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活著?只是為了延續基因:人類只是基因的奴隸

2020-08-28 裴觀世界

在《窮查理寶典》裡,查理·芒格講了一個故事,掘地蜂是一種非常智能的昆蟲,它會把失去行動能力的蟋蟀麻醉然後拖到洞裡,在裡面產卵,它的幼蟲就可以把蟋蟀當成食物成長。

科學家發現這樣一個細節,也就是它的智能之處:它每次拖食物到洞口的時候,都會把食物放在一個固定距離的位置,然後進洞勘探一番,確保安全之後,再把食物拉進洞裡。整套動做非常精準、有序,一氣呵成。

後來就有頑皮的科學家做了一個小小的實驗,在掘地蜂進洞檢查的時候,科學家把食物往後面拖了一點點,當掘地蜂出來後,奇怪的事情發生了——

掘地蜂並沒有直接把食物拖進洞裡,而是再次拖到固定的位置,繼續進洞勘探。這樣來來回回40多次後,科學家發現:掘地蜂的行為根本不是什麼「智能」,它只是按習慣做事

你一定覺得掘地蜂智商低,人類絕不會犯這種錯誤,那好,我們再看一個小故事。

二戰時期,英國空軍部隊有一個規定,戰鬥機的皮革座椅要用駱駝的糞來擦洗保養。英國空軍的後勤兵多年一直以來都這麼幹,但誰也不知道為什麼。

後來有人就覺得奇怪,專門去做了調查。原來當年英軍在沙漠地區作戰的時候,需要駱駝運輸,可駕馭駱駝的皮具是牛皮作的,那個味道駱駝聞著很不爽,賴著不走,沒辦法只好用駱駝糞擦牛皮具,蓋住牛皮味。

結果,這條規定就一直被當作金科玉律沿襲了下來,等到駱駝變成了飛機,流程還是沒有變

你憑什麼確信自己不是掘地蜂?

你看,人類也是一樣。不用嘲笑掘地蜂,你並不比它高明多少,人人都是掘地蜂。哲學家丹尼特提出了一個有點恐怖的問題:「你憑什麼確信自己不是掘地蜂?」我例舉這這兩個故事,是想說明我們並不是理性的。

人類的認知並不是為了求真而進化的,而是為了求存,求生存。準確地說,是為了基因的生存和繁殖而存在的。

我們活著並不是為了自己,我們和所有的生命體一樣,只是基因延續的工具。

這個觀點不太好接受,關於人為什麼而活,人類已經思考了幾千年。從我們自身找意義,我們永遠都找不到答案,直到基因的發現。

人類很多行為很難解釋,只有用基因解釋才能說得通。


基因都是自私的

在人類的基因組中,只有3%是真正有用的基因,其餘97%都是垃圾片段,有些會被多次複製重複,感覺上就像小時候寫作文充字數。它們只有一個自私的目的,高效精確的將自己一代代傳下去。

你想想為什麼血緣關係比較近的人關係比較好,因為有共同的基因嘛。為什麼父母愛子女,因為你身上有他的基因,為什麼母親通常喜歡小兒子,因為小的通常更脆弱,為什麼爺爺奶奶更愛大孫子,因為他們的生命有限,有限的生命照顧即將成人的孩子當然是更實際的選擇。

人人都愛自己的近親,親緣越近愛得越深,其實也是基因決定的。這個好理解,因為親緣越近,兩人身上的基因就越相似。你跟你祖父母、外祖父母之間,都是1/4的血緣關係。

在文明之前的蒙昧狀態下,母親要比父親更能識別後代,因為是母親生下孩子,而父親則很容易上當。所以父親不像母親那樣樂意為子女操勞,是很自然的。

同樣,外祖母比祖母更能識別誰是她的外孫或者外孫女,因為她生下女兒、女兒又生下外孫,一切都清清楚楚。

再考慮一個更現實的問題,父母為什麼逼你結婚,逼你把他的基因延續下去嘛,可能他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因為他們的行為也是基因推動的。

