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提到聖城瓦拉納西恆河火葬儀式後,很多人都會說加德滿都的帕斯帕提納神廟(燒屍廟)也一樣啊?但真的是一樣的嗎?作為一個好奇寶寶,我還是去了趟加德滿都燒屍廟一探究竟。
首先他們兩者有很多相同之處。巴格馬蒂河在尼泊爾印度教信徒眼裡就是他們的聖河,每逢節日不論大小他們都會來到這裡洗澡,表示把一年來的罪過全清洗掉,骨灰他們也會全部散入河中據說這樣能超脫生前的痛苦,能夠超脫生死輪迴的命運,這一點和恆河不謀而合。他們都信仰同信一個宗教印度教,巴格馬蒂河的河水最後會匯入印度恆河。

我下午來到燒屍廟,當時那裡已經有三具屍體在燒,為了看到全過程,我在那裡又等了一個多小時。
在加德滿都,逝者在火化之前,他們會有很多的儀式,他們會抬著逝者圍著焚燒臺轉幾圈,把逝者放下後,他們也會圍著逝者轉幾圈,將紅色的粉末撒向逝者身上覆蓋的布上,口中念念有詞,他們還會用自己的額頭觸碰逝者的腳。

在瓦拉納西這裡焚燒用的木材,是一種昂貴香木,燃燒能產生香味,所以用這個焚燒屍體,不會有任何焦臭散發出來。這種香木據當地導遊介紹,每公斤需要70人民幣,而燃燒一具屍體需要300公斤-500公斤香木,所以在瓦拉納西火葬至少需要花費21000人民幣,這對當地人來說是一比很大的開銷,很多人積攢了一輩子的錢只為了在瓦拉納西火葬。
而在尼泊爾的燒屍廟只是一種普通的木材。
在燒屍廟我看見他們是直接用火柴把蠟點燃,然後放在屍體上,但是在瓦拉納西他們燒屍體的火是取自溼婆廟的聖火,當時導遊帶我們去溼婆廟的一個小火堆旁,家中的男主人會用溼婆廟的火做引子,親自點燃焚燒架。而瓦拉納西溼婆廟的聖火每天24小時有人專門看守,保證火焰常年不斷。
在瓦拉納西是不允許哭的,因為他們認為死亡是一件喜悅的事情,但是在尼泊爾的燒屍廟我看見有人在哭。
在瓦拉納西恆河邊上每天都會有夜祭活動,千百年來,風雨無阻,印度教徒把夜祭當成一種和神溝通的過程。祭祀活動由七個種姓最高的婆羅門①神職人員主持。

而最大的不同是:
瓦拉納西被喻為「溼婆之城」,相傳溼婆(也是第一位瑜伽士)就住在這裡。溼婆廟有很多,溼婆廟都會有火葬儀式,因為溼婆掌握著世界的輪迴,但是溼婆居住的地方只有一個,那就是瓦拉納西。
溼婆神是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在印度神話裡,他兼具毀滅和創造雙重人格,他掌握著世界的輪迴。看似是對立的,但其實是一體的,想要創造就必須先毀滅。
瓦拉納西在印度教徒心中是最接近神的地方,它是一座光之城,是能量的中心。也正如薩古魯說:瓦拉納西是儀式的中心,是一個為靈性成長而設的驚人的工具。儀式如果沒有帶著絕對的正直去做,它們很容易成為剝削。
①關於印度的種姓制度:3500年前雅利安人(梵文裡高尚之意),入侵並成功徵服印度,未作徵服者的象徵,雅利安人確定了一套新的體系,它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嚴的等級制度。第一等級婆羅門主要是僧侶貴族,擁有解釋宗教經典和祭神的特權,第二等級剎帝利是軍事貴族和行政貴族。他們擁有徵收各種賦稅的特權。第三等級吠舍是雅利安人自由平民階層。他們從事農、牧、漁、獵等,政治上沒有特權,必須以布施和納稅的形式來供養前兩個等級。第四等級首陀羅絕大多數是被徵服的土著居民,屬於非雅利安人,他們從事農、牧、漁、獵等業以及當時被認為低賤的職業。雖然印度種姓制度已經廢除,但是婆羅門祭司還是無可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