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勾心鬥角」
你一定腦補了一出套路滿滿
暗藏玄機的大戲……
咳咳,請停止你的想像
小編這回說的「勾心鬥角」
可是個正經詞兒!
「
「勾心鬥角」原為「鈎心鬥角」,最早出自唐代杜牧的《阿房宮賦》:「各抱地勢,鈎心鬥角。」用來形容宮室建築內外結構的精巧嚴整。
之後「勾心鬥角」便是指建築師為節省空間和建築美觀,創造出的一門以巧補拙的建築結構——鬥拱。
」
平常我們注意到,簷柱頂上的鬥拱,其直接作用是使層簷輕盈地向外伸展、飄出,使簷角靈動地翹起、飛揚,凸顯了中國古典建築屋頂邊緣柔美而不失剛勁的亮麗曲線。
習慣上,我們稱這樣的簷角關係為「勾心鬥角」。
藏於梁上的鈎心鬥角
在孔廟大成殿前,有一處很有名的建築物景觀,屋宇的飛簷,簷與簷緊咬,像雄雞相鬥相啄互不相讓,這便是「鬥角」。
一個飛簷直插另一個飛簷的「心窩」,另一飛簷又橫刺裡伸到別的飛簷「肩夾」,毫不示弱,這便是「勾心」。
平時,我們形容幾個人不和睦,喜歡給對方「下絆子」、「穿小鞋」時,常會用到一個成語 ——「勾心鬥角」。
但「勾心鬥角」這個成語的產生,無論其範圍還是內容,和人際關係這個領域沒有一毛錢關係。其出自於出自唐·杜牧《阿房宮賦》。
唐·杜牧《阿房宮賦》選段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裡,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鹹陽。二川溶溶,流入宮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簷牙高啄。各抱地勢,鈎心鬥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道行空,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東西。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悽悽。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隱於小鎮的「阿房宮」
「勾心鬥角」的建築不僅存在於孔廟的大成殿,還隱藏於江南的這座小鎮——龍天紅木小鎮。上面介紹了這麼多,這裡的建築也同樣值得小編跟大家說道說道~
與莊嚴肅穆的大成殿不同,憑空出世,氣勢磅礴的龍天紅木小鎮更有一種「煙火氣息」。你會驚奇地發現這歷經短短幾年的建築中,每日都會有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輕而易舉就完成小編想要住進宮殿的「公主夢」。
這裡的建築無不體現了傳統古建深厚的文化內涵。一緣橋的構造充分展示了古建藝人們的精美設計和高超工藝,精巧的構件,左右相連,前後相接,上下相疊。脊背曲瓦,翹角飛簷,雕梁畫棟,蘇式彩繪與水輝映,與賓相融,充滿了詩情畫意。
沿江茶樓均選用國外優質、高密度的紅木原料,由民間工藝大師以傳統手工藝進行精雕細琢,均以榫卯結構工藝進行建設,繼而保持古建築的經久耐用性。
為更好地促進古建技藝傳承,小鎮的古建承載著歷代木匠師祖的智慧,一份凝重、一份安詳、一份俏麗、一份從容,都從老祖宗的建築智慧中散發出來,與心交流對話,讓我們對中國古建的廣博精深嘆為觀止。
不知小鎮的「勾心鬥角」有沒有勾住你的心呢?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