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桕記憶

2021-01-14 常山人

去年初冬的一天,與幾位文友到鄉下採風,在一山坳裡看到,幾棵並不很大的烏桕樹格外顯眼,紫紅的葉子在満山綠色的映襯下顯得卓爾不群,一下子吸引了大家的眼球,於是,只聽手機、相機不停地嘎嚓聲。我雖然也將它攝了手機的鏡頭裡,可我想,若是30多年前的初冬,老家田野裡到處可見比這更高大更鮮豔更與眾不同的烏桕樹。

上世紀80年代初之前,家鄉許多塄坎上,地角邊,山岙下,到處可見粗壯的烏桕樹,有的直徑1米多,起碼有百年以上樹齡。每年秋末冬初時,紅彤彤的烏桕樹葉成為一道道亮麗的風景,是那麼的鮮紅,那麼的醒目,那麼的熱情奔放。若放在現在,絕對是推行旅遊的一個優美景點。再加上有的人創新思路敏捷,搞個「烏桕紅葉節」或「烏桕文化節」也完全有可能。可惜在當時,人們司空見慣了烏桕卻沒感覺到有奇特之處。

隨著土地承包到戶後,由於烏桕的經濟價值漸趨菲薄,以及農民迫切追求土地最大效益化,所以這些與農作物爭陽光,爭養分的烏桕樹逐漸在村民們的利斧下成為灶裡的柴火,也有人將烏桕樹賣給溫州人做靯楦,或賣給東陽人做木雕。

烏桕樹屬大戟科,高達15米左右的落葉喬木,為工業用木本油料樹種之一,葉片呈稜角形或橢圓形,夏季開黃花,秋季結果,冬季成熟,種子可提取皮油和梓油,葉可以製作染料,木材是雕刻的好材料。

烏桕具有很悠久的栽培歷史,最早見於1400多年前賈思勰著的《齊民要術》,該書對烏桕樹的藥用價值曾有過記載。烏桕為速生經濟林木,幼期年平均高0、8米或1米以上,30年左右高、徑生長漸趨緩慢而冠幅迅速增大,20至50年為盛果期,壽命可達百年以上。

每當我回想起童年時期的艱難歲月時,總會情不止禁地對烏桕有著深深的記憶和懷念。懷念烏桕,是因為它曾經在我艱難困苦中提供過些許的慰藉;懷念烏桕,是因為它曾經是家鄉田野裡的一道美麗風景線。

小時候由於家裡很窮,上小學時用的是姐姐用過的舊書包,穿的也是姐姐穿過不能再穿的破衣服。如果想有支新鉛筆,有塊新象皮,或者想有雙新襪子,那是很難實現的奢望。於是,大約在7歲開始,每年冬天放學回家和寒假期間,我就會挎著小籃子去撿烏桕籽。有時在凜冽的寒風中,常常臉蛋和手凍得通紅。那時候窮人家的孩子是沒有閒著的。因為集體化生產隊核算,社員們往往要將其他農活幹得差不多了才採烏桕籽,而烏桕籽成熟後由於沒有及時採集,會逐漸脫落掉在地上,而農民們在採集時,也有部分烏桕籽掉落。

烏桕採收是用鏟刀對著連接烏桕籽二三十公分部位的枝杆將其鏟斷,其他人在地上撿起後用稻草紮成一束束,收工時挑到生產隊的倉庫裡。

鏟烏桕籽的鏟刀根部有個圓圈緊緊地套在數米長的木柄上,一般由壯勞力爬到烏桕樹上,將樹枝上的烏桕鏟下來,一般由婦女和小孩在樹底下撿。

成熟的烏桕籽白白的,圓圓的,與豌豆般大,落在地上格外顯眼,我們幾個小夥伴在寒冷的天氣裡到烏桕樹底下撿那掉落的桕籽,有時一天可撿到三四斤。儘管那時烏桕籽每斤才9分錢,但一個冬天下來,也是一筆「可觀」的收入。當然,這些收入都由父母支配,母親會根據我的表現,從賣烏桕籽的收入中拿出很少一部分給我買塊象皮或一支鉛筆進行獎勵,甚至還會在臨過年時給我買一雙新襪子。這小小的獎勵也會使我高興好一陣子。

