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山烏桕的葉子也會流蜜?

2021-02-12 陳達希

更多精彩,請點擊上方「陳達希」,歡迎關注!

什麼?山烏桕的葉子也會流蜜?

來源:小窩蜂2020-05-16 09:00

故事發生在2018年,那時的筆者還是一個學徒,在江西一個養蜂師傅的蜂場裡學習如何養蜂。山烏桕是當地五月下旬到六月底的一個主要蜜源,而筆者也有幸觀察到山烏桕流蜜的全過程,其中包括烏桕的葉子,也會在花期同步流蜜。

◎ 圖片攝於2018年5月,江西

在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到葉子與葉柄的交接處有兩個小顆粒狀的結構,上方凝結的水珠清晰可見,還有一隻螞蟻正在吸食。圖中的小顆粒結構就是山烏桕的蜜腺,上方凝結的水珠正是其蜜腺分泌出來的含糖蜜水。

蜜腺也分為兩種,大多數生於花內,被稱為花內蜜腺,也有個別生於花外的,被稱為花外蜜腺。

只是,若說植物的流蜜吐粉主要是為了吸引授粉昆蟲,助其成功異花授粉。那麼,擁有開滿小花的長花序的山烏桕,天氣好時整個花序都在流蜜,十分洶湧,足以吸引蜜蜂前往採集並授粉。

山烏桕花序上小花生長的情況基本為雄花在上,雌花在下。蜜蜂僅在訪花的過程中就能完成授粉,與葉子並無直接的接觸,為什麼還要在葉子的末端生有蜜腺分泌花蜜?

◎ 圖片攝於2018年5月,江西

關於花外蜜腺存在的原因,目前還處於研究中,並沒有準確的結論說它到底是為何存在,但是有一種被廣泛認可的假說——保護假說。這個假說認為,植物通過花外蜜腺提供糖分吸引螞蟻等捕食者的拜訪來減少植食昆蟲危害。

通俗的來講就是,有許多昆蟲(主要是鱗翅目和鞘翅目)的幼蟲會以植物的葉子,甚至是嫩芽為食,進而危害到植物的生長。植物為了避免其傷害,就通過分泌含糖物質來吸引螞蟻等昆蟲,可以對具有危害性幼蟲形成震懾力,進而形成防禦,避免、減少它們帶來的危害。

圖片攝於2018年5月,江西

這也是為何明明不為吸引蜜蜂授粉,卻依然有花外蜜腺的存在,這是大自然選擇的結果,也是植物與螞蟻等昆蟲間的付出與回報的關係。

山烏桕花外蜜腺的存在當然不是個例,其他最常見的,擁有花外蜜腺的植物就當屬絲瓜了。它的葉子背面、葉腋(葉柄與莖的交界處),花萼(位於花的外端,包裹、託起花瓣的葉狀結構)都具有蜜腺。

