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存在最小的物質嗎?會是什麼樣的形態?

2020-12-05 騰訊網

這個問題的答案應該會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發展而有所變化,在20世紀初,人類一度認為原子就是最小的物質,它在希臘語中的意思也是「不可分割」的。

但隨著人類對微觀世界的進一步探索,科學家發現原子也有內部結構,它是由質子(中子)和電子組成的,而質子中子是由更微小的夸克組成的!

目前人類發現的電子,夸克,中微子,希格斯玻色子等都是最基本的粒子,它們組成了我們的可見世界!

但是這些基本粒子會不會也有內部結構,它們是不是也可以被分割?

目前科學家並沒有答案,因為那些基本粒子都太小了,我們的科技水平很難達到觀察如此微小的世界!

不過科學家們十分肯定,不管未來的粒子有多小,都不會小於一個數值,它就是普朗克長度10^-35米,它是由光速,引力常數和普朗克常數的相對數值決定的,是有意義的最小可測量長度!

所以,理論上會存在最小的物質,因為存在最小的長度單位!在數學上並不存在最小的數,你永遠找不到比零大的最小的數,但數學只是人類了解世界的手段,數學與物理和現實並不是等同的!

關注微信公眾號:yzdaquan,上萬人一起探索宇宙奧秘!

相關焦點

  • 宇宙中有比電子更小的物質存在嗎?
    宇宙中當然有比電子更小的物質存在,目前我們已知在宇宙空間中,除了電子之外,還有中微子和光子都屬於最小的粒子。理論上黑洞的中心奇點也極小,未來人類或許還會發現其它比電子小的微觀物質,比如某些暗物質;還有可能,以後的科學家會發現原來場(磁場、電場和引力場)也是一種更小的物質。
  • 金屬生命體在宇宙中會存在嗎?
    先普及一個小常識:金屬生命體是指身體由金屬構成的並具有生命特徵的生物,其形態可以自由變化。
  • 科學家提出了反物質的存在,那麼在宇宙的另一邊,存在反宇宙嗎?
    科學家提出了反物質的存在,那麼在宇宙的另一邊,存在反宇宙嗎?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反物質這個詞,在某些科幻電影裡面,我們看到了他毀天滅地的能力,在很多的物理學猜測過程中它是宇宙當中產生的一個最基本的存在。
  • 宇宙最深處是什麼樣子的,我們能看到宇宙邊緣嗎?科學家給出猜想
    宇宙最深處是什麼樣子的,我們能看到宇宙邊緣嗎?那麼宇宙最深處到底是什麼樣子的,我們能夠看到宇宙的邊緣嗎?哈勃望遠鏡看得非常遙遠,它對準南方的星空,就能夠看到來自宇宙最深處的微弱光芒,而且我們能夠看到數不盡的大小不一,形態不一,閃閃發光的星系擁擠在一起,可能有的人認為這些發光的不是恆星嗎?
  • 大爆炸前的宇宙是什麼樣的?大爆炸是真實存在的嗎?
    爆炸之初,物質只能以電子、光子和中微子等基本粒子形態存在。按照量子理論,宇宙不可能永遠保持在最小尺寸,它有一定的概率會自發塌縮。儘管這個概率非常非常小,但由於暴漲前的時間是無窮的,因此再小的概率也必然會發生,換言之,如果我們生活在一個湧現宇宙中,它就不可能永恆存在過。
  • 大爆炸前的宇宙是什麼樣的?大爆炸是真實存在的嗎?
    什麼是宇宙大爆炸理論 爆炸之初,物質只能以電子、光子和中微子等基本粒子形態存在 按照量子理論,宇宙不可能永遠保持在最小尺寸,它有一定的概率會自發塌縮。儘管這個概率非常非常小,但由於暴漲前的時間是無窮的,因此再小的概率也必然會發生,換言之,如果我們生活在一個湧現宇宙中,它就不可能永恆存在過。
