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擁有眾多的高山和廣闊的田地,植物的種類數之不盡。利用價值高的植物被人們所熟知並加以保護;利用價值低的植物被人們所忽略,這類植物一般歸類為雜草、雜木。
在農村的次生林中,有一種植物名山烏桕,大部分農人都嫌棄它,但蜂農卻視之如寶。那麼,山烏桕是什麼樹?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山烏桕介紹
山烏桕又名紅烏桕、紅葉烏桕、山柳烏桕,為大戟科烏桕屬落葉喬木或灌木,高3-12米,罕有達20米者。嫩時呈淡紅色,葉片橢圓形或長卵形,蒴果成熟後黑色呈球形。山烏桕花期4-7月。果熟期為6-9月。常見生於山谷或山坡混交林中。廣布於雲南、四川、貴州、湖南、廣西、廣東、江西、安徽、福建、浙江、臺灣等省區。
山烏桕的藥用價值
據《全國中草藥彙編》記載山烏桕以根皮、樹皮及葉入藥,其味苦,性寒,有瀉下逐水,散瘀消腫的功效,根皮、樹皮對腎炎水腫,肝硬化腹水,大、小便不通等症有效;葉常用於外用治跌打腫痛,毒蛇咬傷,過敏性皮炎,溼疹,帶狀皰疹等症。
山烏桕是極佳的蜜源植物
在茂密的次生林裡,普通的山烏桕並不能引起人們的注意,但在其開花時節,卻又有令一番局面,從早到晚,總有成百上千的蜜蜂嗡嗡的圍繞,聲勢浩大,後來我才知道,原來山烏桕是我們當地最主要的蜜源植物之一。
山烏桕花序多而大,花期長,一般在30-40天,蜜腺發達,泌蜜量大,主要泌蜜期20-25天;雄花多,花粉豐富,無大小年現象,花量穩定。常年每群意蜂可產蜜15~20kg,豐收年份可達25~50kg,每群中蜂可產蜜10~15kg。可以說,蜂農的收益與山烏桕的數量有著直接的關係。
山烏桕的現狀
山烏桕抗逆性強,生長迅速,是農戶在山地種植中必砍的植物,尤其是在開荒種地熱潮的80/90年代,大量的山烏桕被人們破伐,造成其數量日漸稀少,山烏桕在種植戶眼裡它就是「草」,但在蜂農眼中它卻是寶,在人人皆注重健康的年代,營養豐富的山烏桕蜜得到人們的重視,蜂農們為了能夠得到更好的收益,近年來開始自發的種植山烏桕,並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山烏桕與烏桕要分清
說到山烏桕,就不得不提一下烏桕樹,山烏桕與烏桕都是大戟科烏桕屬植物,外形酷似。山烏桕是典型的野生植物,而烏桕則是我國特有的經濟樹種。如果你細心觀察,就會發現兩者的不同之處,山烏桕的葉片是橢圓形或卵形,烏桕的葉片則是菱形至闊菱狀卵形;山烏桕的花序是朝上的,而烏桕的花序則是朝下的。所以,千萬不要把這兩者混淆了。
烏桕蜜能有效清除自由基,防止人體細胞受到損傷,減緩人體衰老,同時起到抗癌作用。山烏桕蜜與烏桕蜜的性質相差不大,但野生的山烏桕蜜功效會更好一點。
結束語:農村裡的植物很多,很多我們認為沒用的植物,在一些人眼中卻視之如寶,存在就一定有它的價值,所以,如果我們在野外見到了山烏桕一定要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