許多破壞大氣層的現象,這種現象集中表現為臭氧層出現空洞。科學研究表明,臭氧空洞是從上個世紀中後期開始的,隨著世界上越來越多使用含有氟利昂等破壞臭氧層的冰箱和空調,臭氧空洞的情況越來越嚴重。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各國都意識到了問題,如果繼續破壞臭氧層的話地表生命都將滅絕。
  • 專家:北極臭氧在減少但未出現「臭氧空洞」
    今年春季,北極地區出現臭氧低值區,臭氧損耗創下歷史新高,一時間「首個臭氧空洞已經形成」、「北極上空疑現臭氧洞,面積大如美國大陸」、「皮膚癌風險或將提升」等報導鋪天蓋地,眾說紛紜。  北極真的出現臭氧空洞了嗎?北極地區出現臭氧低值區的原因有哪些?會不會給我們北半球的居民帶來不良影響?
  • 好消息,北極有史以來最大的臭氧空洞終於消失了!
    據歐盟哥白尼大氣監測局(CAMS)的研究人員報導,在北極上空隱約出現近一個月後,北極上空迄今為止探測到的最大臭氧空洞終於消失。臭氧層是地球大氣層中保護地球免受紫外線輻射的一部分。臭氧是由三個氧原子組成的氣體,處於平流層中,一層薄薄的臭氧層吸收了太陽發出的一部分紫外線。 紫外線會通過使DNA突變來破壞活細胞,並且還會導致賦予細胞結構的蛋白質分解和行為異常。
  • 北極有史以來最大的臭氧空洞關閉了!對地球有什麼影響嗎?
    據消息稱,北極有史以來最大的臭氧洞終於關閉了!這一消息來得有點突然,這個持續了一個月的臭氧空洞,仿佛曇花一現,剎那間消失,仿佛未曾來過。一個月前,北極突然出現了有史以來最大的臭氧空洞,這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說到臭氧空洞,就不得不聊到臭氧。
  • 最大的臭氧空洞正在產生,科學家分析原因:結果難以置信!
    根據NASA的監測,北極上方的大氣層曾在產生一個巨大的臭氧空洞,這是北半球有史以來最大的臭氧空洞,甚至可以和南極每年形成臭氧空洞相提並論!臭氧是含氧大氣層的一個特有成分,太陽系中地球並不是唯一擁有臭氧的行星,金星也擁有極其稀薄的臭氧成分(只有地球的1%),地球上臭氧的形成過程是氧分子被紫外線光解,形成獨立氧原子,和其他氧分子構成了O3臭氧,但這個臭氧分子不穩定,又會分解成氧原子,一直循環,形成臭氧!
  • 最大的臭氧空洞正在產生,科學家分析原因:結果難以置信!
    根據NASA的監測,北極上方的大氣層曾在產生一個巨大的臭氧空洞,這是北半球有史以來最大的臭氧空洞,甚至可以和南極每年形成臭氧空洞相提並論!目前北極的臭氧水平達到創紀錄的新低,覆蓋的面積超過三個格陵蘭島,這個巨大臭氧空洞是否會危及人類的健康,它會維持多久?
  • 南極臭氧空洞達到「年度最大範圍」!穿過空洞的紫外線,細思極恐
    荷蘭、墨西哥和美國三位科學家研究的結果,確認了人造物質對臭氧層的破壞,因而獲得了1995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這幾年來,它們在大氣裡的含量也的確降低了一點。下面這張照片是用特殊方法拍攝的,因為我們用肉眼是看不到哪裡的臭氧被破壞了。在這張照片裡,藍色的深淺代表臭氧的含量,顏色愈深,臭氧的含量愈少。
  • 臭氧空洞的形成和臭氧層保護
    二、南極臭氧空洞  臭氧層在大氣中是極其脆弱的一層氣體,如果在零度的溫度下,沿著垂直的方向將大氣中的臭氧全部壓縮到一個大氣壓,那麼臭氧層的總厚度只有3毫米左右。  科學家在南極地區最早發現了嚴重的臭氧層破壞。南極是一個非常寒冷的地區,終年被冰雪覆蓋,四周環繞著海洋。
  • 持續了近一個月,北極有史以來最大的臭氧空洞終於關閉了
    據歐盟哥白尼大氣監測服務中心(CAMS)的研究人員報導,在北極上空出現近一個月後,在北極上空探測到的最大的臭氧空洞終於關閉了。CAMS的研究人員4月23日在推特上寫道:「史無前例的2020年北半球臭氧空洞已經結束。」
  • 2020年南極臭氧空洞又大又深 2300萬平方公裡
    2020年南極臭氧空洞又大又深 2300萬平方公裡時間:2020-10-07 17:1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年南極臭氧空洞又大又深 2300萬平方公裡 當地時間10月6日,世界氣象組織表示,近年來,南極上空每年的臭氧層空洞都是歷來最大、最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