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加爾各答,趕上火車睡在陳舊的臥鋪車廂內,歷經十幾個小時終於到了盼望已久的瓦拉納西。這座古老城市因恆河聞名於世,也正是其悠久歷史和傳統文化,吸引著我。以至於行李都沒放下,便迫不及待的到恆河邊一窺其神奇!
恆河不算寬,跟我家鄉的松花江差不多,水質雖有天壤之別,但卻養活著瓦拉納西百萬人口。恆河邊遊人很多,大都是好奇於恆河裡沐浴和燒屍的印度獨特傳統景觀。相較於重口味的恆河水、恆河人外,能引起人們極大興趣的也只有恆河牛神了,它們像明星一樣,成了眾多遊客閃光燈的焦點。
印度因其版圖形如牛頭,且舉國敬牛如神,而被稱為「牛顱之國」。如果你仔細查看印度國徽,就會發現臺基四周有四個守衛四方的聖獸:東方是象、南方是馬、西方是牛,北方是獅。牛和馬象徵具有悠久歷史的農業以及堅定不移的決心和毅力。
牛被印度教教徒視為「聖獸」,印度教徒認為,牛既是繁殖後代的象徵,又是人類維持生存的基本保證。就算在科學技術十分發達的今天,印度人對牛仍然是敬之如神。
印度教不準吃牛肉,印度雖有養牛業,但只能提供牛奶、黃油及牛糞作燃料。值得一提的是印度人格外喜歡水牛奶,少數地方也會用牛運輸和耕地,還是全球牛的存欄量最多的國家,滿地牛糞也是常態,走在街上一不留神就中招了。
比起印度其他城市,瓦拉納西的神牛超級多,多到隨處可見,它們悠然自得的樣子,簡直是一派「牛大爺」作風,有些大搖大擺的在街上閒逛,有些傲嬌的站立一動不動,有些則一副富家公子模樣懶散側臥著,任憑行人經過拍照,牛神們依舊唯我獨尊,想幹嘛就幹嘛,用鳩佔鵲巢形容一點不過分,與人們共享生活空間已成為常態。神牛很有魔力,情不自禁的會讓人把鏡頭對準這些橫行無忌傢伙。在印度神牛創造出來的神話還不止這些。
印度神牛除了肉不能吃以外渾身都是寶,就連牛糞、牛尿都能被很好的利用起來,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必備火材和良藥。著要歸功於心靈手巧的印度婦女,勤勞的她們把牛糞捏成餃子或大餅形狀,放到空地或貼到牆上晾曬。
和火車站遇見的小夥伴楸和凡,約著一起逛設在瓦拉納西的印度大學,回青旅時街上偶遇的大批量牛糞牆讓我們都興奮不已,面積之大讓人開了眼界,好奇心爆棚的不停的給牛糞牆拍照,印度人也好奇的打量我們,眼神中充滿不屑。
還有一位印度老阿姨俯下身子,用手直接清理曬乾了的牛糞,而一旁的兩頭神牛若有所思的站立著,牛糞牆面積雖大,卻沒有特別刺鼻的異味,也許是曬乾了的緣故。
我的腦海裡腦補過無數畫面,光拍牛糞牆哪行啊?於是我激將楸說,你敢不敢和牛糞牆合張影發朋友圈?她的回答到是很乾脆:你敢我就敢。就這樣讓凡給我倆拍了張以牛糞為背景的合影。然而朋友圈卻都沒有敢發!
依我所見,印度神牛絕對要比國人吹過的「牛」還要牛上很多遍!到印度旅遊的外國人普遍都對牛好奇,也給聰明的當地人帶來的致富的機會,許多人做起了牛的生意經。這不靠近恆河邊的一條低配版本的商業步行街上,一對來自韓國的情侶就穿著「紗麗」和「託蒂」與牛神合影,像這種街頭旅拍很常見,靠牛賺來的收入還很可觀。
當韓國歐巴和美女滿臉笑容的沉浸在與神牛度過的美好時光時。這邊騎摩託的印度小夥子與牛來了個狹路相逢,在印度沒有人的勝利,都是牛的天下,就算腳踩牛糞,摩託車停下,也得先讓牛過。
牛還經常守候在居民門口,也許一呆就是一天,很多印度人都有餵食神牛的習慣,就算自己溫飽不解決,也常常積攢食物進貢給神牛。
在瓦拉納西旅行的幾日時光裡,體驗感知了很多。瓦拉納西本身就是個不可思議的傳奇,而恆河則是這個傳奇裡最耀眼的明珠。然而傳奇的瓦拉納西不止於耀眼的恆河,還有說到天亮也話不完的印度神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