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源植物大致可以這樣分類:
按照野生與否來分,蜜源植物可以分為野生蜜源植物、栽培蜜源植物(荒野家的蜜源均為野生蜜源);
按照流蜜量大小分,可以分為主要蜜源植物、一般蜜源植物、次要蜜源植物(又稱輔助性蜜源植物)。
主要蜜源植物:流蜜量大,均可以取到商品蜜;主要蜜源植物在我國約有30種;
一般蜜源植物:流蜜量沒有主要蜜源植物大,但可以取到商品蜜;一般蜜源植物在我國約有70種;
次要蜜源植物:在我國約有數千種,流蜜量相對較小,其中部分流蜜量較大的植物,在分布集中的地區,也可以取到商品蜜。這部分零星蜜源多數為中蜂所利用。
我國30種主要蜜源植物是:油菜、荔枝、龍眼、柑橘、枇杷、棗樹、紫雲英、刺槐(即洋槐)、胡枝子、白刺花(即狼牙刺)、毛葉苕子、光葉苕子、車軸草、紫花苜蓿、草木犀、荊條、椴樹、烏桕、橡膠樹、桉樹、柃(即野桂花、冬桂花)、鵝掌柴(即鴨腳木)、芝麻、向日葵、棉花、蕎麥、老瓜頭、蜜花香薷、野壩子、黨參。(以上引自《中國實用養蜂學》)
我國一般蜜源植物大約有70餘種,均可以取到商品蜜,其中包括荒野家的杜英、樹參。據《養蜂法》一書介紹:杜英每群蜂可取蜜10-25kg;樹參每群蜂可取蜜5-10kg;和我們在實際生產中的狀況是大致相當的。
至於寄奴,應該屬於輔助蜜源植物,在湖南,是緊隨在烏桕花期之後的一個花期,由於在湖南東部荒野之中,到處都是這種植物,因此,也可以採集到一定產量的蜜。
只不過,由於此時烏桕花期還未結束,同時也還有別的一些蜜源流蜜,因此,在寄奴蜜中,大約含有50%左右的寄奴蜜、30%左右的烏桕蜜、20%左右的其他蜜源。當然,這只是牧蜂人的粗略估算而已。
由此可見,我們聞所未聞的,並不是就不存在的;
我們聞所未聞的蜂蜜種類,還有很多很多。
只不過很多種類的蜂蜜還沒有被開發、或者說沒被區別出來而已。
因為在一線的養蜂人,尤其是養中蜂的人(養意蜂因為追逐固定的大的蜜源,因此,意蜂蜜的種類是很容易被區分出來的),由於中蜂所採的蜜源十分繁雜,而養蜂人雖然對植物有一定的認識,但並不能準確地了解具體某種植物的特點,因此,很多種類的蜂蜜無法被區別出來。
比如,在湖南東部,6月份所採的蜜,若干年以來,一直被統稱為烏桕蜜或野花蜜或百花蜜。直到2009年,牧蜂人她姐、中科院植物學博士介入之後,根據蜜蜂在不同時期所採的蜜源,才將杜英蜜、寄奴蜜從烏桕蜜之中區別出來。即,在6月初期,荒野家所產的蜂蜜是以杜英為主的百花蜜;在6月中期,是以烏桕為主的百花蜜;在6月末期,是以寄奴為主的百花蜜。
而這幾種蜂蜜顏色、口感、結晶形態、功效等各不相同,也驗證了它們之間的差別。
總結幾句:
1、蜂蜜的種類,一切皆有可能;我們沒聽說過的,並不代表它就不存在;
2、但是,市面上很多品種的蜂蜜,實際上是被加工添加出來的。
荒野牧蜂人養蜂專業合作社,舊時品質,荒野生活,與工業時代背道而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