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縣石嶺村採集的翅柃,正在花期。組圖/記者錢燁
翅柃。
四角柃。
分布在湘西的西南山茶,冬季優質蜜源植物,其豐足的花蜜甚至可以直接吸食,湘西人稱為山茶糖。
在了解冬桂蜜之前,有必要梳理湖南冬季蜜源植物的分布與蘊藏量。大多數冬蜜皆產江南,理由很簡單,越冬期的中華蜜蜂(以下簡稱中蜂)必須在合適的溫度線以上才會出來採蜜。
在長江以南,以湘贛代表的柃蜜(野桂花蜜)、嶺南的鴨腳木蜜(鵝掌柴屬植物)為冬蜜翹楚。其中柃蜜無論從產量及質量上說,被公認為蜂蜜之冠。而地處羅霄山脈、幕府山交匯的平江,一直是採集冬蜜的理想之地,平江特產野桂花蜜也曾是上世紀90年代外銷的代表品牌。但進入21世紀後,其產量連年驟減,今年平江縣梅仙鎮石嶺村的蜂農鄧格輝只割了200斤冬蜜。柃屬資源與蜜的產量,已難成正比。 撰文/本報記者錢燁
冬桂花,「蜂子冬天最喜歡趴的地方」
在冬至之後,寒冬立顯,日頭也稍見長了。晝夜溫差的加劇,促進了冬季開花植物的流蜜。在此之前的12月18日,湖湘地理一行抵達湘西白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尋找冬蜜蜜源植物。為雉類提供棲息地的白雲山灌木較多,而冬季主要開花植物——柃,多生在林緣灌木叢中。
從海拔500米的野竹坪向山頂走,路邊叢林並未如印象中北方平原那般枯瑟。沉水樟與青岡林組成山體頂端茂密的常綠樹冠層,只有海拔1000米以上的落葉林才顯露出冬季光禿禿的景象。
在大多數情況下,自然生長的常綠闊葉林與落葉林混雜在一起,四角柃的花瓣常從一片山茶暗綠色的細枝間探出頭來,開的十分茂盛,驚喜之餘,也被陣陣襲來的花香驚豔。
想不到如此冬寒,尚有灌木怒放,且種類繁多,花香四溢,在冬日的陽光舔舐下,搖曳出極美的暗黃色身姿。怪不得蜂農呼為「冬桂」,花香的確濃烈,花枝雖小,卻簇生出許多,稍大的雄花擁擠在一起,它們依靠濃烈的氣味與花房的甜蜜來吸引中華蜜蜂前來傳粉。而往往雄株的周圍,都能找到雌性個體的存在。雌花要嬌小很多,柱頭立於花瓣間,等待蟲媒的到來。
這種花與蟲的契約,在自然進化史中早已確定了互為合作的地位。而冬季蜜源植物的缺乏,也使中華蜜蜂與柃屬植物建立了牢不可破的關係。住在野竹坪的蜂農劉錦天知道,冬桂花是「蜂子冬天最喜歡趴的地方」。
劉錦天的蜂桶放在一處峭壁上,崖壁視野開闊,可以俯瞰河谷。他的蜂桶每年只割一次蜜,與湘東的季節蜜不同,湘西的冬蜜是百花蜜,經歷一年的沉澱,每年10月中下旬開桶。琥珀色,晶瑩剔透,劉錦天說是採集山谷中一年的百花蜜精釀而成,含有多種中草藥的花蜜,質量自然是上乘。
這與湘東講究小轉場的養蜂方式不同。對於住在平江縣梅仙鎮石嶺村的鄧格輝而言,雖然飼養的是中蜂,以山間零星的蜜源為食,但為了獲得更高的產量,會進行轉場,只是行走地域局限在湘贛邊界的銅鼓縣、平江縣、修水縣。他每年拉著200多箱蜂箱奔走在幕阜山。3月採油菜蜜,5月採烏桕蜜,7月採半楓荷的花蜜,到了11月中旬就回到石嶺村,準備採山裡的冬桂蜜。蜂蜜自然比一年割一次蜜的劉錦天產量高。
花期不同,山民把柃分成秋桂冬桂春桂
隨著白雲山海拔的提升,四角柃的數量明顯減少,我們在海拔1100米的山坡上見到短柱柃,它含苞待放,花期應在春季。翻過一個山頭,等海拔回落到400米時,巴科河的下遊出現了開粉紅色花的細枝柃,幾乎佔據了向陽山坡的所有林緣地帶,是杉木林下的主要灌木種類。
品嘗這兩種柃花,似乎四角柃的味道更香甜,花朵也更大,更多。吉首大學植物分類專家張代貴介紹,根據其在武陵山調查植被的多年經驗。柃屬植物散布全省,尤以湘東、湘西、湘南低海拔丘陵地帶為多。
