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愛情,我們只是基因的「奴隸」?

2020-12-05 心圖騰

從生物學來看,性應該是雄性生物等雌性生物排卵期到來時,拼命活動而產生的繁衍後代的行為。

但人類的性,真的只是為了繁衍後代麼?答案肯定不是的,人類的性行為分為很多種類。有對感情的表達,有追求肉體帶來的快感,有利益的交換,也有權力的表達。

當然也會有對後代的繁衍。在歷史上,人類始終沒有停止對性進行思考,在東方到西方,過去到現在,人類都有對性有著不同的解答方式。社會文明的發展,其實是對性的壓制,用道德文明的束縛,讓人類不能為了性而性,這種束縛也保障了人類生活的安定。

當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在一起生活時,他們的目的就是性行為。但是,為什麼這對男女會選擇和對方生活在一起呢?來源於異性雙方的吸引力。

人都善於發現美好的事物,從最初始面貌身材的感官,到後來對生活條件,生活習慣的認可。會一直散發一種費洛蒙的氣息,讓雙方有一種發自內心的愉悅。這種相互吸引的行為,我們把它叫做愛情。

愛情可能是短暫的,也有可能是永恆的。有兩個詞語叫,一見鍾情和日久生情。一見鍾情,是人類內心最原始渴望,對於美好事物的佔有的欲望,人也是由動物進化而來的,當然也會保留一點繁衍的衝動。此時,會展示自身的魅力,期待得到對方的回應。