基因並不需要你知道這個世界的真實,一切與生存和繁衍無關的真實它都不關心,這就是為什麼你看不到紅外線和紫外線、聽不到超聲波和次聲波,感覺不到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存在,很簡單,因為——無關生存

任何一個具體的DNA分子的生命都相當短促,也許只有幾個月時間,但肯定不會超過一個人的一生時間。但一個DNA分子在理論上卻能以自己的拷貝形式生存一億年。

幾萬年來,人類在進化過程中和許多外界生物都存在著基因交換,這裡面甚至包括幾千種幾乎完整的病毒基因。它們只會自私的一直複製下去,根本不care是好是壞。

你就是基因的奴隸

你看,我們根本就是基因的奴隸,不僅人類是,一切生物都是,每一個生命個體都可以看做是基因的一個形式,彼此之間互相競爭,競爭非常殘酷,弱肉強食、優勝劣汰是一方面,甚至如果基因察覺到你沒有價值,會讓生命體衰老死亡,甚至自殺。

再舉個例子,人類歷史上曾經出現過「鐮形細胞貧血症」,這個病在非洲發病率極高,這是一種由基因突變導致的遺傳性疾病。看上去很可怕吧,但神奇的是,攜帶這一突變基因的人,對瘧疾的抵抗力卻很強。由此可見,人類曾經為了抵抗瘧疾,不惜以貧血症作為代價。

糖尿病、血色病等疾病,也都是人類曾經和環境抗爭、妥協的歷史產物。——是不是有點「存在即合理」的意味,嗯,對的,這很哲學!

想想是不是很可怕,但這就是事實。


基因影響人的行為

基因不光可以決定人的身體結構,還能影響人類的行為。基因學單單靠這一論調近年來就顛覆了許多傳統的社會學和心理學的結論。我們自詡為地球上最高級的物種,很多在我們看來「高級」的行為,其實也受到基因的影響。

科學研究認為,人類95%的行為都是非理性的,是我們的大腦直接作出的決定。即便剩下的5%的理性,也只是你認為的理性。

舉個例子,你在商場看到一雙心儀的限量版AJ球鞋,心動不已,但經過理性分析,考慮到財務狀況後沒有買,你覺得這是理性的行為嗎?

我告訴你,這很可能是你的基因為了而不至於挨餓替你決定的。如果省錢是理性行為,那怎麼解釋窮人因為窮人思維,常常作出利於短期不利於長期的行為。

基因決定命運?

說了這麼多,可千萬不要悲觀,雖然基因能夠決定一切,卻唯獨不能決定人的命運。基因可以影響人的行為,但這不代表基因可以決定人的行為。

你不必沮喪,基因並不能完全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如何克服基因對你的控制?且聽明天給你答案。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裴觀世界

