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證實「光害」是昆蟲末日使者 科學家:關燈就能立刻緩解

2020-11-27 環保街知事

英國衛報報導,根據一份全面性的研究回顧,光害是昆蟲的族群迅速減少的關鍵因素,卻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

研究人員說,夜晚的人工光源多方面影響昆蟲的生活,包括誘困飛蛾致死、使老鼠和蟾蜍更容易獵捕昆蟲,以及掩蓋螢火蟲的交配訊號。

夜間人工光源是昆蟲死亡的推手。圖為研究光害對昆蟲影響的實驗設施。來源:Deborah Carannante(CC-BY-NC-ND 2.0)

昆蟲大約有百萬多種,大多數仍未科學界所知,並且大約有一半是夜間活動的物種。白天活動的昆蟲晚上休息時也會受到光線的幹擾。德國和波多黎各都曾傳出昆蟲的族群崩潰的現象。今年2月發表的第一份全球性研究回顧指出,昆蟲族群大規模下降可能導致「自然生態系統災難性崩潰」。最新的研究回顧則指出:「世界各地的昆蟲正在迅速減少。少了它們會對地球的生命造成毀滅性的後果。」

「我們深信,夜晚的人工光源加上棲息地的流失、化學汙染、入侵物種和氣候變化,正促使昆蟲的數量下降。我們認為,晚上的人工光源是昆蟲末日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常常被人們忽視。」這是科學家回顧了150多項研究後的結論。但是和其他因素相比,只要關閉沒必要的照明並使用適當的遮蔽物,光害相對容易預防。研究人員說:「這麼做就可以立刻有效緩解昆蟲消失。」

研究資深作者、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行為生態學家塞穆爾(Brett Seymoure)說:「夜間的人工光源可包括路燈乃至石油開採產生的煤氣火焰,可以影響昆蟲生活中幾乎每一個你想得到的環節。」

這份發表在《生物保育(Biological Conservation)》期刊的研究指出,農業長期以來用光抑制昆蟲。但是隨著人類基礎建設的發展和照明成本的下降,光害已經影響全球陸地面積的四分之一。

最常見的光害是飛蛾在燈泡四周環繞,因為它們把燈泡誤認為月亮。根據該論文所回顧的研究,因此受困的昆蟲中有1/3會在早晨前死亡,不是因為精疲力盡就是被吃掉。

英國最近的研究發現,人工光源對飛蛾的傷害比暗處來得劇烈。車輛頭燈對昆蟲也有致命的吸引力。據估計,車頭燈每年在德國造成1千億隻昆蟲死亡。

人工光源也會阻礙某些物種昆蟲尋找配偶,最明顯的是求偶時會交換生物發光信號的螢火蟲。有些昆蟲利用光的偏振來尋找水源,因為光波在從光滑表面反射後會排成一列,但是人造光會破壞這一點。

幼蟲發育也受到光害的影響,因為光害會改變白天和黑夜的感知長度。蜉蝣的壽命只有一天,它們靠偏振光的引導產卵,結果它們常常把卵產在柏油路上。真是在24小時內消滅整個族群的好方法。」

光害也會影響覓食。避光的昆蟲如鈕西蘭的巨沙螽,在光害地區覓食的時間較短。

昆蟲是許多物種的重要獵物,但是如果光害將昆蟲聚集在燈光周圍,會破壞自然的平衡,變得對捕食者有利。蜘蛛、蝙蝠、老鼠、水鳥、壁虎和海蟾蜍都曾被發現靠人造光覓食。研究人員說,這種捕食風險的增加很可能導致受影響的物種迅速滅絕。

研究人員說,昆蟲尤其難以適應光害。對昆蟲來說,大部分人類造成的威脅在自然界有類似的刺激,如氣候變化和入侵物種,這表示有機會產生某些適應對策。但是光明和黑暗的周期在整個演化時間表上一直是不變的。

