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虻寶寶」昆蟲農場緩解可持續發展壓力

2021-01-07 科學網

 

■本報記者 甘曉

在位於浙江杭州市餘杭區崇賢街道的一小型農場內,立體貨架上擺放著一個個藍色塑料筐。筐裡,一隻只白色的幼蟲正在蠕動。「這是我的萌寶寶!」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副教授張志劍告訴《中國科學報》。

張志劍所說的「萌寶寶」,實際上應該寫為「虻寶寶」,是他對「黑水虻」這種昆蟲的暱稱。

最近,基於黑水虻喜愛食用餐廚垃圾、畜禽糞便的習性,他帶領的團隊創建了黑水虻昆蟲農場,讓「虻寶寶」在廢棄物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方面交上了一份令人滿意的成績單。

可持續發展「壓力山大」

數據顯示,當前,我國餐廚垃圾產生量已突破每年6500萬噸,且每年增速在10%以上;中國畜禽糞便在2030年將達到37.4億噸,很可能達到工業固廢的2倍之多。

張志劍指出,如果不及時處理與處置,上述有機廢棄物極易引發土壤與水體汙染,在自然腐敗過程中,還會導致惡臭、溫室氣體以及病源微生物等二次汙染。合理處置包括餐廚垃圾、畜禽糞便等在內的廢棄物對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另一方面,基於麥、肉、蛋等全球人類傳統糧食及魚粉、豆粕、玉米等養殖業基礎性原料供應趨緊,找到可持續的昆蟲蛋白及其製品作為替代品,也被視為緩解當前可持續發展壓力的途徑之一。為此,2013年聯合國糧農組織(UN-FAO)提出基於廢棄物昆蟲轉化的「蟲粉計劃」,開闢食品與飼料的替代市場。

正是基於上述思路,多年的「廢棄物資源化」產學研工作中,張志劍一直在尋找一種合適的昆蟲完成這一任務。

另類「清道夫」

被張志劍盯上的,是家蠅、黑水虻、屎殼螂、蟑螂等這些讓大多數人皺起眉頭的昆蟲。這類喜愛啃食腐爛的垃圾、糞便和動物屍體的昆蟲長相讓人「一言難盡」,還經常會收到蒼蠅貼、殺蟲燈以及蟑螂藥之類的「回敬」。

「儘管不受待見,但它們是地球生態系統中名副其實的清道夫。」張志劍表示。

近年來,科學家和工程師開始利用這些「清道夫」的另類習性,創建昆蟲農場,分解人類日常生活與生產中的餐廚垃圾、畜禽糞便、果蔬垃圾等,同時收穫昆蟲蛋白和蟲糞有機肥。

從技術上看,科學家通常參考家蠶的飼養模式來養殖上述食腐性昆蟲。

具體做法是,首先建造種蟲繁育房,模擬並調控昆蟲的最佳生活環境獲得低齡幼蟲。然後再將低齡幼蟲「播種」到廢棄物中,讓它們與微生物協同作戰快速分解廢棄物,也讓幼蟲快速長成「老熟幼蟲」。

「隨後,篩選一部分留種,其餘混合物分離獲得昆蟲蛋白和蓬鬆的蟲渣殘料。」張志劍介紹。最後,將種蟲配送至種蟲繁育房,蟲渣殘料輸送至二次堆肥車間,繼續發酵獲得穩定的蟲糞有機肥。

佼佼者「黑水虻」

張志劍團隊眼中的「虻寶寶」便是這些另類「清道夫」中的佼佼者。經過研究團隊測試,烘乾黑水虻蛋白質含量達42%,其中必需胺基酸含量是魚粉的1至2倍,脂肪含量36%,同時富含昆蟲抗菌肽、殼聚糖和酶、維生素等。

2018年12月,荷蘭瓦赫寧根大學教授範譫特(Van Zanten)團隊在《自然—可持續發展》上發表研究顯示,單位黑水虻生產所需的耕地面積和二氧化碳負荷均遠低於傳統肉類或穀物,採用廢棄生物質生產黑水虻作為未來食品與飼料的技術方案更具環境友好優勢。

實踐中,張志劍也發現,黑水虻昆蟲農場在廢棄物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方面效能突出,二次汙染隱患少。例如,在孵化後的低齡幼蟲變為老熟幼蟲的12至15天內,平均1公斤虻鮮蟲可「吃掉」4公斤廢棄物。「連湯帶水」一起吃的黑水虻有望讓昆蟲農場不排放汙水,其對廢棄物一次性減量達80%,加上蟲糞有機肥再利用,廢棄物整體減量化與資源化可達95%以上。

此外,研究人員使用特種菌劑和生態濾床除臭設施,這一過程可顯著減少惡臭氣體排放,真正實現清潔生產。

近年來,在張志劍團隊的技術領導下,杭州谷勝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形成了有機廢棄物黑水虻高效生物轉化與再利用技術應用模式,建成了該模式運行下的昆蟲農場。

