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農村這野草別名「麥瓶草」,以前被老農們冷落,如今卻成了稀罕貨
鄉下的路邊和荒地裡隨處可見許多的野生植物,這些野草有著不同的形狀和類型,它們生長在農村的各個角落。它們平時看起來很像無用的雜草,但它們中間其實有很多都是有很高的價值功效的。在農民的心目中,一些植物是無用的雜草,大多數都會被冷路或者剷除。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長在田間的野草和農作物爭奪養分,雜草過多會導致農作物大量減產。
其實除了長在田間的那些雜草,農村還有很多野草是長在山林裡或者路邊的,而其中的一些雜草自身的價值都很高。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講解的這種野草別名叫「麵條菜」。說到「麵條菜」可能大家都不會陌生,不過它還有其他的名稱,比如麵條棵、麵條菜、淨瓶、米瓦罐、香爐草、梅花瓶等,植物還是那種植物,只不過是每個地方的叫法不一樣罷了。
其實每種野草都有著很多的名字,因為一些農民為了記住這些野草,會根據它的外形給它起一些名字,只要是方便下次見到好區分它們。就好比「麵條菜」一樣。主要是因為它的葉子和我們中的小麥有點相似,還有就是它的形狀和我們平常吃的麵條很像,所以也被稱為「麵條菜」。只不過是農民為了便於記憶,給它起了這樣一個稱號而已。
這種野草在北方更為常見,尤其是北方的小麥田裡經常能看到「麵條菜」。它也非常適應哪裡的氣候和土壤。這種植物和北方的小麥一樣能耐寒,在冬天也能存活下來,在春天和夏天繼續茁壯成長。它的根系十分發達,經過一個冬季的儲能,能強化吸收土壤中的養分。如果莊稼地「麵條菜」長得太多的話,農作物就會大大的減產,所以農民只要看到它們出現在莊稼地,就會把它們當作雜草處理,總是連根拔起仍在一邊。
雖然老農們不喜歡「麵條菜」,但是它們只要不生長在莊稼地裡,老農們就不會打理它們。遭到冷落的「麵條菜」,也會茁壯成長,並且會在短時間繁殖一大片。也因此「麵條菜」在農村隨處都能看見。聽我老爺說:以前他們那個年代經常吃「麵條菜」,而且味道也不錯。
後來經過小編我的了解,發現以前農村人很多都吃過「麵條菜」。只是現在農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鄉裡也有超市和菜市場,能吃和選擇的食物也很多,所以現在「麵條菜」遭到了冷落。不過現在在城市裡卻成了稀罕貨。並且現在已經有人開始大面積人工種植。
以前被農民當作雜草的「麵條菜」,如今卻在城裡卻成了「寶」。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城裡人吃的蔬菜水果都是農村供應的,城裡人也吃煩了那些常見的蔬菜。看到農村能吃的野菜,自然就會把它們當作"寶"了。你們吃過這種野草菜嗎?對於「麵條菜」大家還有什麼補充嗎?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
聲明:本內容僅為講解農村動植物文化,不做用藥,食用和治療參考。部分瀕危動植物有保護等級,請遵守法律,保護野生動植物。