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保護傘——臭氧

2020-08-30 朗道大徒弟

近年來,經常會聽到關於臭氧減少的消息,作為人類活動的一個後果,大氣臭氧的大量損失是一個嚴重的全球性環境問題。將近10億年來,地球的臭氧層一直在保護著地球上的生命,然而在過去的半個多世紀,由於大氣汙染,人類無意識的將臭氧層置於危險的境地。其中最顯著的化學物質就是氯氟烴(CFCs)。這類化學物質是一種具有多種作用的混合物,其化學性質穩定、無味、無毒、無腐蝕性且生產成本低。過去幾十年裡,氯氟烴的用途極為廣泛,如作為空調和冷凍設備的冷卻劑,電子元件的清潔劑,噴霧劑的推進劑和某些塑料薄膜的生產。

使用含有氯氟烴的物品破壞臭氧層

這個嚴重的問題直到1974年才被保爾·克魯岑,舍伍德·羅蘭和馬裡奧·莫利納三位科學家研究發現。他們警告人類,CFCs可能降低平流層臭氧的平均濃度,三人也因為這一開創性的研究成果而獲得1995年的諾貝爾化學獎。他們發現,由於CFCs在底層大氣是惰性氣體,而這些氣體的一部分會以緩慢的方式到達臭氧層,在這裡因為太陽的輻射使其分解為原子,然後以一系列複雜的反應過程而釋放出來的氟原子則具有去除部分臭氧的效應。

荷蘭氣象學家和化學家——保爾·克魯岑

雖然臭氧的減少是全球性的,但經過科學家們的觀測顯示,在南半球的春季(9月和10月)南極的臭氧濃度卻出現特別嚴重的下降。此後,11月和12月臭氧濃度又恢復到高於正常值水平。從發現臭氧洞的1980年到21世紀初期,這已經眾所周知的臭氧洞在增強和變大,直到其覆蓋面積達到和北美洲的面積相當。

2015年臭氧空洞面積變化,9,10月份出現,11,12月份消失

臭氧洞形成的另一個原因是在南極平流層出現了相對較多的冰粒,這些冰粒增強了CFCs破壞臭氧的作用,因而出現了超出尋常的臭氧減少。最大的臭氧減少現象被高層大氣一個漩渦狀的風場控制在南極地區。

2016年南極臭氧洞,其大小符合科學預測

南極臭氧洞被發現不久後,科學家在北極附近也發現了春季和初夏有一個相似但很小的臭氧減弱。當這一低臭氧區破壞後,低臭氧含量的空氣就向南移動到北美、歐洲和亞洲。

北極臭氧空洞

臭氧的減少對地球生物的生存會造成很大的威脅。因為臭氧可以過濾太陽光中有害的UV(紫外線輻射),所以臭氧減少使得更多的這種有害波長的輻射到達地面。根據統計,平流層的臭氧每減少1%,到達地球的紫外線輻射將增加2%。由於紫外輻射可以導致皮膚癌,臭氧的減少將嚴重影響人類以及其它生物的健康,特別是那些淺色皮膚的人群和長時間暴露在太陽下的人們。每年在美國發生將近50萬皮膚癌病例,這一事實表明臭氧的減少可能導致每年出現更多類似病例,除此之外,具有破壞性的紫外輻射還能給人類的免疫系統造成負面影響,並可能導致白內障的發生。

紫外線傷害皮膚

紫外線輻射的增加對動物和植物的影響也非常重要。一個需要嚴重關注的問題就是,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將受到影響。有些科學家還擔心,南極地球增加的紫外輻射可能進入南極大陸周圍的海水而減少或毀滅海洋中作為食物鏈基礎的浮遊植物,浮遊植物的減少又可能減少橈足類和南極蝦的數量,而這些正是維持魚類、鯨魚、企鵝和其他南半球高緯度海洋生物生存所必需的。

橈足類生物

為了保護人類共同的家園,控制CFCs的排放是不容忽視的,1987年底,在聯合國的支持下,就有關破壞臭氧層的物質籤訂了一個稱為《蒙特婁議定書》的國際協議。該議定書從法律上控制對可能造成臭氧減少的有關氣體的生產和使用。隨後,190多個國家陸續批准了這一協定。隨著該協議的籤訂,近些年來,大氣中破壞臭氧的氣體總量已經開始減少。根據美國環境保護署(U.S.EPA)的報告,自1998年以來,全球臭氧層已經不再變薄。如果各國繼續遵守議定書的規定,那麼整個21世紀,這些破壞性氣體量將繼續減少。在2060年至2075年間,破壞臭氧的氣體豐度預計將會回落到南極臭氧洞開始形成之前的20世紀80年代的水平。

