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桕大蠶蛾

2021-02-12 拉步甲的家




巨型妖蛾子


烏桕大蠶蛾是世界上最大的蛾子,它不僅擁有20釐米的巨大翅展,而且翅膀上的怪異,是名副其實的「妖蛾子」。今年家裡的烏桕大蠶蛾羽化了幾隻,讓我有機會近距離觀察它們。



這是烏桕大蠶蛾的前翅,看看像什麼?有人覺得上面的花紋像是一條黑色眼睛、大嘴角、腹部有波紋的小蛇,所以給了它「蛇頭蛾」的別名。


其實,我覺得前翅的「蛇頭」不算嚇人,甚至還挺萌的,而它後翅上那對半透明的三角斑的才是妖氣衝天:配上紅色的底色,活脫脫是只剛上妝的妖猴!


不吃不喝的雷達



大蠶蛾科的蛾子與蠶蛾科的蛾子類似,觸角都是羽毛狀的,而且雄蛾子的觸角要比雌蛾子的寬大不少。


對,這就是雄蛾子的觸角,你可別以為它是把諸葛亮的扇子插腦袋上了,說它把豬八戒的鼻子插腦袋上了還差不多——雄蛾子靠這對雷達一樣的大觸角尋找雌蛾子:找雌蛾子交尾產卵可是急活兒,因為它們羽化後不久就會被餓死!


請忽略它鋥明瓦亮的大眼睛,找它的嘴!找不到吧?!它本來就沒嘴!烏桕大蠶蛾的口器退化了,不能吃東西,僅靠肥胖身體中的脂肪堅持一兩周的時間就死了。所以在死前必須靠觸角、翅膀和好運氣趕緊生兒育女才行——至死都是單身狗的烏桕大蠶蛾不是少數!



有裡兒有面兒


最後,我們來看看烏桕大蠶蛾的繭子——有裡兒有面兒的精品。面兒上不起眼吧,像抱團兒的爛葉子吧,這就對了——掛在樹上,除了一些變態的昆蟲愛好者外不會有任何敵人注意到它們。


