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評選印度最具魅力城市的話,相信不少印度人都會將這寶貴的一票投給一個中等的三線城市-瓦拉納西。絕大多數的印度人都以能葬在瓦拉納西為榮。因為這座不顯山不露水的偏遠小城是他們心目中的聖城,是印度精神文明的起源地。
瓦拉納西位於印度北方邦東南部,坐落於恆河中遊的瓦拉那和阿西河之間,因此得名瓦拉納西。從幾千年前起,瓦拉納西就充滿了傳奇的色彩,被譽為「神光照耀的地方」。
曾經的瓦拉納西隸屬古印度最強大的摩羯陀王國,是一個易守難攻的風水寶地,向來是兵家爭搶的要塞。在十六雄國的多次戰鬥中,瓦拉納西就憑藉著複雜的地理優勢,變成一個人人爭搶的香餑餑,被幾大強國所爭搶。公元前一千多年,入侵印度的雅利安人更是借著瓦拉納西的地理優勢將這裡當成一個攻守要塞,逐漸滲入印度,成為這片土地的主宰者,進行了長達數百年的統治。
毫不誇張的說,在印度的多次歷史更迭中,人們堅信得瓦拉納西者即得天下。
不過,地理位置的優勢並不是瓦拉納西聲名遠播的主要原因。除了先天地理優勢外,穩定的宗教傳播文化才是瓦拉納西走向世界的根本。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在創辦佛教後,就耗費了大半生的精力用於瓦拉納西的佛教文化傳播,奠定了佛教文化的基礎。如今,釋迦牟尼首次布道傳教的瓦拉納西鹿野苑早已成為旅遊聖地,吸引了大批佛教徒前來參拜。
所以說,今天在中國影響極深的佛教就是通過瓦拉納西走向世界,成為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主教之一。我國的高僧唐玄奘就曾在公元5世紀前到此朝聖取經,並將這座城市的古老建築、風俗習慣、市斤繁榮等一一記載在《大唐西域》中,向大家分享他歷經千難萬險想要到達的極樂聖地。
在宗教氛圍的影響下,這個孕育了佛教文化的瓦拉納西自然而然就成了人們心中的聖城,享有「印度之光」的稱號。不過,由於種種原因,佛教並沒有在印度發揚光大,而是成了中國和東南亞地區最有影響力的宗教。
瓦拉納西除了佛教之外,還是印度教、耆那教等教派的聖地,市區內仍保存著數百年前留下來的上萬座座建於不同時代的寺廟,和麥加、耶路撒冷並稱為世界三大聖城。當然,印度的寺廟大部分規模都比較小,有的一座佛塔,或者一座雕像就可以被稱作是一座寺廟,所有才會有上萬座的數量。
在這三大教派中,又數印度教的廟宇最多。據說,印度教徒的一生中有4大夢想。分別是敬仰溼婆(印度3大神之一),到恆河沐浴聖水、結交聖人朋友以及居住在瓦拉納西。而在這4大終極夢想中,只要來到瓦拉納西就能實現3項。因此,瓦拉納西的恆河邊上,不分日夜經常能看到邊沐浴邊祈禱的印度教徒。他們雙手合十,虔誠的對著恆河許下自己的心願,期待這條母親河能夠化腐朽為神奇,實現自己的願望。
對於印度人來說,瓦拉納西不僅是他們心目中的精神寄託,承載了祈願,還是印度人死後的一個精神居所。他們堅信瓦拉納西供奉的神靈眾多,是最靠近天堂的地方。如果死後能在這裡焚化,就可以免去輪迴之苦,直接進入天堂。
因此,就算不能生在瓦拉納西,也要死得其所,最起碼能在瓦拉納西的恆河上進行焚化。在這種信仰的催化下,瓦拉納西的恆河上誕生了一種讓人頭皮發麻的工作—焚屍。
不管是早上還是晚上,恆河河畔都會看到濃煙滾滾的一幕。據說,這些日夜不休的焚屍場一天最少要焚化三百具屍體,焚燒完畢後的灰燼和骨灰最後都會傾倒進入恆河中。詭異的習俗加上神奇的傳說吸引了大量的遊客前來獵奇,本地人撐著小船,帶領遊客順水而下,企圖能靠近不遠處的焚屍場所,窺見緩慢升天的靈魂。
當然,最終的結果基本上都是「白忙活一場」。千年瓦拉納西見慣了生死,早就像一個耄耋老者一樣寵辱不驚。但是越是這樣,越顯得瓦拉納西與眾不同。一邊是絡繹不絕前來沐浴的印度教徒,一邊是日夜不息的恆河焚屍。這座具有傳奇色彩的城市,果真讓人印象深刻。
其實,瓦拉納西也沒有傳說中的那麼詭異和恐怖,只不過作為印度的中心教派城市,這裡多了許多和宗教信仰有關的行為。對於宗教之外的人來說,這些行為就容易顯得詭異和嚇人。事實上,當你真正來到了瓦拉納西,就能理解這裡所發生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