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月10日上午,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在洛杉磯落下帷幕,韓國導演奉俊昊的《寄生蟲》創造了歷史,成為奧斯卡92年歷史中,首部獲得最佳影片的非英語片。該片還同時拿下最佳國際影片、最佳導演和最佳原創劇本等共計四項大獎,成為本屆奧斯卡最大贏家。韓國電影此前從未在奧斯卡上有所斬獲,這次一下包攬四個重磅大獎,奉俊昊也成為首個拿下奧斯卡最佳導演的韓國導演。
本屆奧斯卡是不折不扣的大年,《寄生蟲》《愛爾蘭人》《1917》《小丑》《好萊塢往事》等多部提名影片無論票房還是口碑都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各自擁有其忠實影迷。頒獎禮前,輿論普遍認為,《寄生蟲》拿下最佳國際影片獎應該毫無懸念,「一鏡到底」的戰爭片《1917》則是最佳影片的最熱門人選,然而最後《寄生蟲》力壓《1917》的結果卻創造了奧斯卡的新紀錄。《寄生蟲》也成為繼1956年《君子好逑》後時隔64年同時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和坎城金棕櫚的作品。
影評人「木衛二」認為,《寄生蟲》此次獲獎絕非偶然,彰顯出近年來英語電影十分疲敝的現狀下,奧斯卡院有意對全球電影進行吸納和再發現。奧斯卡雖然具有全球知名度,但歸根結底只是美國本土電影獎,非英語片在奧斯卡往往只是配角。以往提名的非英語片無論質量多好,最多也只能拿到最佳外語片(這一獎項2019年更名為最佳國際影片)。《寄生蟲》首次同時拿下最佳影片和最佳國際影片獎,體現出奧斯卡的國際視野和包容性。從2016年起,奧斯卡在邀請評委時採用了更加多元化和國際化的方式,從全球各地吸收了一大批新成員。在奧斯卡的新成員中,有39%來自美國以外地區,中國評委佔6%。
此外,往年奧斯卡頒獎禮之後,獲獎影片會順勢引進國內院線上映,但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一些原本確定引進的「奧系影片」上映計劃則陷入擱淺,包括《1917》《喬喬的異想世界》《小婦人》《婚姻故事》等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