相關焦點

  • 人為什麼活著?為何有人說人類是基因的「奴隸」?它能決定什麼?
    人類的祖先戰勝了殘酷的淘汰機制,創造了璀璨的人類文明。人類在地球上生生世世的繁衍,所為的究竟是什麼呢?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人類究竟為什麼會出現在地球上?又是為了什麼活下去的呢?基因的延續因此有人認為人類就像掘地蜂一樣,在數億萬年的演變中,生存繁育已經成為了人類心照不宣的鐵律,基因成為了人類繁衍的最大動力。在人體中存在著無數的基因組,但是只有3%的基因是優秀基因,剩下的基因都是對人體沒有太多用處的。
  • 人類竟然是基因的奴隸?科學家說出答案,讓人難以置信
    ,人類獨佔「人科」、「人屬」,將自己和其他生物嚴格的進行了區分。就這樣,為了更好的延續和生存下去,各種基因們是竭盡所能,為自己製造容器、製造運輸工具等等,而這同時也讓競爭也日趨激烈。那麼基因駕馭的「生存機器」究竟是什麼呢?其實就像標題所說的那樣,人類就是基因的「生存機器」,同時也是基因的「奴隸」。當然了,整個星球上的生物其實都是基因的「奴隸」。
  • 人類編年史——我們都是基因的奴隸
    搏鬥的目的只有一個:基因要為自己留下更多的拷貝,搏鬥的原因也只有一個:基因是自私的,為了達到他的目的,他將不擇手段。翻開自私的基因,它的第一件事就是解構母愛。從子宮中出來以後,來到人倫的世界,母親就真的愛你嗎?
  • 《自私的基因》:人類只是基因的生存機器,那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現代進化論認為:生命的種族、繁衍、生長、死亡等過程都是基因決定的。基因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保證自己的存在和延續,基因最關心的是個體的生存和繁殖。有一些表面的利他行為,比如父母花費很大的代價養育子女等等,我們常常誤解為這是個體為了群體利益犧牲自己,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父母養育子女也是為了基因能夠延續下去,獲得進化的機會。
  • 人類是基因的奴隸?科學家說出答案,可能很多人不相信
    人類獨佔「人科」、「人屬」,自己將自己和其他生物進行了明確且嚴格的區分。問題來了,人類和地球上其他生物比起來,真的是高高在上的嗎?要想知道答案,就要從生命起源開始分析。當然了,同樣也包括人類自己。從本質上來看,所有的地球生物其實都是基因的奴隸。就像《自私的基因》中說的那樣:肉體和心靈是基因創造的,我們存在的目的和意義就是保存它們。
  • 基因奴隸工蜂計劃。真人機器人進化。
    剩下的天生願意當奴隸的人留下來進化。法律都找不到理由。然後外界的正常人可以隨意進來採購奴隸,錢交給島主,而不需要給奴隸錢,因為她們天生自願當奴隸的基因,而不想當奴隸的人可以隨時自由出去,但是出去了就不允許進來了,為了保證純正奴隸血統,也分白人碧眼金髮奴隸和黃種奴隸和黑奴隸,白人美女奴隸賣出去主要是給人那方面服務的。
  • 讀《自私的基因》:當基因是終極大boss,而人類只是牽線木偶時
    當人類只是牽線木偶,而基因是終極大boss的時候,會發生什麼?英國著名演化理論學者理査德·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這本書中,就勾畫了這樣一幅世界圖景。這本出首次出版1976年,主要通過重新解讀演化論來展現生物的生存之道。
  • 《孟德爾妖:基因簡史》:你不是高貴的人類,你只是基因的容器
    不過這並非基因第一次出現在人類的歷史上,最早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中學課本上著名的孟德爾定律。這也是為什麼一本詳述基因的行為邏輯和歷史的科普書籍被命名為《孟德爾妖:基因簡史》,其中孟德爾妖類比自物理學上著名的假想概念麥克斯韋妖,描述的是基因在自然選擇冷酷的威力下最終創造出複雜有序的狀態,即我們所見的令人驚嘆的各種生命。
  • 人類只是傀儡,基因才是主體,自私的基因如何控制了人類
    自人類產生智慧以來,人們對這個世界真相的探究就沒有停止過,而人們在這種探究中變得更具智慧,思想也變的更加的深邃。可以說人的整個歷史就是對科學和哲學的探究,要是沒了科學與哲學,人類也只不過是會直立走路的高級哺乳動物而已。
  • 人只是基因的載體?淺析基因對「個體和群體」的影響
