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窮查理寶典》裡,查理·芒格講了一個故事,掘地蜂是一種非常智能的昆蟲,它會把失去行動能力的蟋蟀麻醉然後拖到洞裡,在裡面產卵,它的幼蟲就可以把蟋蟀當成食物成長。
科學家發現這樣一個細節,也就是它的智能之處:它每次拖食物到洞口的時候,都會把食物放在一個固定距離的位置,然後進洞勘探一番,確保安全之後,再把食物拉進洞裡。整套動做非常精準、有序,一氣呵成。
後來就有頑皮的科學家做了一個小小的實驗,在掘地蜂進洞檢查的時候,科學家把食物往後面拖了一點點,當掘地蜂出來後,奇怪的事情發生了——
掘地蜂並沒有直接把食物拖進洞裡,而是再次拖到固定的位置,繼續進洞勘探。這樣來來回回40多次後,科學家發現:掘地蜂的行為根本不是什麼「智能」,它只是按習慣做事。
你一定覺得掘地蜂智商低,人類絕不會犯這種錯誤,那好,我們再看一個小故事。
二戰時期,英國空軍部隊有一個規定,戰鬥機的皮革座椅要用駱駝的糞來擦洗保養。英國空軍的後勤兵多年一直以來都這麼幹,但誰也不知道為什麼。
後來有人就覺得奇怪,專門去做了調查。原來當年英軍在沙漠地區作戰的時候,需要駱駝運輸,可駕馭駱駝的皮具是牛皮作的,那個味道駱駝聞著很不爽,賴著不走,沒辦法只好用駱駝糞擦牛皮具,蓋住牛皮味。
結果,這條規定就一直被當作金科玉律沿襲了下來,等到駱駝變成了飛機,流程還是沒有變。
你看,人類也是一樣。不用嘲笑掘地蜂,你並不比它高明多少,人人都是掘地蜂。哲學家丹尼特提出了一個有點恐怖的問題:「你憑什麼確信自己不是掘地蜂?」我例舉這這兩個故事,是想說明我們並不是理性的。
人類的認知並不是為了求真而進化的,而是為了求存,求生存。準確地說,是為了基因的生存和繁殖而存在的。
我們活著並不是為了自己,我們和所有的生命體一樣,只是基因延續的工具。
這個觀點不太好接受,關於人為什麼而活,人類已經思考了幾千年。從我們自身找意義,我們永遠都找不到答案,直到基因的發現。
人類很多行為很難解釋,只有用基因解釋才能說得通。
在人類的基因組中,只有3%是真正有用的基因,其餘97%都是垃圾片段,有些會被多次複製重複,感覺上就像小時候寫作文充字數。它們只有一個自私的目的,高效精確的將自己一代代傳下去。
你想想為什麼血緣關係比較近的人關係比較好,因為有共同的基因嘛。為什麼父母愛子女,因為你身上有他的基因,為什麼母親通常喜歡小兒子,因為小的通常更脆弱,為什麼爺爺奶奶更愛大孫子,因為他們的生命有限,有限的生命照顧即將成人的孩子當然是更實際的選擇。
人人都愛自己的近親,親緣越近愛得越深,其實也是基因決定的。這個好理解,因為親緣越近,兩人身上的基因就越相似。你跟你祖父母、外祖父母之間,都是1/4的血緣關係。
在文明之前的蒙昧狀態下,母親要比父親更能識別後代,因為是母親生下孩子,而父親則很容易上當。所以父親不像母親那樣樂意為子女操勞,是很自然的。
同樣,外祖母比祖母更能識別誰是她的外孫或者外孫女,因為她生下女兒、女兒又生下外孫,一切都清清楚楚。
再考慮一個更現實的問題,父母為什麼逼你結婚,逼你把他的基因延續下去嘛,可能他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因為他們的行為也是基因推動的。
基因並不需要你知道這個世界的真實,一切與生存和繁衍無關的真實它都不關心,這就是為什麼你看不到紅外線和紫外線、聽不到超聲波和次聲波,感覺不到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存在,很簡單,因為——無關生存。
任何一個具體的DNA分子的生命都相當短促,也許只有幾個月時間,但肯定不會超過一個人的一生時間。但一個DNA分子在理論上卻能以自己的拷貝形式生存一億年。
幾萬年來,人類在進化過程中和許多外界生物都存在著基因交換,這裡面甚至包括幾千種幾乎完整的病毒基因。它們只會自私的一直複製下去,根本不care是好是壞。
你看,我們根本就是基因的奴隸,不僅人類是,一切生物都是,每一個生命個體都可以看做是基因的一個形式,彼此之間互相競爭,競爭非常殘酷,弱肉強食、優勝劣汰是一方面,甚至如果基因察覺到你沒有價值,會讓生命體衰老死亡,甚至自殺。
再舉個例子,人類歷史上曾經出現過「鐮形細胞貧血症」,這個病在非洲發病率極高,這是一種由基因突變導致的遺傳性疾病。看上去很可怕吧,但神奇的是,攜帶這一突變基因的人,對瘧疾的抵抗力卻很強。由此可見,人類曾經為了抵抗瘧疾,不惜以貧血症作為代價。
糖尿病、血色病等疾病,也都是人類曾經和環境抗爭、妥協的歷史產物。——是不是有點「存在即合理」的意味,嗯,對的,這很哲學!
想想是不是很可怕,但這就是事實。
基因不光可以決定人的身體結構,還能影響人類的行為。基因學單單靠這一論調近年來就顛覆了許多傳統的社會學和心理學的結論。我們自詡為地球上最高級的物種,很多在我們看來「高級」的行為,其實也受到基因的影響。
科學研究認為,人類95%的行為都是非理性的,是我們的大腦直接作出的決定。即便剩下的5%的理性,也只是你認為的理性。
舉個例子,你在商場看到一雙心儀的限量版AJ球鞋,心動不已,但經過理性分析,考慮到財務狀況後沒有買,你覺得這是理性的行為嗎?
我告訴你,這很可能是你的基因為了而不至於挨餓替你決定的。如果省錢是理性行為,那怎麼解釋窮人因為窮人思維,常常作出利於短期不利於長期的行為。
說了這麼多,可千萬不要悲觀,雖然基因能夠決定一切,卻唯獨不能決定人的命運。基因可以影響人的行為,但這不代表基因可以決定人的行為。
你不必沮喪,基因並不能完全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如何克服基因對你的控制?且聽明天給你答案。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裴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