我8歲那年冬天寒假裡,有一天寒風凜冽,我和往常一樣去撿烏桕籽,剛到田邊的一棵烏桕樹底下,因田溝裡結著薄冰,薄冰上面有一些凌亂的稻草和烏桕樹葉,我不知溝下面有水,一腳踩下去,左腳鞋子全溼透了,腳一下子凍得通紅,當時想回家換鞋子,又怕挨母親罵,只好忍受著寒冷的痛楚繼續撿烏桕籽,直到中午才回家。第二天,左腳背和5個小腳趾頭生了凍瘡,又紅又腫,一到夜裡奇癢難忍,過了幾個星期才好轉。

還有一次春天的傍晚,我們幾個同學放學回家時,在一棵烏桕樹上比賽爬樹,看誰爬得最高。比我大兩歲的同學水土爬得最高,最快。可正當他洋洋得意地在嘲笑我們時,突然聽到「譁噠」一聲,他攀著的那根僅刀把般粗的樹枝斷了,望著他往下掉的情景,我們頓時嚇得心都提到嗓子上了。然而幸好有驚無險,因為他掉落在一個大樹丫上隨手緊緊抱著樹枝,只是胳膊上擦破了一層皮,如果掉到地上後果不堪設想。

後來我們見到烏桕樹就害怕,再也不敢爬烏桕樹了。

後來到了青年時期參加生產隊勞動,又與烏桕樹結下了許多情緣。尤其是炎熱的夏天,許多人對烏桕樹都情有獨鍾,凡在田間勞動,大汗淋淋時就想在烏桕樹底下歇會兒,哪怕是短暫的一會兒,樹底下的陰涼會讓人覺得很愜意。因為田間除了烏桕樹幾乎沒有其它樹木。

但是,在烏桕樹底下雖然能得到短暫的涼爽,可有時也會令人付出煩惱的代價,特別在炎熱季節裡,許多烏桕樹上都有密密麻麻的小毛蟲,那種小毛蟲會分泌出一種毒素,一般人的皮膚不要說碰到,就是在樹底下站一會,身上也會奇癢難忍,而且這種癢卻是越抓越癢,只有及時用清水清洗,再敷上些許花露水或清涼油之類的藥物才有明顯的效果,可是在田間幹活,不可能有這樣的條件。

但是有的人皮膚抗毒性特強,我們村裡有個男人凡是烏桕樹上的毛蟲或松樹上的毛蟲對他沒有反應。他每年的夏天都是赤膊,僅穿條短褲,不管什麼樣的毛毛蟲落在他身上,他只要身子抖一抖,蟲子掉了就沒事似的,著實令人刮目相看。