    引言:1、我們人類遠比看起來要複雜的多,正因為人類的複雜,人類才能很快適應環境並改變環境,逐步變成地球的主宰。因為現在環境穩定,所以我們現在覺得人和人之間是穩定的,也把這種情況當成習慣。可是當環境發生改變的時候,人類與生俱來的適應能力就會啟動,這樣也就會發生各種匪夷所思的現象。 2、我們可以人類基因想像是樂譜,樂譜是確定的,但是我們每個人彈奏出來都是不一樣的感覺。但如果你參加的是大合唱,那大家都會勁兒往一處使,有一個人或者幾個人聲音啞了或者怎麼樣了,並不會影響這次大合唱的成功演出。
  • 沒有愛情,我們只是基因的「奴隸」?
    但人類的性,真的只是為了繁衍後代麼?答案肯定不是的,人類的性行為分為很多種類。有對感情的表達,有追求肉體帶來的快感,有利益的交換,也有權力的表達。當然也會有對後代的繁衍。在歷史上,人類始終沒有停止對性進行思考,在東方到西方,過去到現在,人類都有對性有著不同的解答方式。
  • 讀完《自私的基因》之後背後發涼:一慣認為的無私其實都只是自私
    作者在書中提出觀點是所有生物(包括人類),不過是基因的載體,並且這個載體只是臨時性的,基因通過控制生物的各種行為,實現自己永恆的延續。人類一系列的自私自利的行為都根源於基因的自私性。基因要延續,控制著人類的,爭鬥、合作、各種悲歡離合。這觀點一出,世界一片譁然!甚至在出版過程中就引起了不小的波折。
  • 從消防員到輕生者 他問人為什麼活著?
    基督教中說上帝創造了人,佛教中說人是從光音天來,中國傳說中說女媧用泥土造了人,而現代生物學說人是從猿進化而來。無論人從何而來,最終都將歸於虛無,或上了天堂,或投胎轉世到下一輪迴,或散了魂魄成一抔土。那麼,有多少人認真的想過:我們為什麼活著?
  • 貪婪自私或許都不是我們的錯,因為我們都只是基因的載體
    西方人應該更傾向性惡論,比如柏拉圖提到的「社會是病人,歷史是病症。社會的歷史是衰敗史,人性是自私的。」亞里斯多德的「人更接近野獸而遠離神靈,多數人生性愚昧、懶惰、貪婪、殘忍。」我們都只是基因的載體小時候我們都以為自己就是這個世界的王,後來又覺得自己至少能有自己的人生,再長大一點也會覺得至少身體是自己的吧。可道金斯告訴我們還真不是,其實人也不過是基因的載體罷了。
  • 人類奴性基因被發現 可人為製造奴隸和工作狂
    通過控制大腦中的「D2」基因,科學家把好鬥的猴子變成聽話的奴隸。如果這種技術被應用在人類身上,人類社會是否會走向賀胥黎小說中的「美麗新世界」?   國際先驅導報文章 在奧爾德斯·賀胥黎經典的未來派小說《美麗新世界》中,他虛構了一個分化了的階級社會,那個社會的最上層是阿爾法族(Alpha),最底層是埃普斯隆族(Epsilon)。
  • 你和基因誰才是「主人」?也許身體只是繁衍的工具!顛覆你認知
    這樣一來,我們人類,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只是基因的容器了嗎?對,沒錯!人類只有百分之三的DNA參與蛋白質編碼,這些參與編碼的基因創造出來各種各樣的生命。人類剩下的百分之九十七的DNA不參與編碼,卻在千萬年間演化淘汰中保存了下來,究竟是為什麼?
  • 有網友問:你贊成為了長壽而修改人類的基因麼?為什麼?
    有網友問:你贊成為了長壽而修改人類的基因麼?為什麼?為什麼不贊成?誰不想多活幾年,很多疾病就是基因方面的缺陷導致,從基因方面解決疾病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也能增加患者壽命。這樣的技術無疑會對人類歷史有影響深遠。
  • 不可思議,人類的基因正在退化,原因竟然是優勝劣汰的缺失
    可是,在當時,這種事情簡直太普遍了,一個人的離去讓人悲痛,但也無可奈何,活著的人還得繼續為活著而努力。其實,要是在更早的年代,「優勝劣汰」是更加殘酷的,大家可以參考電影《1942》裡的場景。優勝劣汰,在自然界一直都是非常殘酷的,是事關生死的問題。可是,客觀的講,對於個體而言是殘酷,但對於群體而言,則是為了進化出更優者。
  • 你我都是外星人,只是體內基因沒有被激活!
    宇宙中的生物體本是同根生,只是生存於不同的空間不同的維度而已。這些生物體被安放在特定的星系特定的行星之上,一切的目的都是為了那些更高級文明生物的試驗,而我們的太陽系和地球就成為了他們進行試驗的絕佳場地。
  • 動物活著就是為了找對象生孩子嗎?為什麼不能永生?
    對於人類來說,活著可能有很多意義,比如:追尋夢想,體驗人生,光宗耀祖,但對於動物來說活著就是為了生存和繁殖。 動物為什麼要生存和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