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只有幾個聖地能真正稱得上世界的精神中心,瓦拉納西就是其中一個。這座印度聖城,如同流經它的恆河水一般,六千年來接受這無數信徒的膜拜和洗禮。
在瓦拉納西,時間的流逝就像恆河流水,傳說恆河原本是在天上流動的聖水,溼婆讓它流向了世間。印度人叫恆河「岡伽」(ganga),岡伽是恆河女神的名字,是喜馬拉雅山神的女兒。根據印度的信仰,如果用恆河的水沐浴,就能洗清一切罪過,如果死後骨灰投進恆河,就能從輪迴中得到解脫,對於印度教徒而言,這就是最大的幸福。印度教所信仰的溼婆神在六千年前建造了瓦拉納西這座城市,這裡所有的廟宇群都集中在恆河西側,東側則沒有任何建築。玄奘讚嘆恆河「水色滄浪,波濤浩瀚」。每當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時,整個河面一片橘黃,河邊雙手合十虔誠沐浴的印度教徒眼中有強大的信仰力量,幾千年來,印度教徒都在這裡沐浴迎接聖城的第一縷陽光。晨曦微露,男女老少們早早地趕到恆河邊,為的是在聖水的沐浴下,洗去自己的罪孽,開始新的一天。
印度教教徒人生的四大樂趣——住瓦拉納西、結交聖人、飲恆河水、敬溼婆神,其中三個都要在瓦拉納西實現。印度教徒一般都認為能在瓦拉納西死去就能夠超脫生死輪迴的厄運,而他們相信在瓦拉納西的恆河畔沐浴後,即可洗滌汙濁的靈魂,這裡還有24小時不間斷的火葬浴場。
苦行僧,充滿傳奇色彩的清修隱士
在瓦拉納西可以看到印度最特殊的一個群體——苦行僧。苦行僧也叫禁慾者或苦行修道者,在印度已有數千年的歷史。瓦拉納西是苦行僧的聚集地,他們滿身的灰塵,打結的長髮,破舊的衣衫,遍體的斑點傷痕,只為堅持心中的信仰。苦行僧之所以叫苦行僧,是因為他們視自己的身體為罪孽的載體,是臭皮囊,必須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方能獲得精神的自由和靈魂的解脫。印度教認為,人需要經過多次輪迴才能進入天堂,得到神的關照,他們被許多人看成是來凡塵普渡眾生的「神的使者」
恆河祭祀,獻給聖河的最高敬畏
印度教徒感恩於恆河所賜予的一切,所以每天晚上七點在恆河邊的Ghat都會舉行拜祭河神的儀式,以示對恆河的崇敬。這一祭祀始於幾千年前,終年不斷的祭祀活動鄭重而熱鬧。每晚月亮升起,祭祀的歌聲便在恆河岸邊響起。在男祭司現場頌唱和鼓聲的伴奏下,祭司們用火、裝滿清水的法螺和大筐的鮮花表達對恆河的崇敬。這些祭司們都是些年輕、長相端正的男子,他們身著華麗的神服,手執蛇燈、拂塵,翩然而舞,聖歌的吟誦在恆河上傳出很遠。信徒們祈禱放的水燈漂浮在恆河上,燈火星星點點,好像是夜幕的星星倒掛在深沉的恆河之上。炫目的燭火和繚繞的煙霧配合著祭司們莊重的吟唱,讓恆何更添神秘氣氛,置身其中,時光猶如回到了數千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