工程運行數據顯示,利用黑水虻分解廢棄物達到了預期效果。以城鄉餐廚垃圾處理為例,平均含水量為75%的餐廚垃圾每噸可產出虻鮮蟲110至150公斤,虻糞有機肥150至250公斤。在經濟效益方面,如果按魚粉價格和有機肥600元計算,處理每噸餐廚垃圾可獲得550至650元的產值。

張志劍期待,黑水虻農場將這些廢棄物「汙點」高效、安全、生態地轉化為資源「亮點」。「讓我們的『虻寶寶』為可持續發展多做貢獻吧!」他說。

《中國科學報》 (2019-04-16 第6版 農業科技)

相關焦點

  • 浙大教授「撿」垃圾打造昆蟲農場 專門消滅餐廚垃圾
    經歷12-14天分解,餐廚垃圾裡油膩的成分和氮、磷等物質,基本被幼蟲吸收,它們長得胖胖的,分解後的排洩物就是可成為綠色有機肥,即虻糞有機肥。接下來,我們要做的是,把幼蟲和有機肥分離。(圖:蟲糞有機肥)操作很簡單,工人把帶有大量幼蟲的餐廚有機肥攤在篩網上,畏光的幼蟲就會很自覺地往有機肥裡鑽,從篩子漏到下層容器裡,分離得乾乾淨淨。
  • 緬甸琥珀中發現擬寄生性虻類
    針虻生態復原圖 本報訊(記者李瑜)日前,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研究員張俊峰團隊在白堊紀緬甸琥珀中發現了擬寄生的虻類昆蟲,屬雙翅目獨須虻科,研究人員將其命名為「夏氏針虻」。這一發現為中侏羅到晚白堊的擬寄生昆蟲的大分化假說提供了有力證據。研究成果發表於《自然科學》。 本次發現的針虻是獨須虻科最年輕的化石記錄,其高度發達的針筒狀產卵器和特化的三趾狀的爪為其擬寄生習性提供了堅實證據,該研究表明獨須虻科至少在侏羅紀就演化出了擬寄生行為和相應的形態適應。
  • 南京古生物所在緬甸琥珀中發現擬寄生性虻類
    昆蟲的擬寄生行為是一種特殊的捕食行為,分為內擬寄生和外擬寄生。內擬寄生昆蟲一般會將卵產入寄主體內,卵在寄主體內孵化並在一定階段以寄主為食,並通常會導致寄主的死亡。擬寄生行為是昆蟲演化史上一個重要的創新,代表了陸地生態系統中一種新的取食模式。擬寄生昆蟲在生物鏈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也被廣泛應用到害蟲防治工作中。早侏羅世的蜂類是被廣泛認可的最早的擬寄生性昆蟲。
  • 寶寶腹瀉怎麼辦,愛他美低敏奶粉緩解育兒壓力
    >寶寶腹瀉怎麼辦,愛他美低敏奶粉緩解育兒壓力2020-05-27 15:45:09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寶寶腹瀉是嬰幼兒成長過程中再常見不過的問題了,造成寶寶腹瀉的原因有很多,例如餵養不當引起的消化不良、受涼或過熱、病毒或是細菌入侵等。
  • 英國農場賣蠕蟲漢堡,聲稱比牛肉口感更好
    而英國一家農場目前正在售賣一種由蠕蟲代替肉餅的漢堡和各種看起來有點嚇人的昆蟲製成的零食,並聲稱這種漢堡和零食比牛肉更美味。 據英國《每日郵報》11月6日報導,在英國倫敦的一個城市農場,廚師們正在想盡辦法把昆蟲放在食客的盤子裡,試圖推廣一種更環保、更可持續的蛋白質來源。
  • 【深度】昆蟲養殖可應用範圍廣泛 具有較好市場前景
    相較於歐美市場,我國昆蟲養殖在藥用、飼料、垃圾處理等領域具有較好發展前景,但在食用領域,由於國民接受能力有限,市場有待發展。整體來看,現階段我國昆蟲養殖規模較小,但其未來市場空間較大,行業擁有較為廣闊的發展前景。昆蟲種類繁多,是動物界最大的類群,分布極為廣泛。
  • 墨西哥農場驚現外星人寶寶(組圖)
    墨西哥電視臺近日公布了一條令人難以置信的消息,2007年5月在該國的一個農場內,人們在一個動物陷阱裡發現了仍然活著的外星人寶寶!  明星主持人、同時也是一位飛碟專家的茂森在其節目中指著已經被製成標本的外星人寶寶的照片,興奮地說:「我敢肯定這些照片都是真的!」  據稱,當時農場的工作人員由於害怕,將這個外星人寶寶活活淹死。它不停地掙扎、扭動身體,還大聲呼喊。農夫們嘗試了3次,讓其在水中待了數個小時才最終殺死它。
  • 科學網—昆蟲,讓秸稈處理不再是難題
    劉玉升說,相比以前的秸稈利用方式,利用昆蟲轉化的做法具有可複製、可推廣的特點,也可以實現產業化。   ■王卉 在山東省臨沂市沂水縣崔家峪鎮,處理秸稈有了新辦法。 日前,該鎮31個村的秸稈都被收集到了磨峪村,經過腐解後,成為該村黨支部書記楊德敬養殖的白星花金龜幼蟲的口糧。