但是,光害也是最容易因應的威脅。塞穆爾說,「只要把燈關了就會消失。無需像大多數汙染物一樣地清理。我並不是說晚上必須完全無光,我認為我們只需要明智地使用它。」他說,最簡單的動作就是關閉不需要的燈,或是使燈能感應動作才亮起。遮光,只照明需要的區域;避免藍白色的燈也很重要,因為藍白色的燈會干擾日夜節奏。LED燈也很有幫助,因為它們很容易調整以避免有害的顏色和閃爍率。

「有確切證據顯示光害對生態系統產生了深遠而嚴重的影響。社會必須有實質行動,讓昆蟲的生活環境更安全。」保育團體Buglife執行長夏德羅(Matt Shardlow)表示:「最好的下一步是用法律強制執行的國家減光目標。」他說,英國政府新的光害指南未能考慮到昆蟲數量下降的危機。

未參與研究的加拿大圭爾夫大學授粉動物專家萊因教授(Nigel Raine)說:「光害可能對昆蟲族群、物種或社群產生重大影響。科學家應該更關注這個問題。但現在說光害影響與其他壓力源一樣重要可能還為時過早。」

賽穆爾的研究團隊表示,由於生態學家偏愛研究白天發生的現象,光害和昆蟲的研究一向比較少。

相關焦點

  • 光汙染正在驅動昆蟲走向末日:一項新的研究與關注|中國綠髮會星空...
    近日,綠會獲悉來自美國的非政府組織——動物照明研究所(The Zoological Lighting Institute/ZLI) 發布了一項新的研究,旨在提示人們光汙染正在驅動昆蟲走向滅亡的末日,現將其內容翻譯分享如下,以饗讀者。
  • DOTA2全英雄故事——末日使者
    我又來了(主要目的:玩了這麼久的DOTA2,自己都沒認真看過每一個英雄,借這個機會把每個英雄都看看) 當年全世界呼喊的名字,Doom is back Doom is back Doom is back,這期的英雄是末日使者。
  • 「世界末日鍾」又加快了,距離末日象徵僅100秒,科學家憂心不已
    我們都知道地球經歷了五次大滅絕,科學研究表明第六次已經到來了,科學家曾經預測過,目前物種滅絕的速度是每小時三種,一天就要滅絕幾十種,這已經能趕得上遠古生物大滅絕的速度了。大家也能看出來,這兩年極不太平,地震、颱風和山火災害頻發,還有從去年流行到現在的新冠病毒,就算沒有到「世界末日」的地步,但我們已經清楚地看到地球生態環境已經有很大的變化了,也許不遠的將來就會威脅到人類的生存。
  • 蟲子再這麼死下去,末日不遠了
    設想「生態末日」的警鐘將如何敲響? 答案估計很少人猜得到, 是昆蟲減少。一些科學家擔心,它們的滅絕或許已是全球性昆蟲大消亡的前兆。
  • 「世界末日鍾」加快了!科學家表示,距離象徵末日僅剩100秒
    我們關於世界末日十分關心,根據科學家的研究表明,我們地球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可能正在加速。從2020年的起始我們的世界就一直處在波動當中,病毒,自然火災,極端高溫,洪水……這些都讓我們這一年過得十分不平靜,這也讓大家不由聯想起世界末日的場景。「世界末日鍾」加快了!科學家表示,距離象徵末日僅剩100秒。
  • 「外星使者」造訪太陽系後,為何加速逃離?科學家:逃過了一劫
    人們在探索宇宙的過程中,發現了不少外星使者,這些「不罕見陌生。但在眾多的「天外來客」中,科學家們卻發現有一位「天外來客」在造訪太陽系後開始逃亡,科學家們因此認為人類已經逃脫了,而這位「天外來客」正是奧陌陌。這顆行星在進入太陽系後發生了幾次變化,與許多天外來客完全不同,這也引起科學家的關注,因為這顆行星進入太陽系後的速度大約是每秒26公裡,但是它在靠近太陽時就開始加速,甚至直接衝向太陽。