柃喜歡低海拔山坡林緣地帶,一般體長低矮,多為灌木層,因花開奇香,山民呼為野桂花,小小的花朵與常綠的葉片,遠觀確實與桂花幼株很像。但兩者卻非一類。桂花多為秋季開花,而柃屬植物,按照節氣,11月底開花者呼為「秋桂」也叫「早桂」。接著12月中旬至下旬開花者為「冬桂」也叫「中桂」或「晚桂」。來年立春後開花的叫「春桂」。
張代貴認為,湘西以四角柃、短柱柃為多。而靠近華南熱帶板塊的湘南地區則以喜熱的長毛柃、毛巖柃為主,這些柃都長著細細的絨毛。而湘東幕阜山、羅霄山則以格藥柃、翅柃為多,且正在花期。
其實除了柃屬植物。12月18日,穿越白雲山途中,亦見到西南山茶、扁果紅山茶、胡頹子亦在開花。山茶屬的植物亦是冬季優質的蜜源。隨行調查隊員,吉首大學植物分類學在讀研究生,生在花垣縣山村的張成就說,小時候冬季經常喝山茶糖,那個時候家境貧寒,能有一口清香甜膩的山茶糖喝是冬季裡最甜的回憶。
「就是拿個吸管從茶花背後插入,像喝飲料一樣」,張成笑著說。12月18日,途經海拔800米的巴科河上遊河谷地,在一片廢棄的茶園底部,我們碰見一片西南山茶。掰開一朵盛開的白色花朵,花房基部的花蜜如水滴般清晰可見,在「哇」一聲驚嘆中,我們品嘗了這山野的賞賜,確實甜而膩口,清香過齒,嘴上還粘著一大把黃色花粉。
讓張成記憶深刻的還有寒冬之際的松毛糖,是寒冬臘月松針末端分泌的一種糖分,「白色的很像鳥糞」,張成笑說,不是很甜,但在缺乏糖食的幼年也是值得嘗試,只是小心別吃到鳥糞。不過這種甜食,因冬季回暖的原因,在湘西已少見。
12℃以上的晴天柃屬植物即可泌蜜
12月16日,平江縣梅仙鎮石嶺村的蜂農鄧格輝帶我去找野桂花。爬上他放置蜂桶的地方,不遠處一根翅柃已進入花期末尾。一隻中蜂正在嗡嗡直飛,當天天氣不錯,中午最高氣溫超過14攝氏度,踩著冬桂泌蜜的尾期,這隻中蜂也許可以給蜂群帶來好消息。
「這是晚桂」,鄧格輝說,從開花的時間來判斷已經盛開一周了。與柃屬植物打交道20多年,鄧格輝也是半個植物學家。「你看,這棵是春桂」,鄧格輝又在落葉林下找到另一根柃木,指著含苞待放的花苞說,待到明年立春,花苞就會漸次開放。
同樣對柃屬植物甚為關心的喻曉傑,是長壽鎮南橋鄉養蜂大戶,院落周圍擺滿了300多箱蜂。喻曉傑說,先開的那朵叫報信花,待氣候適宜,春桂會迅速開放,而一年的採蜜時機也即將到來。
12月20日,在徒步進入南橋鄉前,於小雨中覓得數根翅柃。與在石嶺村所見相同,只此處多粗壯柃木,在此放蜂20餘年的喻曉傑說,湘贛邊界有碗口粗的柃樹,可能是幕阜山裡剩下的最後幾棵老柃樹了,其他多為灌木狀,因為資源豐富,入冬後花開,常見半山坡雪白一片。
其實,早在1990年湖南省畜牧局就組織具有代表性的20個山區縣對柃屬蜜源的分布地點、面積、數量、泌蜜規律、鬱閉度和生態習性開展了普查。湖南師範大學生物系李炳貴教授對11個縣採集的2614件標本進行鑑定,就有格藥柃、毛枝格藥柃、細枝柃、米碎花、光枝米碎花、窄葉柃、半齒柃、尖等毛柃、毛果柃、四角柃、翅柃、微毛柃、細齒葉柃、黑柃等14種,說明湖南省柃屬的種類是複雜多樣的。而地處湘贛交界的幕阜山、羅霄山是上述多種柃屬植物交匯地,種類異常豐富。
調查發現,柃屬植物適應性強,在酸性至強酸性的黃壤、紅壤及其它土種中都能生長,海拔2000米以下都有分布,尤以海拔600-800米的林下、林緣、山谷斜邊、疏林溼地為最多,並常與雜木林、灌木叢混生在一起。唯一與之媲美是資源眾多的油茶。但據蜂農觀察,中蜂採食油茶蜜易中毒,在解決中毒原因之前,柃蜜可能是湖南地區唯一的冬季優質蜜。
柃屬植物花期長達3個月,氣溫12℃以上的晴天即可泌蜜。在正常年景,一群中蜂能採蜜20-30公斤,豐年高達50公斤。但如果孕蕾期和開花期遇上天氣乾燥,則泌蜜減少,甚至不泌蜜。遇到陰雨天氣則同樣不泌蜜。所以氣候條件成為影響柃蜜產量的決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