除了山烏桕和絲瓜,還有櫻桃、楊樹、杏樹、棉花、蓖麻、百香果、蕙蘭、野桐等植物,都具有花外蜜腺,它的存在並不罕見,只看你有沒有用心去觀察。

本文到這裡就結束了,不知道看到文章的你是否也曾觀察到擁有花外蜜腺的植物,歡迎留言交流。

以上資料轉發自蜂博士。(請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

由「宋心仿蜂業發展基金會」監事兼宣傳委員會委員陳達希整理編輯。

相關焦點

  • 廣東主要蜜源植物之一的山烏桕,你見過嗎?
    在農村的次生林中,有一種植物名山烏桕,大部分農人都嫌棄它,但蜂農卻視之如寶。那麼,山烏桕是什麼樹?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山烏桕介紹山烏桕又名紅烏桕、紅葉烏桕、山柳烏桕,為大戟科烏桕屬落葉喬木或灌木,高3-12米,罕有達20米者。
  • 蜂蜜的秘密——三十、什麼是蜜源植物?懂了蜜源植物能識破假蜜?
    主要蜜源植物:流蜜量大,均可以取到商品蜜;主要蜜源植物在我國約有30種;一般蜜源植物:流蜜量沒有主要蜜源植物大,但可以取到商品蜜;一般蜜源植物在我國約有70種;次要蜜源植物:在我國約有數千種,流蜜量相對較小,其中部分流蜜量較大的植物,在分布集中的地區,也可以取到商品蜜。這部分零星蜜源多數為中蜂所利用。
  • 烏桕
    於景驚起視之,只見「綠衣長裙,婉妙無比」,這麼漂亮的女子,這麼會在這半夜,出現在這深山野寺呢?羅逸長《青山記雲》也說,「山之麓朱村,蓋考亭之祖居也……遙望木葉著霜如渥丹,始見怪以為紅花,久之知為烏桕樹也」。烏桕喜光,喜水,常生於曠野、塘邊或疏林中。《群芳譜》說,「江浙之人,凡高山大道溪邊宅畔無不種」。在周作人的《兩株樹》一文中,其中的一株,就是烏桕樹。
  • 田再聯:烏桕
    就因為洋辣子毛蟲會不經意地製造惡作劇,洋辣子樹在村莊人心裡沒留下什麼好印象。屋旁地頭,洋辣子樹的幼苗經常會難避劫數。我卻不以為然,還曾為村民們不待見它而抱不平,因為村頭那棵洋辣子樹,就沒少給玩童們帶來樂子。「油籽銃」就是孩子們圍繞白果自製的玩具。
  • 烏桕的特點及栽植
    烏桕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強(耐酸、耐鹼、耐鹽),要求有較高的土壤溼度,且能耐短期積水。烏桕雌雄同序,青黃色穗狀長花序的上端大部分是雄花,下端小部分是雌花。烏桕花期的時候,烏桕葉子還是綠色的,青黃色的花序紛紛昂首挺胸 直指藍天,很是壯觀。
  • 軍山邊烏桕大道色彩斑斕景色醉人
    ‍‍ 11月16日,記者用無人機和相機拍攝軍山邊烏桕大道醉人景色。位於軍山腳下山水路西側、劍山路東側的烏桕大道沿著大道,一路向前紅豔滿目,色彩斑斕,層林盡染。
  • 烏桕為什么姓「烏」?原因竟然跟烏鴉有關
    到了秋季,葉色會變得非常絢麗多彩,各種深淺不一的紅色、橙色到黃色應有盡有,完全可以和楓葉媲美。拿烏桕葉作樹葉標籤或者樹葉拼貼畫都是很好的材料。摘一片葉子仔細觀察,可以看到葉柄頂端有兩個腺點,這是烏桕的花外蜜腺。花外蜜腺是烏桕的一種間接防禦方式,可以通過吸引螞蟻等天敵的昆蟲來降低一些植食性「害蟲」對它的危害。
  • 烏桕記憶
    去年初冬的一天,與幾位文友到鄉下採風,在一山坳裡看到,幾棵並不很大的烏桕樹格外顯眼,紫紅的葉子在満山綠色的映襯下顯得卓爾不群,一下子吸引了大家的眼球
  • 新縣那抹秋色,幾度烏桕紅豔
    深秋之時,最讓人揪心的當數烏桕紅了。在大別山新縣,烏桕也被習慣稱為木梓。曲折婀娜的身姿,堅硬滄桑的軀幹,潔白密集的果粒,紛繁耀眼的紅葉。當然,最讓人難忘的就是那紅紅的葉子了。烏桕紅不同於別的紅。這裡是革命老區,有厚重的紅色記憶,有無數先烈的英雄足跡,還有那用鮮血染紅的紅田。
  • 烏桕|黃蘆花白月無賴,烏桕葉紅秋可憐
