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女社員,包了隊裡6面玉米制種田,由於她採用了科學的管理技術,用「原武02」和「黃早四」配製「聊玉五號」玉米雜交種,獲得了面產500斤的好收成。她獲得高產的
1.增施肥料,提高地力。她家包的玉米制種田原來地力經驗有五條:比較低,過去商產玉米雜交種僅在150斤左右。為了滿足玉米高產的生長需要,她商施基肥2,2萬斤,並且在玉米拔節期每商追攻越肥60斤(標準氮肥),在雄穗抽出後畝施攻粒肥20斤。
2.調整行比,增加密度。她根據母本「原武02」棵矮適宜密植的特點,及制種田增施了肥料,提高了地力等實際情況,適當地調整了行比,增加了密度。父母本的行比由過去的1:3調整到1:4,每畝密度由4,000株增加到6,00株。
3,改進調整花期,促進花期相遇。過去書本上介紹「聊玉五號」玉米制種時,母本先播五天左右。但是在當地這樣做,父母本花期不遇。因此,她改為母本「原武02」,用溫水浸種12小時後,撈出原幹,與父本「黃早四」同期播種。這樣花期基本相遇。
4.加強人工授粉。因為制種田植株間生長有差異,開花吐絲總有先後,加上去年增加了母本行數,玉米自然投粉率顯著降低,所以必須加強人工授粉來提高結實率,於是,她在制種田周國種植了四行父本採粉區,於玉米投粉期間,進行了三次人工授粉。每次都是採集新鮮花粉,逐穗進行投粉,使結實率提高了50%以上。
5,及時治蟲。春季玉米田面積小,玉米為害集中,她抓住時機及時防治。在8月下句到7月上句,每隔7天用砂防治一遍玉米,連續防治三,控制了玉米的為害。
白平蘑菇高產法
1981年初,有個專業戶,鑽研試種白平藤菇,一次成功,二次高產,三次在技術上有了新的突破。別人一般只收三粗,每平方米可收藤菇330斤左右。由於他採用了科學管理的新技術,可以收菇六,每平方米可多收藤菇60斤。1981年,僅種菇、制菌兩項收入就達到一萬多元。成為專業萬元戶」。
白平菇」也叫平菇、扇子藤菇,是一種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的副食品。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微量元素,且便於培育。白平菇的培育,設備簡單,原料易找,生長周期短,管理方便,產量高。
栽培白平菇的培養基原料是花生皮、棉籽皮、地瓜蔓、鋸末、粉碎的玉米芯、稻殼、玉米、麥等。用棉籽皮,每一百斤棉籽皮加2斤磷肥,3斤石膏粉,3斤煮熟爛的土豆,如果用鋸末、玉米芯等。每一百斤要比棉籽皮加1斤石膏粉、0,1~0.2斤尿素或硫酸銨、45斤土。棉籽皮一定要新鮮、清潔,無黴變。
原料配齊後,加清水攪拌均勻,溼度以用手握緊,者含水球而不滴下為宜。
白平菇喜歡潮溼,但是怕強光和高溫,常用露地陽難,或地下室、坑道栽培,也可後木箱或瓦盆在室內栽培。培育白平藤菇的池一般寬1米,深0.3~0。4米,長4~5米。秋冬季節池要選擇背風向陽,排水條件良好的地點,挖成東西向。池的北璃比南牆高二十公分左右,四周牆壁打實成用草泥塗球。春夏季節,可選擇通風陰涼處,防止高溫侵襲。
建池挖成以後,把池底整平夯實。抹上一層麥秸泥。
播種可在9月到型年2月間進行。一般採用分層播種,也可以穴播。首先,將配好的原料數在池中鋪底,約35釐米厚,再將菌種從瓶內取出,新成指甲蓋大小,均勻地在料面上。一層配好的原料撒一層菌種,教3~4層,最後一層菌科上面要蓋3釐米厚的配料,然後用木板物平拍實,插上一支直杆溫度計,蓋上望料布(若氣溫低,塑料布
上再一層草帘子)即可。一般每平方米約用配料40~50斤,菌種2~3瓶。
從播種到菌絲形成,大約20~25天。畦內溫度以2528℃為宜,最高也不要超過32℃。當菌絲形成後,應用木根把望料布支起來,使畦溫保持在18~20℃。播種後約40天就長出小蘑菇。這時要注意通風、噴水,使溫保持在16~18℃,相對溼度80~90%。一般每天~3次水,天吸時,可分別在上午9時,中午12時,下午4時噴,天冷時,可在上年10時,下年2時噴水。水要噴在壁上,以防蘑菇腐爛。
播種後50天左右,菇可長到杯口大,這時就可以採收了。選大的摘下,留下小的。每採收1次噴1次水,每隔半個月採收1,直到菌種衰竭為止。一般每平方米可採收40~50斤,若管理得當,則可收到100斤左右。
採收後的香菇放在陰溼環境裡可以保存6~7天,要想長期保存,隨時出售,可將香菇放在1:10的鹽水裡煮沸一分鐘,撈出來晾乾後,再用鹽魔起來。
菇醃製方法是在缸底鋪一層2釐米厚的食鹽,然後放一層白平菇。這樣一層鹽,一層菇,依次裝至缸容積85%,最上面撒一層厚約3~4釐米的食鹽,加量竹,壓上石頭,防止菇體浮面。最後將缸內滿飽和鹽水(濃度為25度左右),使菇與空氣隔絕。
成菇在食用前,只要在清水中浸泡半日,再用清水衝洗數次後,成味即可消失。味道仍同鮮蘑菇一樣鮮美,營養價值與香菇相同。
好了小編今天的故事見到這裡就結束了,不知道大家有什麼看法,都可以在評論區聊一聊呀,喜歡小編的也要點擊關注,我們明天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