相關焦點

  • 烏桕|黃蘆花白月無賴,烏桕葉紅秋可憐
    在我這裡,冬日風寒露冷的,很多樹的葉子都會在霜後變紅,像爬山虎,柿子樹等等,而烏桕卻很少見,記憶裡它應該是江南的樹才對。可偏偏卻在這個清冷的北方扎了根,想來也是挺艱難的。但這份艱難似乎也不算什麼,恰好更成全了它的美。有人說烏桕之美,美在其葉,美在深秋時節,以葉為花,裝點秋色。
  • 新縣那抹秋色,幾度烏桕紅豔
    深秋之時,最讓人揪心的當數烏桕紅了。在大別山新縣,烏桕也被習慣稱為木梓。曲折婀娜的身姿,堅硬滄桑的軀幹,潔白密集的果粒,紛繁耀眼的紅葉。當然,最讓人難忘的就是那紅紅的葉子了。烏桕紅不同於別的紅。這裡是革命老區,有厚重的紅色記憶,有無數先烈的英雄足跡,還有那用鮮血染紅的紅田。
  • 烏桕
    叄丨烏桕之美,美在其葉,美在深秋時節,以葉為花,裝點秋色。烏桕是大戟科、烏桕屬落葉喬木。這是一種非常古老的色葉樹種,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烏桕喜光,喜水,常生於曠野、塘邊或疏林中。《群芳譜》說,「江浙之人,凡高山大道溪邊宅畔無不種」。在周作人的《兩株樹》一文中,其中的一株,就是烏桕樹。烏桕樹與楓香樹,都是齊名江南的紅葉之樹。但烏桕的紅,卻更有內涵。
  • 田再聯:烏桕
    深秋,烏桕把時間燃紅,撒向山林,原野,村落。「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烏桕說。烏桕是樹木隊列裡的調色能手,它用年輪圈下陽光,讓色彩出類拔萃地在光景裡徏徙。烏桕,四季四態。春風解凍,蟄蟲始振,萬物開始夢醒。烏桕姍姍來遲,光禿禿的枝椏上對生出一雙雙嫩紅的眼晴,眨巴著生命的律動。烏桕樹發芽了,春天攀上了枝頭,春風在那裡清新地呼吸。嫩葉由紅變紫,由紫變綠。
  • 烏桕的特點及栽植
    首先從「族譜」上說——它是 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原始花被亞綱|大戟目|大戟亞目|大戟科|大戟亞科|烏桕族|烏桕屬|雌雄同序組|烏桕分布於中國黃河以南各省區,北達陝西、甘肅。烏桕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強(耐酸、耐鹼、耐鹽),要求有較高的土壤溼度,且能耐短期積水。烏桕雌雄同序,青黃色穗狀長花序的上端大部分是雄花,下端小部分是雌花。烏桕花期的時候,烏桕葉子還是綠色的,青黃色的花序紛紛昂首挺胸 直指藍天,很是壯觀。
  • 遇見冬日美麗迷人的烏桕,一樹色彩斑斕的烏桕葉美如花
    周圍一些人認識銀杏、紅楓,卻的烏桕。「烏桕,烏喜食其子,因以名之。……或曰,其木老則根下黑爛成臼,故此得名。」李時珍說烏桕因鳥得名,楊慎也曾寫下「杜鵑花下杜鵑啼,烏臼樹頭烏臼棲」。烏桕是大戟科烏桕屬羅落葉喬木,仗著陸遊的一句「烏桕赤于楓,園林二月中」在觀賞植物界奠定不凡的地位。
  • 植物專項-烏桕
    >屬 類:烏桕屬別 名:桕子樹、臘子樹、蠟油樹、木子樹烏桕生態習性喜光,不耐陰。烏桕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強,在紅壤、黃壤、黃褐色土、紫色土、棕壤等土類,從沙到粘不同質地的土壤,以及酸性、中性或微鹼性的土壤,均能生長,是抗鹽性強的喬木樹種之一。烏桕要求有較高的土壤溼度,且能耐短期積水。同時有一定的抗風性和褶燕地較耐幹早瘠薄。此外,烏桕對有毒氟化氫氣體有較強的抗性。烏桕以根皮、樹皮、葉入藥。
  • 烏桕,與眾不同的美!
    烏桕枝幹婀娜多姿相對高聳的同時更加野趣和放鬆季相變化豐富,並且有較高的辨識度↑三迪·金域漳州 / 魏瑪景觀↑融創銀城·盛唐府 / QIDI 棲地設計↑萬科星光森林 / 重慶緯圖景觀一大波烏桕大片來襲設計中反映的水與光,烏桕與影的流光溢彩,也暗示著一種人與自然上相互依存的哲學。
  • 植物小百科——烏桕
    植物屬性中文學名:烏桕拉丁名:Sapium sebiferum (L.) Roxb.別稱:臘子樹、桕子樹、木子樹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大戟目科:大戟科 屬:烏桕屬種:烏桕烏桕(圖片來源於網絡)形態特徵——喬木,高可達 15 米許,