愛護地球,人人有責,各位家長朋友們也要從小教育孩子並以身作則,養成愛護環境的好習慣。

相關焦點

  • 它是「地球保護傘」,也可能是危險的隱形反派-虎嗅網
    臭氧從「地球衛士」到「隱形反派」的身份急轉,不知道讓多少小夥伴們還蒙在鼓裡,臭氧不是隔絕紫外線的麼?為什麼人類一邊害怕臭氧層空洞,一邊又在想方設法對付TA?在地球誕生40億年後,隨著大氣中氧含量的增加,臭氧層慢慢建立,這平鋪在地表上不過3mm厚的薄層,卻吸收了到達地球的90%以上的紫外線輻射,同時它將吸收的紫外線轉化為熱能加熱大氣,才有了平流層的存在。
  • 它是「地球保護傘」,也可能是危險的隱形反派
    臭氧從「地球衛士」到「隱形反派」的身份急轉,不知道讓多少小夥伴們還蒙在鼓裡,臭氧不是隔絕紫外線的麼?為什麼人類一邊害怕臭氧層空洞,一邊又在想方設法對付TA?在地球誕生40億年後,隨著大氣中氧含量的增加,臭氧層慢慢建立,這平鋪在地表上不過3mm厚的薄層,卻吸收了到達地球的90%以上的紫外線輻射(波長在180~280nm),同時它將吸收的紫外線轉化為熱能加熱大氣,才有了平流層(距離地表約10-50km)的存在。
  • 我們為何要保護臭氧?臭氧層是如何保護地球生命的?
    那麼,你可知道為什麼臭氧層能保護地球的生命?臭氧在大氣中含量很少,是一種「痕量氣體」,主要分布在離地面20~30千米的臭氧層裡。在1個標準大氣壓和0℃的情況下,如果把大氣中的臭氧全部收集起來,全球的平均累積厚度僅3毫米左右,只相當於兩個5分硬幣的厚度。   可別小看這區區的3毫米,就是它吸收了來自太陽的大部分紫外輻射,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太陽紫外線的致命傷害。
  • 臭氧層保護35周年|為何南極臭氧空洞在修復,北極卻變差了
    這主要是因為,當時的人們已經意識到了,氟利昂,這種冰箱、空調當中最常用到的製冷劑,會危害到我們地球的保護傘——臭氧層。臭氧層會吸收99%以上人類有害的太陽紫外線。一旦臭氧層因過度消耗而變得稀薄或是出現漏洞時,就會導致皮膚癌、白內障等疾病患者的增加,並造成一些海洋浮遊生物的滅絕,甚至會威脅到植物、農作物乃至整個生態系統。
  • 【國際臭氧層保護日】撐起地球生物保護傘
    大氣層的臭氧主要以紫外線打擊雙原子的氧氣,把它分為兩個原子,然後每個原子和沒有分裂的氧合併成臭氧。臭氧分子不穩定,紫外線照射之後又分為氧氣分子和氧原子,形成一個繼續的過程臭氧氧氣循環,如此產生臭氧層。  自然界中的臭氧層大多分布在離地20至50千米的高空。臭氧層能吸收99%以上對人類有害的太陽紫外線,保護地球上的生命免遭短波紫外線的傷害。所以,臭氧層被譽為地球上生物生存繁衍的保護傘。
  • 小知識之臭氧
    氣候變暖 氟利昂 臭氧減少臭氧吸收紫外線 是地球保護傘新鮮的雨後空氣雨後,你漫步在街頭或田野,總會感覺空氣格外的新鮮。這是什麼原因呢?一是因為空氣中的灰塵被雨水衝洗掉了;二是因為下雨時雷電產生的電火花,把空氣中的部分氧氣變成了臭氧,雷雨後產生的少量臭氧,能淨化空氣,使空氣清新。
  • 臭氧層保護35周年|為何南極臭氧空洞在修復,北極卻變差了
    這主要是因為,當時的人們已經意識到了,氟利昂,這種冰箱、空調當中最常用到的製冷劑,會危害到我們地球的保護傘——臭氧層。臭氧層會吸收99%以上人類有害的太陽紫外線。一旦臭氧層因過度消耗而變得稀薄或是出現漏洞時,就會導致皮膚癌、白內障等疾病患者的增加,並造成一些海洋浮遊生物的滅絕,甚至會威脅到植物、農作物乃至整個生態系統。保護臭氧層,就是在保護地球上的生命。
  • 大氣臭氧層的功能有哪些?
    第一,保護作用,臭氧層能夠吸收太陽光臭氧層阻擋紫外線中的波長306.3nm以下的紫外線,主要是一部分UV—B(波長290~300nm)和全部的UV—C(波長<290nm=,保護地球上的人類和動植物免遭短波紫外線的傷害。只有長波紫外線UV-A和少量的中波紫外線UV-B能夠輻射到地面,長波紫外線對生物細胞的傷害要比中波紫外線輕微得多。所以臭氧層猶如一件保護傘保護地球上的生物得以生存繁衍。
  • 國際保護臭氧層日丨保護臭氧層,從我做起
    今天,9月16日是國際保護臭氧層日。保護臭氧層就是保護藍天,保護地球生命。為了喚起公眾環境保護意識,1995年1月23日聯合國大會決定,每年的9月16日為國際保護臭氧層日,要求所有締約國按照《關於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婁議定書》及其修正案的目標,採取具體行動紀念這個日子。【臭氧是什麼?】
  • 大氣中的太陽傘——保護生物的臭氧層!
    臭氧層,是包裹地球外圍的一層氣體圈層,屬於大氣層。位於大氣層的平流層,臭氧層都是由臭氧組成,化學式為O3,是氧原子與氧分子發生反應形成的。臭氧是不穩定的,容易是不穩定的,容易受紫外線的影響在氧氣與臭氧間轉換,但轉換都在距地面20km~50km的大氣中進行的。
  • 國際臭氧層保護日|保護臭氧層,就是保護我們的家園!