再看看裡面:末齡幼蟲吐出細絲織成的繭子光滑細緻,堅韌耐磨,防潮防曬,看過之後誰都想在裡面睡上幾個月。

這樣的繭子還有十多個靜靜地睡在家中的陽臺上,希望明年開春繼續往外邊飛大妖蛾子。

相關焦點

  • 美麗又驚悚的陝西大蠶蛾
    大蠶蛾,從字面上理解,起碼個頭較大,它是鱗翅目大蠶蛾科昆蟲的統稱,該科昆蟲體型較大,例如烏桕大蠶蛾,翅展可以達到25釐米左右,比成人手掌還大。秦巴地區沒有烏桕大蠶蛾分布,但銀杏大蠶蛾、綠尾大蠶蛾、長尾大蠶蛾等均十分常見,它們體型普遍較大,色彩豔麗,比起蝴蝶都毫不遜色。大蠶蛾喜歡在夜間活動,並不容易觀察到,所好的是其成蟲多具有趨光性,夏季燈下容易發現,我們這才得以欣賞到它們的美麗和驚悚。
  • 美麗又驚悚的大蠶蛾 你認識幾個?
    大蠶蛾,從字面上理解,起碼個頭較大,它是鱗翅目大蠶蛾科昆蟲的統稱,該科昆蟲體型較大,例如烏桕(jiù)大蠶蛾,翅展可以達到25釐米左右,比成人手掌還大。秦嶺、巴山地區沒有烏桕大蠶蛾分布,但銀杏大蠶蛾、綠尾大蠶蛾、長尾大蠶蛾等均十分常見,它們體型普遍較大,色彩豔麗,比起蝴蝶都毫不遜色。
  • 高顏值大蠶蛾現身同安汀溪 像剪刀也像風箏
    [小科普]兩種蠶蛾一年可繁殖兩代。長尾大蠶蛾一代成蟲大約在4-5月產卵,幼蟲出現在4-8月;二代成蟲產卵大約在7-8月,幼蟲出現在7-10月。冬季,這兩種蠶蛾以蛹的形式越冬,春後,蛹就變成成蟲了。圖為長尾大蠶蛾。(陳先生供圖)  廈門網-廈門日報訊(記者林桂楨)「風箏」飛到了屋裡?
  • 巨型蛾子住大學女生宿舍3天 翅膀有手掌大[圖]-蛾子 烏桕大蠶蛾 浙...
    有人說,它其實身份顯赫,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蛾類品種,名喚「烏桕大蠶蛾」,「哥斯拉」片子中,昆蟲怪獸摩斯拉,就是以這種大蛾子為原型設計出來的。  這真是一隻來頭不小的蛾子嗎?  大飛蛾在女生宿舍住了三天  有人說它是世上體型最大的蛾類  最先曬出這隻蛾子的是浙師大網友@馬四姨太她在微博上說:「宿舍驚現『烏桕大蠶蛾』!
  • 蘭溪烏桕慘遭蟲害 水青蛾蟲肆無忌憚
    本報訊 一種為害烏桕樹的「水青蛾」(又叫綠翅大蠶蛾)蟲害,近期在全國著名的「烏桕之鄉」浙江蘭谿市農村大面積暴發成災,把綠蔭如蓋、枝繁葉茂的烏桕樹蠶食得枝光葉盡,直接危害烏桕樹的生長和結實,造成烏桕籽減產或顆粒無收。
  • 巨型蛾子住大學女生宿舍3天 翅膀有手掌大(圖)
    看,和普通的同類比,這隻蛾子的個頭兒是不是有些大?外貌也挺獨特?這是浙師大一個女生宿舍裡的「不速之客」,它不顧主人的意願,硬是在裡面住了三天。  有人說,它其實身份顯赫,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蛾類品種,名喚「烏桕大蠶蛾」,「哥斯拉」片子中,昆蟲怪獸摩斯拉,就是以這種大蛾子為原型設計出來的。  這真是一隻來頭不小的蛾子嗎?
  • 比臉還要大!嚇人!
    黃書記告訴記者,最近溪邊舊房翻建,便不時有大飛蛾光臨,圍著木頭房子打轉,令人嘖嘖稱奇,自己今年43歲,在這生活了這麼久,還是第一次看到這種昆蟲。而在一周前,工人們還在房子裡發現了另一隻更大的蛾,「工人們說上星期看到的蛾和這隻長得很像,也是繞著木房子轉,但有這隻的兩三倍大,兩個翅膀距離最起碼也有30釐米。」黃書記告訴記者,可惜的是,工人們沒用智慧型手機,沒有拍下那隻大蛾。
  • 德化一村民建房頻遇大飛蛾盤旋 翅長可達13釐米
    專家稱,這叫樗蠶蛾,翅長可達13釐米(村民供圖)  昨天,昆坂村書記黃青松在微信裡曬了一隻漂亮的大飛蛾,只見咖啡色的底色上橫豎呈現幾條白色花紋,一對大翅膀縱向各「畫」了一條粗粗的粉紅色線條,翅膀頂端還有兩顆栩栩如生連眼白都不缺的大眼睛
  • 引起銀杏大蠶蛾的發生原因是什麼?
    銀杏大蠶蛾1~3齡幼蟲主要以群集為害,3齡以後以分散為害,其能吃掉整株樹的葉片,導致植物落果嚴重,甚至枯死,如核桃等經濟植物樹種'近年來,銀杏大蠶蛾時常在森林公園內發生,影響公園景觀效果,但目前有關銀杏大蠶蛾的研究報導並不多。基於此,本文綜述了銀杏大蠶蛾的生物學特點以及發生規律,並重點論述了其防治措施,以期為相關人員研究與防治銀杏大蠶蛾提供一定參考。
  • 長尾大蠶蛾:我怎麼這麼好看