  • 為什麼要建末日種子庫?科學家覺察到了什麼,難道末日真的會來
    末日肯定會來,但是人類除了能夠拯救自己的一部分以外,剩下的只能儘量拯救植物這樣一種物種!絕大部分高等脊椎動物和昆蟲,我們是沒有辦法保留下來的。》那些多到通常讓人生厭的蟲子,其實也在逐步消亡。但是根據科學家們的估算,可統計的昆蟲種類已經足足下降了40%,並且仍然在以每年2.5%的速度滅絕。大家有沒有覺得今年夏天蚊子少了很多,蟬鳴聲也少了很多。科學家認為到下個世紀昆蟲就會在地球上絕種。
  • 美科學家對6種市售燈泡進行實驗 最不易吸引昆蟲是暖色系LED燈
    打開APP 美科學家對6種市售燈泡進行實驗 最不易吸引昆蟲是暖色系LED燈 工程師4 發表於 2018-05-10 09:40:00
  • 給地球加個罩子,就能緩解氣候變暖?
    給地球加個罩子,就能緩解氣候變暖?  第二看臺  今年入夏以來,極端高溫天氣席捲全球,北極圈也陷入「癱瘓」,「32℃北極圈,無家可歸的北極熊面臨滅頂之災」一度刷屏,全球變暖問題再一次向人類發出挑戰。其實,為應對氣候變化,科學家們早已提出各種「改造」地球的工程,其中就包括「平流層紗罩」概念。
  • 科學家作出警告:電影裡的末日求生,離我們已經很接近
    已經有 28 兆噸的冰體從地球表面消失但最近英國科學家發現,自1994 年以來,已經有28 兆噸的冰體從地球表面消失科學家證實,過去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預測的最壞的地球慘況、當時被認為還很遙遠的氣候災難,很可能在近一世紀就逐漸上演。
  • 昆蟲數量真的在減少嗎?科學家去數了數汽車擋風玻璃的蟲子屍體
    這項研究為某些科學家所謂的「昆蟲末日啟示錄」(insect apocalypse)提供了佐證。科學家們認為,昆蟲末日正在對人類及其他生命賴以生存的自然界造成崩潰性的威脅。這項調查發現,與2004年相比,昆蟲數量減少了50%。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納入了70年車齡的老式汽車,以探明這些不太符合空氣動力學的老式汽車車型是否能殺死更多的昆蟲,但結果發現現代汽車撞死的昆蟲數量更多一些。肯特野生動物基金會的Paul Tinsley-Marshall說:「我們發現的這個趨勢至關重要,因為這與其他地區報導的昆蟲下降趨勢相吻合。
  • 科學家首次證實蜻蜓也有嗅覺
    原標題:科學家首次證實蜻蜓也有嗅覺 儘管它們缺乏具備正常嗅覺所需的腦結構,但一項新研究發現,蜻蜓可能利用氣味捕食。   人類鼻子裡有很多嗅覺感受器,每一個嗅覺感受器能精準地辨別某個特殊的氣味分子。當某種氣味飄蕩至人類鼻子裡,這些嗅覺感受器會將神經信號傳送至被稱為嗅小球的感覺中轉站。科學家一直認為,大多數陸地哺乳動物和昆蟲都具備的嗅小球是辨彆氣味的唯一器官。
  • 霍金曾預言2032年是世界末日,是否真實?答案已經被證實
    偉大的科學家霍金,被譽為「宇宙之王」。隨著霍金的去世,他之前預言的各種理論也都被人們開始翻出,他的很多預言都有很強的真實性。就比如說霍金曾預言2032年是世界末日,將有小行星會撞擊地球,人類將面臨滅亡的風險,那麼這一預言是否真實呢?就讓我們一起來揭開這一預言的神秘面紗。
  • 科學網—「虻寶寶」昆蟲農場緩解可持續發展壓力
