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教中,一共有7大聖城。而位於印度北方邦東南部的瓦拉納西則是七座聖城之中的至聖之城。瓦拉納西舊稱貝拿勒斯,是印度傳統文化藝術的大本營,也是當今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在公元前6世紀,當釋迦牟尼在附近的鹿野苑首次講道時,這座古城就已具有很久的歷史了。
這座聖城到底有多古老呢?馬克吐溫曾幽默地說它「比歷史古老,比傳統古老,甚至比傳說還要古老。它看起來比所有這一切加起來還要老上兩倍多」。在印度教徒一生的四大終極目標中,其中一個就是能居住在瓦拉納西。
即便不能居住在瓦拉納西,虔誠的印度教徒都希望自己一生中至少能以朝聖者的身份朝覲貝拿勒斯一次。參加一些淨化靈魂的儀式,其中最重要的儀式就是在瓦拉納西恆河裡沐浴。平時,每天到這條聖河裡沐浴的朝聖者有近萬人之多,逢到節日就更多了。我們在網上看到的印度人在恆河沐浴照片,其實多數都是在這裡拍攝的。
我們都知道恆河是印度的母親河,那麼印度教徒為何非要來瓦拉納西恆河沐浴,而不是在恆河其他處呢?原來,印度教的信條之一認為死在瓦拉納西,能打開通往天堂的大門。這就是十億印度教徒對這座城市如痴如狂的緣由!
因此,虔誠的教徒往往都來這裡度過晚年。這樣,一旦他們死去,屍體在河水裡清洗乾淨,放在用洋槐樹枝堆成的柴堆上,然後由血緣關係最近的男性親屬,最好是的死者長子渾身素縞,點燃柴堆。送葬的人則將骨灰投入河裡,河水就將骨灰帶遙遠的大海。
平均每天有100多具屍體在這裡火化,許多有錢的印度教徒則從國外專程趕到瓦拉納西等死,在這裡火葬。如果實在來不了,則通過包裹郵遞的方式,將他們親人的骨灰撒入恆河。
到了夏季,河水泛濫,會淹沒大半個瓦拉納西城,儘管微生物學家在河水裡發現各種各樣的有毒物質,但印度教卻堅持說恆河正在淨化自己。
瓦拉納西的1500多座廟宇中有一半以上是為溼婆大神建造的,卡什維什瓦納特寺是瓦拉納西廟宇中最重要的一座聖殿,只有印度教徒才準許進入。這裡也是棄世者的歸宿之處,其中大多數是中年人。他們為了享受這聖城的光輝放棄了家庭、朋友和事業。乞丐也是這座聖城的特色,每個乞丐帶著一隻椰子制的討飯碗、一隻土罐和一根木棒,四處乞討。
今天的瓦拉納西既永久性地保留著古代的宗數儀式,同時也是一座擁有100萬人口的生氣勃勃的現代化城市,從新德裡到瓦拉納西,坐飛機只需要一個多小時就能到達。城市基礎建設比過去好了許多,市中心不時地冒出一幢幢數十層樓的大廈,有的是星級酒店,還有的是企業大樓。
市區內,黃包車、三輪車、摩託車、汽車來回穿梭,十字路口指揮交通的警察幾乎形同虛設,印度人對這一切早已安之若素。來這裡的朝聖者,則表露出無比的歡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