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講「隨緣作主」(圖片來源:資料圖)
「男女因誤解而結合,因了解而分開。」大家都覺得這句話有道理,卻少有人能仔細去體會話中的誤解是誤解了什麼,了解又到底了解了哪些。
許多時候,我們所謂的誤解與了解,指的都是對所愛對象條件的認知。然而,這句話若只放在這種層次來看,就未免淺了些,更深地說,誤解或了解主要的關鍵指的應該是自己對自己的認識:到底我們要的是什麼?多數人對這其實並不那麼清楚。
生命學問中,了解自己是個最中心、也最難解的課題。所以唐代百丈禪師在人家問到「何謂宇宙間最奇特的事」時,所回答的竟是「獨坐大雄峰」。這個答案除了直取當下,顯示朗然乾坤之外,也意指對自我的掌握才是入道與否的關鍵。修行,在某種意義下,正是一種趨向更「自知之明」的體會。
這樣的觀點放在愛情上更為明顯,從初始的盲動轉成最後的道別,許多人在此時才體會到「我要的並不是這些」。不過,就生命或禪的立場,這還不夠,有心人應該可以再逼問一句:「我所要的真對我那麼重要嗎?」
不錯,這句話才是使愛情可以存在於日常生活的轉機。想想,茫茫人海中,你如何去找到你生命中「應該」要的那部分,而真遇到了,他(她)又一定會是你最好的選擇嗎?對絕大多數的人來說,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因此才會有那麼多人「因了解而分開」,在此,每個人似乎都註定是愛情路上必然而永遠的挫敗者。
事情當然可以不是這樣,生命的輪轉其實就是在承受中產生自我的創造,而這也正是我們不贊成輕易「拋棄舊愛,尋找新歡」的理由,因為那是註定要永遠挫敗的。
佛家所講「隨緣作主」的「隨緣」,其實並非「逐緣」,而「作主」的真義更在於承擔後的創造。
中華國寶:玉雕九龍壁 背刻心經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