  • 有機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綠色有機 那麼什麼是可持續發展的有機生態農業?可持續發展有機生態農業說起來真的很簡單,就是可以長久發展的綠色健康農業。但是做起來真的不簡單,我們雩山經過深入探索發現,可持續發展的有機生態農業,首先得有勞動力去幫助我們管理農田,其次是田地的土壤肥力,再然後就是病蟲害,以及天災。勞動力來說,我們雩山人都喜好大自然,所以我們貧困的人口很多,我們也慶幸我們沒有被工業化汙染。
  • 王澤鋪昆蟲小鎮正在吸引世人的目光
    美國喬治亞大學謝潑德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做了大量的工作,目前已經進入到應用階段,並於1994年在墨西哥成功開發了世界上第一個水虻糞肥管理系統,用於處理集約經營的雞場產生的大量糞便
  • 墨西哥農場內驚現神秘活的外星人寶寶
    墨西哥電視臺近日公布了一條令人難以置信的消息,在該國的一個農場內,人們在一個動物陷阱裡發現了仍然活著的外星人寶寶!
  • 小昆蟲黑水虻的大本領
    最近,上海市民因為垃圾分類在網絡上頻頻吐槽,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動物傳染病學分會副秘書長、北京阿里牧農業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歡卻因為一種能吃垃圾、糞汙的昆蟲——黑水虻而興奮不已。經過近7年的不斷試驗,劉歡的團隊成功掌握了這種昆蟲的規模化養殖技術,其在四川省攀枝花市建立的養殖基地順利實現了黑水虻蟲卵的批量高效生產,並成功將該技術方案輸出到餐廚垃圾處理廠、大型養殖場,為餐廚垃圾、畜禽糞汙的資源化利用提供了一種新的解決途徑。   這到底是種什麼神奇的昆蟲?是否真有這麼厲害的技能?記者來到四川省江油市光紅再生資源回收有限公司,一探究竟。
  • 外星人寶寶降臨墨西哥農場 身體構造與蜥蜴類似
    《圖片報》視頻截圖  國際在線專稿:據德國《圖片報》8月24日報導,墨西哥電視臺近日公布了一條令人難以置信的消息,2007年5月在該國的一個農場內,人們在一個動物陷阱裡發現了仍然活著的外星人寶寶!  明星主持人、同時也是一位飛碟專家的茂森在其節目中指著已經被製成標本的外星人寶寶的照片,興奮地說:「我敢肯定這些照片都是真的!」   據稱,當時農場的工作人員由於害怕,將這個外星人寶寶活活淹死。它不停地掙扎、扭動身體,還大聲呼喊。農夫們嘗試了3次,讓其在水中待了數個小時才最終殺死它。
  • 稻田土壤施肥可緩解全球變暖—新聞—科學網
    在全球變暖背景下,土壤固碳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稻田土壤約佔我國總土壤固碳潛力的40%,因此,探討稻田土壤碳循環和固碳機理對於減緩全球變暖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土壤固碳的能力一般是通過考察碳庫變化、團聚體形成、腐殖質形成等過程來評估,但鮮有研究表徵團聚體之間和內部的碳通量。
  • 一種緩解精神壓力的人體模型
    【中外玩具網 · 工藝技術】現代社會,由於生活、工作、學習、經濟、家庭等等方面的原因,許多人的精神壓力很大,很壓抑,嚴重時,會使人產生焦慮、恐慌、絕望的情緒,精神壓力已影響到人們的健康、幸福。有些人有時憋了一肚子的氣,又沒處發洩;沒處出氣,這就需要一個能讓人發洩出氣又能緩解人們精神壓力的產品。
  • 幫農場幹活,還要給農場學費?人氣爆棚的野柳農場了解一下?
    野柳農場的走紅完全是因為一些「不務正業」的「意外」,一家專業的綠色有機農場,不僅不專注於農業生產活動,卻不務正業的搞起了教育,辦起了「自然補習班」。貫徹好有機農業的理念永續農業從字面理解上來看,就是永久、可持續發展的農業。
  • 使用緩解壓力應用改變生活
    市場上有許多用於緩解壓力的應用程式,其中一些非常有價值。有些不那麼實用,有些確實不值得花錢或佔用手機空間。在尋找有助於壓力管理的新工具時,至關重要的是,你必須了解要尋找的東西,並且可以將幫助與過分誇大的事情區分開。以下系列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幫助緩解壓力,並且值得花時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