相關焦點

  • 人類編年史——我們都是基因的奴隸
    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只是她體內的基因命令她,必須保護好你體內的基因而已,因為你的基因有一半和她是相同的,而她已經老了,已經完成了基因交給她繁衍的使命,而你沒有,你對基因來說更有價值。螳螂的基因平衡策略非常粗暴,雌螳螂會直接吃掉正在和自己交配的雄螳螂,雄螳螂的基因則命令他一動不動。有時候人類為了求偶也會做出和雄螳螂一樣奮不顧身的事情。我們把這種犧牲和一輩子只愛一個人的誓言叫做「愛情」。
  • 只是為了延續基因:人類只是基因的奴隸
    我例舉這這兩個故事,是想說明我們並不是理性的。人類的認知並不是為了求真而進化的,而是為了求存,求生存。準確地說,是為了基因的生存和繁殖而存在的。我們活著並不是為了自己,我們和所有的生命體一樣,只是基因延續的工具。這個觀點不太好接受,關於人為什麼而活,人類已經思考了幾千年。
  • 進擊的巨人:分析尤彌爾當奴隸的原因,是奴性還是愛情?
    在《進擊的巨人》漫畫122話中,隨著尤彌爾過去的揭開,這個角色悲情的一面展現了出來,我們可以知道這個角色在被弗利茲王利用四處徵戰,而到了最後她被弗利茲王利用完之後就被王給丟棄在一般了,王對於她並沒有絲毫的感情,她只是一個他徵戰四方的工具而已。
  • 基因奴隸工蜂計劃。真人機器人進化。
    然後控制他們當奴隸的只是他們自身基因,並沒有外界藥物控制,他們接受的教育非常正常,只是基因促使他們自願當奴隸。而且奴隸島上的人也知道自己想出去就可以辦理手續就可以出去了就會恢復原來的自由身了,但是不能再回來了。所以就會把不斷有探索自由意識的人給淘汰出去,一代比一代願意當奴隸,在島上他們也會被培訓做家務和那方面服務,不會受到任何強迫。
  • 人類竟然是基因的奴隸?科學家說出答案,讓人難以置信
    那麼基因駕馭的「生存機器」究竟是什麼呢?其實就像標題所說的那樣,人類就是基因的「生存機器」,同時也是基因的「奴隸」。當然了,整個星球上的生物其實都是基因的「奴隸」。》一書中科學家說出的答案:基因創造了我們的肉體和心靈,而我們存在的終極意義就是保存它們。
  • 為何有人說人類是基因的「奴隸」?它能決定什麼?
    基因的延續因此有人認為人類就像掘地蜂一樣,在數億萬年的演變中,生存繁育已經成為了人類心照不宣的鐵律,基因成為了人類繁衍的最大動力。在人體中存在著無數的基因組,但是只有3%的基因是優秀基因,剩下的基因都是對人體沒有太多用處的。
  • 人類奴性基因被發現 可人為製造奴隸和工作狂
    埃普斯隆族的大腦被藥物麻木,他們作為奴隸承受著繁重而乏味的工作,並對此毫無怨言。直到現在,書中所描述的一切仍然是今天科幻作品中的素材。   然而,據英國《泰晤士報》報導,最近科學家通過動物實驗,找到了利用基因徹底改變動物性情的方法。而這項發現很有可能讓賀胥黎所虛構的埃普斯隆族變為現實。
  • 基因數據提出美洲黑人奴隸貿易新見解:美國黑人的根在奈及利亞?
    通過將基因數據與奴隸貿易的歷史記錄聯繫起來,這些研究發現進一步證實了關於美洲奴隸制的嚴酷事實,並對其標誌性的歷史提供了新的見解,包括被奴役的非洲地區,以及在美洲用來鎮壓和剝削非洲奴隸的方法。23andMe的人口遺傳學家、第一作者史蒂文•米凱萊蒂(Steven Micheletti)說:「我們的研究將大西洋兩岸5萬多人的基因數據與被奴役者的歷史記錄結合起來,形成了其中一個對跨大西洋奴隸貿易最全面的調查。這項研究揭示了一個令人不安的事實,那就是對非洲人的虐待如何影響了非洲人在美洲的基因現狀。」
  • 人類是基因的奴隸?科學家說出答案,可能很多人不相信
    精確答案早已給出,其實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一個個鮮活的地球生物。當然了,同樣也包括人類自己。從本質上來看,所有的地球生物其實都是基因的奴隸。就像《自私的基因》中說的那樣:肉體和心靈是基因創造的,我們存在的目的和意義就是保存它們。
  • 我們僅僅是基因的載體,是基因的奴隸。 讀《自私的基因》-虎嗅網
    沒有惡,就沒有善,反之亦然。 整個人類文明裡「戲劇化」的那些個東西,所謂「The Human Experience」, 都可以解釋為我們幾十萬年裡幾乎完全沒變化的基因和只有短短幾千年的「文明」之間的衝突。看看豆瓣的各項排行,就非常清楚最常見的衝突是什麼。對了,就是男女之間的種種悲喜劇。
  • 基因對於人們愛情和學習的影響
    基因,是我們人類20世紀最重要的科學發現之一。這個發現對我們的科學研究產生了重要意義,它不光改革了生物學和自然科學,還顛覆了我們人類對於自己生命的看法。基因對愛情產生的影響有一種小動物,叫草原田鼠,這一類動物要是放在人類社會那將是我們的典範。它們是哺乳動物中少有的模範夫妻,對自己的伴侶非常的忠誠,一夫一妻制。交配生下小寶寶之後兩個草原田鼠會一起照顧小寶寶,給寶寶找食物,給寶寶洗澡都是一起進行。
