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0年到2020年,悠悠四十載,漫漫求知路,在喬偉、徐顯明等先生的帶領下,山東大學法學院立足於歷史與傳統,展望於高遠與未來,為全國乃至世界培養出數萬名一流法律人才,也為山大法學學子集聚了豐富且優秀的校友資源。百廿山大,強校興國,為凝聚校友力量、傳承山大精神,以山東大學建校120周年、山東大學法學學法科復辦40周年為契機,山東大學法學院赴濟南等地開展校友尋訪活動,與奮鬥在各行各業的優秀校友代表進行深度交流與探討,加強校友與母校之間的聯繫,引導學生志存高遠,再創輝煌,共同展望百廿山大、為國育賢的美好明天。
喬偉先生於山東大學青島校區塑像
厚植齊魯,服務國家,始終是山大學子的理想與情懷。在這樣的信念引領之下,一批投身於公檢法事業的山大法律人始終不忘初心,堅持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有不向命運屈服、坐著輪椅服務百姓的郟縣人民檢察官馬俊欣,他用超乎常人的意志詮釋著「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當選為「感動中國」候選人,也被譽為「當代保爾」;有直面海事審判中重重挑戰的全國審判業務專家、青島海事法院副院長李偉,她用法治與人文關懷履行著「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莊嚴承諾;還有三十餘載始終為民公證、恪守程序底線的山東省青島市市中公證處主任冷春,她用愛心、善心、公心、細心致力於把每件公證文書辦成「鐵證」。40年來,法學院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蘊鍛造出樸素法治初心和紮實勤懇的治法態度,成為一代又一代法律人的工作準繩。
陳炳蔚等5人於河南平頂山郟縣人民檢察院與馬俊欣校友合影
順應時代趨勢,投身發展浪潮,法學校友秉承山大精神,在奉獻社會的道路上熠熠閃光。連任三屆全國人大代表、鳶都英合律所主任高明芹發揮專業優勢、關注社情民意,用提出的30多件議案、120多條意見踐行著「做人民利益代言人」的錚錚誓言;山東高速建設管理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範曉東親歷交通領域三十餘年的飛速發展,以匠心打造的品質工程彰顯著「為民、保質、求新」的永恆追求;法君傳媒創始人王永帶領團隊將法律與新媒體融合,於近2000部有溫度、有態度的原創作品中堅守著「讓法律飛入尋常百姓家」的純樸初心。各行各業的山大學子用點點螢火匯聚成法治中國的光亮,不管身在何方,「養天地正氣,擔社會公義」始終是山大法律人的處世情懷。
陳炳蔚等4人於山東濰坊鳶都英合律所與高明芹校友合影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山大法學學子為國為民的情懷綻放在基層一線,展現出生機勃勃的勁頭。山東政法學院院長呂濤遵循「終身學習」的真理,立足本職工作發光發熱,譜寫著「將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國的大我之中」的人生篇章;濟寧市政協副主席、市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李良品探索糾紛源頭治理,多方回應群眾需求,在守護公平正義中走出一條「訴訟為民」的康莊大道;青島市行政審批事務局局長路玉軍擔任青島團市委書記期間建立創新創業聯盟,響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號召,成就青年夢想的廣闊舞臺。法學校友將「是為國家圖富強,非為一己利身家」的教誨銘記於心,兢兢業業為百姓,勤勤懇懇履職責,焚膏繼晷,革故鼎新,盡顯山大育人本色。
陳炳蔚等3人於山東濟南政法學院與呂濤校友合影
「凡我在處,便是山大。」法學學子在眾多領域實幹興邦,用各自的方式傳遞著母校的浩然正氣。心繫百姓、助力扶貧的東阿縣劉集鎮牛屯村第一書記劉玉國,秉承「開拓荒地、敢為人先」的精神,俯下身子察民意,樹立模範促發展,帶領全村村民走出了一條「以黨建治貧困」的致富之路;曾任西藏自治區白朗縣檢察院副檢察長的耿寶金,三載援藏路,一生雪域情,為西藏培養出一批專業的法律英才,讓守護司法公正的春風吹進高原之上,將保衛人間正義的火種留在雪山之巔;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梅花拳第十八代繼承人姜學成,工作之餘積極投身梅花拳義務教授,使梅花樁上的精粹國學薪火相傳,讓梅花「文武合一」的精神弘揚四海,梅花功夫發新芽,終得桃李滿天下,展現出山大法學學子強烈的時代擔當。
陳炳蔚等3人於山東濟南司法廳與劉玉國校友合影
如果說,山大讀書是向陽生長的積蓄,那麼立身法治就是孕育果實的收穫。回首過往,法學校友們砥志研學,以平凡的堅守書寫著不平凡的故事,成為支撐法治社會結構的一根根重要「脊骨」,完成了上一代法律人的歷史使命;展望未來,作為百廿山大的黃金一代,法學學子在開拓視野、積累閱歷的同時,也將深刻領悟法律思維的重要價值和家國情懷的大愛無疆,必將傳承質樸厚重、勤勉務實的山大基因,勇於擔當助力國家法治建設的歷史責任,將實現美好的個人夢與偉大的中國夢同頻共振!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