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哪裡來,又將到哪裡去?
達爾文物種起源已經告訴我們: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在大約三十至四十億年前,地球海洋中只有一些簡單的化合物,水、二氧化碳、甲烷、氨,他們在閃電或紫外線照射的能量影響下,反應生成了一些有機分子,而這些有機分子在原始海洋裡飄蕩著,經過幾萬年、上億年的演化,到了某一時刻,一個非凡的分子偶然形成,我們稱為複製基因。
這些複製基因為了更好的生存下去,他們需要儘可能地複製自己,但複製無法保證百分百完全精確,就出現了各種不同品種的基因,生物多樣性也由此而來。
不同品種,為了獲得更好的生存環境,出現競爭。而壽命更長,複製速度更快,複製精確度更高的複製基因明顯更具備生存優勢。
就這樣,為了能夠生存下去,各種複製基因竭盡所能,他們把自己裹在一層蛋白質中來保護自己,為自己製造容器。
但隨著新的競爭對手陸續出現,他們擁有更優良、更有效的生存容器,因此生存鬥爭逐漸激化,容器的體積越來越大,其結構也漸增複雜,這是一個積累且漫長的過程。
這樣一來,我們人類,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只是基因的容器了嗎?
對,沒錯!
人類只有百分之三的DNA參與蛋白質編碼,這些參與編碼的基因創造出來各種各樣的生命。人類剩下的百分之九十七的DNA不參與編碼,卻在千萬年間演化淘汰中保存了下來,究竟是為什麼?
對此,科學家在實驗中培育出轉基因老鼠,從老鼠不被編碼基因中減去一段,按傳統理論來說,他們應該沒有用處。
然而事實是,當不被編碼基因損壞後,對應可編碼基因也不工作了。所有的小鼠在幼年時死去,這意味著什麼?
或許基因需要一個容器來延續生存下去,從而分出部分編碼基因用來創造生命,而生命就只是基因用來承載自己的容器。
科學家理察金斯提出了顛覆性認知,其實雞是蛋繁衍自己的工具。
如果我們被基因控制,那意識為什麼會出現?
羚羊為救孩子,將自己送入鱷魚口中;在種族戰爭面前平常自私的人也會變得異常團結;是自私的人醒悟了嗎?還是動物有情感了?
單從生命個體而言,似乎都是在殘酷的環境中求生存。大部分生命其實都沒有思維,更不知曉生命的意義。
究竟是什麼讓他們一代又一代重複著。好像世間萬物都在遵循著某種神秘的規則。
有沒有可能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是受基因的控制。基因的控制是類似於操控玩偶,講約束,所有運動軌跡都是人直接發出指令控制。就像被火灼傷時,基因會讓你先縮手之後,意識再感覺到疼痛。
但基因不是萬能的,當突發災害來臨時,DNA無法馬上進化出適應環境的基因,讓你度過險境。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環境中,基因讓生命進化出自主意識,通過思考和測算,去應對因環境險惡造成的困境,從而提高新的複製機率。
但意識不受基因的控制,基因為了讓你去做複製自己的工作,會利用激素蛋白對你的思想進行刺激,告訴你愛情是件很美好的事情,儘可能想辦法去試試。
但發展到這個程度的思想,已經有些反客為主的意思。用各種方式降低懷孕的機率,只是享受刺激蛋白對大腦產生的愉悅,從而反抗基因的控制。
我們人類有在大腦中模擬未來的能力,能在做事情前預判會帶來的後果。預防複製基因幹出壞事,意識讓我們具備足夠的力量去抗拒基因帶來的強約束。
所以,從基因的角度去看待這個世界,你會發現顛覆了你從前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