    在我這裡,冬日風寒露冷的,很多樹的葉子都會在霜後變紅,像爬山虎,柿子樹等等,而烏桕卻很少見,記憶裡它應該是江南的樹才對。可偏偏卻在這個清冷的北方扎了根,想來也是挺艱難的。但這份艱難似乎也不算什麼,恰好更成全了它的美。有人說烏桕之美,美在其葉,美在深秋時節,以葉為花,裝點秋色。
  • 烏桕大蠶蛾
    這是烏桕大蠶蛾的前翅,看看像什麼?有人覺得上面的花紋像是一條黑色眼睛、大嘴角、腹部有波紋的小蛇,所以給了它「蛇頭蛾」的別名。烏桕大蠶蛾的口器退化了,不能吃東西,僅靠肥胖身體中的脂肪堅持一兩周的時間就死了。所以在死前必須靠觸角、翅膀和好運氣趕緊生兒育女才行——至死都是單身狗的烏桕大蠶蛾不是少數!有裡兒有面兒
  • 深秋 烏桕紅了整個山頭紅葉遍野 演繹不一樣的秋色
    其實,不僅有金色銀杏,還有紅葉烏桕,它們生長於山林間,葉子像火焰一樣在山野燃燒。聽說,烏桕紅了,趁著秋色濃濃,大徐帶你去,觀賞邳州的紅葉烏桕吧   禹王山烏桕紅了   禹王山位於邳州市戴莊鎮李圩村旁。   烏桕樹冠整齊、葉形秀麗,有「烏桕赤于楓,園林九月中」之贊名,禹王山上的烏桕樹大多是野生的,在建造紀念園時園林部門又沿著山坡栽植了一片烏桕園,現在正開始展現「紅」的魅力。  艾山   不僅,禹王山上有烏桕,艾山的烏桕更加絢麗多姿,漫山遍野,層林盡染,如詩如畫。
  • 烏桕之鄉,烏桕紅……
    烏桕樹隨意長在田間地頭,一到秋天,它卵圓形的葉子就會變紅,還會結出白色的果實——油籽。烏桕處處紅,別成一種風景,一種趣味……一株烏桕,站在田野上,沐浴陽光,享受秋光。一排烏桕,迎接東升的旭日,遠處峰巒起伏。水塘映出烏桕的倒影,陽光從樹縫漏出。
  • 太倉筆記:白色的烏桕果實像是無數珍珠掛上了天空
    這樣一樹白色的珍珠似的果實掛在沒有葉子的枝頭的景象,在冬天的天空中就和苦楝樹淡黃色的果實有了一比。它們與其說裝點了烏桕樹,不如說裝點了冬天已經顯得貧瘠了的天空。與它並肩一起做著裝點工作的是黃色果實的苦楝。幸運的是,在南方的冬天裡,烏桕和苦楝都不稀罕,都很常見,這樣南方的冬天也就不僅在氣溫感受上,甚至也在視覺效果上,與北方的冬天有了很大的不同。
  • 烏桕四季皆美,以秋天為最
    因此在蓄洪範圍內,只有極少數耐水淹的樹木能夠生長,烏桕就是其中之一。 烏桕之赤,比之楓林霜葉,比之香山的黃櫨紅葉,不輸一絲一毫。微風一吹,滿樹葉子都在左右輕輕晃動。六月上旬,烏桕開花,長條狀黃綠色花序掛滿枝頭。如果從樹下經過,可得淋上一場碎花雨。
  • 烏桕的果子,是插花師的最愛
    在南方,烏桕是常見的秋色葉樹種。陸遊有詩句:「烏桕赤于楓」,意思是說烏桕的秋葉比楓樹還紅。著名的塔川秋色,烏桕就是主角,每年深秋,這裡總是要吸引大批的人流,還有很多扛著長槍大炮的攝影師們。《長物志》說烏桕樹:「秋晚葉紅可愛,較楓樹耐久,茂林中有一株兩株,不減石徑寒山也」。
  • 【寧品讀】霜染烏桕紅于楓
    但最讓我痴迷入境的卻是家鄉的烏桕!烏桕,一種落葉喬木。李時珍說:烏喜食其子,其木老則根下黑爛如臼,因以名之。我們老家叫它木梓樹。烏桕(圖片來源於網絡)千百年來,烏桕對於人類總是無言的關懷和奉獻,詩云:「山村富烏桕,枝丫蔽田野。榨油燃燈光,燦若火珠瀉。上燭公卿座,下照耕織者。」
  • 安徽省烏桕種子園營建技術
    烏桕適生範圍廣,可在山地、平原和丘陵造林,甚至可在比較乾旱的石質山地種植,是安徽省極具發展前景的優質速生工業原料林樹種之一。為滿足安徽省烏桕良種供應,提高烏桕造林良種使用率,促進林業生產發展,課題組對烏桕優樹選擇及種子園建立技術進行研究,並在安徽省全椒縣瓦山國有林場營建初代種子園。本文詳細介紹了烏桕初代種子園的營建技術和方法,為建園生產良種提供參考。
  • 蘭溪烏桕慘遭蟲害 水青蛾蟲肆無忌憚
    本報訊 一種為害烏桕樹的「水青蛾」(又叫綠翅大蠶蛾)蟲害,近期在全國著名的「烏桕之鄉」浙江蘭谿市農村大面積暴發成災,把綠蔭如蓋、枝繁葉茂的烏桕樹蠶食得枝光葉盡,直接危害烏桕樹的生長和結實,造成烏桕籽減產或顆粒無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