  • 多重宇宙會是什麼樣的?或許存在另一個你!
    宇宙的外面是什麼?這個問題讓許多人費解。有科學家曾這樣回應,宇宙像無限多的泡泡,每個泡泡相當於一個無限大的宇宙,地球就包含在其中一個泡泡中,這樣的宇宙被稱為多重宇宙。既然宇宙不只我們這一個,那麼其它的宇宙,可能會是什麼樣的呢?
  • 「虛無縹緲」的反物質是什麼?它們是以什麼形態存在於宇宙中的?
    緣起被譽為反物質之父的英國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保羅狄拉克在1928年就預言反電子(即正電子)是存在的。他還說,地球(而且有可能是整個太陽系)是物質世界,但或許這在宇宙中是偶然現象,在其他星球上可能是另一番景象,那些星球可能主要是由反物質構成的。實際上,宇宙可能是由等量的物質和反物質構成的。就在狄拉克作出預言四年後,反電子果然被美國物理學家安德遜發現了。
  • 暗物質是什麼,這種宇宙中最神秘的物質構建了宇宙的結構嗎?
    當你讀這篇文章時,大概每秒鐘有一百萬個暗物質粒子穿過你的身體。人們看不見它們,因為它們不發光,不帶電荷,與原子物質的相互作用也很小。暗物質沒有電磁場,這意味著它們很難被任何傳統的科學測量設備探測到。但人們知道它們存在,因為如果它們不存在,就無法解釋宇宙的結構。暗物質是誰最先發現的?
  • 物質會永遠存在嗎?
    中子捕獲和衰變過程所以我們了解了從元素的產生過程,那么元素不會變嗎?物質會永遠存在嗎?其實這裡有兩個問題,需要拆分出來理解,物質是永恆不變的嗎?組成物質最關鍵的質子和中子一直都不變?U-235裂變過程裂變和衰變是重元素變成輕元素的一種途徑,過程中伴隨著能量釋放,這是因為讓質子和中子聚合在一起的強作用力在並不能無限疊加,在重核中強力維持不穩所導致。質子會衰變嗎?
  • 體積最小的東西,卻是宇宙中的主宰者?究竟是為何擁有如此神力?
    而這些恆星在不斷演化一直到後期後,通常情況下會演變成這三種天體,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變成白矮星的恆星一般質量比較小,太陽質量15倍的恆星會變成中子星,而超過30倍會變成黑洞。這三種天體的密度都極大,其中白矮星是一種簡併態物質,中子星就類似巨大的原子核,那麼黑洞中是什麼呢?在很久以前,人類是不存在黑洞的概念,因為人類的科技水平無法察覺到黑洞的存在。
  • 宇宙中最大的生物會有多大?有可能存在行星一樣大的生命體嗎?
    如果宇宙中存在生命誕生所需的基礎元素和物質,那麼地球滿足了其它的條件之外能夠誕生生命和人類,那麼浩瀚的宇宙當中,其它符合條件的星球也有可能誕生生命和智慧生命。因此,有科學家認為生命在宇宙中有可能是普遍的存在,只是人類的科技還比較落後,無法走出太陽系,更無法進行星際航行進行探索。雖然人類現在還沒有尋找到地外生命,但是卻並不能阻止人類對地外生命,宇宙生命的各種猜想和預測。有人對宇宙生命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宇宙中最大的生物會有多大,有可能存在行星一樣大的生命體嗎?
  • 宇宙中存在一個最小的距離尺度嗎?
    是否存在一個最小的可能長度呢?100多年前,物理學家普朗克(Max Planck)提出,引力常數G、普朗克常量ħ、真空中的光速 c 這三個常數可以組合得到普朗克長度。一旦超越普朗克長度的極限,我們現有的物理學定律都將失效。而量子引力理論則試圖在普朗克尺度附近,將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結合起來,從而準確地描述我們所在的宇宙。