    長尾大蠶蛾是中國特有的美麗昆蟲,也叫中國月亮蛾,學名叫Actias dubernardi (Oberthur),屬於大蠶蛾科(Saturniidae),尾大蠶蛾屬(Actias)。棲息在我國湖北、湖南、福建以及西南地區的深山森林裡,喜歡溼冷的氣候。
  • 湖南截獲一隻大「么蛾子」 提醒:勿攜帶動物標本入境
    截獲一隻大「么蛾子」 檢驗檢疫人員提醒,如不能出具相關檢疫證書,勿攜帶動物標本入境 華聲在線9月1日訊(通訊員 林俊 記者 周月桂) 記者今天從湖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獲悉,該局長沙機場辦8月28日從一名由馬來西亞入境的旅客攜帶物中,截獲一隻蛾類標本,該標本體型巨大,翅展約20釐米,經鑑定為世界最大蛾類——烏桕大蠶蛾
  • 大飛蛾飛入永春人家 翅膀上長蛇頭比蝴蝶大好幾倍
    前天,永春一名網友在家裡發現這隻大飛蛾就問Big哥認不認識?大飛蛾通體呈黃褐色,翅膀頂端整個向外明顯突伸,非常引人注目。烏桕大蠶蛾是鱗翅目大(天)蠶蛾科的一種大型蛾類,也是世界最大的蛾類,翅展可達180-210毫米。
  • 那不是蝴蝶是大飛蛾
    泉州市林業局森防檢疫站鍾先生介紹說,那並非蝴蝶,而是一種學名叫做「烏桕大蠶蛾」的蛾子。它屬於雜食性的飛蛾,在泉州各地均有分布。因為對於自然環境沒有大的危害,所以林業部門沒有對其進行針對性的防治。據介紹,烏桕大蠶蛾是飛蛾種類中最大的,它的翅膀展開後,長18釐米至21釐米,朱先生發現的那隻竟然有24釐米。「在過去幾年,有些市民發現這種飛蛾,由於其體型大,較少見,很多人都誤以為是蝴蝶。」
  • 大教授揭謎底綠「仙子」是蠶蛾
    「這種飛蛾屬昆蟲綱、鱗翅目、大強蛾科,是長尾大蠶蛾。這種蛾在福建、貴州及西南地區一帶都有出現。」這是福建農林大學的昆蟲學柳教授打進本報熱線告訴記者的。  這次新聞猜猜猜接到100多位讀者打進的熱線,80%的讀者都猜對了,不少讀者還能詳細分析出是天蠶蛾科中的長尾蛾或甘薯天蛾、綠尾蠶蛾或黃尾蠶蛾等等,一位洪先生更直觀地告訴大家鑑別辦法:「飛蛾是異角樣本,蝴蝶是錘角樣本;停下來翅膀張開的是飛蛾,合起來的是蝴蝶。」而王先生也有一種鑑別辦法:「如果觸角呈羽毛狀,即是飛蛾;如果觸角呈棍棒狀,即是蝴蝶。」看來蛾科的學問還是蠻大的。
  • 花花世界的花花綠綠么蛾子——尾大蠶蛾屬Actias系列
    -鱗翅目 Lepidoptera-大蠶蛾科Saturniidae-尾大蠶蛾屬 Actias        尾大蠶蛾屬目前世界已知約38種,分布於亞洲和北美,體型在昆蟲中也算是究極級別了。中國算是尾大蠶蛾的分布重災區,目前已知十餘種,除西北部外其餘地區均有分布,尤其以西南和華南最為豐富,而這其中最為人熟知的便是綠尾大蠶蛾,這也是我見過的第一種尾大蠶蛾。然鵝昆蟲最喜歡幹的事情之一就是演化出許許多多需要找茬才能看出的相近種類,所以就很多人看到過的「綠尾大蠶蛾」而言,實際上包含的是很多別樣的東西。
  • 烏桕
    也許,是因為我的家鄉位於君山北麓,對著臺灣海峽,風大,長不了像烏桕樹那樣的喬木。也許只是因為我的粗心。就像我在杭州多年,江南多烏桕,也許見過,只是沒有特意去留意罷了。我第一次看到烏桕樹,是在很多年前的閩北壽寧,一個圭公坪的高山村落。我的朋友「風凌瀟瀟」的老家,就在壽寧。也是這樣的深秋,我與他一塊登高望遠。
  • 臨沂現大"蝴蝶"足有蝙蝠大? 專家:是綠尾大蠶蛾
    原標題:臨沂現大"蝴蝶"足有蝙蝠大? 專家:是綠尾大蠶蛾「我頭一次見到那麼大的『蝴蝶』!」8月1日上午,家住臨沂平邑縣武臺鎮的趙先生撥打熱線反映稱,他在回老家的時候發現了一隻巴掌大的「蝴蝶」,驚嘆之餘撥打熱線報料。當天上午,記者見到了這隻「蝴蝶」。只見它一動不動地趴在牆壁上,通體嫩綠,四片翅膀上分別有黑色、嫩黃色相間的圓點,翅膀末端還拖著兩條長長的「尾巴」,很是小清新。「我拿尺子量了下,它翅膀張開時足有16釐米呢。」趙先生邊放到手上邊說。
  • 烏桕記憶
    再加上有的人創新思路敏捷,搞個「烏桕紅葉節」或「烏桕文化節」也完全有可能。可惜在當時,人們司空見慣了烏桕卻沒感覺到有奇特之處。隨著土地承包到戶後,由於烏桕的經濟價值漸趨菲薄,以及農民迫切追求土地最大效益化,所以這些與農作物爭陽光,爭養分的烏桕樹逐漸在村民們的利斧下成為灶裡的柴火,也有人將烏桕樹賣給溫州人做靯楦,或賣給東陽人做木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