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末日種子庫(The Svalbard "Doomsday" Seed Vault)位於挪威斯瓦爾巴群島的一處山洞中。
具體處於斯匹次卑爾根島的朗伊爾城(Longyearbyen),地理坐標78°14′09″N 15°29′29″E,距離北極極點1000公裡。
約1 億粒世界各地的農作物種子被保存在零下18 攝氏度的地窖中。
末日肯定會來,但是人類除了能夠拯救自己的一部分以外,剩下的只能儘量拯救植物這樣一種物種!
絕大部分高等脊椎動物和昆蟲,我們是沒有辦法保留下來的。
》那些多到通常讓人生厭的蟲子,其實也在逐步消亡。
去年年底從非洲開始爆發的沙漠蝗蟲災害已經蔓延到了亞洲。
沙漠蝗蟲以每三個月為一代進行繁殖,每繁殖一次數量會增加20倍。
目前沙漠蝗蟲正在印度、巴基斯坦肆虐,已經到了緬甸,並且越過了國境。
不要看沙漠蝗蟲的數量如此的龐大,實際上總數應該也是下降的。
而且這種下降趨勢在幾年前就已經表現出來了。
蝗蟲不僅是中國人餐桌上的美食,也是非洲當地人的食物。
但是在2010年以來,蝗蟲數量逐步下降,本來很容易捕捉到的蝗蟲已經很難捕捉到了。2017年的時候,非洲當地人吃蝗蟲,甚至要去購買。
貝都因人部落也把蝗蟲作為牲畜的補充食物。貝都因人經過的一些沙漠地區非常貧瘠,飛過的蝗蟲群可能是數英裡內唯一的食物來源。如果準備得當,沒有其他東西可吃,馬和其他動物很容易吃這些昆蟲。
葉門村民利用成群的蝗蟲作為替代食物來源。但是2019年大規模沙漠蝗蟲災之前,當地已經三年沒有見到沙漠蝗蟲了。
昆蟲是地球上第一大動物種群,超過100多萬種。
但是根據科學家們的估算,可統計的昆蟲種類已經足足下降了40%,並且仍然在以每年2.5%的速度滅絕。
大家有沒有覺得今年夏天蚊子少了很多,蟬鳴聲也少了很多。
科學家認為到下個世紀昆蟲就會在地球上絕種。
》伴隨著昆蟲種類下降的,高等脊椎動物的數量也在下降。
食蟻獸以白蟻為食,很多鳥類和魚類都以昆蟲或者是昆蟲的幼蟲為食。昆蟲數量的下降直接導致了食蟲類脊椎動物數量下降。
同時,昆蟲也是控制某些特定種類有害植物的關鍵。
昆蟲數量的減少導致了植物之間物種競爭不平衡,因而也間接影響了以植物為食的許多動物的種群數量。
地球上已經經歷了5次物種大滅絕。
這些滅絕雖然在漫長的幾億年歷史長河中都集中在短暫的一個點。但是,放大這些點,實際也有幾十萬年幾百萬年的尺度。
而人類的文明史只有區區幾千年,我們仍然感覺很漫長。
如果人類能夠預知未來幾千萬年發生的事情,也許會看到我們正在第6次物種大滅絕的懸崖邊,但是卻身在其中渾然不知。
河流和湖泊只佔地球表面的百分之一,但卻是全世界三分之一脊椎動物物種的家園。
科學家們收集了全世界126種淡水巨型動物群的可用時間序列數據,以及歐洲和美國44種物種的歷史和當代地理分布數據。
根據科學家們的量化研究,從1970年到2012年,全球淡水巨型動物的數量下降了88%。
淡水巨型動物群包括所有體重在30公斤或以上的淡水動物,如河豚、海狸、鱷魚、巨龜和鱘魚。
》伴隨著動物總體數量下降的,是種類銳減。
2006年,長江野生白暨豚功能性滅絕。
2020年,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宣告滅絕。
根據科學家們的估算,在未來20年裡,將有超過500種陸地野生脊椎動物滅絕或者是瀕臨滅絕。
高等脊椎動物和昆蟲,沒有辦法像冷藏種子那樣保存活體生命。
除了少量的家畜以外,脊椎動物的滅絕也是遲早的事。
末日種子倉庫把種子保存在零下18度的環境裡,但是也只能持續1000年的壽命。
植物是生物圈的基礎能量來源,是唯一能夠把陽光轉化為化學能的生命。
末日來臨之時,靠著種子種出的莊稼,可以讓人類勉強挨過一段饑荒。
保存脊椎動物和昆蟲活體的唯一方法,就是把它們凍結在熱力學第二定律失效的時光冷凍機裡。然而,人類距離這個夢想遙遠的不可描述。
人類面臨的大過濾器不僅僅是能源問題。能源問題的解決,人類可以依靠熱核聚變託卡馬克裝置。這個裝置可能在50年之內會接近於成功。
第6次物種大滅絕可能才是真正的大過濾器,然而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冷凍一些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