  • 「基因編輯」刷屏了,基因對我們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一、屢遭質疑的歐巴馬「家族樹」村上春樹在《1Q84》中曾寫道:「人類最終只不過是基因的載體,或者說是基因的通道,基因就像騎著賽馬一樣一代接一代地騎著我們跑進賽場。」然而,人類會甘心永遠只做基因的「坐騎」嗎?
  • 七夕節:牛郎織女我們本沒有愛情,只是兩顆星星
    最初的七夕壓根就跟愛情沒關係,說出來你可能不信。讓我慢慢道來。七夕節很久以前,人們沒有鐘錶計時,更沒有萬年曆,大家是怎麼判斷季節呢?在我們中國,古人就將黃道和天赤道附近的星空,分成二十八個地盤,作為日月星辰的「宿舍」,叫二十八星宿。二十八個宿舍分成四個片區。根據每個片區星星組成的圖案,腦補出一個動物,就是四象:北玄武、南朱雀、東青龍、西白虎。
  • 愛情本身並沒有錯,而錯的是我們的相遇
    說不清楚的故事突然出現仿佛成就了一段愛情故事,雖說有些快樂,其實那是痛並快樂著的一段路,故事的開頭是美好愛情開始,過程確實不讓人放心,然而結局卻是出乎我們的意料之外,這本身是我們自己的錯誤,跟愛情毫無關係。
  • 在愛裡面沒有必要爭輸贏,對與錯,只是愛情虛偽的延續!
    人們經常都會說,做人沒有必要凡事都要爭個輸贏,也許你贏了道理,但是你卻輸了感情。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我們無時無刻不被親情,友情,愛情等感情維繫著我們的一生。親情是我們一輩子都無法割捨的血脈相連,友情則是我們生活當中的調味劑幫助鼓勵我們,而愛情則是陪伴我們一生,每天都會見到的一種情感,對於其他的兩種不可能天天都能見到。對於愛情面前,兩個人沒必要爭高下,也許贏了道理,但是卻輸了感情,在感情的世界裡是沒有道理可言的。兩個人不合適。分手了。疼了。哭了。
  • 還是願做他的奴隸?
    我們每個人在沒有跟從耶穌之前心裏面都有一個偶像,,在跟從了之後也許心底裡也有,比如財富、地位、愛情、父母等等。耶穌面對這樣的提問時,沒有迎合人,他宣講的是真理,但是真理不是都是和顏悅色的,真理有時候是扎心的,有的時候是直接刺痛你的心底的。這個少年人也是被刺痛了,因為他無法做到「舍己」。為什麼舍己如此難呢?
  • 「四維蟲子、女人星球、生化奴隸」這本書,帶著好奇心看看就好
    如果這個時候,碰巧遇見一個異性,那麼他會錯把由這種情境引起的心跳加快理解為對方使自己心動,才產生的生理反應,故而對對方滋生出愛情的情愫。)的緣故,當時的我對這本書異常的著迷,越看越有一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感覺。感覺自己會不會是個不被世人理解的天才呢?好多東西我都有過類似的想像啊,看來天才的我註定是孤獨的啊……現在想來真是中二感滿滿啊。不過,誰不是從這個階段過來的呢?
  • 白蛇緣起:感情世界裡沒有對錯,我們只是觀點不同
    一段《白蛇緣起》道出了多少愛情裡的真諦,愛情裡哪有那麼多的對錯,我們只是不同而已。這樣就沒有妖怪可以質疑他和白素貞在一起的不純目的。 白素貞和許仙這段人妖之戀,從法海的角度來看,就是大逆不道。從我們普通人的角度來說,只要人家兩個人願意,我們沒有理由評說。從我的角度來看,這一段感情沒有什麼對錯而言,只是和我們一貫的認知不同。
  • 貪婪自私或許都不是我們的錯,因為我們都只是基因的載體
    「今人之性,生而好利」對「自私的基因」最普遍的誤解是,把「基因自私」和「個體自私」混為一談。道金斯在書中表述,所有基因都自私而盲目地追求在基因池裡最大化,但只有很少的基因決定生物體本身是自私的。比如,確實有「無私」和「向善」的基因,包括人類的同情心。這些無私的基因也會自私地追求自身的最大化。它們沒有滅絕,是因為它們和」損人利己「的基因在進化的博弈過程裡達成了動態平衡。
  • 自私的基因告訴人類除了生存就是交配,還能有別的事情嗎
    無論用什麼樣的藝術方式,其實還是那點事,一旦站在哲學的高度,我連提筆的興趣都沒有了。所有人都是基因的奴隸,一切生物的一切行為都是基因控制的,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除了生存就是交配,還能有別的事情嗎?有時候我也在想,也許發達國家的人不想生育,也是一種更高的人生境界,至少我用思想控制自己的行為,對基因設定的程序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