    地球生物的保護傘臭氧層能夠吸收太陽光臭氧層阻擋紫外線中的波長306.3nm以下的紫外線,主要是一部分UV—B(波長290~300nm)和全部的UV—C(波長<290nm=,保護地球上的人類和動植物免遭短波紫外線的傷害。
  • 地球的保護傘-臭氧
    臭氧通常是氧分子在太陽的光解作用下分解為氧原子後,再進行一系列複雜的化學反應與另外的氧分子結合而形成的。臭氧的形成過程在大氣層中主要由太陽紫外輻射來完成,少量是由於有機物的氧化、雷電和火山噴發等而產生的。臭氧在圍繞地球的大氣層中廣泛形成,因而能夠完整地覆蓋地球上空併集中分布於大氣平流層中,形成臭氧層,且其中的90%集中在離地面30千米高度以下的平流層中。
  • 臭氧空洞的形成和臭氧層保護
    太陽輻射的紫外光中有一部分能量極高,如果到達地球表面,就可能破壞生物分子的蛋白質和基因物質,即我們所熟知的DNA,造成細胞破壞和死亡。然而,自然的力量改變了這一過程,地球的大氣層就像一個過濾器,一把保護傘,將太陽輻射中的有害部分阻擋在大氣層之外,使地球成為人類可愛的家園。而完成這一工作的,就是今天已經婦孺皆知的"臭氧層"。
  • 國際臭氧層保護日|走近臭氧
    1、守護生命的臭氧臭氧層是一個脆弱的氣體保護層,防止地球受太陽光線有害部分的損害,有助於保護地球上的生命。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層物質的受控使用以及減少有關物質,不僅有助於為今世後代保護臭氧層,而且可為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努力作出重大貢獻。此外,這一舉措還通過限制有害的紫外線輻射到達地表,保護人類健康和地球生態系統。
  • 國際臭氧層保護日 | 臭氧層為什麼被稱為「地球之盾」?臭氧洞...
    撰文/陸龍驊本文節選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國際臭氧層保護日臭氧層被譽為地球上生物生存繁衍的保護傘。但隨著人類活動的加劇,地球表面的臭氧層出現了嚴重的空洞。為了喚起公眾環境保護意識,1995 年1月23日聯合國大會決定,每年的9月16日為國際保護臭氧層日,要求所有締約國按照《關於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婁議定書》及其修正案的目標,採取具體行動紀念這個日子。
  • 地球保護殼的缺口現在補上了嗎,臭氧層空洞到底有多嚴重?
    在地球表面的上空,一共有4道大氣防護層,其厚薄程度由裡到外依次減小。其中,對地球很重要的一層叫做臭氧層。自然界中的臭氧大多數分布在距離地面20千米-50千米,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臭氧層,而這些臭氧主要是紫外線製造出來的。
  • 國際臭氧層保護日|臭氧層有什麼作用?如何保護臭氧層?
    >環保科普:臭氧層臭氧層是指距離地球25-50公裡高空中臭氧濃度相對較高的的大氣平流層。它能吸收99%以上對人類有害的太陽紫外線,保護地球上的生命免遭短波紫外線的傷害。所以,臭氧層被譽為地球上生物生存繁衍的保護傘。自1995年1月23日起,每年的9月16日為「國際保護臭氧層日」,旨在紀念1987年9月16日籤署的《關於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婁議定書》35年,在聯合國的倡導下,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臭氧層保護行列之中。
  • 臭氧是地球自然產生,卻因人類而破壞,維護臭氧平衡勢在必行
    其實這種特殊的氣體就是臭氧層,這是一種沒有任何顏色,擁有非常活躍特性的氣體。在太陽散發出來的光芒照射到地球的過程中,就需要經過臭氧層的過濾,有著98%的太陽光紫外線會被阻擋,也就是說因為這種氣體的存在,將大量的紫外線阻擋在地球之外。我們可以試想一下,如果沒有這種氣體的阻擋,強烈的紫外線照射到地球上會是什麼樣的情況?
  • 令人又愛又恨的臭氧
    如果真的沒有了臭氧,人類將不復存在。我相信讀完本文的內容,你一定會確信,這一結論一點也不過分。你也一定會由衷地關心與臭氧有關的各種問題,並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與臭氧密切相關的地球家園。
  • 國際臭氧層保護日丨守護生命的臭氧,一起了解一下!
    陽光使生命成為可能,臭氧層讓地球上的生命有可能存在。35年前,世界各國通過了《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25年前,聯合國將每年的9月16日規定為國際臭氧層保護日。為了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修復臭氧層空洞,我們需要做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