  • 四維空間生物存在嗎?如果存在會是什麼樣子?
    四維空間生物如果存在,那麼對於我們來說可能是類似於神話傳說中的神一樣。但是目前來說所謂的一維、二維、四維或者更高維度的空間只是理論上或者數學上允許存在,但並不意味著真實存在。四維空間生物如果存在,我們看看它會有多麼恐怖。
  • 科學家發現中子星內部存在宇宙中最奇異物質的證據
    在正常物質中,被稱為夸克的基本粒子只存在於質子和中子內部。但是,如果正常物質受到極端溫度的影響,或者以非常高的密度聚集在一起,它就會"融化"在一起,讓夸克物質在物質內部的任何地方自由地遊蕩。這種奇特的新狀態被稱為夸克物質人們認為,在宇宙大爆炸後的20微秒左右,一種叫做「夸克—膠子等離子體」的奇特物質充斥著宇宙,其行為就像一種無比熾熱的液體,在冷卻後變成了今天充斥在宇宙中的常規物質。如今,你能找到夸克物質的地方只有(短暫地)在大型強子對撞機的粒子碰撞中--也許還有中子星的核心。
  • 宇宙中存在引力,星球之間的距離會越來越小嗎?
    蘋果瓜熟蒂落,掉在了牛頓的頭上,讓他靈光乍現發現了萬有引力的存在。這樣看來,引力的存在是在拉近「彼此」的距離,力的存在會給物體施加加速度,讓物體加速或者減速運動,如果力達到平衡,最終物體會處於靜止狀態。
  • 宇宙中最小的星系蘊藏著最多暗物質
    但如果我們看向更小的物體呢? 除卻坐擁上百億顆恆星的大型螺旋星系,宇宙中的小不點們是怎麼運轉的?在有些情況下,這個比例是20:1;而在更極端的情況下(星系質量更小時),暗物質和正常物質的比例可達上百比一。宇宙中所知的最小星系其實是銀河系的小衛星——例如Segue 1和Segue 3。他們只有幾百顆恆星,繞著共同質心旋轉的速度比地球繞日還慢:僅為15千米/秒。
  • 圖說科學:通過宇宙中最小的星系來說明暗物質為什麼一定存在
    在整個宇宙中,星系和恆星團的大小和質量各不相同。(小型微弱的星系,例如此處顯示的Draco矮球狀星系,具有更多的暗物質在它們之中,相對於比大星系內部發現的正常物質而言。對於所有最小的星系來說,這是暗物質的最極端例子。)雖然最明亮的星系總是最容易看到的,但是模糊的星係數量卻更多。
  • 暗物質可控制宇宙?如果人類找到暗物質,文明會有所提升嗎?
    暗物質可控制宇宙?如果人類找到暗物質,文明會有所提升嗎?地球作為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體的星球,它的這種特性讓我們感到十分恐懼。探測器帶來了宇宙的各種信息,在經過科研人員分析後,發現原來宇宙中存在著很多的特殊物質,比如暗物質和反物質。尤其是暗物質,它的存在格外特別。科研人員發現,暗物質似乎擁有可以控制宇宙的力量。如果把宇宙比作一個超級計算機,那麼暗物質無疑就是編程的數據。早在多年之前,愛因斯坦就曾提到過這種物質,只不過時隔多年之後才被科研人員發現,那麼這種物質到底有何特殊之處呢?
  • 暗物質是什麼?宇宙中真實存在嗎?如果人類掌握暗物質會怎樣?
    也正是根據這個發現,人們開始認識到很多東西你沒有發現,但是它們卻是真實存在的。在1922年的時候有個天體學家卡普坦,他根據觀測宇宙中天體的運動推斷出,在天體之間存在著肉眼不可見的物質,這就是暗物質第一次被提出來,儘管沒有證明確實存在,但是也為後續的研究提供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