  • 烏桕之鄉,烏桕紅……
    烏桕處處紅,別成一種風景,一種趣味……一株烏桕,站在田野上,沐浴陽光,享受秋光。一排烏桕,迎接東升的旭日,遠處峰巒起伏。水塘映出烏桕的倒影,陽光從樹縫漏出。像女子臨水,照鏡梳妝,映出紅紅的臉龐……水庫邊的樹,枝幹虯曲,樹葉漸黃。
  • 烏桕大蠶蛾
    這是烏桕大蠶蛾的前翅,看看像什麼?有人覺得上面的花紋像是一條黑色眼睛、大嘴角、腹部有波紋的小蛇,所以給了它「蛇頭蛾」的別名。烏桕大蠶蛾的口器退化了,不能吃東西,僅靠肥胖身體中的脂肪堅持一兩周的時間就死了。所以在死前必須靠觸角、翅膀和好運氣趕緊生兒育女才行——至死都是單身狗的烏桕大蠶蛾不是少數!有裡兒有面兒
  • 烏桕的果子,是插花師的最愛
    在南方,烏桕是常見的秋色葉樹種。陸遊有詩句:「烏桕赤于楓」,意思是說烏桕的秋葉比楓樹還紅。著名的塔川秋色,烏桕就是主角,每年深秋,這裡總是要吸引大批的人流,還有很多扛著長槍大炮的攝影師們。《長物志》說烏桕樹:「秋晚葉紅可愛,較楓樹耐久,茂林中有一株兩株,不減石徑寒山也」。
  • 安徽省烏桕種子園營建技術
    肖愛文等烏桕(Sapium sebiferum)為大戟科烏桕屬落葉喬木,是我國木本油料樹種之一。其蠟皮可取柏脂(皮油),種仁可榨桕油(梓油),均為重要的化工產品及國防工業必不可少的原料 。烏桕樹冠整齊,葉形秀麗,秋葉經霜時紅似火,是優良的鄉土觀賞綠化樹種。
  • 【寧品讀】霜染烏桕紅于楓
    但最讓我痴迷入境的卻是家鄉的烏桕!烏桕,一種落葉喬木。李時珍說:烏喜食其子,其木老則根下黑爛如臼,因以名之。我們老家叫它木梓樹。烏桕(圖片來源於網絡)千百年來,烏桕對於人類總是無言的關懷和奉獻,詩云:「山村富烏桕,枝丫蔽田野。榨油燃燈光,燦若火珠瀉。上燭公卿座,下照耕織者。」
  • 烏桕四季皆美,以秋天為最
    前幾天早起出門去北湖溼地看鳥,結果被烏桕的秋日絕景吸引,完全忽視了鳥。因此在蓄洪範圍內,只有極少數耐水淹的樹木能夠生長,烏桕就是其中之一。 烏桕之赤,比之楓林霜葉,比之香山的黃櫨紅葉,不輸一絲一毫。
  • 烏桕繁殖及病蟲害防治栽培技術
    烏桕繁殖及病蟲害防治栽培技術烏桕為大戟科烏桕屬落葉喬木,春秋兩季葉色紅豔奪目,分布於中國黃河以南的各省區,現已被廣泛應用在美化城市、公園、庭院、小區、道路街景中。烏桕高可達 15m,樹冠整齊。葉互生,紙質。葉片菱形、菱狀卵形或稀有菱狀倒卵形。烏桕的花為總狀花序,蒴果,成熟時呈黑色,梨狀球形。
  • 農曆中國|五月廿七 · 烏桕花盛
    日暮伯勞飛風吹烏桕樹入伏之後,盛夏驕陽似火,正是烏桕花開最盛的時分。烏桕,又稱木子樹,是中國特有的經濟樹種。烏桕一身是寶,樹皮,樹葉,根皮能入藥,具殺蟲解毒,利尿通便功效。烏桕木質不宜變形開裂,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廣泛。
  • 【科普鐘山】烏桕,微霜未落已先紅
    烏桕是大戟科烏桕屬落葉喬木,葉片紙質,菱形、菱狀卵形或稀有菱狀倒卵形,初生時嫩葉微紅,長大轉綠,秋天又逐漸變紅。秋葉變色時有點魔幻,有整體統一、有條紋狀、有網紋狀,也有斑塊狀的,感覺像是大自然正在用顏料創作一幅畫,著色很隨意,看心情。
  • 烏桕為什么姓「烏」?原因竟然跟烏鴉有關
    江南三大秋色葉之一的烏桕是我最喜歡的色葉樹,楓香樹形太粗獷,重陽木蟲害太嚴重,只有烏桕秀麗遒勁的樹姿深得我心。猶記得那年東湖的深秋,晨霧中一襲紅葉遺世獨立,不遜色於香山黃櫨的氣勢磅礴。如果你留意過自然界形形色色的樹葉,可以發現烏桕的葉片形狀極為特殊,那標準的菱形葉片帶著小尾尖,辨識度非常高。
  • 山烏桕的葉子也會流蜜?
    山烏桕的葉子也會流蜜?來源:小窩蜂2020-05-16 09:00故事發生在2018年,那時的筆者還是一個學徒,在江西一個養蜂師傅的蜂場裡學習如何養蜂。山烏桕是當地五月下旬到六月底的一個主要蜜源,而筆者也有幸觀察到山烏桕流蜜的全過程,其中包括烏桕的葉子,也會在花期同步流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