    另一方面,基於麥、肉、蛋等全球人類傳統糧食及魚粉、豆粕、玉米等養殖業基礎性原料供應趨緊,找到可持續的昆蟲蛋白及其製品作為替代品,也被視為緩解當前可持續發展壓力的途徑之一。為此,2013年聯合國糧農組織(UN-FAO)提出基於廢棄物昆蟲轉化的「蟲粉計劃」,開闢食品與飼料的替代市場。
  • 關於人類末日的預言,也許是真的
    古羅馬帝國的瘟疫、黑死病的浩劫、1666倫敦瘟疫、天花大流行、1918流感大爆發…「它們」——病毒,只是一丁點包裹著基因代碼的蛋白質,卻屢次改寫了人類的歷史,讓我們真切地窺見了末日預言的一角。即使在當今人類醫學面前,仍有些病毒,擁有著「末日使者」的實力。如果你身邊有人得了流感,你是否並不在意?認為只需休息+熱水,這種病毒並不能對我們造成多大傷害?
  • 日本「昆蟲人」原子彈造就的怪物
    鳥谷博士決定立刻組織起生物學考察隊,前往這片林區調查。森川奉命擔任了生物考察隊的嚮導,在曾發現怪物的九州島山林中展開了大面積的搜索。幾天之後,森川和鳥谷博士再次遇到了這群怪物。怪物並不像他們想像那麼可怕,森川看到:怪物既不掙扎,也不會撕咬嗥叫,呆呆地咀嚼著手中的嫩葉野果,聽憑考察隊員們抓住他們。
  • 一顆就能毀滅人類的「末日炸彈」?核彈、氫彈在它面前只是弟弟!
    歷史已經證實了戰爭只能帶給人類無盡的災難,所以在全球反戰的今天,全世界各個國家都對「反核」問題表示出積極態度。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末日武器」,對於人類來說,威脅最大能夠達到毀滅世界的自然是核武器了。那麼既然在歷史長河中核武器已經被證實是具備毀滅世界殺傷力的存在,為何人類還要不斷去發掘上限?如果說氫彈是現實中存在對於世界威脅最大的核武器的話,那麼今天要說到的鈷彈則是一枚就可以毀滅世界的「末日武器」。鈷彈,這是人類目前已知威力最大的核武器,它是由一種被稱之為「三相彈」的氫彈改造而成。
  • 美科學家發明人工「昆蟲眼」
    新華網洛杉磯4月29日電(記者陳勇)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一個研究小組宣布,他們發明了外觀和功能上都與昆蟲複眼一樣的人造「昆蟲眼」。科學家說,這一仿生學成果可望廣泛應用在化工、醫療、軍事等領域中。昆蟲的眼睛是由成千上萬個微小的獨立感光單位組成的,被稱為複眼。這些複眼排列成半球形,各自通過獨立的神經與感光細胞相連。
  • 科學家發現昆蟲能「品嘗溫度」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8月7日報導,最近,美國布蘭迪斯大學科學家在果蠅中發現了一種前所未知的味覺受體,能感知外界溫度是否合適,而不是感知氣味或味道。其他一些傳播疾病的昆蟲,如蚊子和採採蠅也有這類感受器,因此研究人員指出,這一發現能幫人們更好地掌握昆蟲是怎樣確定一個溫血動物「獵食」目標,繼而傳播疾病的,並有望開發出相關的驅除或誘捕工具。
  • 男子關燈玩手機,突然失明,失明的前兆,愛玩手機的人需警惕
    每天早上一睜眼先看手機、晚上睡覺前還是看手機,但有位年輕小夥卻因為睡前關燈玩手機,引來了大麻煩,他的經歷,希望能給大家敲響警鐘,避免犯與他相同的錯誤。和往常一樣,小張睡前躺床上玩手機,把燈關掉了,準備再刷一會就睡覺,但一會後,他突然感覺眼前一黑,什麼都看不見了,不是因為關燈看不清的那種黑,如同瞎了一樣,慌張的他趕忙讓家人帶他去看,好在及時,幾小時後才恢復正常。恢復之後,小張才得知真相,自己的眼睛竟然「中風」了,而害了他的居然是長期關燈玩手機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